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傅老师讲〈论语〉

听傅老师讲〈论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傅佩荣 著
图书标签:
  • 论语
  • 傅佩荣
  • 国学经典
  • 传统文化
  • 儒家思想
  • 文化
  • 教育
  • 名家解读
  • 先秦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1320
版次:1
商品编码:10054983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经典私塾班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而智慧代表人生经验的总结式体会,既完整又根本。因此,在学习经典时,入门阶段难免有其限制,也就是说,即使将经典内容熟读成诵,也未必明白其中的人生哲理。
  于是,入门阶段所学的经典往往只是《论语》与《孟子》的部分篇章,以致对儒家的认识也还不够完整,更谈不上道家或更复杂的《易经》了。但是,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们所需要的人生智慧也将日益高深开阔,然后终究要求助于更多的传统经典。
  在这个“私塾班”里,我初步预计介绍的经典有五部,就是在大家熟知的《论语》《孟子》之外,加上《老子》《庄子》与《易经》。

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奖项。
  傅教授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多有成就。1990年以来,傅教授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的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近年来,亦曾多次受邀在祖国大陆演讲。著作逾百部,中国大陆已出版的有《孟子的智慧》、《向庄子借智慧》、《哲学与人生》、《傅佩荣<论语>心得》、《儒家与现代人生》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在考验中成长
走在成长路上
4 贫困的幼年
6 古代的教育
8 长期的工作
10 活泼的教学
12 鼓励年轻人
14 艰辛成长路

生活中的修养
18 情感要真挚
20 以唱歌自娱
22 正当的休闲
24 可食可不食
26 喝酒有节制
28 对自己要约
30 不与人谈论
32 不主动谈起
34 最谨慎的事
36 自我的修炼
38 每日的忧虑
40 情绪的调节

师生相得之乐
44 豪爽的性格
46 有勇与有谋
48 忠诚的朋友
50 好学的真谛
52 德行最重要
54 名师与高徒
56 先要求自己
58 人才的表现
60 得其门而入
62 人生的目标
64 百善孝为先
66 诚心最重要
68 有心与有力
70 教学的快乐

《论语》生活示范
74 从小所学的
76 好学的表现
78 要成为君子
80 性格与过失
82 学与思并用
84 言与行之间
86 改过的秘方
88 举一要反三
90 才华与修养
92 主动的精神
94 待人要真诚
96 上进的青年

肯定群我关系
亲情出于天性
104 不要摆脸色
106 孝与敬配合
108 要爱惜身体
110 心中的牵挂
112 父母的年纪
114 委婉的态度
116 大家都欣赏
118 孝顺与心安
120 政治的根本
122 对祖先孝顺

友谊值得珍惜
126 志趣要相似
128 随时在学习
130 有益的朋友
132 有害的朋友
134 交友四阶段
136 理想的朋友
138 说话有分寸
140 越来越敬重
142 真诚地交往
144 交友的方法
146 子路的志向
148 朋友的情义
150 生死见交情

积极参与社会
154 忘记的艺术
156 口才不善巧
158 做人要直爽
160 就业的考量
162 先充实自己
164 富贵与贫贱
166 为社会服务
168 手段要正当
170 不轻易判断
172 君子的条件
174 君子的风度
176 孔子的志向
178 己立而立人

《论语》生活示范
182 入世的情怀
184 入世的责任
186 人生不留白
188 知人的方法
190 好学的重要
192 适当的规范
194 主动的抉择
196 以道义结交
198 处世的原则
200 樊迟三问仁
202 君子有三戒
204 有益的快乐
206 有害的快乐
208 孔子的金律
展现人文之美
诗是教化之路
乐与生活趣味
人生需要信仰
《论语》生活示范

精彩书摘

  鼓励年轻人
  有一次,孔子带领弟子们来到互乡。互乡的民风较为保守,对外来的人不太友善,连说话沟通都不容易。这时有一个少年请见孔子,孔子居然接见了,弟子们觉得困惑。
  弟子们困惑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当地百姓难以沟通,孔子没有必要接见这位少年;二是这位少年未满十五岁,没有到行束脩的年龄,而孔子不是说过“从十五岁以上的人,我是没有不教导的”吗?
  孔子为弟子们解惑时,说:“我是赞成他上进,不希望他退步,又何必过度苛责?别人修饰整洁来找我,我就嘉许他整洁的一面,不去追究他过去的作为。”他不考虑这位少年的出身背景,甚至不计较少年是否达到适合学习的年纪,照样接见一谈,给予必要的开导。
  孔子自己年轻时,到处向人请教学习,由此获益良多。他总是希望看到别人努力上进,而不愿意有任何人,尤其是青少年,退步堕落,浪费了宝贵的生命,甚至构成社会的负担及灾难。至于“不去追究他过去的作为”,是说任何人只要有心改过迁善,都会得到孔子的肯定与支持。
  在成长的路上,犯错是难免的。不论那是出于无知或由于冲动。都不必计较了。重要的是,给自己机会。重新开始。记取教训,走向未来。

