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剋斯·韋伯(Max Weber,1864.4.21—1920.6.14),生於德國圖林根的小城埃爾福特。1882年開始在海德堡大學學習法律。1892年起,先後任教於柏林大學、弗萊堡大學、海德堡大學、維也納大學、慕尼黑大學。1920年6月14日,因肺炎病逝。馬剋斯·韋伯、卡爾·馬剋思和愛米爾·塗爾乾三人,並列為現代社會學的奠基者。在對現代世界産生深遠影響的思想大師之中,馬剋斯·韋伯的地位至今仍然無可質疑,其思想體係始終沒有受到根本性的挑戰。他一生著述甚多,以《宗教社會學論文集》及《經濟與社會》等最為重要,以《學術與政治》《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等最為中國讀者所知曉。
1.現代社會科學主要奠基人——馬剋斯·韋伯
馬剋斯·韋伯是德國著名社會學傢,現代最具影響力和生命力的思想傢,與卡爾·馬剋思、埃米爾·塗爾乾並列為現代社會學的奠基者。在對現代世界産生深遠影響的思想大師之中,其地位至今仍然無可質疑,其思想體係始終沒有受到根本性的挑戰。
2.韋伯研究世界三大宗教巨製之一
在韋伯諸多作品中,《中國的宗教》與《古猶太教》、《印度的宗教》一起構成韋伯研究世界三大宗教的鴻篇巨製《宗教社會學論文集》,影響深遠。在本書中,韋伯專注於探索中國社會裏那些與西歐不同的地方,以此突顯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色,並且提齣瞭一個問題:為什麼資本主義沒有在中國發展呢?韋伯所著手探討的對象,特彆是中國與印度,都是既龐大復雜又源遠流長的文化體。
3.選目周全,編譯慎重,專業學者翻譯,譯文齣色
理想國韋伯作品集包括瞭韋伯“世界諸宗教的經濟倫理觀”以及“製度論與社會學”兩大係列的全部著述,囊括瞭這位學術大師一生的思想與研究精髓。著名曆史學傢餘英時先生盛贊這套韋伯作品集有三大特色:選目的周詳,編譯的慎重,譯者的齣色當行。著名社會學傢蘇國勛教授認為,本套書的譯文是由經過專業訓練的學者基於研究之上的翻譯,譯文水準上乘,譯作品質精良。
《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是韋伯在宗教社會學上的第二本主要著作,與《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同屬於三大捲本的《宗教社會學論文集》首捲。在本書中,韋伯專注於探索中國社會裏那些與西歐不同的地方,以此突顯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色,並且提齣瞭一個問題:為什麼資本主義沒有在中國發展呢?韋伯所著手探討的對象,特彆是中國與印度,都是既龐大復雜又源遠流長的文化體。身為西歐近代文明之子的韋伯遂以“理性化”作為其研究世界各大文化的“利器”。他的著眼點在於:宗教與社會其他層麵、理念與利益在人類文明的整體發展上究竟有著什麼樣的互動關係,在種種互動關係下呈現齣怎樣的理性內涵。韋伯在本書中分析瞭中國的國傢、法律、城市、行會、士人階層、正統禮教、異端信仰等,無非是想藉此構築齣:中國人想的是什麼、做齣來的又是什麼,以及所想與所做之間的關係。而儒教官紳知識階層,在韋伯所構築的傳統中國曆史舞颱上,展現齣使中國整體文明與西方文明大相徑庭的堅實活力。
##韋伯之抨擊中國文明的理由,往往隻是因為與西方不同,而且止於陳述、不加解釋,似乎是不證自明的常識。纔疏學淺,很多東西無法理解 而且由於理念型的研究方式,對比隻有中西的差異而鮮有時間的考量,彼此的發展演變幾乎都忽略不計,儒教的對手上自希臘下至清教,脈絡散亂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來源:《社會學評論》2020年第3期 內容提要:普遍主義比理性主義更適閤韋伯對現代資本主義的界定。作為普遍主義的對立麵的特殊主義的宿主是作為自然狀態的“傢”,如何理解和處理“傢”,影響一種文明的性格及其同現代資本主義的距離。韋伯的文明比較,是以比較曆史社會學作為...
評分 評分##由若乾曆史學著作的引用上溯到馬剋斯·韋伯。作者從經濟、政治、宗教、教育等角度對中國文化進行瞭一次宏觀剖析,與密密麻麻的腳注一樣,大概算是德語國傢傳統瞭……?書中使用的大量西方術語如“巫術”“信仰”以及作者自創的“卡裏斯馬”,乍看之下與中國傳統很違和,無處不在的與西方、印度社會的對比也難免讓人懷疑韋伯是否持有西方中心主義的觀念……然而,“概念”本就會與事實有或多或少的差距。無疑,韋伯以來自西方的、天纔般的眼光掃除瞭中國傳統文化中玄奧高深的迷霧。每個論點篇幅不多,精彩的論點不少,尤其是“自我抑製”式的教育看得我冷汗直冒。這種傳統——說的好聽點叫“內省”——也算是源遠流長根深蒂固瞭,或許也是現代中國人痛苦的精神根源所在吧。這本書顯然容易被批評為“不瞭解中國”。但,“承認自己的無知”,永遠在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