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青青,專欄作傢、學者。長期關注中日近現代史,近年專業研究成果見於《中國社會科學》、《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抗日戰爭研究》等學術刊物。長期受邀為《上海書評》、《文匯學人》、《新京報》、《東方瞭望周刊》及“澎湃新聞”等新舊媒體撰稿。緻力於嚴謹而不失生動的曆史寫作,並輔之以“情報研究”的視角來進行分析與解讀。
近代以來的日本人究竟如何看待戰爭、如何走嚮戰爭,又如何記憶戰爭?
甲午戰爭後,日本走上瞭軍國主義的快車道,乃至最終“暴走”。
“戰爭”成為近代日本社會的最重要,也是最沉重的關鍵詞。
本書通過對檔案文獻的挖掘,結閤實地尋訪的所見所聞來呈現日俄戰爭、九一八事變、二二六政變、侵華戰爭及日本無條件投降等曆史片段中那些鮮為人知的細節。以既有的學術成果為基礎,輔以圖書情報學的研究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進行解說,進而為讀者揭示日本軍國主義思潮的形成過程並探究當代日本人的戰爭記憶又是如何被形塑的。
##本書中提到”一詞誤譯導緻投放原子彈”事件,在此做一點補充。 鈴木貫太郎對波茨坦公告的迴答中使用瞭「黙殺」一詞(「ただ黙殺するだけである。我々は戦爭完遂にあくまで邁進するのみである」),路透社和AP將其翻譯為“reject”,聯閤國將其翻譯為“ignore”。 如果轉譯迴日...
評分 評分 評分##內容寫得簡單清楚,史料雖然常見,但編排也很得當,作為曆史工作者的態度也很明確。隻是章節並未按時間安排,而邏輯綫索似乎也並不很清楚,另外編校方麵工作做的不太好。總的來說瑕不掩瑜,對瞭解日本軍國主義進程中的一些側麵很有幫助。 有沒有想過為何militarism會被譯為“軍國主義”而非“軍事主義”?“國”是從哪裏來的?我覺得這就是沙青青這本書的一條隱藏綫索,nationalism。 近代日本,首先是一個剛剛從封建狀態轉型而成的nation-state,麵對的是世界範圍內帝國主義的興起。在這個框架裏,纔能真正理解日...
評分##材料充實,筆觸細緻,敘事生動,脈絡清晰,圖影豐富,編校不堪。前六章細節場麵描摹遠勝記憶復調刻寫,後兩章理論蘊味漸濃,有所平衡。記憶作為結果生成曆史事件環節的機製呈現有力,記憶作為對象聚焦各方書寫爭奪的理論分析薄弱。從參考文獻即可看齣後者無法成為重點。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