前言/序言

  “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而智慧代表人生经验的总结式体会,既完整又根本。因此,在学习经典时,入门阶段难免有其限制,也就是说,即使将经典内容熟读成诵,也未必明白其中的人生哲理。
  于是,入门阶段所学的经典往往只是《论语》与《孟子》的部分篇章,以致对儒家的认识也还不够完整,更谈不上道家或更复杂的《易经》了。但是,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们所需要的人生智慧也将日益高深开阔,然后终究要求助于更多的传统经典。
  在这个“私塾班”里,我初步预计介绍的经典有五部,就是在大家熟知的《论语》《孟子》之外,加上《老子》《庄子》与《易经》。
《静观国学:〈论语〉的时代回响与现代启示》 《静观国学:〈论语〉的时代回响与现代启示》并非直接为您解读《论语》原文的篇章句读,而是致力于从更宏观、更具普适性的视角,去探索这部中国古典思想瑰宝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在不同时代激荡出的思想涟漪,以及其核心精神对于当代社会和个体生命所蕴含的深刻启示。本书的写作目的,在于勾勒出《论语》“言”之外的“意”,揭示其超越时空的智慧,为现代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和应用儒家思想的独特路径。 一、〈论语〉的文本溯源与流传之谜 在深入探讨《论语》的思想内涵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审视其文本的形成过程。本书将追溯《论语》最初的文本形态,探讨其非一次性成书的特点。孔子及其弟子学说的记录,是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口耳相传、弟子整理、再到编纂成册的?我们将剖析不同学派、不同时期对《论语》文本的解读和增删可能带来的影响,从而理解为何《论语》呈现出如今的结构和内容。本书不会细致地考证每一条文献的出处,而是侧重于阐释文本的复杂性与多义性,以及这种复杂性本身所蕴含的丰富解读空间。 我们将考察《论语》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的特点,它并非系统性的理论著作,而是孔子及其弟子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所发表的言论的集合。这种碎片化的记录方式,既是其魅力所在,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本书将梳理历代学者在整理、注释和传播《论语》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从汉代的经学传统,到宋明的理学集大成,再到近现代的学术争鸣,勾勒出《论语》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被“激活”和“再创造”的。我们关注的是这些流传过程中的“故事”,而非简单的文献考证,旨在让读者体会到《论语》并非一部“固定”的经典,而是在历史中不断被“活化”的思想遗产。 二、〈论语〉思想的时代印记与文化基因 《论语》的思想,毫无疑问深深植根于春秋战国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本书将尝试去还原那个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时代,解析孔子及其思想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并试图重建秩序的。我们将探讨“仁”、“礼”、“义”、“智”、“信”等核心概念在当时的具体含义,它们是如何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解了其产生的土壤,才能更好地把握其思想的本质。 然而,《论语》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并未被时代所局限。本书将重点阐述《论语》中的一些基本原则是如何穿越时空的,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并被赋予新的生命力的。我们将分析《论语》思想如何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塑造民族性格、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重要力量。从家庭伦理到国家治理,从个人修养到人际交往,儒家思想的影响无处不在。本书旨在揭示这种深层连接,让读者感受到《论语》并非仅仅是一部古代经典,更是我们民族文化血脉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们将探讨《论语》中一些看似朴素的道理,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是如何成为跨越文化、普适于人性的道德原则的。也会探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揭示的学习辩证法,是如何在任何时代都具有警示意义的。本书关注的是这些思想的“基因”,它们如何代代相传,又如何在新的语境下被赋予新的内涵。 三、〈论语〉智慧的现代解读与创新应用 进入现代社会,《论语》的价值似乎面临着新的挑战,但同时也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静观国学》将聚焦于《论语》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现代性”与“普适性”。本书不会回避《论语》中可能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相悖的某些观念,而是以一种批判性但尊重的态度去审视它们,并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智慧。 例如,《论语》中关于“君臣之义”、“父子之情”等观念,在现代社会可能需要被重新解读。本书将探讨如何在尊重个体差异、强调平等对话的现代语境下,理解和转化这些传统观念。我们关注的是其背后所蕴含的“关系伦理”、“责任担当”等普适性原则,而非教条式的照搬。 本书将重点阐述《论语》中关于个人修养的智慧,如“克己复礼为仁”、“吾日三省吾身”,如何在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帮助我们构建内心的宁静,提升自我认知,培养坚韧的意志。我们将探讨“中庸之道”对于平衡现代生活压力、追求和谐状态的指导意义。 在人际交往方面,《论语》强调的“信”、“敬”、“忠”、“恕”等品质,在现代社会依然是建立良好关系、促进合作共赢的关键。《静观国学》将分析这些品质如何在职场、家庭、社会交往中发挥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学习《论语》来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论语》中关于学习和教育的理念,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等,如何启迪我们进行终身学习,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将审视《论语》中关于“为政”的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探索更有效、更具人文关怀的治理模式。 四、〈论语〉的“静观”视角与“共鸣”之问 本书的副标题“静观国学”本身即是一种方法论的体现。我们主张一种“静观”的态度,即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平和与清明,去观察、去体会《论语》思想的深邃与力量。这种“静观”并非消极旁观,而是积极地去体悟,去反思,去将古老的智慧与当下的现实进行连接。 《静观国学:〈论语〉的时代回响与现代启示》并非提供一套“标准答案”,而是激发读者自身的思考。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引发读者与《论语》之间产生“共鸣”。这种共鸣,源于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对内心和谐的渴望,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书的写作风格力求平实、流畅,避免学术术语的过度堆砌,力求以一种生动、亲切的方式与读者进行对话。我们相信,《论语》的智慧,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斋中,更应该走进生活,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总而言之,《静观国学:〈论语〉的时代回响与现代启示》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独特的思想旅程,从《论语》的文本溯源,到其思想的时代演变,再到其智慧的现代价值。它旨在帮助读者穿越时空的壁垒,感受《论语》的生命力,并从中汲取养分,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智慧。它提供的是一种理解《论语》的“视角”和“方法”,而非直接灌输某个特定的观点或解释,鼓励读者在“静观”中,与《论语》对话,与历史共鸣,与当下相融。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接触《听傅老师讲〈论语〉》,我被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所吸引。傅老师仿佛一位和蔼的长者,坐在我身边,用最朴素、最真诚的语言,与我分享他对《论语》的理解。他不是在“教”我,而是在“分享”他的人生体悟。每一章的开篇,都像是一次心灵的邀约,引导我一同进入孔子构建的那个充满人情味的世界。他对于《论语》的解读,没有丝毫的学术腔调,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他会从古人的生活习惯谈到现代人的行为模式,从古人的道德困境讲到我们今天的价值选择。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恕”道的深入阐释,他用一系列生活中的小故事,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简单的道理,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我深刻体会到同理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个观点而停下来,默默地思考。傅老师的讲解,总能触碰到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柔软之处,让我反思自己是否过于执着于表面的得失,而忽略了内心的平和与善良。这本书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压力,反而像一股清流,滋润着我日益浮躁的心灵。它让我看到了《论语》的另一种可能,一种贴近生活、触手可及的可能性。

