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灵枢经校释(第2版)》是《黄帝内经》不可不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全面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摄生等问题,并详叙了脏腑、精、神、气、血、津液的功能和病理变化,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及人体内部协调统一的整体观念,而突出的特点则是更翔实地阐述了经络理论和针法。粗略地统计一下,全书八十篇专论中,与此有关的内容,占了五分之四左右,因此《灵枢经校释(第2版)》是总结汉代以前我国经络学说和针刺技术的重要著述,为针灸学的发展奠立了基础。《灵枢经校释(第2版)》对该著作原文分别从提要、校勘、注释、语译、按语等编写,校勘精审,注释详明,语译通达,是对经典著作很有深度的全面整理。
目录
卷之一
九针十二原第一
本输第二
小针解第三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卷之二
根结第五
寿夭刚柔第六
官针第七
本神第八
终始第九
卷之三
经脉第十
经别第十一
经水第十二
卷之四
经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营第十五
营气第十六
脉度第十七
营卫生会第十八
四时气第十九
卷之五
五邪第二十
寒热病第二十一
癫狂第二十二
热病第二十三
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
杂病第二十六
周痹第二十七
口问第二十八
卷之六
师传第二十九
决气第三十
肠胃第三十一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海论第三十三
五乱第三十四
胀论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血络论第三十九
阴阳清浊第四十
卷之七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病传第四十二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
五变第四十六
本脏第四十七
卷之八
禁服第四十八
五色第四十九
论勇第五十
背腧第五十一
卫气第五十二
论痛第五十三
天年第五十四
逆顺第五十五
五味第五十六
卷之九
水胀第五十七
贼风第五十八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
动输第六十二
五味论第六十三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卷之十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行针第六十七
上膈第六十八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寒热第七十
邪客第七十一
通天第七十二
卷之十一
官能第七十三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卫气行第七十六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卷之十二
九针论第七十八
岁露论第七十九
大惑论第八十
痈疽第八十一
本书旁校及注释参考书目
附录一:《灵枢经》佚文
附录二:《灵枢经》诸家注解书目
精彩书摘
[语译]黄帝说:人的形体有异常与正常的区分,一般所说的五种形体的人,骨节有小有大,肌肉有坚有脆,皮肤有厚有薄,血液有清有浊,藏气运行有滑有涩,经脉有长有短,营血有多有少,以及经脉的数目,我已知道了,所有这些都是指一般劳动人民来说的,而那些王公大人,都是终日饮食精关、养尊处优的人,所以他们的身体柔脆,肌肉软弱,气血的运行疾速滑利。上述的劳动人民与王公大人,由于生活环境不同,体质差异也大,在治疗时,进、出针的快慢,刺入的深浅,取穴的多少能够相同吗?岐伯回答说:那些吃精肉关食的王公大人与吃粗食豆菜的劳动人民,用针刺治病怎能相同呢?一般针刺的原则是,气滑的出针宜快,气涩的出针宜慢;气行懔悍的应用小针且浅刺,气涩的应用大针且深刺,深刺的要留针,浅刺的出针要疾速。从以上这些针刺原则来看,针刺形体壮实的劳动人民,要深刺留针,针刺形体柔弱的王公大人,要用小针轻刺慢刺,其原因就是这些人气行疾速而滑利。
前言/序言
《灵枢经》与《素问》合称《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较全面地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医学的经验和理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医学的成就。它开创了我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两千年来,中医的各项成就。几乎都是在《黄帝内经》的理论原则指导下,经历代人民不断实践,逐步创造的。丰富多彩的中医各流派的学术思想,大多是在《黄帝内经》理论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一直是我国人民保健养生和与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直到今天,学习和掌握它的理论,对于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维护广大人民的健康,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帝内经》不仅是研究祖国医学理论最重要的文献,而且,由于它较详尽地记述和运用了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以及古代的天文、气象、物候等学说,所以它也是上述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参考书籍。它闪耀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灵枢经校释(第2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灵枢经校释(第2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