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名称:台版 让动作不NG 才是好设计 修正设计矛盾 改善产品缺陷 产品设计书籍
出版单位:麦田出版
作 者:村田智明 著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语 言:繁体中文
I S B N :9789863444848
定 价:95 RMB/本
图书规格:平装 1/16开本 210×150(mm) 207页 0.3KG/本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线性地推进知识点,而是像一张网,各个章节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将“设计”的范畴从单纯的界面交互,扩展到了整个用户旅程中的“预期管理”。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很多用户的不满并非来源于某个特定界面的糟糕设计,而是因为产品在某个关键环节没有兑现用户最初的心理预期,造成了“信任裂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给出了一套“预期对齐检查表”,要求设计师在项目早期就介入到市场和运营的沟通中去。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视角,我过去总认为设计是“实现”已定需求,而不是“定义”或“修正”需求背后的预期。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是戴上了一副新的“透视眼镜”,让我能更深层次地看到用户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动力,以及如何通过设计语言去主动地引导和管理这种驱动力,而不是被动地去迎合它。这绝对是一本能重塑工作方法的指南。
评分我对那些专注于“美学”和“视觉风格”的书籍已经审美疲劳了,我更需要的是能够提升产品“可靠性”和“健壮性”的方法论。这本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在于,它似乎将工程学的严谨性带入了设计流程。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色彩、字体这些表层元素,而是深入到了“规范化”和“组件化”如何从源头上预防错误的产生。书中有一章详细阐述了如何建立一套“最小可行设计规范”,这套规范不是用来限制创意的,而是用来确保团队所有成员在面对相似问题时,都能迅速给出稳定、可预测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设计验收标准”的定义,它不再是一个模糊的“看起来不错”,而是一系列可量化的指标,比如响应时间、错误率的阈值等。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与开发和测试团队紧密协作的岗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通用语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能够让设计成果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大规模协作的“结构支撑”。
评分我最近在琢磨我们团队目前在项目收尾阶段经常遇到的那种“返工地狱”——总是在快要上线的时候,被客户或者测试团队挑出一堆基础体验上的硬伤。所以,我抱着一种挑剔的心态来翻阅这本书的章节安排。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并没有把篇幅浪费在那些人尽皆知的“用户体验原则”上,而是深入到了更底层级的“决策制定”层面。它探讨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设计师如何科学地量化不同设计方案的风险与收益,而不是仅仅依赖直觉或者主观喜好。书中关于“设计债务”的阐述尤其深刻,它将那些被忽略的小缺陷比作金融领域的坏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整个项目结构性的崩溃。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跨部门沟通壁垒”的解决方案,作者提供了一套非常结构化的沟通模板,让原本模糊不清的“我们觉得这里不太对劲”变成了清晰、可执行的改进指令。这种将软技能转化为硬流程的能力,是这本书最值钱的地方。读完这部分,我立刻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个新的流程图,试图将这些理念融入我们下个季度的规划中去,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阅读体验,而变成了工具箱里新增的利器。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很多设计书读起来都像是在参加一场高规格的研讨会,听着各种高谈阔论,然后合上书本,依旧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但这本不一样,它的文字风格非常接地气,仿佛作者就是坐在我对面,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跟你聊他的“血泪教训”。它特别擅长用那种“你以为是A,其实是B”的叙事方式来拆解一个常见的设计误区。例如,书中对比了两种处理错误提示信息的方式,第一种是标准的系统提示,第二种则是作者推崇的、能够引导用户完成下一步操作的“情境化反馈”。这种对比的力度非常强,让我一下子明白了过去自己设计提示时,思维的局限性有多大。而且,书中穿插了一些非常具有时代感的案例,并没有拘泥于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产品,而是贴近当前正在快速更迭的App和小工具,这使得书中的理论保持了极高的“保鲜度”。这本书读完后,我的感觉不是“学到了一个新名词”,而是“我终于知道我之前错在哪里了”,这种自我纠错的成就感,是阅读体验中最高级的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排版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既专业又不失活力,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看看里面到底讲了些什么硬核内容。从目录上看,它似乎对传统的产品开发流程提出了不少挑战,不像市面上那些老掉牙的教科书,一股子陈腐的味道。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快速迭代与用户反馈闭环”的部分,感觉作者是用一种非常实战的视角在剖析问题,而不是空谈理论。比如,它提到了一个案例,关于如何通过微小的设计调整,竟然彻底解决了用户在使用某个核心功能时的巨大困扰,那个过程的描述极其细致,简直像是在看一个高手解剖一台复杂的机器,让人由衷地佩服其洞察力。而且,这本书在案例的选择上也非常巧妙,涵盖了从软件界面到实体硬件的多个维度,拓宽了我对“设计”这个词的理解边界。它似乎在强调,优秀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系统性的、对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和对细节的偏执追求。这本书读下来,感觉像是被一位经验老道的行业前辈拉到身边,手把手地教你如何避开那些看似不起眼,实则能“毙掉”整个项目的“地雷区”。这种实用主义的风格,对于我这种急于在实际工作中提升效率的设计师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