评分

初遇《听傅老师讲〈论语〉》,我本是抱着一丝好奇,想借此机会重新审视这位家喻户晓的先哲思想。然而,翻开书页,迎面而来的并非枯燥的原文解读,而是傅老师那如春风化雨般的娓娓道来。他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将我带入一个充满智慧与哲思的殿堂。他没有简单地罗列条目,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论语》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以及它如何穿越时空,至今仍能与我们的生活产生共鸣。我惊讶地发现,那些曾经被视为遥不可及的古代圣贤之语,在傅老师的讲解下,变得如此鲜活、贴切。他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切入,将孔子关于仁爱、礼仪、孝道的教诲,与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道德困境、人生选择巧妙地联系起来。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某个观点而陷入沉思,甚至会不自觉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审视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仁者爱人”。傅老师的语言风格极其亲切自然,没有丝毫的故弄玄虚,却字字珠玑,引人入胜。他偶尔穿插的生动事例,更是让抽象的道理瞬间具象化,仿佛就在眼前发生。我尤其喜欢他对于《论语》中一些看似矛盾之处的辩证解读,这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学养,更让我看到了古人思想的博大精深与灵活变通。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是一本让你“学”《论语》的书,而是一本让你“活”出《论语》智慧的书。

评分

这本《听傅老师讲〈论语〉》,与其说是一本解读经典的书,不如说是一场与智者的深度对话。我原以为,《论语》这样古老的文本,即便有人解读,也难免会流于学术化的枯燥。但傅老师的视角,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没有纠结于繁琐的校勘和学派争论,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论语》的思想内核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生动描绘,以及对现代社会现象的犀利评论,展现了《论语》中蕴含的深刻洞察力。我发现,许多我们当下所面临的困惑,比如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集体责任,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真诚,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在《论语》中竟然都有迹可循。傅老师的分析角度极为独特,他常常能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故事,挖掘出其背后深刻的哲学寓意。他引用的例子,既有历史上的典故,也有当代的社会新闻,这种跨越时空的连接,让我深刻体会到,《论语》的智慧并非束之高阁的陈腐之物,而是活生生的、可以指导我们当下生活的力量。他对于“君子”的解读,更是颠覆了我以往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君子之风的现代意义。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论语》,也让我对如何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品格的人,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

