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辛弃疾词集
定价:22.00元
作者:辛弃疾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5325571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唐宋词史上,辛弃疾历来以豪放著称。而“豪放”既体现为由题材、意境、情感等有机结合所呈现的创作风格,又体现为一种放笔快意、摆脱束缚的创作个性。
辛弃疾在词体写作上如此全方位、大尺度的出位与突破,无怪乎时人评曰:“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徐鱿《词苑丛谈》引)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为通行既久、已成习套的词体开出新境,使词的创作摆脱羁绊,进入自由的境界,从而带来了宋词繁荣发达、多姿多态的昌盛局面。
目录
导读(崔铭)
卷一
汉宫春(春已归来)
满江红(家住江南)
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
浣溪沙(侬是嵌崎可笑人)
满江红(鹏翼垂空)
念奴娇(我来吊古)
千秋岁(塞垣秋草)
满江红(快上西楼)
又(美景良辰)
又(点火樱桃)
念奴娇(晚风吹雨)
好事近(日日过西湖)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感皇恩(春事到清明)
又(七十古来稀)
声声慢(征埃成阵)
又(开元盛日)
木兰花慢(老来情味减)
西江月(秀骨青松不老)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一剪梅(独立苍茫醉不归)
新荷叶(人已归来)
又(春色如愁)
菩萨蛮(青山欲共高人语)
又(江摇病眼昏如雾)
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八声甘州(把江山好处付公来)
洞仙歌(江头父老)
酒泉子(流水无情)
摸鱼儿(望飞来半空鸥鹭)
满江红(落日苍茫)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水调歌头(造物故豪纵)
满江红(汉水东流)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
霜天晓角(吴头楚尾)
鹧鸪天(聚散匆匆不偶然)
念奴娇(野棠花落)
鹧鸪天(别恨妆成白发新)
又(樽俎有几人)
又(扑面征尘去路遥)
又(唱彻阳关泪未干)
满江红(直节堂堂)
又(照影溪梅)
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
满江红(过眼溪山)
南乡子(隔户语春莺)
又(欹枕橹声边)
南歌子(万万千千恨)
西江月(干丈悬崖削翠)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临江仙(住世都知菩萨行)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水调歌头(折尽武昌柳)
满江红(笳鼓归来)
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
阮郎归(山前灯火欲黄昏)
霜天晓角(暮山层碧)
减字木兰花(盈盈泪眼)
满江红(可恨东君)
又(敲碎离愁)
又(倦客新丰)
又(风卷庭梧)
贺新郎(柳暗凌波路)
水调歌头(官事未易了)
满庭芳(倾国无媒)
又(急管哀弦)
又(柳外寻春)
满江红(天与文章)
西河(西江水)
贺新郎(高阁临江渚)
昭君怨(长记潇湘秋晚)
沁园春(三径初成)
又(伫立潇湘)
菩萨蛮(稼轩日向儿童说)
蝶恋花(老去怕寻年少伴)
祝英台近(宝钗分)
又(绿杨堤)
惜分飞(翡翠楼前芳草路)
恋绣衾(夜长偏冷添被儿)
减字木兰花(僧窗夜雨)
又(昨朝官告)
糖多令(淑景斗清明)
南乡子(好个主人家)
鹧鸪天(一片归心拟乱云)
又(困不成眠奈夜何)
菩萨蛮(西风都是行人恨)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补遗
总评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诗词选集,初翻之时,便被那封面设计所吸引,古朴典雅,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我本就是个对古典文学情有独钟的人,尤其钟爱那些能在字句中触摸到历史脉搏的作品。拿到手后,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份精心编排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十分疲惫。更值得称赞的是,选本的注释部分做得极为细致入微,对于那些生僻的典故和晦涩的词汇,都有着清晰易懂的解释,这对于像我这样,虽有兴趣却缺乏深厚学养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一大福音。它不仅仅是冰冷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位博学的长者,耐心地为你拂去历史的尘埃,让你能够更直接、更深入地体会到古人的情怀与抱负。我特别喜欢其中几篇引言的选取,它们为整部作品定下了基调,让我未读正文,心中已然对那份慷慨激昂或低回婉转的情感有了初步的预感。全书的装帧质量也令人满意,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出版方对文化传承的敬意。
