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伐齐
话说秦昭襄王看到齐国的国力突然膨胀起来,立 刻觉得这对秦国来说,是个巨大的危险,于是派了蒙 武进攻齐国,即使不能一下子把齐国搞定,但打痛一 下也是一种遏制。
蒙武一口气就拿下了齐国的九座城。这一战一下 就把大家的眼球吸引过来,以为秦、齐两个大国的一 场生死决战将难以避免一一要知道,秦、齐两国一西 一东,虽然曾经多次在外交场合上互为敌手,你骂过 我,我强烈抗议过你,但真的放手一打,次数还真的 不多。
于是,大家对这一战的期待就自然而然了。
哪知,后来故事的发展却完全是另一个模样。
齐国自从春秋初期狠狠地牛过一次之后,就再也 没有什么上佳表现了,即使后来有了孙膑这样的大牛 人相助,也只是猛扁了庞涓一把,然后又悄无声息起 来。虽然现在的齐国姓田,不再姓姜,但地球人都知 道,这个齐国仍然是全面继承了姜太公的政治遗产。
这种表现,实在太对不起姜子牙,太对不起天天高举 着的‘齐”字大旗了。
前一段时间,齐国把嚣张的宋国灭掉,威望迅速 提升起来,引得其他六国为之侧目。齐王一看,呵呵 ,齐国的复兴就要由我来实现了。现在的齐王叫齐闵 王。
当然,如果他只是心里高兴着,然后化兴奋为动 力,把国家形象和自己的力量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评 估,定下一个伟大复兴的百年大计,齐国的复兴还真 的大有可能。可这哥们儿的头脑一点儿也不冷静,全 身到处发热,目光毫无节制地放大起来,觉得自己完 全可以凭着灭宋之威,南下灭掉楚国,西向端掉韩赵 魏,然后把周王也搞定,自己就是天子了。
任何一个有点儿水平的人都知道,齐闵王的这个 梦想,注定是白日梦。你想想,宋国算什么?一个屁 大的国家一一级别很高,但面积小,人口少,底子薄 ,你灭了他,你的实力能大出多少?哪比得秦国当年 得到的巴蜀?而且他这个计划,又是一个什么计划?一个四面为敌的计划。
灭楚、灭三晋、灭周。这几个国家,尤其是楚和 三晋,哪个国家不比宋国大N倍?连秦国玩了这么多年 ,都没有把这几个国家弄垮,你一个刚刚复苏的齐国 能一下就把他们搞定吗?关键是,秦国也在那里虎视眈眈,而且已经派蒙 武出兵,直接进入齐国,先拿齐国开刀了。
此时,齐国蕞好的做法是,联合其他国家跟秦国 决一死战,然后再说别的。
可齐王却一点儿不把秦国放在心上,只在那里爽 歪歪地做自己的白日梦。
那个狐正劝齐王说:现实很残酷啊。
齐王大怒,直接下令把狐正斩首,让你知道现实 真的很残酷。当然这个残酷是对你残酷,不是对我齐 王残酷。
陈举又说:大王啊,狐正的话是正确的。
齐王又大怒,下令把陈举押到东门那里砍头,让 你知道,这个世界上,谁的话才是永远正确的。
齐王的头脑这么发热,对于正进兵的秦国来说, 确实机会难得。
然而,另一个国家比秦国出手还要快。
燕国。
燕国多年来从来没有牛过,在各国争斗中向来充 当跟屁虫的角色一一即使以燕国为起点的苏秦也觉得 燕国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国家,所以,他也只是把燕国 当作跳板而跑到别的地方发展。其他诸侯也向来不把 燕国当一回事儿。齐国此前更是为了想体验一下胜利 的滋味,才去打燕国。现在,这个弱国居然敢出兵向 强大的齐国叫板,让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
燕国这时敢于出这个风头,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一 个大大的牛人。
这个牛人叫乐毅。
乐毅是谁,大家都知道。这哥们儿跟管仲一样, 成为后来诸葛亮的偶像。能成为孔明的偶像,水平如 何,不用我再多嘴了。
这时,燕国的老大就是燕昭王。燕昭王zui恨的国 家就是齐国,觉得齐国这些年来一直欺负燕国,他连 上卫生间都在想着如何报这个大仇。
乐毅说:“齐国太大了,燕国太小了。就依靠我 们目前的力量,要跟齐国较量,恐怕失败的可能性远 远大于胜利的。所以,我们仍然要玩一些外交手段, 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一起对付齐国。现在齐国正 计划伐楚攻魏打赵,咱不如去跟他们联系一下。
燕昭王说:“好。” 于是,燕国向这些国家派出了使者。而乐毅亲自 去了赵国。
乐毅到赵国,还做了一项工作,就是说服赵国去 做秦国的思想工作,让秦国也要配合一下这个形势, 一起分享攻打齐国的红利。
一时间,几个大的诸侯国都支持攻打齐国。
乐毅这时相当牛,几乎成为苏秦的翻版。不光是 燕国,连赵国也把那个相印挂到他的脖子上。
当然,他仍然跟苏秦不同。苏秦当了六国的相国 ,就在赵国那里摆谱,而乐毅却仍然在燕国,当着燕 国的上将军,拿着燕国的兵符,正在誓师伐齐。
这时,秦国也派尉斯离带着部队跟韩、赵、魏的 大军胜利会师,把矛头指向了正盲目自大的齐国。
秦国想不到这个形势对他们居然这么好。他们正 怕齐国强大起来。哪知,齐国才刚刚冒出点头,喊了 几句伟大复兴的口号,立刻就被这几个诸侯迎头痛击 。现在诸侯们的态度是,谁都不能强大。谁有想当超 级大国的想法,其他国家就共诛之。
秦国一边加入这场热闹,一边看着他们如何玩下 去。不管他们谁玩到zui后,到头来,都得在秦国面前 倒下。
这才是真正的红利。
公元前284年,以燕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正式成立 ,向齐国高调宣战。
乐毅是这支部队的蕞高统帅。
这支多国部队的成员有:燕、秦、韩、赵。只有 楚国没有加入。