这部《听傅老师讲〈论语〉》,以一种非常个人化、且极其真诚的方式,拉近了我与《论语》的距离。傅老师的文字,没有一丝一毫的说教意味,更像是一位过来人,用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哲学思考,与我分享他对人生的理解。他不会生硬地套用《论语》的原文,而是以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为切入点,引申出孔子的思想。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知行合一”的讨论印象深刻,傅老师结合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知道得多,做得少”的现象,深刻地剖析了实践的重要性,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过于沉溺于空泛的理论,而忽略了脚踏实地的行动。他对于“学习”的解读,也让我耳目一新,不再将学习视为一种负担,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探索未知、丰富自我的乐趣。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教会我如何从《论语》中汲取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去提升自己的品格,去构建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傅老师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让我觉得,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灵魂交流。

评分

《听傅老师讲〈论语〉》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化溯源之旅。傅老师并非仅仅停留在对文本的表面解读,而是试图带我们深入探究《论语》在中国文化基因中的位置。他以极其宏大的视角,将《论语》置于整个中国思想史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让我们看到孔子思想是如何一代代传承、演变,并最终融入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的。他的讲解,不是简单地介绍几个概念,而是通过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展现了《论语》所倡导的价值观是如何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制度、教育理念,乃至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我尤其喜欢他对“中庸”之道的解读,他没有将其简单化为“和稀泥”,而是阐释了其中蕴含的辩证智慧和对人生平衡的追求。傅老师的文字,极富感染力,他用一种历史学家的严谨和哲学家的深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亲眼见证着思想的碰撞与光芒。这本书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也让我意识到,《论语》绝不仅仅是一部古代经典,更是我们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一把钥匙。

评分

东西好,书很便宜,而且是正版!

评分

耶鲁毕业生,国学新解读!谁读谁知道

评分

好书值得一看,寻找心中的静静。

评分

听傅老师讲〈论语〉好京东的货,应该是正版记得有一次,我独自一人出来逛街。逛了大半天,什么也没有买到,不是东西不合适,就是价格太高,就在我准备两手空空打道回府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个卖小百货的商店,走上前去一看,商店里面正挂着一些极其精致漂亮的背包,那时为了不至于两手空空回去,我总想凑合着买点东西,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便商定了价格,付了钱之后,我正准备拿起我相中的背包离开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背包上有一根拉链坏了,于是我又重新挑选了一个,正要转身离开,那店主居然耍赖说我还没有付钱,硬拉着要我付钱,还说什么谁能证明你付了钱呢没办法,我是自己一个人去的,旁边又没有其它顾客,谁能证明呢天晓得。我辩不过她,只好愤愤不平地两手空空回去了。从那以后,我吃一堑,长一智,我就常常到网上购物了。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一个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调,不论说话还是写字。腔调一旦确立,就好比打架有了块趁手的板砖,怎么使怎么顺手,怎么拍怎么有劲,顺带着身体姿态也挥洒自如,打架简直成了舞蹈,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先于主题,它是一个人特有的形式,或者工具不这么说,不这么写,就会别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腔调有时候就是器,有时候又是事,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来说,器就是事,事就是器。这本书,的确是用他特有的腔调表达了对腔调本身的赞美。|好大一本书,是正版!各种不错!只是插图太多,有占篇符之嫌。故事很精彩,女儿很喜欢。书写的不错,能消除人的心瘾。目前已经戒烟第三天了,书拿到手挺有分量的,包装完好。还会继续来,一直就想买这本书,太谢谢京东了,发货神速,两天就到了,超给力的!5分!了解京东2013年3月30日晚间,京东商城正式将原域名360更换为,并同步推出名为的吉祥物形象,其首页也进行了一定程度改版。此外,用户在输入域名后,网页也自动跳转至。对于更换域名,京东方面表示,相对于原域名360,新切换的域名更符合中国用户语言习惯,简洁明了,使全球消费者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访问京东。同时,作为京东二字的拼音首字母拼写,也更易于和京东品牌产生联想,有利于京东品牌形象的传播和提升。京东在进步,京东越做越大。||||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本好书谢谢你离开我是张小娴在想念后时隔两年推出的新散文集。从拿到文稿到把它送到读者面前,几个月的时间,欣喜与不舍交杂。这是张小娴最美的散文。美在每个充满灵性的文字,美在细细道来的倾诉话语。美在作者书写时真实饱满的情绪,更美在打动人心的厚重情感。从装祯到设计前所未有的突破,每个精致跳动的文字,不再只是黑白配,而是有了鲜艳的色彩,首次全彩印刷,法国著名唯美

评分

不错,挺好的,喜欢!!!

评分

呵呵,还没有看,应该不错。

评分

下次还在这里买啊 质量很不错

评分

很权威

评分

他的大作我读过,再读一读精华版小册子,配合着挺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