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琳,独立记者,青年作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巴尔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作品系列见于《单读》《读书》等,著有访谈录《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2021年)。
曾经有一个国家,名叫南斯拉夫。它曾经是世界主义的乌托邦实验场,如今,它的形体已不复存在,却给整个东欧留下幽灵般的遗产。
从2018年到2020年初,作者踏上前南斯拉夫的土地,走入它曾经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与当地人相遇或分别、攀谈或争辩,透过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代际的记忆,让前南斯拉夫在不同版本的讲述中渐渐浮现。这片土地上的新一代人,该如何消化自己的历史,建造自己的未来?
这是前疫情时代的一次可贵记录。当世界趋于保守、封闭与隔绝,是什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重重边界?打开本书,打破边界,重建人与人的真实联结。
##两年前读过试读本,这是坚韧诚恳的写作,仿佛作者上辈子是那里的人。柏琳所做的这件事没有巨大的热情、彻底的兴趣、坚决的意志,根本无法完成。我对她写的地方一无所知,但我也可以被她叫醒,如睡梦沉沉,耳边有人喊你,虽然不清晰,但足够让人睁开眼睛。没有什么女性写作,记者写作,地域写作,社会学人类学写作,在我这里,好的东西只是两个字“写作”。这是她的“写作”,不是“习作”。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代,欣赏和鼓励人的方式都不是悄悄说,而是当众讲,所以我当众说这些话。她的文风和她的做人一样飒,有力,为爱的事和自以为对的事,凿壁偷光,刻舟求剑,得仁者无非求仁而已。
评分##书中的地点对我来说都很陌生,好在作者在正文开始前加了一篇“扫雷标签”,读着读着发现作者介入每个地点的方式通常是对话。对话,也是这本书里我觉得最好看的地方。人们对于当下生活的态度、对于历史的看法,都包裹在对话当中。而“边界”一词,不仅是解体国家的边界,也是历史与现在的边界,包括那里的人们也站在身份的边界上。
评分##无论是南斯拉夫还是塞尔维亚,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都是有着复杂情感的。1999年北约轰炸了我国驻南使馆,让我们这样一个国家再次遭受了被动挨打的感受,也让我们建立起了一种“崛起”的信心。而在这几年的疫情之中,塞尔维亚对于我国的支持又成了我们关注的核心,它也经常出现在...
评分##让我们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跟随着作者的亲身经历,走进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与这片土地进行深层次交流,探索着这片土地背后的秘密。
评分 评分##我觉得作者在有些篇章和内容上还是带有了预设和立场 但仍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对南斯拉夫和巴尔干历史有了一些认识 种草了黑羊与灰鹰与安德里奇 期待柏琳老师下一本书!
评分 评分##全书浸透着无限的坚毅与勇气,不时也散落出温暖。期待重新出发的时刻!!另外,我觉得封面挺好的!!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