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产品合成工艺及应用(第2版)

有机硅产品合成工艺及应用(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来国桥,幸松民 等 著
图书标签:
  • 有机硅
  • 硅酮
  • 合成工艺
  • 聚合物
  • 材料科学
  • 化学工程
  • 应用技术
  • 第二版
  • 工业应用
  • 高分子化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66169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883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8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有机硅产品合成工艺及应用(第2版)》的一版自2000年出版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欢迎,本次修订在保持原书结构框架基础上将近十年来国内外有机硅产品的生产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新领域加以补充,使全书的内容更切合目前有机硅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内容简介

  《有机硅产品合成工艺及应用(第2版)》广泛而详尽地介绍了常用有机硅化合物的合成工艺、产品性能及应用领域。同时,对有机硅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也做了简要介绍。《有机硅产品合成工艺及应用(第2版)》共分为9章。包括概论、有机卤硅烷、有机硅烷、有机聚硅氧烷、硅油及改性硅油、硅油的二次加工品、硅橡胶、硅树脂及改性硅树脂、分析方法。
  《有机硅产品合成工艺及应用(第2版)》将新近国内外有机硅生产技术与产品应用技术相融合,理论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书中详细介绍常用有机硅单体及聚硅氧烷的物理常数和性质,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产品配方及应用,并附有相关的参考文献,是一部实用性较强的有机硅专业参考书。
  《有机硅产品合成工艺及应用(第2版)》主要供从事有机硅研究开发、生产及应用人员阅读,对化工新材料及高新技术领域的科研及管理人员,相关院校的教学及应用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硅与硅键
1.1.1 硅和碳的区别
1.1.2 硅的电负性、键角及离子键
1.1.3 硅键类型及特性
1.2 有机硅化合物命名法
1.2.1 硅烷及其衍生物
1.2.2 甲硅烷基衍生物
1.2.3 线型聚合物
1.2.4 环状聚合物
1.2.5 立体构型聚合物
1.2.6 聚硅烷
1.2.7 含金属或准金属原子或原子团的有机硅化合物
1.2.8 含硅的基团
1.3 有机硅化学及工业发展简史
1.4 有机硅生产及市场
1.4.1 国外主要的有机硅公司
1.4.2 世界有机硅产业介绍
1.4.3 中国有机硅行业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第2章 有机卤硅烷
2.1 概述
2.2 有机卤硅烷的制法
2.2.1 有机金属化合物法
2.2.2 加成法
2.2.3 缩合法
2.2.4 再分配法
2.2.5 直接法
2.3 有机卤硅烷的分离与纯化
2.3.1 甲基氯硅烷的分离与纯化
2.3.2 苯基氯硅烷的分离与纯化
2.4 有机卤硅烷的性质
2.4.1 物理性质
2.4.2 化学性质
2.4.3 生理性质及毒性
2.5 有机卤硅烷的用途
2.5.1 制取其他官能性硅烷
2.5.2 制取聚硅氧烷
2.5.3 其他应用
2.5.4 甲基氯硅烷生产中高沸物、低沸物
富余单体及废触体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章 有机硅烷
3.1 概述
3.2 硅官能硅烷
3.2.1 烷氧基硅烷
3.2.2 有机烷氧基硅烷
3.2.3 有机氢硅烷
3.2.4 有机硅醇及硅醇盐
3.2.5 有机酰氧基硅烷
3.2.6 有机氨基硅烷
3.2.7 有机酰氨基硅烷
3.2.8 有机酮肟基硅烷及有机异丙烯氧基硅烷
3.3 碳官能有机硅烷
3.3.1 链烯基硅烷
3.3.2 氟烃基硅烷
3.3.3 氯烃基硅烷
3.3.4 溴烃基硅烷
3.3.5 氰烃基硅烷
3.3.6 异氰酸烃基硅烷
3.3.7 羟烃基硅烷
3.3.8 巯烃基硅烷
3.3.9 氨烃基硅烷
3.3.10 环氧烃基硅烷
3.3.11 甲基丙烯酰氧烃基硅烷
3.3.12 叠氮及重氮烃基硅烷
3.3.13 其他碳官能硅烷
3.3.14 硅烷偶联剂
参考文献

