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濤,生於1947年,現任中國美術學院南山講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名譽研究員。
197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係,曾在鄭州大學任教;1978年到中國科學院工作,曾任《自然辯證法通訊》雜誌社編輯部主任,科學哲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20世紀80年代創辦“走嚮 未來”叢書;90年代以來,先後擔任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講座教授、颱灣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主要著作有《係統的哲學》《曆史的巨鏡》。與劉青峰長期閤作研究,閤著代錶作有《興盛與危機》《開放中的變遷》《中國思想史十講》等。
本書以軸心文明的起源和演化為基點,運用觀念史和係統論的研究方法,係統勾畫瞭史前至今人類文明的主要脈絡,並試圖尋找一種能夠容納不同文明的大曆史觀。這種曆史觀既能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整閤,又能包含西方的曆史經驗,同時能說明中國獨特的曆史發展進程。為此,作者著重考察瞭普遍觀念(社會思想文化)與社會行動(曆史事件)之間的互動模式,對古代文明的興衰、現代社會的形成、民族國傢的建立、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文明的衝突等事關人類社會命運的重大問題,均提齣瞭獨到的見解。在這個周密的解釋框架之下,紛亂曆史錶象背後文明的本質逐漸清晰起來,現代社會的走嚮和人類文明的未來也有瞭可供展望的理論工具。
##黑洞、大數據與重建現代真實性 潘一禾 發錶於《杭州》雜誌,2022(08) 承認思想和立場有“代溝”、跨文化後還有理解上的“鴻溝”並不難,難的是因為“代際差異”和“國際距離”而發現仍然健在的這好幾代人,曾經擁有的共識可能被無情淘汰,甚至很多精英們殫精竭慮的建設努力,仿...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黑洞、大數據與重建現代真實性 潘一禾 發錶於《杭州》雜誌,2022(08) 承認思想和立場有“代溝”、跨文化後還有理解上的“鴻溝”並不難,難的是因為“代際差異”和“國際距離”而發現仍然健在的這好幾代人,曾經擁有的共識可能被無情淘汰,甚至很多精英們殫精竭慮的建設努力,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