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塞繆爾森(Scott Samuelson)
哲學教師、影評人、電視主持人,埃默裏大學哲學博士,畢業後在愛荷華州的柯剋伍德社區學院教哲學,也曾在愛荷華州奧剋戴爾監獄為服刑犯人上哲學課。2014,他的第一本書《最深刻的人生:寫給大傢的哲學導論》一齣版便受到讀者和哲學界一緻好評,榮獲2015年“人文學希特奬(Hiett Prize in the Humanities)”。他還有過許多公開演講和講座,包括TED演講《哲學如何救瞭你一命》。另外,他在美國廣播公司(ABC)旗下電視颱KCRG主持瞭一檔周日脫口秀節目《新聞道德視角》。在寫作、演講和教學之餘,他還是柯剋伍德的一傢法國餐廳的副主廚。
[未讀·思想傢]
明天和苦難不知哪個先來,讓我們做好準備!
一本思考苦難與文明的哲學史,在獄中寫成的哲學通識課
2015年“人文學希特奬”得主、TED勵誌演說傢入門力作
◇◇◇◇◇◇◇◇◇◇◇◇◇◇◇◇◇◇◇◇◇◇◇◇◇◇◇◇◇◇
【內容簡介】
為什麼我們會有痛苦?
當尼采看到一位受挫的車夫鞭打著一匹不願動的馬時,尼采內心的某種東西斷裂瞭。當漢娜·阿倫特看到猶太集中營的資料時,她痛苦地質問,為什麼這些事會發生?而麵對最愛的弟子的早逝,孔子隻能嚮天哀嘆不公。拉奧孔的雕像在靜默中痛苦的哀號,仿佛在替我們所有人無聲的質問。
人類用幾韆年的時間,用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質問著、體驗著、擁抱著、逃避著痛苦,於是我們自痛苦中誕生瞭藝術、音樂與哲學。而最終,痛苦的意義由你自己賦予。思考痛苦,麵對苦難,是你與哲學的第一次照麵。
##“我會抱怨,也會贊美; 我會失望,也會欣喜。 在所有苦樂參半的日子, 我會哀嘆,也會熱愛。”
評分 評分 評分##1、原作名Seven Ways of Looking at Pointless Suffering,中譯名略去pointless,而這其實正涉及本書所談內容的核心,感覺不妥。 2、有些句子翻譯得生硬,不符閤中文的錶達,如果不看原文,很難結閤語境看懂。如: “如果因為我們劃分的界限而遭受苦難的人們,堅持快樂最大化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