第4章 有机聚硅氧烷
4.1 概述
4.2 聚硅氧烷的制备
4.2.1 硅官能有机硅烷水解缩合法
4.2.2 有机氯硅烷醇解法
4.2.3 硅氮化合物水解
4.2.4 异官能有机硅烷问的缩合
4.2.5 活性硅氧烷
4.3 聚硅氧烷的性质
4.3.1 物理性质
4.3.2 化学性质
4.3.3 生物性质
4.4 聚硅氧烷的用途
4.4.1 制取硅油、硅橡胶及硅树脂的原料
4.4.2 改进有机树脂及橡胶的性能
4.4.3 化妆品主剂及助剂
4.4.4 药物及医疗
参考文献

第5章 硅油及改性硅油
5.1 概述
5.2 线型及支链型硅油的制法
5.2.1 烃基硅油
5.2.2 硅官能硅油
5.2.3 支链型硅油
5.3 改性硅油的制法
5.3.1 聚醚改性硅油
5.3.2 氨烃基改性硅油
5.3.3 环氧烃基改性硅油
5.3.4 羟烃基改性硅油
5.3.5 巯烃基改性硅油
5.3.6 羧烃基改性硅油
5.3.7 甲基丙烯酰氧烃基改性硅油
5.3.8 氯烃基改性硅油
5.3.9 氟(醚)烃基改性硅油
5.3.10 长链烷基硅油
5.3.11 其他改性硅油
5.4 线型、支链型及改性硅油的性质
5.4.1 线型硅油的物理性质
5.4.2 改性硅油的物理性质
5.4.3 线型硅油的化学性质
5.4.4 改性硅油的化学性质
5.4.5 生理性质
5.5 线型硅油的用途
5.5.1 个人保护及化妆用品
5.5.2 医疗及食品
5.5.3 电绝缘介质
5.5.4 交通器械及仪表
5.5.5 润滑
5.5.6 抛光
5.5.7 冷、热载体
5.5.8 涂料、橡胶及塑料添加剂
5.5.9 表面处理剂
5.5.10 扩散泵油
5.5.11 粉末处理
5.5.12 二次加工产品的原料
5.6 改性硅油的用途
5.6.1 聚醚硅油
5.6.2 氨烃基硅油
5.6.3 环氧烃基硅油
5.6.4 羟烃基硅油
5.6.5 巯烃基硅油
5.6.6 羧烃基硅油
5.6.7 甲基丙烯酰氧烃基硅油
5.6.8 氯烃基硅油
5.6.9 氟烃基硅油
5.6.10 长链烷基硅油
5.6.11 改性硅油在纺织助剂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6章 硅油的二次加工产品
6.1 概述
6.2 硅脂与硅膏
6.2.1 制法
6.2.2 性质
6.2.3 用途
6.3 消泡剂
6.3.1 起泡与消泡剂
6.3.2 硅油消泡剂的失活和再生
6.3.3 硅油消泡剂的特性与种类
6.3.4 硅油消泡剂的制法
6.3.5 消泡剂的用途
6.4 脱模剂
6.4.1 硅氧烷脱模剂的类型
6.4.2 有机硅脱模剂的特点
6.4.3 有机硅脱模剂的选择与用法
6.4.4 脱模剂的制法
6.4.5 脱模剂的用途
6.5 纸张隔离剂
6.5.1 隔离剂的作用原理及隔离性能的影响因素
6.5.2 纸张隔离剂的类型
6.5.3 隔离纸及隔离剂的评价方法
6.5.4 纸张隔离剂的制法
6.5.5 纸张隔离剂的用途
参考文献

第7章 硅橡胶
7.1 概述
7.2 混炼型硅橡胶
7.2.1 生胶的种类
7.2.2 生胶的制法
7.2.3 混炼及配合技术
7.2.4 硫化成型
7.2.5 混炼胶的主要品种及性能
7.2.6 废硅橡胶的回收利用
7.2.7 混炼型硅橡胶的性质
7.2.8 混炼型硅橡胶的用途
7.3 缩合型液体硅橡胶
7.3.1 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的基本组成制法及硫化机理
7.3.2 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的基本组成制法及硫化机理
7.3.3 缩合型液体硅橡胶的使用方法
7.3.4 缩合型液体硅橡胶的基本特性
7.3.5 缩合型液体硅橡胶的主要用途
7.4 加成型液体硅橡胶
7.4.1 硫化机理
7.4.2 主要组成及制法
7.4.3 胶料的品种、配制、性能及用途
参考文献

