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傅老師講〈論語〉

聽傅老師講〈論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傅佩榮 著
圖書標籤:
  • 論語
  • 傅佩榮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儒傢思想
  • 文化
  • 教育
  • 名傢解讀
  • 先秦
  • 思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71320
版次:1
商品編碼:10054983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經典私塾班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10-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9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經典”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而智慧代錶人生經驗的總結式體會,既完整又根本。因此,在學習經典時,入門階段難免有其限製,也就是說,即使將經典內容熟讀成誦,也未必明白其中的人生哲理。
  於是,入門階段所學的經典往往隻是《論語》與《孟子》的部分篇章,以緻對儒傢的認識也還不夠完整,更談不上道傢或更復雜的《易經》瞭。但是,隨著人生閱曆的增長,我們所需要的人生智慧也將日益高深開闊,然後終究要求助於更多的傳統經典。
  在這個“私塾班”裏,我初步預計介紹的經典有五部,就是在大傢熟知的《論語》《孟子》之外,加上《老子》《莊子》與《易經》。

作者簡介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曾師從哲學大師方東美先生,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曾任颱灣大學哲學係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荷蘭萊頓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曾獲颱灣地區中正文化奬、最高文藝奬奬項。
  傅教授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麵多有成就。1990年以來,傅教授每年開展200多場哲學講座,還多次應邀前往馬來西亞、韓國、美國、新加坡等地的華人社團作傳統文化講座。近年來,亦曾多次受邀在祖國大陸演講。著作逾百部,中國大陸已齣版的有《孟子的智慧》、《嚮莊子藉智慧》、《哲學與人生》、《傅佩榮<論語>心得》、《儒傢與現代人生》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在考驗中成長
走在成長路上
4 貧睏的幼年
6 古代的教育
8 長期的工作
10 活潑的教學
12 鼓勵年輕人
14 艱辛成長路

生活中的修養
18 情感要真摯
20 以唱歌自娛
22 正當的休閑
24 可食可不食
26 喝酒有節製
28 對自己要約
30 不與人談論
32 不主動談起
34 最謹慎的事
36 自我的修煉
38 每日的憂慮
40 情緒的調節

師生相得之樂
44 豪爽的性格
46 有勇與有謀
48 忠誠的朋友
50 好學的真諦
52 德行最重要
54 名師與高徒
56 先要求自己
58 人纔的錶現
60 得其門而入
62 人生的目標
64 百善孝為先
66 誠心最重要
68 有心與有力
70 教學的快樂

《論語》生活示範
74 從小所學的
76 好學的錶現
78 要成為君子
80 性格與過失
82 學與思並用
84 言與行之間
86 改過的秘方
88 舉一要反三
90 纔華與修養
92 主動的精神
94 待人要真誠
96 上進的青年

肯定群我關係
親情齣於天性
104 不要擺臉色
106 孝與敬配閤
108 要愛惜身體
110 心中的牽掛
112 父母的年紀
114 委婉的態度
116 大傢都欣賞
118 孝順與心安
120 政治的根本
122 對祖先孝順

友誼值得珍惜
126 誌趣要相似
128 隨時在學習
130 有益的朋友
132 有害的朋友
134 交友四階段
136 理想的朋友
138 說話有分寸
140 越來越敬重
142 真誠地交往
144 交友的方法
146 子路的誌嚮
148 朋友的情義
150 生死見交情

積極參與社會
154 忘記的藝術
156 口纔不善巧
158 做人要直爽
160 就業的考量
162 先充實自己
164 富貴與貧賤
166 為社會服務
168 手段要正當
170 不輕易判斷
172 君子的條件
174 君子的風度
176 孔子的誌嚮
178 己立而立人

《論語》生活示範
182 入世的情懷
184 入世的責任
186 人生不留白
188 知人的方法
190 好學的重要
192 適當的規範
194 主動的抉擇
196 以道義結交
198 處世的原則
200 樊遲三問仁
202 君子有三戒
204 有益的快樂
206 有害的快樂
208 孔子的金律
展現人文之美
詩是教化之路
樂與生活趣味
人生需要信仰
《論語》生活示範

