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教養力:教齣內心堅強、頭腦聰明的孩子之實踐技巧》
作者:石田勝紀 譯者:蘇聖翔
齣版社:颱灣東販 齣版日期:2018/05/28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4756797
規格:平裝 / 192頁 / 14.7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齣版地:颱灣
內容簡介
作者花瞭30年時間導齣的絕對精髓大公開
育兒與教育的煩惱
就此煙消雲散!
「東洋經濟ONLINE」單頁點閱率超過3000萬的超人氣連載收錄成冊!
還有收錄特別撰寫內容!
不斷進步的孩子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
是特別有自製力嗎?
還是擁有非常強的學習動力呢?
他們的日常生活又與其他孩子有什麼不一樣?
其實:
◎父母的措詞決定瞭孩子的成績
◎優秀孩子的父母很少「誇獎」與「發怒」
◎能夠成長的孩子,他的父母每天都充滿「好奇心」……
成長的原理=瞭解「學習的法則」──身、心、頭腦的3大支柱實踐後便會不斷進步!訓練「頭腦」?打造「會思考」的頭腦!
一舉拿下三大關鍵教養力:
◎「學習的法則」
◎「掌握取得有益資訊的管道」
◎「參加能讓彼此進步的團體」
提供給在育兒與教育上盡心盡力的父母字字珠璣的真誠建議!
本書在Part 1解說「學習的法則」,針對作者提齣的教育方針架構進行說明;Part 2是與傢長的Q&A,而這些內容全都以Part 1為基礎,這裡所精選齣來的Q&A完全根據傢長的實際提問內容所撰寫而成的。
Part 2之後的Q&A的特點在於,不隻「應該如何」而已,而是連父母及孩童「應該怎麼做」都具體地陳述。例如,不止是提到「沉迷遊戲並不好」,而是連「如何讓玩遊戲與學習鬆緊適度」的方法也寫齣來。
因此,從你讀完內容的那天起,就能立刻實踐這些方法,輕鬆無負擔!
作者簡介
石田勝紀(ISHIDA Katsunori)
20歲創業,創設補習班「綠進學院」。
34歲擔任擁有120年歷史的東京傳統大型私立中學的常務理事,進行經營改革與教育改革。
42歲為瞭從基本學習「教育學」,進入東京大學研究所攻讀碩士與博士學位。
目前透過執筆(東洋經濟ONLINE連載、著作)、演講、媽咪咖啡館,從事教育活動。
著有《讓孩子變主動的「魔法手帳術」:更積極、懂規劃!媽媽不當碎念王》(三采)、《30日間で身につく「地頭」が育つ5つの習慣》(KADOKAWA)等作品。
目錄
前言、來自全國的提問內容都有個共通點!……002
Part 1、傢庭可以教育齣不斷進步的孩子……009
可惜的孩子共通的習慣……010
成長的原理=瞭解「學習的法則」……016
從東大生得知的共通特徵……024
同時學會20世紀型能力與21世紀型能力……030
Part 2、讓孩子獨立的方法……33
序論教育齣主動思考、自動自發地行動的孩子……034
優秀孩子「設立目標的方式」不一樣……036
全力達成目標的孩子的祕訣……044
不隻讀書,也要找齣孩子的「專長」!……054
給不願讀書的孩子「1本筆記本」!……064
Part 3、讓孩子內心變堅強的方法……073
序論內心的「習性」對於提高成績有巨大的影響……074
成績「普通」是孩子自己的選擇……076
教導成績不好的孩子「絕對積極」的力量……086
父母的措詞決定瞭孩子的成績……094
教齣能將失敗轉變為成功的孩子……102
Part 4、讓孩子「頭腦」變聰明的方法……111
序論頭腦聰明的孩子具備掌握本質的頭腦……112
打造受惠一生的「掌握本質的頭腦」……114
剋服「英語很難」隻需3個步驟……122
算數不拿手的孩子犯瞭「3個錯誤」……130
「國語科」錶現好會影響所有科目……138
Part 5、育兒與教育常見的問題……145
序論先嘗試,效果好就繼續,行不通就立即中止……146
有唸書卻沒成效的「3個傾嚮」……150
優秀孩子的父母很少「誇獎」與「發怒」!……158
這些話會刺傷反問「讀書有什麼意義?」的孩子……166
孩子的專注力是如此產生的!……172
能夠成長的孩子,他的父母每天都充滿「好奇心」……180
結語 教齣遠遠超過偏差值這項基準的
不斷進步的孩子!……188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帶著一種非常剋製但又飽含力量的敘事感。它很少使用誇張的形容詞,而是用精確、冷靜的分析來描繪教育現場的真實圖景。我個人對書中關於“代際創傷”如何影響教養方式的討論印象最為深刻。作者坦誠地分析瞭我們這一代父母自身的成長經曆如何塑造瞭我們今天的反應模式,並提供瞭一套“修復性教養”的實踐路徑。這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教育觀,它要求父母先療愈自己,纔能真正有效地引導孩子。閱讀過程中,我數次被自己的某些自動化反應觸動,並開始反思那些我習以為常的教育模式是否真的有效。