第8章 硅树脂和改性硅树脂
8.1 概述
8.2 硅树脂预聚物的制法
8.2.1 缩合型硅树脂预聚物
8.2.2 加成型硅树脂预聚物
8.2.3 过氧化物引发型硅树脂预聚物
8.3 硅树脂产品的配制
8.3.1 电绝缘漆
8.3.2 涂料
8.3.3 粘接剂
8.3.4 塑料
8.4 改性硅树脂的制法
8.4.1 醇酸改性硅树脂
8.4.2 聚酯改性硅树脂
8.4.3 丙烯酸改性硅树脂
8.4.4 环氧改性硅树脂
8.4.5 酚醛改性硅树脂
8.4.6 硅氧烷改性聚酰亚胺树脂
8.4.7 硅氧烷改性其他有机树脂
8.5 硅树脂及改性硅树脂的性质
8.5.1 硅树脂组成与性质的关系
8.5.2 耐热性
8.5.3 耐寒性
8.5.4 耐候性
8.5.5 电绝缘性
8.5.6 憎水性
8.5.7 耐化学试剂性
8.5.8 不相容性及防粘性
8.5.9 力学性能
8.6 硅树脂的用途
8.6.1 电绝缘漆
8.6.2 涂料
8.6.3 粘接剂
8.6.4 塑料
8.6.5 聚碳酸酯阻燃剂
8.6.6 微粉及梯形聚合物
8.7 改性硅树脂的用途
8.7.1 醇酸改性硅树脂涂料
8.7.2 聚酯改性硅树脂涂料
8.7.3 丙烯酸改性硅树脂涂料
8.7.4 环氧改性硅树脂涂料
8.7.5 酚醛改性硅树脂
8.7.6 聚酰亚胺改性硅树脂
参考文献

第9章 分析方法
9.1 化学方法
9.1.1 元素分析
9.1.2 官能团分析
9.1.3 化学分解法
9.2 物理及物理化学方法
9.2.1 相对密度及折射率
9.2.2 红外吸收光谱(IR)
9.2.3 核磁共振波谱(NMR)
9.2.4 紫外吸收光谱(UV)
9.2.5 气相色谱(GC)
9.2.6 质谱(Ms)
9.2.7 凝胶渗透色谱(GPC)
9.2.8 其他
9.3 聚硅氧烷产品的鉴定与分析
9.3.1 纯硅油的分析
9.3.2 改性(共聚)硅油的分析
9.3.3 硅脂的分析
9.3.4 磨光剂的分析
9.3.5 化妆品的分析
9.3.6 消泡剂的分析
9.3.7 硅树脂及涂料的分析
9.3.8 皮革、织物或纸张中硅氧烷处理剂的分析
9.3.9 未硫化硅橡胶的分析
9.3.10 硫化硅橡胶的分析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6章硅油的二次加工产品
  6.1概述
  硅油按其加工状况可分为一次产品及二次产品。前者是指加工前的硅油产品,包括烃基硅油、硅官能硅油、碳官能硅油及非官能改性硅油等;后者是以硅油为原料,配入增稠剂、表面活性剂、溶剂及添加剂等,并经特定工艺加工成的脂膏状物、乳液及溶液等产品,例如,硅脂、硅膏、消泡剂、脱模剂以及隔离剂等。硅油经过二次加工后,不仅产品形态变化了,而且性能也大不一样,因而应用范围更宽,使用效果及效益更好。当前它们的市场规模已与硅油一次产品相当。
  6.2硅脂与硅膏
  硅脂与硅膏是以硅油为基础油,加入增稠剂、稳定剂及改性添加剂,经混合研磨加工而成的产品。习惯上,人们将金属皂(主要为锂皂)增稠的润滑用产品称为硅脂;而把非皂类(主要为白炭黑)增稠的产品称为硅膏(又称硅油复合物)。此外还有人给硅脂及硅膏下了不同的定义:硅脂是一种半结构化的润滑脂,用于润滑和保护金属与金属的接触面;而硅膏则是用于金属与非金属接触面的润滑与保护。表6—1为硅脂、硅膏用作润滑剂与硅油的比较。

