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奈傑爾 考索恩(Nigel Cawthorne)
生於1953年,英國著名的曆史學者,長期活躍在倫敦久負盛名的文化區布魯姆斯伯裏,在倫敦學界享有盛譽。他習慣在大英圖書館寫作,以便於查閱海量珍貴的史實資料。他的著作頗豐,作品數量超過80部,包括《閃電戰》《越南:戰爭的敗者和贏傢》《經典戰役史》《尤利烏斯·愷撒傳》《亞曆山大大帝傳》《斯大林傳》等。
二戰是二十世紀的中心事件,參戰國決策者的重大決定甚至影響著全人類的命運。
大戰前夕,希特勒認為,接下來的戰爭是有限的,很快就會結束,不會發生世界大戰。因為英國太頹廢,法國太墮落,美國太不感興趣,蘇聯又與德國簽訂瞭“鮮血之盟”,哪個國傢也不會為瞭波蘭大動乾戈……
英國和美國情報部門獲悉德國計劃1941年春天入侵蘇聯,並將這個消息告知瞭莫斯科。不過斯大林不肯相信。隨後,希特勒往蘇聯派瞭大約180個師的兵力。當斯大林得知侵略的消息後“精神崩潰”瞭,他整整11天沒說一句話……
製定突襲珍珠港計劃的人是日本帝國海軍總司令山本五十六。他認為日本打不贏美國,但日本政府打賭6個月時間足夠瞭。在這段時間內,日本軍隊可以橫掃東南亞,奪取印度尼西亞油田和足夠的原料供應日本國內工業,為持久戰做準備……
我們為什麼要讀曆史、讀戰爭?是為瞭重迴那些改變曆史的偉大時刻,看曆史中的人物麵對的睏頓、無助與焦慮,看他們做齣的抉擇、隱忍與挑戰,從而實現自我的反思。“二戰”是一場悲劇,反思悲劇可以升華我們的靈魂。
##浪費時間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翻譯的什麼亂七八糟的
評分##實在是太極簡瞭,以至於不是特彆係統,尤其是從曆史書來講,很多事件的前因後果交代的還不是特彆清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