精彩書摘

  鼓勵年輕人
  有一次,孔子帶領弟子們來到互鄉。互鄉的民風較為保守,對外來的人不太友善,連說話溝通都不容易。這時有一個少年請見孔子,孔子居然接見瞭,弟子們覺得睏惑。
  弟子們睏惑的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當地百姓難以溝通,孔子沒有必要接見這位少年;二是這位少年未滿十五歲,沒有到行束脩的年齡,而孔子不是說過“從十五歲以上的人,我是沒有不教導的”嗎?
  孔子為弟子們解惑時,說:“我是贊成他上進,不希望他退步,又何必過度苛責?彆人修飾整潔來找我,我就嘉許他整潔的一麵,不去追究他過去的作為。”他不考慮這位少年的齣身背景,甚至不計較少年是否達到適閤學習的年紀,照樣接見一談,給予必要的開導。
  孔子自己年輕時,到處嚮人請教學習,由此獲益良多。他總是希望看到彆人努力上進,而不願意有任何人,尤其是青少年,退步墮落,浪費瞭寶貴的生命,甚至構成社會的負擔及災難。至於“不去追究他過去的作為”,是說任何人隻要有心改過遷善,都會得到孔子的肯定與支持。
  在成長的路上,犯錯是難免的。不論那是齣於無知或由於衝動。都不必計較瞭。重要的是,給自己機會。重新開始。記取教訓,走嚮未來。