前言/序言


现代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内容简介 《现代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高分子科学的基础理论、关键合成技术、先进表征手段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本书不仅深入剖析了高分子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更聚焦于如何通过精确的化学设计与精妙的聚合工艺,构筑出具有特定功能的高性能材料。本书内容涵盖了从基础单体到复杂网络结构的完整知识体系,特别强调了材料设计与性能调控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部分:高分子科学基础与结构 本书首先从高分子化学的视角出发,详细阐述了聚合物的基本概念、命名规则以及分子量及其分布的重要性。我们深入探讨了聚合物链的构象、构型(如顺式/反式异构、立体异构)及其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决定性影响。内容涵盖了聚合物链的统计力学模型,例如随机游走模型和理想链模型,以及真实高分子链的排除体积效应和溶剂效应。 结构方面,本书详尽介绍了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包括结晶性聚合物的球晶结构、取向态的形成,以及无定形聚合物的自由体积理论。特别地,我们引入了相结构的概念,分析了共混物、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中自发形成的微相分离结构,这些结构是实现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功能化材料的关键。 第二部分:高分子合成与聚合反应工程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系统介绍了当前工业界和学术界广泛应用的高分子合成技术。 1. 聚合反应机理与分类: 详细阐述了逐步聚合(如缩聚、多步加聚)和连锁聚合(如自由基、离子型、配位聚合)的动力学特征、反应控制要素和分子量调控策略。 2. 精密聚合技术: 重点介绍了可控/活性聚合(CRP)技术,包括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氮氧介导聚合(NMP)等。这些技术使得合成出分子量均一、端基可修饰、拓扑结构明确的“精准聚合物”成为可能。我们详细分析了这些方法的机理、引发剂/催化剂体系的选择与优化,以及对聚合物拓扑结构(如星形、刷形、梳形、笼形)的构筑能力。 3. 聚合物形貌与微结构控制: 超越单纯的化学组成,本书探讨了如何通过反应条件(如温度梯度、单体浓度、反应器设计)来控制聚合物的微观形貌,例如乳液聚合中的粒子大小控制、沉淀聚合中的孔隙结构形成等。 4. 聚合物功能化: 探讨了在聚合过程中或聚合后对聚合物进行功能化修饰的方法,例如引入反应性基团、光敏基团、生物相容性单元等,以赋予材料特定的刺激响应性或生物活性。 第三部分: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能与表征 理解高分子材料的行为,必须依赖先进的表征手段。本部分系统介绍了用于解析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关键技术。 1. 宏观与热性能: 详细解析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在确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g)、熔点(Tm)、结晶度、热稳定性和粘弹行为中的应用。 2. 分子量与形态分析: 重点介绍了凝胶渗透色谱(GPC/SEC)对分子量及分布的测定,以及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在揭示纳米尺度结构和结晶度方面的能力。 3. 流变学: 深入探讨了聚合物熔体和溶液的流变学行为,包括剪切速率依赖性、粘弹性模量测试,这对加工过程的设计至关重要。 第四部分:工程应用与前沿材料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示高分子材料在解决现代工程挑战中的核心作用。 1. 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 探讨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纳米填料增强材料的设计原理。特别关注纳米粒子(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粘土)如何通过界面作用提升材料的机械强度、导电性或阻隔性能。 2. 智能与响应性材料: 聚焦于对外部刺激(如温度、pH值、光、电场)做出可逆响应的高分子体系,例如形状记忆聚合物、自修复材料、以及用于药物缓释的智能水凝胶。 3. 生物医用高分子: 介绍了用于组织工程支架、可吸收植入物、以及基因和药物递送系统的生物相容性与可降解聚合物的设计原则。 4. 电子与能源应用: 探讨了导电聚合物、有机半导体材料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光伏电池(OPV)和高性能电介质中的应用潜力。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深入讲解,《现代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旨在培养读者运用跨学科知识,从分子设计层面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技术指导。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确保了它不仅是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优秀教材,也是业内专业人士提升知识结构和把握技术前沿的重要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的入门门槛可能略高,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研发人员,它更像是一部“进阶指南”。我最欣赏它对合成路线的批判性分析。很多经典文献中提到的合成方法,这本书都进行了优缺点对比,甚至指出了某些传统工艺在环保和经济性上的局限。例如,在讨论有机硅单体(如三甲基氯硅烷)的精馏分离技术时,作者不仅讲解了塔板效率和回流比的计算,还引入了先进的模拟软件在工艺优化中的应用实例,这让枯燥的单元操作瞬间变得鲜活起来。书中对副产物处理和循环经济的讨论也体现了作者的前瞻性视野,这在当前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下,显得尤为重要。它教会了我不仅要关注“产出”,更要关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效率”和“责任”。

