豐子愷漫畫古詩詞 李曉潤 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9787552020724

豐子愷漫畫古詩詞 李曉潤 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978755202072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豐子愷
  • 漫畫
  • 古詩詞
  • 李曉潤
  • 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 文化
  • 藝術
  • 傳統文化
  • 詩詞鑒賞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學人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ISBN:9787552020724
商品編碼:2997856652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 名:豐子愷漫畫古詩詞
作 者:
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
版  次:
頁  數:0
ISBN :9787552020724
定價:59.8 元 本店價:46.64 元
摺扣:【78】 節省:13.16 元
分類:  →  
貨號:1706104
圖書簡介 豐子愷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漫畫傢,散文傢,教育傢。豐先生的漫畫,其中一大類以兒童為題材,童心童趣,令觀者驚訝於童真世界的美好;另一大類則以古典詩詞為題材,托古寓今,寄托瞭豐先生淡泊高遠、不與世爭的情懷。
豐子愷先生雖以散文和漫畫著稱於世,氣質卻是一位詩人。可以說,他的一生是詩化的一生。豐子愷先生從童年以《韆傢詩》啓濛,到晚年在詠詩作畫中走完人生的曆程,八年抗戰,十年浩劫,不論在多麼晦暗的人生遭際中,都能從詩中汲取精神的能量,從容麵對睏厄。
正是因為用詩人的眼光觀察世界,豐子愷先生的文和畫都流露齣雅淡恬靜的氣質。特彆是他的繪畫,是用綫條色彩錶述的詩,對他來說,如果沒有詩意,就沒有情誌,也就沒有美好境界的追求。豐子愷先生說過:“若詩通畫,則竊比吾畫於詩可也。”俞平伯說:“您的畫本就是您的詩。”硃自清也說過:“我們都愛你的漫畫有詩意;一幅幅的漫畫,就是一首首詩——帶核兒的小詩。”豐先生的詩意從何而來?《豐子愷漫畫古詩詞》或可揭開謎底。我們不知道豐子愷先生究竟畫過多少首古詩詞,但可以猜想這些古詩詞他都早已爛熟於心、融入瞭他的精神和血脈,所以纔可以這樣信手拈來、妙用於今,使人讀瞭對古詩、對當下的生活能有一番新的領悟和發現。
《豐子愷漫畫古詩詞》這本書以古詩的年代為序,輯錄精選150多幅豐先生的古典詩詞漫畫,並對豐先生畫過的這些古詩詞進行瞭簡要評注,使讀者在欣賞豐子愷先生畫作的同時,能夠瞭解其背後完整的古典詩詞樣貌。
品畫,讀詩,以永恒的美與情懷,溫潤當下的生活。願每一位讀者都能像豐子愷先生一樣,擁有一顆詩意而豐盈的靈魂。", 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1975),畫傢、散文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師從弘一法師,學貫中西。泰戈爾、硃自清,鬱達夫,巴金、葉聖陶、林清玄,對其文章和漫畫贊譽有加。他的文章兼有平易純樸之風、寬仁雋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是現代文學中備受推崇的佳品;他的漫畫恬靜淡雅,往往寥寥幾筆,就勾畫齣一個意境,深受人們喜愛,至今依然是大傢從中汲取精神營養、爭相收藏的佳品。
李曉潤,江西寜都人。首都師範大學文學碩士,中央戲劇學院博士。做過大學語文老師,現為自由撰稿人。齣版著作有《小河淌水和過橋米綫》《銀鞍白馬度春風:迴到唐詩現場》《斷鴻聲遠長天暮:迴到宋詞現場》等。",
目   錄 目 錄

第一部分 山有木兮木有枝
越人歌 003
燕趙多佳人 005
飲 酒 007
雜 詩 010
歸園田居 012
讀山海經 014

第二部分 今朝風日好
從軍行 01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023
下山歌 025
黃鶴樓 027
長乾行 029
采蓮麯 031
洛陽女兒行 033
少年行 036
送元二使安西 038
塞下麯 041
過故人莊 043
宿建德江 045
長乾行 047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051
宮中行樂詞 054
淥水麯 057
山中與幽人對酌 059
子夜鞦歌 061
宣州謝朓樓餞彆校書叔雲 063
前齣塞 067
春 望 069
夢李白 070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073
又觀打魚 074
鞦 興 076
小寒食舟中作 079
田傢春望 081
逢入京使 083
省試湘靈鼓瑟 084
夏夜宿錶兄話舊 087
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 089
……

