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二~二○○二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104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全面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及代号;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5.测量;6.路基;7.基层;8.沥青混合料面层;9.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面处治面层;l0.水泥混凝土面层;11.铺砌式面层;12.广场与停车场面层;l3.人行道铺筑;l4.人行地道结构;l5.挡土墙;16.附属构筑物;17.冬雨期施工;l8.工程质量与竣工验收。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增加了施工技术要求;对质量验收标准进行了修订。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及代号
2.1 术语
2.2 代号
3 基本规定
4 施工准备
5 测量
5.1 一般规定
5.2 平面控制测量
5.3 高程控制测量
5.4 施工放线测量
6 路基
6.1 一般规定
6.2 施工排水与降水
6.3 土方路基
6.4 石方路基
6.5 路肩
6.6 构筑物处理
6.7 特殊土路基
6.8 检验标准
7 基层
7.1 一般规定
7.2 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7.3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
7.4 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土类基层
7.5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7.6 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基层
7.7 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基层民
7.8 检验标准
8 沥青混合料面层
8.1 一般规定
8.2 热拌沥青昆合料面层
8.3 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8.4 透层、粘层、封层
8.5 检验标准
9 沥青贯人式与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9.1 一般规定
9.2 沥青贯入式面层
9.3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9.4 检验标准
10 水泥混凝土面层
10.1 原材料
1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0.3 施工准备
10.4 模板与钢筋
10.5 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10.6 混凝土铺筑
10.7 面层养护与填缝
10.8 检验标准
11 铺砌式面层
11.1 料石面层
11.2 预制混凝土砌块面层
11.3 检验标准
12 广场与停车场面层
12.1 施工技术
12.2 检验标准
13 人行道铺筑
13.1 一般规定
13.2 料石与预制砌块铺砌人行道面层
13.3 沥青混合料铺筑人行道面层
13.4 检验标准
14 人行地道结构
14.1 一般规定
14.2 现浇钢筋?昆凝土人行地道
14.3 预制安装钢筋混凝土结构人行地道
14.4 砌筑墙体、钢筋混凝土顶板结构人行地道
14.5 检验标准
15 挡土墙
15.1 一般规定
15.2 现浇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15.3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15.4 砌体挡土墙
15.5 加筋土挡土墙
15.6 检验标准
16 附属构筑物
16.1 路缘石
16.2 雨水支管与雨水口
16.3 排水沟或截水沟
16.4 倒虹管及涵洞
16.5 护坡
16.6 隔离墩
16.7 隔离栅
16.8 护栏
16.9 声屏障
16.1 0防眩板
16.1 1检验标准
17 冬雨期施工
17.1 一般规定
17.2 雨期施工
17.3 冬期施工
18 工程质量与竣工验收
附录A 分项、分部、单位工程检验记录表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附: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3.0.1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资质。
3.0.2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各项施工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
3.0.3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深入现场调查,了解掌握现场情况,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
3.0.4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和有关的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并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界域内地下管线等构筑物资料、工程水文地质资料等踏勘施工现场,依据工程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按其管理程序进行审批。
3.0.5 施工单位应按合同规定的、经过审批的有效设计文件进行施工。严禁按未经批准的设计变更、工程洽商进行施工。
3.0.6 施工中应对施工测量进行复核,确保准确。
3.0.7 施工中必须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并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技术教育与培训。作业前主管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向作业人员进行详尽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文件。
3.0.8 遇冬、雨期等特殊气候施工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审批程序批准后实施。
3.0.9 施工中、前一分项工程未经验收合格严禁进行后一分项工程施工。
3.0.10 与道路同期施工,敷设于城镇道路下的新管线等构筑物,应按先深后浅的原则与道路配合施工。施工中应保护好既有及新建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等构筑物。
3.0.11 道路范围(含人行步道、隔离带)内的各种检查井井座应设于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井圈上。井盖宜能锁固。检查井的井盖、井座应与道路交通等级匹配。