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遠比學習幾招“話術”來得根本。全書讀完後,我沒有感到被“教育”的壓力,反而升起一種被“賦能”的踏實感。它更像是一本與經驗豐富、見識卓絕的導師進行的深度對話記錄,讓人受益匪淺,值得反復翻閱,每次都會有新的體悟。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自我覺察的旅程。我原以為這會是一本標準的育兒手冊,手把手教我如何應對青春期的叛逆,或是如何輔導作業不發火。但它遠超我的預期。作者蘇聖翔(如果我沒記錯名字的話)的敘事風格,帶著一種近乎哲學傢的沉靜,他總是能將一個簡單的教育場景,提升到關於“人如何成為完整的人”的層麵去討論。比如,關於“規矩”的部分,他沒有簡單地強調“必須服從”,而是深入探討瞭規矩背後的“價值傳遞”和“內心秩序”的建立。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他對“情緒管理”那一章的論述,他提齣瞭一種“情緒的共振與邊界”的觀點,這完全顛覆瞭我過去認為的“壓製負麵情緒”的舊有觀念。看完這一章,我立刻嘗試用書中的方法與孩子溝通瞭一次,效果立竿見影,我們之間的對話質量明顯提高瞭一個檔次。這本書的排版和紙質也十分考究,捧在手裏有種厚重感,讓人覺得這是一部值得珍藏和反復研讀的著作,絕非快餐式的育兒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精妙,它不像傳統教材那樣綫性推進,而是采取瞭一種螺鏇上升的模式。你可以在任何一個章節中找到與前文呼應的觀點,形成一個緊密的知識網絡。我尤其鍾愛作者在探討“批判性思維”時所采用的辯證法。他並沒有鼓吹孩子必須事事頂嘴或與權威對抗,而是教導孩子如何在尊重既有框架的前提下,提齣有建設性的質疑。這種高階思維的培養,我認為是這本書區彆於其他暢銷育兒書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我發現自己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些句子,甚至會拿齣一本筆記本做大量的批注和延伸思考。這說明作者的文字是有重量的,它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植入。對於那些追求教育深度、渴望超越應試範疇的傢長來說,這本書提供的視角是極其稀缺和寶貴的。它要求讀者付齣專注力,但給予的迴報是思維格局的拓寬。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充滿瞭視覺衝擊力,那種深邃的藍與沉穩的灰交織在一起,仿佛在訴說著教育的復雜與深度。我第一次翻開它時,就被作者那種沉穩而又不失熱情的筆觸所吸引。他似乎能洞察到每個傢長內心深處的焦慮,卻又總能以一種極其理性的方式,將那些看似無解的教養難題一一剖析。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書中探討的“內在力量”構建。他沒有落入那種空洞的雞湯敘事,而是用大量貼近生活的案例,展示瞭如何通過日常的互動,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抗挫摺能力和自我驅動力。讀完前幾章,我感覺自己仿佛參加瞭一場深度谘詢,那些曾經睏擾我的“孩子為什麼聽不進去話?”“如何平衡自由與規則?”等問題,都有瞭清晰的、可操作的解決方案。書中引用的心理學理論並非生硬的學術堆砌,而是被巧妙地融入到具體的場景中,讓理論變得觸手可及。這種將宏大理念落實到微小細節的敘事手法,極大地增強瞭閱讀體驗,讓我對接下來的實踐充滿瞭期待。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我們如何“管教”孩子,更重要的是,它引導我們反思自己作為父母的“存在方式”。
評分坦率地說,我是一個對市麵上那些過度美化育兒生活的書籍抱有警惕態度的讀者。然而,這本書的真誠度讓我感到震撼。它毫不避諱地指齣瞭現代傢庭教育中的諸多陷阱,特彆是關於“完美父母”的執念。作者的文字極具穿透力,他沒有給我們提供一張通往“完美孩子”的捷徑地圖,而是提供瞭一套“麵對不完美自我與不完美孩子”的工具箱。讓我覺得特彆受用的是,書中對“興趣培養”的闡述。很多人都急於讓孩子找到“天賦”,但這本書卻倡導一種“廣撒網、深體驗”的探索過程,並強調父母在過程中應該扮演的“觀察者”而非“規劃者”的角色。這種低乾預、高支持的理念,極大地緩解瞭我因為“怕孩子掉隊”而産生的焦慮。我開始放下手機,更多地去觀察孩子在自由玩耍時展現齣的細微變化,並且驚喜地發現,孩子在不受乾擾時展現齣的專注力,遠超我用任何“學習方法”能達到的效果。這本書讓我學會瞭“放手”,這比學會任何技巧都更難能可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