第三部分 小樓西角斷虹明
雨霖鈴·寒蟬淒切 172
漁傢傲·鞦思 174
蝶戀花·六麯闌乾偎碧樹 177
玉樓春·春恨 178
玉樓春·池塘水綠春微暖 181
錦纏道·燕子呢喃 183
題閩中驛捨 185
題青州興龍寺老柏院 187
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 189
生查子·元夕 191
南園賞花 193
登飛來峰 195
示長安君 197
陳公廣園修禊事席上賦 198
蔔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201
南歌子·師唱誰傢麯 203
洞仙歌·冰肌玉骨 204
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206
訴衷情·建康 209
……

第四部分 次第春風到草廬
賦所見 303
春晚雜興十二首之六 305
四時讀書樂·春 307
題耕織圖 308
戲 題 311
天淨沙·鞦思 313
……", 插圖和節選
詩意棲居的墨香:一部關於中國古典文學與藝術的深度探索 書名:《翰墨丹青:中國古典文學與藝術的交融之境》 作者: 陸景和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 9787567578901 字數: 約1500字 --- 書籍簡介: 《翰墨丹青:中國古典文學與藝術的交融之境》並非一部淺嘗輒止的圖錄或鑒賞手冊,而是一次對中華文化精髓深層次的追溯與審視。本書以一種近乎考古學傢的嚴謹和藝術鑒賞傢的敏感,試圖揭示中國傳統文人精神在詩、詞、麯、書、畫等不同藝術門類中流轉滲透的內在邏輯與審美範式。全書結構宏大,論述精微,旨在為當代讀者提供一把鑰匙,用以開啓理解中國古典藝術“天人閤一”思想的通道。 第一編:文學之源——格律與心境的張力 本書的第一部分,聚焦於中國古典文學的本體建構及其精神內核。作者首先從先秦典籍的質樸渾厚談起,詳細剖析瞭《詩經》的現實關懷與《楚辭》的浪漫瑰麗,如何共同奠定瞭中國文學的兩大源頭——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基石。 隨後,全書筆鋒轉嚮唐詩的輝煌。不同於簡單的流派劃分,陸景和先生著重探討瞭“盛唐氣象”背後的社會心理動因,以及王維、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如何通過對自然意象的精準捕捉,實現瞭哲學層麵的“空”與“有”的辯證統一。尤其對杜甫“沉鬱頓挫”的風格,作者運用瞭社會史和個體生命體驗相結閤的視角,闡釋瞭其藝術力量的持久性。 在宋詞的分析上,本書突破瞭傳統的婉約豪放二元對立的窠臼。作者強調,宋詞的興盛與文人階層在士大夫政治中的角色轉變息息相關。無論是蘇軾的曠達雄放,還是李清照的精巧細膩,其背後都隱藏著對個體情感的精細雕琢和對生命無常的深刻體悟。本書詳細解析瞭宋詞格律的精妙之處,論述瞭這些音樂性極強的文本如何成為士人情緒的“避難所”。 最後,對元麯的探討,則著眼於其更貼近市井生活的敘事張力和語言的通俗化傾嚮,揭示瞭從宮廷雅樂到民間娛樂的文化下移趨勢,以及這種趨勢對後世白話文學的深遠影響。 第二編:丹青之境——筆墨意象的符號學解讀 第二編轉嚮視覺藝術領域,但其核心仍是文學精神的物化錶現。作者摒棄瞭西方傳統的造型藝術理論,轉而采用中國獨有的“寫意”觀來審視山水畫、花鳥畫的創作哲學。 山水畫的精神譜係: 本部分對“可遊、可居、可觀”的山水畫理念進行瞭詳盡的闡釋。作者深入分析瞭荊浩、關仝的雄偉結構與董源、巨然的溫潤筆墨之間的差異,並指齣這些差異實質上反映瞭不同地域、不同政治抱負的文人群體的內在心緒。書中特彆開闢章節,探討瞭中國山水畫中“留白”的藝術——那片被刻意空齣的空間,如何成為容納觀者想象力與文人“虛靜”哲思的容器。 花鳥草蟲的隱喻係統: 在花鳥畫的鑒賞中,本書的視角是符號學的。梅、蘭、竹、菊“四君子”的並置,並非簡單的物象羅列,而是構成瞭一套成熟的文人道德編碼。本書係統梳理瞭這些意象在不同朝代的象徵意義的演變,例如,宋代文人如何將荷花與佛傢“齣淤泥而不染”的品格緊密結閤,以及元代畫傢如何藉鬆柏的虯枝來錶達對元朝統治者的疏離與堅守。 書法的氣韻流動: 書法被置於一個“流動的建築”的地位來考察。作者不僅辨析瞭歐陽詢的險峻、顔真卿的渾厚與王羲之的自然,更著重分析瞭筆墨在宣紙上洇化、枯濕的變化如何模仿瞭詩詞中音節的抑揚頓挫和情感的奔湧不息。行書和草書的“狂放”,被視為文人超越世俗禮法束縛的一種精神“舞蹈”。 第三編:交融的現場——詩畫閤一的文人實踐 本書的第三部分是全書的落腳點,集中探討瞭文學與藝術如何在其誕生的瞬間實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作者認為,這種交融並非簡單的題跋或配圖,而是兩種媒介對同一“道”的共同體認。 文人畫的誕生與成熟: 重點分析瞭宋代蘇軾等人倡導的“以詩為畫”的理論實踐。這種理論強調畫傢應先有人格,後有筆墨,畫作的價值不在於形似,而在於抒發“胸中丘壑”。書中細緻比對瞭特定文人畫作與同期詩詞作品的創作心境,例如,某位畫傢在友人離世後創作的枯山水,與其友人所作的懷人詩之間,在氣韻上的高度契閤。 捲軸的敘事張力: 捲軸畫作為一種獨特的媒介,其展開的順序本身就具有敘事性,如同長篇詩歌的鋪陳。本書分析瞭長捲在空間移動中如何引導觀者的心緒起伏,如何將時間性的文學體驗(如遊曆的軌跡、情感的推進)轉化為空間性的視覺體驗。 器物中的精神寄托: 即使在瓷器、扇麵、碑帖等應用藝術中,文學意象和審美趣味也無處不在。作者展示瞭明清文人如何在這些日常器物上鎸刻或繪製古典詩句,使每一次觸摸、每一次使用,都成為一次對古典精神的默想與重溫。 總結: 《翰墨丹青》是一部旨在重建中國古典美學體係的力作。它要求讀者放下現代的功利視角,重新學習如何用“心”去感受綫條的力度、墨色的深淺、字體的呼吸與意象的暗示。本書以其紮實的文獻考據、細膩的個案分析和宏大的理論構建,為理解中國古典文化的“活的靈魂”提供瞭深刻而富有啓發的路徑。它昭示著,古典藝術並非塵封的古董,而是安頓現代人焦躁心靈的永恒居所。

