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德萬(Hans Van De Ven)
劍橋大學東亞研究所中國現代史教授,其主要著作有《從朋友到同誌:中國共産黨的早期活動》《復興中的中國:蔣介石、戰爭與國民黨》等。
姚永超
上海海關學院副教授,研究主題為中國海關史和曆史經濟地理。2015年3-9月,英國倫敦大學霍洛威學院訪問學者。
蔡維屏
英國倫敦大學霍洛威學院高級講師,指導碩博士生。研究主題為海關史、郵政史,以及印刷業傳播史。
近代中國海關始於太平天國運動(1850-1864)期間,1949年共産黨在中國贏得政權後未幾結束。一個世紀中,它的身影不僅齣現在中國的內陸腹地,還齣現在遠在西北的烏魯木齊,甚至是西南的喜馬拉雅山。
無論沿海,還是內陸,海關對於中國而言都是一個重要機構,也是weiyi一個未有中斷且勢力幾乎可達全中國的機構。
近代海關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所提供的監管加速瞭中國的國際貿易,以及支持瞭涵括中國、歐洲、亞洲和美國在內的跨國人際網絡。它不但支持中國以平等的民族國傢身份加入到新的外交體係,同時促進中國與國際組織間的閤作,打造國際慣例,譬如航海公約。海關職員在私人閑暇時,是收集者、翻譯者、語言學傢和學者,通過他們的活動,使中國在國際文化和學術組織中占有一席之地。
從晚清到北洋,再到抗日戰爭乃至國共內戰,海關的曆史可以看作是整個中國近代史的縮影,並且觸及許多麵嚮,進而影響瞭許多重大的曆史事件,如,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和國民黨的崛起,以及抗日戰爭等。海關同時也從根本上形塑瞭這一時期統治中國各個政權的形態。
##放內地的政治課堂上,給新中國前的海關的結論就是個半殖民地的帝國主義斂財與壓迫機構。實際上,海關是個國際化程度很高的機構,閱讀文本可知,在某些時期,它甚至承擔起金融機構的功能,其中的關鍵人物,即一把手們,深入地涉入到當時的國際政治當中,對中國的現代化也起到瞭作用。作者最後說,經過本書,它對行政官僚有瞭尊敬,的確歲月要想靜好,沒有強有力高效、廉潔的組織,就無法實現。海關一百年是中國的曆史經驗,值得研究學習。
評分##近代中國海關是在清政府與西方列強鬥爭下的産物,它通過規章製度、專業知識以及人纔招募等逐漸成為一個有效率有紀律的中央集權組織。洋務運動時期,赫德領導下的海關充分利用基於國際貿易擴張、歐美和日本的工業化以及交通運輸變革所帶來的曆史機遇,將自身職能擴展到外交、財政、氣象、學術以及海事管理等方麵,成為一個為中國服務的多功能現代性組織。甲午戰爭以後由於對外賠款的劇增,清政府財政吃緊,逐漸失去瞭對海關及其關稅收入的控製,並不得不把其他稅收資源的行政控製權也轉交海關以確保償還貸款和利息,海關也逐漸轉變成為外國債權人的收債代理人。國民政府成立以後,麵對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浪潮,海關一麵維持自身的獨立性及其在全中國的運轉,一麵逐步與國民政府達成妥協並成為現代民族國傢構建中的重要工具,直到建國以後徹底退齣曆史舞颱
評分##海關並非帝國主義的侵略象徵,反而是中國政府的續命根本,近代海關超越瞭一個單純的稅收機構。海關建設燈塔、設置航標信標、資助外交使臣齣洋、收集氣象資料,督辦同文館,培養外交人員,數次幫助中國建設現代化的海軍。它不僅改善中國的國際貿易,還支持瞭涵括中國在內的跨國人際網絡,支持中國以平等的民族國傢身份加入到新的外交體係,促進瞭中國與國際組織間的閤作,打造國際慣例航海公約。讓人不禁反思沒這些“侵略象徵”,究竟中國在20世紀會有什麼更糟的下場,另不少海關的建立並非帝國主義脅迫,是北京的滿老爺們強烈支持,他們認為如果外國和內地的漢族官員勾結起來反滿就糟瞭,可以用海關圈住外國人,防止漢族官員和外國人的勾結,1949的齣現讓海關作為一個獨立機構的存在徹底消失,海關自由的曆史已成為過去,但某些曆史在我看來會重現
評分作者:潘文捷 “我們不僅要控製,還要指引中國政府。它現在還不能獨立行走,多年之後纔行。”1862年,時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李泰國(Horatio Lay)在給後來接替他齣任總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Robert Hart)的信中這樣寫道。當時,李泰國正按照“直接在我控製之下”的原則,積極...
評分 評分##方德萬在是書中所提齣的frontier regime之概念相當有意思。在某種程度上,海關在近代中國的地位便是徘徊於regime of frontier與regime in frontier之間。作為regime of frontier,海關的齣現為中國帶來瞭一套現代化的管理技術;而作為regime in frontier,海關又是各帝國在華的觸角,侵蝕著中國政府的自主性。如何評價海關由此成為中國近代史敘事中的一個關節性問題。潮來潮去,外灘海關大樓的鍾聲變瞭又變,真有如曆史的低語。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