评分最近迷上了一套关于宋代士人精神世界的丛书,这本选集恰好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发现,阅读这些作品时,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高悬于上,让人望而却步,反而更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烟火气和真性情的文人世界。尤其欣赏它在篇目选择上的独到眼光,没有一味追求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而是穿插了许多视角独特、情感浓烈的佳作。每次读到那些描写边塞风光、壮志难酬的篇章时,总会联想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仿佛能透过文字的缝隙,看到金戈铁马的景象。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是阅读体验中最为迷人的部分。此外,书中对于一些作品的背景介绍,也做到了点到为止,既不喧宾夺主,又能有效帮助读者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语境,避免了过度解读的陷阱。翻阅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对着某几句反复吟咏,感受那份磅礴的气势与深沉的忧思交织的复杂情绪,这对于舒缓现代生活的压力,确实有着奇妙的疗愈效果。
评分我是一个重度“书本触感”爱好者,对纸张的质地和油墨的味道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拿到这本选集时,首先闻到的是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干燥气息,这是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享受。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不是那种反光的铜版纸,而是带有细微纹理的哑光纸张,在灯光下阅读,眼睛非常舒适,即便是翻阅到深夜,也不会感到刺眼。装帧上,它似乎采用了某种线装或仿线装的工艺,使得整本书的承重分布均匀,即便是平摊开来阅读,也不会担心书脊受损。更让我惊喜的是,部分篇章后面附带的“作者生平小传”,叙述简洁有力,将那位历史人物的复杂一生勾勒得十分立体。我发现,了解了作者的坎坷经历后,再回过头去看那些激昂的文字,其背后的辛酸与无奈便会油然而生,使得作品的层次感瞬间丰富起来。
评分最近生活节奏太快,总想找点能让人慢下来的东西。这本选集,正好扮演了这样一个“精神锚点”的角色。我习惯在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泡一杯清茶,然后翻开其中随意的一两篇来品味。它不像小说那样需要连续性,更像是一颗颗独立闪耀的宝石,随时拿起,都能获得一份小小的震撼。我发现这本书的一个绝妙之处在于,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保持了一种平衡感——既有足以令人仰望的艺术高度,又不失人间至情的温度。不同于市面上很多为了追求“畅销”而过度简化的版本,这个选集在保留原作韵味的同时,也做到了对现代读者的友好度。那些对历史背景的考证,虽然藏得比较深,但如果你愿意探究,总能找到深入了解的线索。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非常愉悦的阅读体验,它让我重新找回了对古典文学的那份耐心和敬畏之心,同时也感受到了文字穿越时空的力量。
评分坦白说,我对诗词鉴赏一向是抱着一种敬畏又疏离的态度,总觉得那些高妙的意境难以企及。但这次尝试,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选集做得非常“亲民”,它的翻译和解析部分,没有采用那种晦涩难懂的文言腔调,而是用现代白话文,将那些古老的意象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比如,那些关于月亮、美酒、故乡的描绘,在现代的语境下重新被解读后,依然能激起我内心深处的共鸣。这说明真正伟大的作品,其核心情感是永恒的。我尤其注意到了版本校对的严谨性,这对于一个严肃的文化产品来说至关重要。每一页都显得干净利落,几乎找不到印刷上的瑕疵,这让我对出版方的专业水准深表信赖。我甚至开始尝试将其中一些意境优美的段落,作为自己日常写作的灵感来源,那份穿越千年的才情,似乎也沾染到了我的笔尖,让我对文字的运用更加谨慎和有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