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
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1903年出生于英属印度,1907年举家迁回英国,进入伊顿公学。后到缅甸任警察。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回国后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45年,出版了著名的小说《动物庄园》。1949年,代表作《1984》问世。1950年,奥威尔死于困扰其数年的肺病,年仅47岁。
《1984》在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入选欧美多国大中学生必读书目,被翻译成65种语言,全球总销量超过5000万册,被称为“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道德力量”。
《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在文中奥威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极权主义社会,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任何形式下的极权主义必将导致人民甚至整个国家成为悲剧。 在小说中他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了一个形容词“奥威尔式”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评分 评分##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评分##历史不是一面镜子,而是黑板上的记号,可以随时擦去,随时填补。更为可怕的是,一旦涂改了,你找不到证据去证明这是篡改历史的行为。
评分##真正意义上,这本小说只有四个人物,外加一个无处不在的老大哥。而他们所生活的,是一个,不知道该称作什么的,社会。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Everyone, Every time, Everywhere. 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为这句话而深深的感到恐惧和厌恶。 Winston其实只是一个非常普通公务...
评分##看得头皮发麻的一本书。一个耐人寻味的设定是,主人公被严刑拷打思想改造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对女主的爱,即使他早就招供了有关她的一切,只要他觉得他还爱她,他就还有残存的个人意识。然而在面对自己最恐惧的事情时(老鼠噬面),他放弃了这份爱,意味着思想改造成功,他成了一具彻彻底底的行尸走肉。
评分##于是到写这条短评的时候居然已经忘记了结局。印象深刻的终于只有那一快水晶镇纸。或许也只有跟阁楼有关的那少之又少的部分是真正属于文学的吧?读过《我们》跟《美丽新世界》后再读《1984》就真的很尴尬了。对于个人感受的细腻描写比不过前者,对于新世界的新颖构建比不过后者,或者《1984》真的是成也时代败也时代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