前言/序言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00二~二00二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104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全面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及代号;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5.测量;6.路基;7.基层;8.沥青混合料面层;9.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面处治面层;l0.水泥混凝土面层;11.铺砌式面层;12.广场与停车场面层;l3.人行道铺筑;l4.人行地道结构;l5.挡土墙;16.附属构筑物;17.冬雨期施工;l8.工程质量与竣工验收。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增加了施工技术要求;对质量验收标准进行了修订。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工程项目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的图书简介。 --- 《工程项目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图书简介 本书导语: 在当代工程建设领域,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日益凸显。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高层建筑施工,还是复杂的工业设备安装,成功的项目交付都高度依赖于高效、精细的项目管理体系。本书《工程项目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旨在为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经理、甲方代表及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高度实用的知识框架与操作指南。我们摒弃纯粹的理论堆砌,聚焦于工程实践中的痛点与难点,通过大量真实、详尽的案例,将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转化为可操作的流程与工具。 本书核心内容聚焦: 本书围绕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从项目启动到收尾,系统性地涵盖了项目管理的核心知识体系,并特别强调了在实际工程环境中的应用与调整。 第一部分:工程项目管理基础与启动 本部分为项目管理的基石,重点在于理解工程项目的特殊性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的管理基础。 1. 工程项目特性与管理目标设定: 深入分析工程项目的多方干系人(业主、设计、施工、监管)的诉求差异,讲解如何平衡范围、时间、成本、质量、安全和环境(六大约束)的目标设定方法。探讨“三区控制法”在工程初期阶段的应用。 2. 项目章程与范围定义: 详细阐述如何起草一份具有法律效力和指导意义的项目章程。重点介绍WBS(工作分解结构)在工程项目中的分层与细化技巧,特别是针对大型市政或建筑项目的WBS深度分解案例演示。 3. 组织架构与资源规划: 介绍适用于工程现场的项目组织模式(如矩阵式、职能式或项目式)的选择依据。涵盖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物资资源的初期获取与整合策略,并引入资源平衡技术在资源紧张项目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计划与进度控制的精细化管理 工程进度的控制是项目成败的关键。本部分深入讲解如何制定科学、可执行的进度计划,并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常见延误。 1. 进度计划编制技术: 详细介绍关键路径法(CPM)、计划评审技术(PERT)在复杂工程网络图中的应用。重点讲解“四工期估算法”及其在不确定性较高的土建工程中的适用性。 2. 施工现场的进度监控与调整: 引入挣值管理(EVM)技术在工程进度和成本绩效评估中的实际操作流程。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计算进度偏差(SV)和成本偏差(CV),并基于此制定有效的纠偏措施。讲解“赶工(Crashing)”和“快速跟进(Fast-Tracking)”在不同风险等级工程中的应用权衡。 3. 里程碑与合同节点管理: 探讨如何根据合同要求设置关键里程碑节点,并建立与监理、业主之间的信息同步机制。 第三部分:成本控制、采购与合同管理 工程成本的失控是导致项目失败的首要因素之一。本部分专注于成本的预测、控制以及复杂的工程采购与合同管理。 1. 工程量清单与预算编制: 分析工程量计量、定额套用与市场询价相结合的成本估算方法。讲解如何编制动态的成本基准线(Cost Baseline)。 2. 施工现场成本控制实务: 侧重于现场材料消耗的定额控制、隐蔽工程的签证管理、变更索赔的证据链构建与成本影响分析。提供一份实用的“变更成本评估表”模板。 3. 工程采购与合同策略: 详细解析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合同类型(固定总价、成本补偿、单位工程量合同)的优劣势及适用场景。讲解招投标阶段的风险识别,以及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计量、支付与争议解决机制。 第四部分:质量、安全与环境(HSE)集成管理 高质量和零事故是现代工程项目的基本要求。本部分将质量、安全与环境管理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论述。 1. 工程质量保证与控制(QA/QC): 介绍PDCA循环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重点讲解分部分项工程的检验批次划分、自检、互检、交接检的规范流程。如何有效管理不合格项(NCR)并确保返工措施的彻底性。 2. 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预防: 结合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如高处坠落、基坑坍塌),讲解如何进行作业安全分析(JSA),以及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的要点。强调安全投入与进度投入之间的动态平衡管理。 3. 环境影响控制: 针对施工扬尘、废水、噪声的现场控制技术,以及如何确保施工活动符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标准,进行环境管理体系的初步建立与运行。 第五部分:项目收尾、绩效评估与知识转移 项目收尾工作往往被忽视,但它直接关系到工程款的最终结算和企业的长期信誉。 1. 竣工验收与移交: 详细介绍主体工程、附属工程的竣工验收程序,包括竣工资料的编制要求、移交清单的核对,以及保修期的管理约定。 2. 项目绩效评估与总结: 提供一套全面的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仅关注“铁三角”指标,更关注团队协作、风险应对和客户满意度。 3. 经验教训的沉淀: 讲解如何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转化为企业知识库,用于指导未来项目的启动和计划制定。 本书特色: 实战导向: 全书配有超过50个工程管理中的“红线问题”和“最佳实践”解析。 工具箱提供: 附带常用进度表模板、变更单日志、风险登记册等实用工具文件。 案例驱动: 选取了跨度较大的基础设施、工业厂房、商业综合体等案例,展现管理方法的普适性与针对性。 目标读者: 工程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工程部经理。 工程监理人员、质量与安全工程师。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及从事工程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士。 通过研读本书,读者将能系统掌握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念,有效提升现场决策能力,确保工程项目在既定目标内高效、安全、高质量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