阅读体验非常酣畅淋漓,仿佛有一股强大的气势贯穿着整套书,从开篇的积蓄力量到中期的全面爆发,再到最终的尘埃落定,节奏的把控堪称教科书级别。它成功地将厚重的历史题材写出了连载小说的爽感,但绝非流于表面,底层的逻辑和历史必然性依然坚实可靠。尤其是在描写那些决定性的战役和政治博弈时,作者那种旁征博引、层层递进的叙事手法,让人看得大呼过瘾。它不只是在复述历史,更是在解读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和人性驱动力。看到那些曾经被历史烟云模糊的细节被重新发掘并串联起来时,心中的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阅读优秀历史作品时最美妙的体验之一。这套书无疑是近年来历史类读物中的一股清流,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沉稳中带着锐利的风格,读起来很有力量感,不矫揉造作,直击要害。它对于秦文化,尤其是法家思想对秦国体制塑造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种对思想根源的追溯,让整个故事的逻辑链条更加牢固可信。我尤其喜欢它在处理历史转折点时的笔法,那种对历史必然性的冷静洞察,与对个体命运无常的悲悯情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读来令人深思。它没有将历史人物简单地脸谱化,而是试图去理解他们在那个特定时空下做出的抉择,这种多维度的审视,让作品的厚度大大增加。对于想系统了解秦朝历史脉络,又怕被枯燥史料劝退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量身定做,既有知识性,又有极强的可读性。
评分一套书读完,给人的感觉是意犹未尽,但又觉得大局已定,回味无穷。作者对于历史的敬畏感是贯穿始终的,这使得即便是那些带有推测性质的描写,也建立在了扎实的史实基础之上,让人读来心里有底。这种对历史的尊重,体现在对史料的慎重引用和对叙事尺度的精准拿捏上。特别是收官之卷,将之前所有线索巧妙地收拢,那种宿命感的达成,极具震撼力。它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兴衰,更是一种治理理念、一种文化力量如何在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最终开出耀眼而又短暂的花朵。我感觉这套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我们中国历史开端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值得所有对古代史感兴趣的人拥有。
评分这套书的叙事节奏简直让人欲罢不能,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把握精准而富有张力。读起来就像是亲眼目睹了秦国从一个西部小国,如何通过一系列铁血手腕和英明决策,一步步走向兼并天下的宏伟征程。尤其对那些关键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他们的每一次权衡利弊、每一次力挽狂澜,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让人不禁拍案叫绝。那种厚重的历史感和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不是干巴巴的史料堆砌,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生命的故事。你会深切感受到,历史的走向并非偶然,而是无数个人物选择和时代洪流交织的结果。书中对不同地域文化融合、制度改革的细致描写,也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让我对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知。作者显然下了大功夫去考证和推敲,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名旁观者,见证了那个“千古一帝”的崛起之路,每一页都散发着史诗般的魅力。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它没有满足于讲述宏大的历史框架,而是深入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思想观念的碰撞之中。比如,对战国末期各国不同军事策略的对比分析,非常到位,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是充满了策略博弈的刺激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绘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所使用的细腻笔触,权谋的运用、忠诚与背叛的边缘游走,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在紧张中体会历史的复杂性。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通过对场景、氛围的精准渲染达成的,仿佛能闻到古战场上的硝烟味,也能感受到朝堂之上暗流涌动的寒意。整体而言,这部作品在保证历史准确性的同时,成功地将严肃的历史叙事转化成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文学体验,是那种让人拿到手就放不下的类型。
评分很好。
评分孩子看的,说好看!
评分刚买的书,作者写的很幽默,内容详实,不忍释手。
评分给孩子读的,希望孩子喜欢
评分东东收到。。。。 。。。。。
评分很不错,非常实用,实在是很喜欢!
评分孩子很喜欢
评分好评!
评分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