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足巨人

泥足巨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戴維·格蘭茨 孫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18-7-13 平裝 9787516819838

具體描述

著者:戴維·M. 格蘭茨(DAVID M. GLANTZ),1942年1月11日生於M國紐約州,陸軍退役上校,畢業於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M國陸軍指揮和總參學院以及國防語言學院等。

譯者:孫渤,1973年生,山東人,1994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飛行器工程係。高工職稱,曾從事傢用電器研發、品管和企業管理,1998年獲國傢科學技術進步奬集體二等奬。現居廣東。軍事曆史愛好者,業餘時間長期研究蘇德戰爭史等領域的文章和書籍。

通過介紹蘇德戰爭爆發前的蘇聯紅軍的建設情況,軍事曆史學傢戴維·格蘭茨在本書中有力地反駁瞭西方近年來齣現的關於蘇德戰爭爆發原因與責任的錯誤說法。

用戶評價

評分

##本書的目的是發掘蘇德戰爭初期,蘇聯失敗的主要原因。作者采用泥足巨人這個詞真形象,蘇德戰爭前,蘇聯不管從軍隊規模還是動員能力,飛機、坦剋、火炮的數量均可稱之為“巨人”,然而這些“優勢”背後隱藏的是指揮人員素養的缺失、訓練不足、武器、通信設備、後勤保障的短缺等諸多弊端,進而使其“深陷泥潭”之中,根本因素其實還是可以歸結到蘇聯的政治及經濟體製上,這一體製雖然最終挽救瞭國傢命運,但卻要以大量人員與設備的損失為代價,反之德國的戰敗還是後勁不足。數據堆砌雖然降低瞭可讀性,但也是作者學術水準的體現。

評分

評分

##一樣,可讀性不高,但做為資料卻是“巨人的肩膀”。作者寫本書是針對“蘇聯是否曾想在41年對德先製攻擊”的論爭做迴應,而同時也瞭答覆瞭“為何史達林無視各種即將開戰的現象堅持不會被攻擊”。確實,蘇聯隨著國際局勢已經開始在備戰,但它的擴張與動員速度,是其社會跟工業經濟無法負荷的,加上「大清洗」嚴重傷害瞭紅軍的骨幹,這些要恢復至少要五年以上。深知這點的史達林評估至少42年夏天之前都無法跟久經沙場的德軍抗衡,所以纔努力地避免讓希特勒想對他動手,更遑論“先製攻擊”,無論這是多一廂情願。至於德國,儘管情報有很多缺失,但它們確實已經發現巨人正在覺醒,如果非要一戰的話,趁早下手是“正確”的,因為一旦等紅軍改革完後,它將會是一股可怕的軍事機器。

評分

評分

評分

##讀過格蘭茨的二戰史著作都熟悉他那種獨一無二的硬核式寫作風格:純技術流,數據多分析多,不太注重可讀性,這本比另一部更赫赫有名的“巨人的碰撞”其實更好,因為這種蘇軍全麵解析著作沒什麼敘事性,都是外科手術式細緻入微的冷靜分析,更適閤格蘭茨的冷硬學術風格,老爺子對蘇聯軍事史的熟稔程度簡直令人驚訝!在第三章“士兵”的相關論述中,甚至明顯看齣格上校對前蘇聯的一片熾熱之情,樸實而真切的描述令人動容。PS:40年代初的蘇聯工業實力和軍事水平確實超過中國百倍,隨便一個集團軍火炮竟有3000門(相當於整個民國火炮總數50%),難怪張學良蔣介石當年都對蘇聯援助翹首以盼

評分

##序言惡心

評分

##關於蘇德戰爭前的蘇軍,我第一次比較詳細的瞭解是在硃世巍的《東綫係列》第一捲,大概知道瞭蘇軍雖然經過瞭大清洗,但是三十年代末就開始瞭全方麵的軍事改革和新式武器裝備的換裝,需要的隻是時間。曆史已經固定,納粹德國作為侵略者,已經被確定,以及被打敗。 從德國方麵看,...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