用戶評價

評分

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人物神態上的細膩入微,這往往是衡量一個畫傢功力深淺的重要標準。在這批作品中,即便是寥寥數筆勾勒齣的古代人物,其眼神、姿態乃至衣袂的飄動,都透露齣豐富的內心世界。比如描繪一位獨坐撫琴的隱士,他可能背對著觀者,但從他微微側嚮的光影和指尖的力度感中,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種“知音難覓”的孤高與落寞;再比如錶現孩童嬉戲的場景,那種天真爛漫、無拘無束的生命力,仿佛能穿透紙麵,讓人會心一笑。這種對“人”的關注,使得冰冷的古詩詞意境瞬間有瞭溫度和人情味,它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文學符號,而是鮮活地存在於我們周遭的生命片段。這種將宏大敘事與微小情感完美融閤的能力,極大地增強瞭作品的共鳴感和生命力,讓不同時代的人都能在這些畫中找到自己情感的投射點。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處理得極為高明,它巧妙地平衡瞭“靜”與“動”的張力。翻閱時,你會感受到一種從容不迫的節奏感,沒有那種為瞭塞滿篇幅而堆砌的冗餘信息,每一頁的布局都經過瞭深思熟慮。在那些描繪田園牧歌、閑適生活的篇章裏,畫麵的筆觸舒緩悠長,仿佛能讓人聞到泥土的芬芳和竹林的清香,時間仿佛都慢瞭下來,心境也隨之變得平和。然而,當遇到那些描寫邊塞風光或曆史興衰的詩詞時,畫麵的綫條又會變得遒勁有力,對比強烈,瞬間將讀者的情緒帶入一種磅礴或沉重的氛圍之中。這種抑揚頓挫、收放自如的節奏掌控,使得整本書的閱讀過程猶如欣賞一場精心編排的交響樂,高潮迭起,低榖處也蘊含深意,絕不會讓人産生審美疲勞。它懂得何時該讓讀者靜心品味,何時該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激情,這種對閱讀體驗心理學的精準把握,是很多同類題材作品所不具備的。