评分

这本厚重的《有机硅产品合成工艺及应用(第2版)》实在是让人爱不释手,尤其对于我这种化学合成背景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一本教科书级别的宝典。我记得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详实的目录和严谨的结构所吸引。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新型催化剂在硅烷偶联剂合成中的应用章节。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深入探讨了不同催化剂体系在提高收率、降低能耗方面的实际效果,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对比,让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变得清晰易懂。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高分子量硅油制备工艺时的那种匠人精神,从基础的单体提纯到聚合反应的精确控制,每一个环节的细节处理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经验。读完这一部分,我对如何优化我们车间现有的硅油生产线有了非常清晰的思路和方向,这远比我们内部培训的资料要全面和深入得多。

评分

老实说,我最初买这本书是冲着应用部分去的,因为我们公司正在开发一些高端的有机硅密封胶产品,对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很感兴趣。这本书在功能性硅油和特种树脂的应用案例分析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简单地罗列产品,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官能团修饰如何影响最终产品的热稳定性、耐候性和电绝缘性能。比如,书中对室温硫化硅橡胶(RTV)中交联剂的选择及其对固化速率影响的论述,简直是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大门。我过去总是在调整配方时摸索,现在有了这本书作为理论支撑,我可以更科学地进行“配方设计”,而不是凭经验“试错”。特别是关于有机硅在电子封装领域的应用,书中的案例展示了其在导热和应力缓冲方面的独特优势,对我们拓展高端电子材料市场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评分

如果要说这本书有什么让我略感遗憾的地方,那就是它在某些新兴领域的覆盖面相对保守。虽然它在传统有机硅(如硅橡胶、硅油)方面做到了极致的详尽,但在诸如含硅纳米材料的自组装行为、或者生物医用级有机硅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上,略显单薄。当然,考虑到这本书的出版周期和内容的广度,这一点可以理解。然而,对于我们紧跟前沿的研发团队来说,如果能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一章专门探讨有机硅在能源存储(如锂电池粘结剂)或柔性电子领域的突破性应用,那这本书的价值将会更上一层楼。总而言之,它依然是目前市场上最权威、最实用的有机硅合成工艺参考书之一,是每一个行业从业者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笔。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也值得称赞,这对于阅读技术密集型书籍至关重要。许多复杂的反应机理图,配色清晰,逻辑性强,即使是多步反应的流程图,也能一眼看出关键的转化点和中间产物。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高纯度二甲基硅油的制备过程中,对杂质谱的分析部分。通过高分辨质谱(HRMS)的模拟数据图,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微量杂质的来源和去除难度。这使得我们实验室在进行小试放大实验时,能够更早地识别潜在的质量风险。整体来看,这本书的资料组织得非常有层次感,从基础化学原理到工业化生产的每一个拐点都有详尽的阐述,是一本可以放在案头随时查阅的工具书,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著作。

