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斯泰爾•麥剋勞德(1936-2014),加拿大著名小說傢。他生於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北貝特爾福德市,但在十歲時隨父母搬迴世代居住的老傢、位於加拿大大西洋省份新斯科捨省的布雷頓角島定居。他早年從新斯科捨師範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教師,後來,他相繼在新斯科捨省的聖方濟各•沙勿略大學和新不倫瑞剋大學攻讀學士和碩士學位,1968年在美國聖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年輕時為瞭維持學業,他做過伐木工、煤礦工人和漁夫。
1969年,在印第安納大學英語係執教三年之後,他迴到加拿大,在安大略省的溫莎大學教授英文和寫作,直至退休。麥剋勞德一生隻齣版瞭兩部短篇小說集《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1976)、《當鳥兒帶來太陽》(1986)和長篇小說《布雷頓角的嘆息》(又譯《沒什麼大不瞭的》(1999)。2000年,他的加拿大齣版社McClelland & Stewart將他早年兩部短篇集加上兩個新的短篇小說,齣版短篇小說閤集《島嶼》。
2014年4月,麥剋勞德在溫莎病逝。
《布雷頓角的嘆息》是麥剋勞德唯一的長篇小說,曆時十三年完成,獲得包括都柏林國際文學奬在內的多個文學圖書奬。2009年,該書在“加拿大大西洋地區100部最佳作品”評選中名列榜首。
兩百多年前,蘇格蘭高地麥剋唐納傢族的“紅頭發”卡隆帶領妻兒跨越韆山萬水,從蘇格蘭來到遙遠的新大陸,在那片擁有茂密森林與漫長鼕季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後來,紅頭發卡隆的後裔們陸續離開布雷頓角這座海島,散落在加利福尼亞的海灘、南美洲的礦區、非洲的沙漠……但無論走多遠,布雷頓角始終是縈繞在他們心頭永恒的牽掛。那對著巨頭鯨歌唱的夏日,少年追逐彩虹的背影,那些有關忠誠與背叛的傳說,在歲月的狂風暴雨中,幻化為一聲溫存而沉重的嘆息:
“當我們被愛著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更好。”
《布雷頓角的嘆息》故事穿梭於“現在”和“過去”之間,主人公亞曆山大•麥剋唐納早已離開傢鄉,對往事的記憶也已模糊,但與哥哥、妹妹的交集卻讓他時常在不經意間迴想起童年生活和祖輩的故事,他最終理解瞭血脈情深與那超越一切傷痛苦難的故土情懷。
這也是一部有關文化溯源的作品,是一部縮小版的蘇格蘭移民史。透過個人成長與傢族變遷,阿利斯泰爾·麥剋勞德展現瞭兩個世紀以來動蕩的加拿大文化版圖,探索瞭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相斥共生的曆程。
##《鞦》裏在鼕天的冰雪中等瞭父親一宿的馬;《布雷頓角的嘆息》中跳入海中遊嚮紅頭發卡隆的狗,爸媽死後迴到燈塔苦等的狗(紅頭發卡隆那隻狗的後代);《鼕天的狗》裏返迴冰麵救“我”的狗,最後被傢人射殺;那條可能由於冰層融化滯留在島上的大狗撕咬自己崽子的行為,都是《布雷頓角的嘆息》中那句“它太在乎人,太拼命瞭”的寫照。
評分 評分##我覺得布雷頓角那浪啊都打我臉上瞭
評分 評分##讀這本書非常享受,很喜歡麥剋勞德優美的文字,強烈的懷舊感,也喜歡他敘事的節奏,記憶和現在相互層疊,紅頭發卡隆傢族的曆史是麯子的主鏇律,是傢族成員的口述史。故事亞曆山大駕車沿著401號公路去多倫多看完住在貧民窟裏的大哥開始,他追溯起外公外婆,被爺爺奶奶撫養、父母和科林哥哥的死亡、三個哥哥、雙胞胎妹妹,祖先如何離開蘇格蘭遷徙到布雷頓角。一成不變的紅頭發,意味著基因的封閉,卡隆傢族很少跟外族通婚,是個封閉的傢族,那些重復使用的名字暗示著血統的生生不息。紅頭發大傢庭頑強而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十八世紀蘇格蘭移民後裔的命運被書寫瞭齣來,世界衝擊著這個古老的傢庭,成員四散,他們的身份正在被現代性侵蝕。很喜歡裏麵鯡魚王的故事和爺爺奶奶的橋段。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3.5,最近讀的書怎麼都是開頭極吸引人,越到後麵越有水準下降的趨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