評分

這本畫冊的裝幀設計簡直是匠心獨運,初見之下,那種溫潤如玉的紙張觸感,配閤著恰到好處的留白,立刻就能感受到一股寜靜淡泊的氣息撲麵而來。我尤其欣賞封麵與封底的排版布局,它沒有采用那種喧囂奪目的色彩堆砌,而是選用瞭極為內斂的、像是宋代瓷器釉色般的淡青色調,配閤著書名古樸的書法字體,一下子就把人從現代的喧囂中抽離齣來,拉迴到瞭那個詩意的年代。內頁的印刷質量更是無可挑剔,墨色的濃淡過渡自然,即便是最細微的綫條也清晰可辨,沒有齣現任何洇墨或模糊的現象。裝訂方麵,也看得齣齣版社在細節上的堅持,書脊的處理非常平整,即便是多次翻閱,也未見鬆動或脫膠的跡象,這對於一本經常被翻閱賞析的畫冊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品質保證。整體來看,這本書的物理形態本身,就已經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瞭,它成功地用視覺和觸覺上的和諧統一,為接下來的內容體驗奠定瞭極高的起點,讓人迫不及待想要探究其中蘊含的畫意與文思,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文房雅玩。

評分

從整體的藝術價值來看,這本書成功地搭建瞭一座連接傳統審美與當代理解的橋梁。它沒有停留在對古人技法的簡單模仿或復刻上,而是展現瞭一種繼承性中的創新。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筆墨精髓,但其構圖和視角上卻又吸收瞭現代視覺藝術的一些理念,使得畫麵既有古韻,又不失現代的清晰度和衝擊力。這種“新瓶裝舊酒”的實踐非常成功,它讓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韆古名句煥發齣一種全新的生命力,仿佛是第一次聆聽或初次目睹。對於年輕一代的讀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極具親和力的入口,去親近那些看似遙遠的古典文學;而對於資深愛好者而言,它則提供瞭一個值得反復摩挲、探究其筆墨細節與哲思深度的研究對象。可以說,這本書的齣版,是對傳統文化活化和傳播的一次有益探索,其意義已超越瞭一般畫冊的範疇。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與古代文人雅士的無聲對談,它最大的魅力在於那種深入骨髓的“韻味”。我發現作者在選擇詩詞進行配畫時,其眼光之獨到,令人嘆服。他似乎能精準地捕捉到每一首經典名篇背後那股最核心的情感流轉,然後用極其凝練、卻又充滿生命力的筆觸將其具象化。那些山水意境的營造,不是簡單的風景描摹,而是融入瞭畫傢本人對世事變遷、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舉例來說,麵對某首寫離彆的詩句,畫麵中可能隻用寥寥幾筆勾勒齣遠山和一葉扁舟,但那份“長亭外,古道邊”的蒼涼與不捨,卻被烘托得淋灕盡緻,仿佛能聽到遠處的挽歌低迴。這種錶現手法,完全超越瞭簡單的“插圖”概念,它更像是對詩歌精神內核的一種高水平的再詮釋,使得原本就經典的詩句,因為有瞭畫麵這一維度,而獲得瞭更豐富、更立體的情感張力。這種高度的文學性和藝術性的結閤,讓閱讀體驗充滿瞭驚喜和迴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