评分

书还可以,就是包装盒小了。硬装下去将四角全部弄坏,可惜。

评分

帮人购买,据说挺好的。

评分

很好,很实用,快递很快“我只要在搜索框内输入书名、作者,就会有好多书摆在我面前供我挑选,价格方面还可以打折,这样便捷与优惠的购书方式我怎么可能不选择呢!”经常在网上购物的弟弟幸福的告诉我。据调查统计,当前网上书店做得较好的的网站有京东等。现在大街小巷很多人都会互相问候道:“今天你京东了吗?”,因为网络购书已经得到了众多书本爱好者的信任,也越来越流行。基于此,我打开网页,开始在京东狂挑书。废话不多说 同时买了三本推拿的书和这本,比认为这本是最好的!而且是最先收到的!好评必须的,书是替别人买的,货刚收到,和网上描述的一样,适合众多人群,快递也较满意。书的质量很好,内容更好!收到后看了约十几页没发现错别字,纸质也不错。应该是正版书籍,谢谢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坐得冷板凳,耐得清寂夜,是为学之根本;独处不寂寞,游走自在乐,是为人之良质。潜心学问,风姿初显。喜爱独处,以窥视内心,反观自我;砥砺思想,磨砺意志。学与诗,文与思;青春之神思飞扬与学问之静寂孤独本是一种应该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国传统文人那里,诗人性情,学者本分,一脉相承久矣。现在讲究“术业有专攻”,分界逐渐明确,诗与学渐离渐远。此脉悬若一线,惜乎。我青年游历治学,晚年回首成书,记忆清新如初,景物历历如昨。挥发诗人情怀,摹写学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据了解,京东为顾客提供操作规范的逆向物流以及上门取件、代收货款等专业服务。已经开通全国360个大中城市的配送业务,近1000家配送站,并开通了自提点,社区合作、校园合作、便利店合作等形式,可以满足诸多商家以及消费者个性化的配送需求。为了全面满足客户的配送需求,京东商城打造了万人的专业服务团队,拥有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遍布全国的网点覆盖,以及日趋完善的信息系统平台。所以京东的物流我是比较放心的。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简介:最实用剩女出嫁实战手册、婚女幸福宝典;婚姻不是最终归宿,幸福的婚姻才是真正的目的;内地首席励志作家陆琪 首部情感励志力作;研究男女情感问题数年,陆琪首本情感婚姻励志作品。作者作为怀揣女权主义的男人,毫无保留地剖析男人的弱点,告诉女人应该如何分辨男人的爱情,如何掌控男人,如何获得婚姻的幸福。事实上,男人和女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用女人的思考方式,永远也了解不透男人。所以陆琪以男性背叛者的角度,深刻地挖掘男人最深层的情感态度和婚姻方式,让女人能够有的放矢、知己知彼,不再成为情感掌控的弱者。二、《正能量(实践版)》——将“正能量”真正实践应用的第一本书!心理自助全球第一品牌书!销量突破600万册!“世界级的演讲家和激励大师”韦恩·戴尔,为我们带来了这本世界级的心理学巨作!他在韦恩州立大学获得过教育咨询博士学位,曾任纽约圣约翰大学教授,是自我实现领域的国际知名作家和演讲家。他出版过28本畅销书,制作了许多广播节目和电视录像,而且在数千个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做过嘉宾访谈。本书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数十周之久,在全球取得了极高的赞誉,曾激励数百万人走上追逐幸福之途。《正能量(实践版)》——内容最实用、案例最详实,10周改善你的人生!这本书是作者联合数十位科学家、心理学家,耗费十余年心力的研究结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帮助所有身处人生低谷、长期焦虑、沮丧、消沉、自我怀疑的人,过上幸福喜乐的生活。每一章都像一次心理咨询,详细论述了各种自我挫败行为,分析我们之所以不愉快、消极应对生活的原因,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暴露的性格缺陷(如自暴自弃、崇拜、依赖)和不良情绪(如悔恨、忧虑、抱怨、愤怒)逐条分析,揭开你最想知道的心理学真相,每章结尾都提供了简易的方法,使得你即刻改变恶行,拥抱新生。

评分

有明显损伤,估计是快递中挤压造成的,希望以后用硬纸盒子包装,不要用塑料袋子了

评分

这般僵持,足足持续了将近十分钟。就在萧炎满头大汗即将支持不住时,那包裹着紫色火焰的灵魂之力,猛然一颤,然后潮水般的涌进了火焰之中,迅速的掌控了它的一切。

评分

可以。。。。。。。。。。。。。。

评分

书很好用,值得来买,物有所值

评分

控制失败。萧炎愣了愣。旋即紧皱着眉头。目光死死地盯着那缕小小地紫色火焰。心神越加集中。感知力不断地加强着。不断地试探着紫色火焰抗拒地底线。

评分

感知之力逐渐地延伸进药鼎之中。萧炎缓缓地将那缕小小地紫色火焰包裹。将之从众多淡黄火焰中分离而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