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病逝。每年4月23日是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人教版教材称《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六世》《理查二世》等。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三或四首长诗。他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被赋予了“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
译者朱生豪:天才的莎士比亚作品翻译家。于杭州之江大学毕业后入上海世界书局任编辑。他在极艰难的条件下译出了大部分莎士比亚剧作。1944年病逝。
全集包括:莎士比亚全部戏剧作品+莎士比亚全部诗歌作品
莎士比亚有多种中文译本,但在语言上唯有朱译本最为传神最精彩,这一点整体上无人可及,这几乎是公认。朱生豪先生的那种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加上外文素养和诗人才情,现在已经不会再有。所以尽管朱氏在原文的理解上有些地方不尽周到,对原文中他认为“不雅驯”的字句自行跳过,他并未译完全部作品(47版仅27部剧本),我们还是决定选用朱译本。为了弥补不足,我们获得朱生豪后人的授权之后,约请了国内专家对朱译本做了全面的校订(非校对,校对是技术性工作,校订是学术性工作,二者是两回事),订正误译、补足漏译,使之尽得全貌,尽近原文。这一工作是重要和艰巨的。专家们包括裘克安、何其莘、沈林、辜正坤等国内顶级莎学专家,他们对莎学的研究、对国际研究成果的了解,甚至对原文中俚语、粗话的忠实翻译,都使译文更添光彩。对历史剧则全部重新组译。对国际莎学界当时刚确定的莎剧也及时组译,这几个剧本当时国内是无人译过的。新组译本无需校订。莎翁作品除了剧本,还有大量诗歌,我们也全部收录,而不是选录。
##长者说,要读一点莎士比亚。小时候看过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印象早已模糊不清,接近60个小时把这31部戏剧一口气看下来着实过瘾。本来想着补补英国文学的课,却实实在在见识了什么是好的中文,朱生豪的翻译太让人惊艳了!
评分##67812345。60个小时。简单评论一下,最喜欢的是历史剧,约翰王、理查二世、亨利四世,还有悲剧中的李尔王、麦克白、泰特斯,哈姆雷特训诫太多,而且莎士比亚过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这倒不是问题,问题是背后折射出的世情观念变迁),不太符合现代社会,所以爱情、喜剧类的小说读起来比较无趣,也有比较大的改编空间。泰特斯里的摩尔人艾伦,印象深刻,坏是坏,却重血脉,人物立体。还有李尔王的小丑。第一遍通读,囫囵吞枣,早先读的大部分都忘了。戏剧旁白,早就打破第四幕墙了。训悍记,还使用了戏中戏的模式,有意思。
评分 评分##艺术圈对莎士比亚戏剧的追捧可以追溯到18世纪,但那时候他还没有风靡全球,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纷纷出现了以莎士比亚戏剧或剧中人物为主题的绘画。用今天的话来说,莎士比亚成了国际艺术圈的现象级大IP。 1840s,伦敦 为了装饰新建成的英国国会大厦,伦敦举...
评分##读完第一册
评分 评分##如果人只能读一本书,那只能是你,我的挚爱,莎士比亚 一些人向我赞赏先父施咸荣的译作,称他是一位翻译家。但他们未必知道,父亲却多次称自己只是一名老编辑,因为他将近二十余年的生涯都是在做英美文学译作的编辑工作。他临病逝前半个月,曾与我追忆往事,进行了一次长谈。这回长谈有三分之一工夫,是跟我谈那部《莎士比亚全集》...
评分 评分##“特立独行的猪”有语,凡提笔英文不可不读莎翁。 目前在手该版第八册。奥瑟罗,安东尼与克丽奥特佩拉,辛白林,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全书32开,419页,配合视频讲座需要,计划读完前两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