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已退休)、博士生导师。
◎《传统十论》是著名历史学家秦晖治学经历中对“传统社会”(近代以前的社会)研究第三阶段的产物,自问世以来,多次重印,备受读者推崇。
◎本次再版,增加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作者对瑞士“森林州”地区进行考察后写作的《瑞士之路》),有助于读者加深对相关重要问题的理解。
◎《传统十论》曾被列为法国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的参考书。
名家点评:
《传统十论》让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豁然开朗之感。
——刘瑜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的系列文章,其中有对于“反封建”“平等”这类“关键词”在历史文化进程中演变过程的分析,但更主要的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笔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传统十论》此次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瑞士之路》)。
##一个以大共同体为本位的国家,是不欢迎民间形成任何一种具有小共同体性质的组织的。它的目的就是“编户齐民”,让人原子化,削弱你再削弱你,让权力控制住每一个人,让你没有丝毫办法联合力量去对抗大共同体。于是个人就无法从大共同体中解放出来,也就永远无法进入以人权为基础的个人本位现代文明。想自下而上发生变化,现在的确是很难啊……年轻人,加油啊!
评分 评分秦晖的研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研究,他并不擅长史料的考辩,如《汉语“平等”一词近代含义之产生》一文看似是个概念史的研究,但其实对史料的运用理论的使用较之孙江、方维规等的标准概念史研究文章而言相去甚远。但本书的意义恰恰不在其对中国古代具体的史事的辨析考证,而在其浓烈的社会现实关怀同样其问题意识也是鲜明地面对当下的即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温和的知识人的现实追求,守护共同的底线,对无论是左派、右派还是新儒家都不抱有偏见。对传统社会,秦晖的态度也是如此,他认为帝制中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认为这不足以使中国实现现代性的转型。或许秦晖的具体论证确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他这种守护共同的底线的鲜明态度是每一个知识人或读书人都应该具备的。
评分##买到就是赚到,看过就更是人生体会的升华
评分##2019年11月23日于B开始阅读。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立场先行,天真幼稚。 主要内容其实就是第三篇,讲述大共同体本位,但是以我看来,这论述着实有些浅了,考虑到年代不能苛责,但是话里话外的认为现代性只有西方这唯一正解,来来回回都是中国该如何靠近西方,可谓天真的可爱了。相比之下,还是更推荐看金观涛。 尤其是新版附的2018年的瑞士游记,简直林达水平,让我仿佛以为在看读者文摘,各种感觉一言难尽。 这个附录直接让我评论减一星,就从这个附录看,我对正文的理解完全没问题,作者毕竟不能摆脱时代的局限性,永远站在鸡蛋那边,也就这样了。 作为学术专著,颇多文章配不上偌大的名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果然。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