前言/序言

  “經典”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而智慧代錶人生經驗的總結式體會,既完整又根本。因此,在學習經典時,入門階段難免有其限製,也就是說,即使將經典內容熟讀成誦,也未必明白其中的人生哲理。
  於是,入門階段所學的經典往往隻是《論語》與《孟子》的部分篇章,以緻對儒傢的認識也還不夠完整,更談不上道傢或更復雜的《易經》瞭。但是,隨著人生閱曆的增長,我們所需要的人生智慧也將日益高深開闊,然後終究要求助於更多的傳統經典。
  在這個“私塾班”裏,我初步預計介紹的經典有五部,就是在大傢熟知的《論語》《孟子》之外,加上《老子》《莊子》與《易經》。
《靜觀國學:〈論語〉的時代迴響與現代啓示》 《靜觀國學:〈論語〉的時代迴響與現代啓示》並非直接為您解讀《論語》原文的篇章句讀,而是緻力於從更宏觀、更具普適性的視角,去探索這部中國古典思想瑰寶在曆史長河中的演變軌跡、在不同時代激蕩齣的思想漣漪,以及其核心精神對於當代社會和個體生命所蘊含的深刻啓示。本書的寫作目的,在於勾勒齣《論語》“言”之外的“意”,揭示其超越時空的智慧,為現代讀者提供一個理解和應用儒傢思想的獨特路徑。 一、〈論語〉的文本溯源與流傳之謎 在深入探討《論語》的思想內涵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審視其文本的形成過程。本書將追溯《論語》最初的文本形態,探討其非一次性成書的特點。孔子及其弟子學說的記錄,是如何在漫長的歲月中,經過口耳相傳、弟子整理、再到編纂成冊的?我們將剖析不同學派、不同時期對《論語》文本的解讀和增刪可能帶來的影響,從而理解為何《論語》呈現齣如今的結構和內容。本書不會細緻地考證每一條文獻的齣處,而是側重於闡釋文本的復雜性與多義性,以及這種復雜性本身所蘊含的豐富解讀空間。 我們將考察《論語》作為一部“語錄體”著作的特點,它並非係統性的理論著作,而是孔子及其弟子在不同場閤、針對不同問題所發錶的言論的集閤。這種碎片化的記錄方式,既是其魅力所在,也增加瞭理解的難度。本書將梳理曆代學者在整理、注釋和傳播《論語》過程中所付齣的努力,從漢代的經學傳統,到宋明的理學集大成,再到近現代的學術爭鳴,勾勒齣《論語》在不同曆史時期是如何被“激活”和“再創造”的。我們關注的是這些流傳過程中的“故事”,而非簡單的文獻考證,旨在讓讀者體會到《論語》並非一部“固定”的經典,而是在曆史中不斷被“活化”的思想遺産。 二、〈論語〉思想的時代印記與文化基因 《論語》的思想,毫無疑問深深植根於春鞦戰國時期特殊的社會曆史背景。本書將嘗試去還原那個禮崩樂壞、社會動蕩的時代,解析孔子及其思想是如何在這種環境下應運而生、並試圖重建秩序的。我們將探討“仁”、“禮”、“義”、“智”、“信”等核心概念在當時的具體含義,它們是如何與當時的政治、社會結構緊密聯係在一起的。理解瞭其産生的土壤,纔能更好地把握其思想的本質。 然而,《論語》的偉大之處在於,它並未被時代所局限。本書將重點闡述《論語》中的一些基本原則是如何穿越時空的,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生根發芽,並被賦予新的生命力的。我們將分析《論語》思想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成為塑造民族性格、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的重要力量。從傢庭倫理到國傢治理,從個人修養到人際交往,儒傢思想的影響無處不在。本書旨在揭示這種深層連接,讓讀者感受到《論語》並非僅僅是一部古代經典,更是我們民族文化血脈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們將探討《論語》中一些看似樸素的道理,例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是如何成為跨越文化、普適於人性的道德原則的。也會探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所揭示的學習辯證法,是如何在任何時代都具有警示意義的。本書關注的是這些思想的“基因”,它們如何代代相傳,又如何在新的語境下被賦予新的內涵。 三、〈論語〉智慧的現代解讀與創新應用 進入現代社會,《論語》的價值似乎麵臨著新的挑戰,但同時也展現齣驚人的生命力。《靜觀國學》將聚焦於《論語》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的“現代性”與“普適性”。本書不會迴避《論語》中可能與現代社會價值觀相悖的某些觀念,而是以一種批判性但尊重的態度去審視它們,並從中提煉齣具有普遍意義的智慧。 例如,《論語》中關於“君臣之義”、“父子之情”等觀念,在現代社會可能需要被重新解讀。本書將探討如何在尊重個體差異、強調平等對話的現代語境下,理解和轉化這些傳統觀念。我們關注的是其背後所蘊含的“關係倫理”、“責任擔當”等普適性原則,而非教條式的照搬。 本書將重點闡述《論語》中關於個人修養的智慧,如“剋己復禮為仁”、“吾日三省吾身”,如何在競爭激烈、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幫助我們構建內心的寜靜,提升自我認知,培養堅韌的意誌。我們將探討“中庸之道”對於平衡現代生活壓力、追求和諧狀態的指導意義。 在人際交往方麵,《論語》強調的“信”、“敬”、“忠”、“恕”等品質,在現代社會依然是建立良好關係、促進閤作共贏的關鍵。《靜觀國學》將分析這些品質如何在職場、傢庭、社會交往中發揮作用,以及如何通過學習《論語》來提升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此外,本書還將探討《論語》中關於學習和教育的理念,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溫故而知新”等,如何啓迪我們進行終身學習,適應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將審視《論語》中關於“為政”的思考,如何在現代社會探索更有效、更具人文關懷的治理模式。 四、〈論語〉的“靜觀”視角與“共鳴”之問 本書的副標題“靜觀國學”本身即是一種方法論的體現。我們主張一種“靜觀”的態度,即在喧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內心的平和與清明,去觀察、去體會《論語》思想的深邃與力量。這種“靜觀”並非消極旁觀,而是積極地去體悟,去反思,去將古老的智慧與當下的現實進行連接。 《靜觀國學:〈論語〉的時代迴響與現代啓示》並非提供一套“標準答案”,而是激發讀者自身的思考。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引發讀者與《論語》之間産生“共鳴”。這種共鳴,源於對人生價值的追尋,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對內心和諧的渴望,以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本書的寫作風格力求平實、流暢,避免學術術語的過度堆砌,力求以一種生動、親切的方式與讀者進行對話。我們相信,《論語》的智慧,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書齋中,更應該走進生活,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 總而言之,《靜觀國學:〈論語〉的時代迴響與現代啓示》將帶領讀者踏上一段獨特的思想旅程,從《論語》的文本溯源,到其思想的時代演變,再到其智慧的現代價值。它旨在幫助讀者穿越時空的壁壘,感受《論語》的生命力,並從中汲取養分,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智慧。它提供的是一種理解《論語》的“視角”和“方法”,而非直接灌輸某個特定的觀點或解釋,鼓勵讀者在“靜觀”中,與《論語》對話,與曆史共鳴,與當下相融。

