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沃爾特,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在斯坦福大學獲得國際關係學士學位,在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獲得政治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和芝加哥大學任教。其主要著作有《革命與戰爭》《馴服美國權力》《以色列遊說集團與美國對外政策》等。在《美國政治科學評論》《國際組織》《國際安全》等頂尖期刊上發錶論文多篇。
周丕啓,1968年12月生,現為國防大學國傢安全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大校軍銜。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獲博士學位,2017年畢業於俄羅斯總參軍事學院。著有《閤法性與大戰略》《大戰略分析》等書。
國傢為什麼結盟,以及國傢如何選擇自己的盟友,這是國際政治理論經常探討的重要問題。本書作者斯蒂芬·沃爾特認為,國傢之所以結盟主要是為瞭製衡威脅,而不僅僅是製衡權力。威脅主要源於綜閤實力、地緣的毗鄰性、進攻實力和侵略意圖四個方麵。據此,他提齣瞭國傢結盟原因的五個假設。*終,沃爾特得齣結論,國傢結盟的目的是製衡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國傢,而不一定是實力*強大的國傢。在應對威脅時,國傢更有可能進行製衡,而追隨強者的行為隻是那些孤立無援的弱小國傢迫不得已的選擇。意識形態、經濟援助和跨國滲透在聯盟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有限。
##寫作框架經典清晰,值得藉鑒
評分##案例解讀那一部分實在是太復雜瞭
評分##寫作框架經典清晰,值得藉鑒
評分##2021已讀33。基於對冷戰中東各國結盟情況的分析,沃爾特在書中提齣威脅製衡論,利用綜閤國力、地緣毗鄰性、進攻能力與侵略意圖四個變量,有效改良瞭傳統均勢理論。作者同時指齣,意識形態對國傢結盟的影響並不算大,但一國對他國侵略意圖的判斷顯然與意識形態有關,既然已將認知因素引入現實主義,作者顯然應該進一步厘清兩者的關係,雖然並不容易。
評分##睡不著看書隻會讓我變態??
評分 評分 評分##當代中東問題課程讀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