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称“建构主义的结构主义”或“结构主义的建构主义”,试图超越社会现象学和结构主义之间的对立来重建实践理论。同时,布迪厄强调社会学必须保持反思性,时时以自身为考察对象,澄清所产生的知识与知识生产的社会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地对社会的科学认识。
评分2分是给布迪厄的 翻译的水平实在太差 国内布迪厄著作的所有译者的挑选就很诡异
评分处于最有利地位的大学生,不仅从其出身的环境中得到了习惯、训练、能力这些直接为他们学业服务的东西,而且也从那里继承了知识、技术和爱好。一种“有益的爱好”对学习产生的间接效益,并不亚于前面那些因素。除去家庭收入不同可以解释学生之间的差距以外,“自由”文化这一在大学某些专业取得成功的隐蔽条件,在不同出身的大学生之间的分配也很不平均。在熟悉文艺作品方面,文化特权十分明显,这只有经常去剧院、博物馆和音乐厅才能作到(学校不能组织、或只能偶尔组织这些活动)。对那些学校内涉及更少的,一般说来距现在更近的作品来说,上述情况更为明显。
评分挺实惠的,毕竟是布尔迪厄的学术书
评分洛克在《政府论(下)》中,试图以自然法学说说明国家的起源和本质问题。他从自然状态出发,批判封建极权制度,主张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国家基于契约、立法权为最高权力、国家权力分立和人民有权反抗暴政等。洛克的这一著作在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上曾发生很大的影响。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他是英国1688年政变和资产阶级与贵族联盟的理论家和辩护人。《政府论(下)》是洛克的《政府论两篇》(1690)的第二篇,也是洛克的政治思想的主要著作之一。其第一篇,即《政府论上篇》(1680)主要批判君权神授学说。《政府论(下)》系统提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其内容较第一篇为重要,故先译出,供政法理论工作者研究参考。
评分评分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关于各个阶层大学生的社会学调查。
评分也称“建构主义的结构主义”或“结构主义的建构主义”,试图超越社会现象学和结构主义之间的对立来重建实践理论。同时,布迪厄强调社会学必须保持反思性,时时以自身为考察对象,澄清所产生的知识与知识生产的社会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地对社会的科学认识。
评分这本书我觉得是布迪厄的代表作,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角去看年轻人的文化,对现在的大学生研究有强的借鉴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