用戶評價

評分

初次接觸《聽傅老師講〈論語〉》,我被其獨特的敘事方式所吸引。傅老師仿佛一位和藹的長者,坐在我身邊,用最樸素、最真誠的語言,與我分享他對《論語》的理解。他不是在“教”我,而是在“分享”他的人生體悟。每一章的開篇,都像是一次心靈的邀約,引導我一同進入孔子構建的那個充滿人情味的世界。他對於《論語》的解讀,沒有絲毫的學術腔調,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他會從古人的生活習慣談到現代人的行為模式,從古人的道德睏境講到我們今天的價值選擇。我尤其欣賞他對於“恕”道的深入闡釋,他用一係列生活中的小故事,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簡單的道理,演繹得淋灕盡緻,讓我深刻體會到同理心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書中某個觀點而停下來,默默地思考。傅老師的講解,總能觸碰到我內心深處的一些柔軟之處,讓我反思自己是否過於執著於錶麵的得失,而忽略瞭內心的平和與善良。這本書沒有給我帶來任何壓力,反而像一股清流,滋潤著我日益浮躁的心靈。它讓我看到瞭《論語》的另一種可能,一種貼近生活、觸手可及的可能性。

評分

這本《聽傅老師講〈論語〉》,與其說是一本解讀經典的書,不如說是一場與智者的深度對話。我原以為,《論語》這樣古老的文本,即便有人解讀,也難免會流於學術化的枯燥。但傅老師的視角,卻完全齣乎我的意料。他沒有糾結於繁瑣的校勘和學派爭論,而是將重點放在瞭《論語》的思想內核如何影響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他通過對曆史人物的生動描繪,以及對現代社會現象的犀利評論,展現瞭《論語》中蘊含的深刻洞察力。我發現,許多我們當下所麵臨的睏惑,比如如何平衡個人利益與集體責任,如何在復雜的人際關係中保持真誠,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寜靜,在《論語》中竟然都有跡可循。傅老師的分析角度極為獨特,他常常能從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故事,挖掘齣其背後深刻的哲學寓意。他引用的例子,既有曆史上的典故,也有當代的社會新聞,這種跨越時空的連接,讓我深刻體會到,《論語》的智慧並非束之高閣的陳腐之物,而是活生生的、可以指導我們當下生活的力量。他對於“君子”的解讀,更是顛覆瞭我以往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君子之風的現代意義。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論語》,也讓我對如何成為一個有修養、有品格的人,有瞭更清晰的方嚮。

評分

這部《聽傅老師講〈論語〉》,以一種非常個人化、且極其真誠的方式,拉近瞭我與《論語》的距離。傅老師的文字,沒有一絲一毫的說教意味,更像是一位過來人,用他豐富的人生閱曆和深刻的哲學思考,與我分享他對人生的理解。他不會生硬地套用《論語》的原文,而是以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為切入點,引申齣孔子的思想。我尤其對其中關於“知行閤一”的討論印象深刻,傅老師結閤瞭現代社會中人們普遍存在的“知道得多,做得少”的現象,深刻地剖析瞭實踐的重要性,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是否過於沉溺於空泛的理論,而忽略瞭腳踏實地的行動。他對於“學習”的解讀,也讓我耳目一新,不再將學習視為一種負擔,而是將其視為一種探索未知、豐富自我的樂趣。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教會我如何從《論語》中汲取力量,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去提升自己的品格,去構建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傅老師的語言,樸實無華,卻充滿瞭智慧的光芒,讓我覺得,讀這本書,就像是與一位睿智的長者進行瞭一次深入的靈魂交流。

評分

《聽傅老師講〈論語〉》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文化溯源之旅。傅老師並非僅僅停留在對文本的錶麵解讀,而是試圖帶我們深入探究《論語》在中國文化基因中的位置。他以極其宏大的視角,將《論語》置於整個中國思想史的大背景下進行審視,讓我們看到孔子思想是如何一代代傳承、演變,並最終融入我們民族的精神血脈的。他的講解,不是簡單地介紹幾個概念,而是通過曆史事件、人物故事,展現瞭《論語》所倡導的價值觀是如何影響瞭社會的方方麵麵,包括政治製度、教育理念,乃至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我尤其喜歡他對“中庸”之道的解讀,他沒有將其簡單化為“和稀泥”,而是闡釋瞭其中蘊含的辯證智慧和對人生平衡的追求。傅老師的文字,極富感染力,他用一種曆史學傢的嚴謹和哲學傢的深度,描繪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古老的時代,親眼見證著思想的碰撞與光芒。這本書讓我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敬畏,也讓我意識到,《論語》絕不僅僅是一部古代經典,更是我們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特質的一把鑰匙。

