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林尚禮,日本韆葉縣人,畢業於京都大學工學部。大學時代是京都大學山嶽部的注冊會員,曾遍覽日本各地山川。1996年因梅裏雪山登山計劃的契機,開始誌願成為一名自由攝影傢兼自由作傢,為雜誌提供攝影及采訪作品。其作品多以“人類背後的自然”為主題。同時因長期在藏區生活的經曆,也部分涉及以喜馬拉雅和藏區為中心的山嶽旅遊嚮導工作。現任京都大學學士山嶽會理事。
譯者:
烏尼爾,濛古族,生於內濛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於雲南大學攻讀博士期間在各州縣進行人類學田野調查。喜歡學習語言,探索地區和民族文化及交流。目前就職於內濛古自治區社會科學院。
1991年1月,雲南梅裏雪山發生瞭震驚世界的登山事故,中日友好聯閤登山隊十七名隊員遭遇雪崩,全部遇難。這是人類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難。在一百多年的現代登山史上,梅裏雪山也成為人類唯一無法登頂的山峰。事故發生後,中日雙方進行瞭多方搜索。搜索隊伍中一位名叫小林尚禮的日本登山隊員,更在之後的二十多年裏,為瞭讓山難隊友們的亡靈迴到親人身邊,一再深入梅裏雪山搜尋,並已成功找到瞭十六具遺體。《梅裏雪山:尋找十七位友人》,就是小林尚禮多年艱辛搜尋的記錄。本書以紀錄片式平實而細膩的文字,壯美與溫柔兼具的影像,記錄瞭令人心碎的恐怖山難,艱辛的搜尋,梅裏雪山的神秘風貌,山腳下人們的樸素生活,三次轉山之旅和當地生活的變化。在跨越多年的搜尋中,他從傲慢的外來登山者,逐漸轉變成為神山的守護者,一位自然主題的攝影師和作傢。而雪山之殘酷與神聖,自然對其心靈和生活的蕩滌,也同樣蕩滌每一個熱愛雪山、熱愛自然的靈魂。
##【20220506更新:在最後附上瞭小林先生在Facebook上公開迴應的譯文】 帶著5月份剛剛齣版的小林尚禮中譯本來到甲興村的時候,我完全沒有料到,這會讓傑多傢的女兒們在二十一年後第一次看到自己小時候的照片(下圖右下)。 甲興村這個隻有4戶人傢,深藏於卡瓦格博西坡冰川腳下的...
評分##太好看瞭,讀起來非常通暢,又因最近去過雨崩村而更加親切,所有的情節都有畫麵感,仿佛親曆瞭山難,跟著小林一起常駐明永村、轉山。看著許多人之後許多年的生活軌跡太過感觸,某種程度上講小林之後的生活是那場山難的延續,小林一次次解讀卡瓦格博,也透過卡瓦格博一次次領悟...
評分 評分##從橫斷山脈,嚮東俯瞰,跨過盆地,平原,邁嚮太平洋。從藏民,漢族,到日本人。一座山,將無數人的命運牽連,將時間綫從分秒無限擴展。人性對未知的嚮往和挑戰是從獸性到神性的橫切麵,人類對巔峰的渴望和欲望是從爬行到直立的標杆。 小林尚禮樸拙的語言,將刻苦銘心的山難平鋪,蔓延為人與自然。 看時我滿腦子都在疑竇:卡瓦格博峰尖是否真如當地人所雲,存在著我們未知的存在。 看後我又看瞭幾段相關的紀錄片,更深地堅信:人類不要再徵服這個那個地口齣狂言。 從青稞到轉山,從虔誠到祭奠,從作者的青蔥的記錄到逝者白茫茫的遺言,人類終究無法戰勝自然。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