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馬蒂亞·森,1933年齣生於印度,1959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其後先後在印度、英國和美國任教。1998年離開哈佛大學到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任院長。他曾為聯閤國開發計劃署寫過人類發展報告,當過聯閤國前秘書長加利的經濟顧問。他因為在福利經濟學上的貢獻獲得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奬。
阿馬蒂亞·森(1933—?),印度經濟學傢,因在福利經濟學上的貢獻獲得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奬。本書是阿馬蒂亞·森根據他1986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洛爾講座的講稿寫成的。在本書中,作者通過對人的本能與理性的分析,用倫理學說明瞭人類的經濟行為,用經濟學闡釋瞭社會的道德規範,進而揭示瞭倫理學、經濟學以及社會福利之間的關係。
##自由的價值不僅體現在藉助它而取得的福利,自由本身就具有價值,而經濟學中自由是工具性的。重新考慮經濟學和倫理學的關係對兩者都好。
評分##自由的價值不僅體現在藉助它而取得的福利,自由本身就具有價值,而經濟學中自由是工具性的。重新考慮經濟學和倫理學的關係對兩者都好。
評分##自由的價值不僅體現在藉助它而取得的福利,自由本身就具有價值,而經濟學中自由是工具性的。重新考慮經濟學和倫理學的關係對兩者都好。
評分##反思福利經濟學的部分很有啓發。在倫理學意義上分析瞭現代經濟學標準行為假設的缺陷,讀完之後很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將這些概念融入福利經濟學規範分析裏的。 近期,張維迎和林毅夫關於“市場需要政府協調嗎?”的激辯引起瞭廣泛關注。張維迎談到:“我們現在很多經濟學分析政策的標準是功利主義的。我認為我們不能隻從經濟發展、效率的角度評價所有的政策,人有一些基本的權利不能以任何的理由去剝奪它。”從這句話裏我讀齣瞭兩點:一...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