評分

初遇《聽傅老師講〈論語〉》,我本是抱著一絲好奇,想藉此機會重新審視這位傢喻戶曉的先哲思想。然而,翻開書頁,迎麵而來的並非枯燥的原文解讀,而是傅老師那如春風化雨般的娓娓道來。他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引路人,將我帶入一個充滿智慧與哲思的殿堂。他沒有簡單地羅列條目,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論語》在曆史長河中的演變,以及它如何穿越時空,至今仍能與我們的生活産生共鳴。我驚訝地發現,那些曾經被視為遙不可及的古代聖賢之語,在傅老師的講解下,變得如此鮮活、貼切。他善於從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切入,將孔子關於仁愛、禮儀、孝道的教誨,與現代社會的人際交往、道德睏境、人生選擇巧妙地聯係起來。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某個觀點而陷入沉思,甚至會不自覺地反思自己的行為,審視自己是否真正做到瞭“仁者愛人”。傅老師的語言風格極其親切自然,沒有絲毫的故弄玄虛,卻字字珠璣,引人入勝。他偶爾穿插的生動事例,更是讓抽象的道理瞬間具象化,仿佛就在眼前發生。我尤其喜歡他對於《論語》中一些看似矛盾之處的辯證解讀,這不僅展現瞭他深厚的學養,更讓我看到瞭古人思想的博大精深與靈活變通。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是一本讓你“學”《論語》的書,而是一本讓你“活”齣《論語》智慧的書。

評分

有一次,孔子帶領弟子們來到互鄉。互鄉的民風較為保守,對外來的人不太友善,連說話溝通都不容易。這時有一個少年請見孔子,孔子居然接見瞭,弟子們覺得睏惑。

評分

幫朋友買的,朋友說書還不錯

評分

可以用作入門書,慢慢看

評分

打開書本[SM],[ZZ]裝幀精美,紙張很乾淨,文字排版看起來非常舒服非常的驚喜,讓人看得欲罷不能,每每捧起這本書的時候 似乎能夠感覺到作者毫無保留的把作品呈現在我麵前。 [BJTJ]作業深入淺齣的寫作手法能讓本人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實值得迴味 無論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rdquo;[NRJJ]從你留給彆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讓彆人看齣你是什麼樣的人。[SZ]所以多讀書可以讓人感覺你知書答禮,頗有風度。 多讀書,可以讓你多增加一些課外知識。培根先生說過:&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不錯,多讀書,增長瞭課外知識,可以讓你感到渾身充滿瞭一股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著你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你往往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嚮。所以,書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多讀書,可以讓你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勝對手。書讓你變得更聰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麵對睏難。讓你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你又嚮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邁齣瞭一步。 多讀書,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樂。讀書也是一種休閑,一種娛樂的方式。讀書可以調節身體的血管流動,使你身心健康。[QY]所以在書的海洋裏遨遊也是一種無限快樂的事情。用讀書來為自己放鬆心情也是一種十分明智的。 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為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紮實的基礎!讀書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具有書捲氣;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就纔思敏捷;舊書不厭百迴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書可以提高理解能力,隻要熟讀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瞭;讀書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得到積纍,君子學以聚之。總之,愛好讀書是好事。讓我們都來讀書吧。 其實讀書有很多好處,就等有心人去慢慢發現. 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讓你有屬於自己的本領靠自己生存。 最後在好評一下京東客服服務態度好,送貨相當快,包裝仔細!這個也值得贊美下 希望京東這樣保持下去,越做越好

評分

幫朋友買的,朋友說書還不錯

評分

他的大作我讀過,再讀一讀精華版小冊子,配閤著挺好!

評分

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

評分

傅老師是颱灣的教授,值得一看

評分

不錯,正版,發貨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