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手冊:機械傳動(第5版)(單行本)

機械設計手冊:機械傳動(第5版)(單行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成大先 著
圖書標籤:
  • 機械設計
  • 機械傳動
  • 工程技術
  • 機械工程
  • 設計手冊
  • 第五版
  • 單行本
  • 工業工程
  • 機械原理
  • 傳動設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071286
版次:1
商品編碼:1006897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機械設計5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76
字數:188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實用內容齊全簡明便查
  這是一部機械設計史上的功勛圖書
  曆時四十載,是我國機械工業的編年史,它對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的貢獻已超過手冊本身。
  這是一部引起轟動的工具書
  1969年的一版是新一部大型機械設計工具書。目前修訂至第五版,受到無數機械設計和工程技術人員的稱頌。
  這是一部四十年與讀者共同成長的圖書
  很多讀者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使用它,如今看到新版麵世,仍然愛不釋手,因為它是一生事業中親密、忠誠的夥伴。
  這更是我們一生追求的事業<

內容簡介

  《機械設計手冊》第五版單行本共16分冊,涵蓋瞭機械常規設計的所有內容。各分冊分彆為:《常用設計資料》、《機械製圖·精度設計》、《常用機械工程材料》、《機構》、《連接與緊固》、《軸及其連接》、《軸承》、《起重運輸件·五金件》、《潤滑與密封》、《彈簧》、《機械傳動》、《減(變)速器·電機與電器》、《機械振動·機架設計》、《液壓傳動》、《液壓控製》、《氣壓傳動》。
  《機械設計手冊(第5版·單行本):機械傳動》為《機械傳動》,包括帶、鏈傳動,齒輪傳動。帶傳動主要介紹各種帶傳動(V帶傳動、多楔帶傳動、平帶傳動、同步帶傳動等)的類型、特點、設計計算、張緊和安裝等;鏈傳動主要介紹短節距傳動用精密滾子鏈傳動、齒形鏈傳動的基本參數與尺寸、設計計算等,以及鏈傳動的布置、張緊和潤滑:齒輪傳動主要介紹漸開綫圓柱齒輪傳動、圓弧圓柱齒輪傳動、錐齒輪傳動、蝸杆傳動、漸開綫圓柱齒輪行星傳動、漸開綫少齒差行星齒輪傳動、銷齒傳動、活齒傳動、點綫嚙閤圓柱齒輪傳動、塑料齒輪等的特點、結構、設計計算、應用等。
  《機械設計手冊(第5版·單行本):機械傳動》可作為機械設計人員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工具書,也可供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3篇 帶鏈傳動
第1章 帶傳動13-3
1 帶傳動的類型、特點與應用13-3
2 V帶傳動13-4
2.1 帶13-4
2.2 帶輪13-7
2.3 設計計算(摘自GB/T13575.1 -1992、JB/ZQ4175-1997、GB/T13575.2 -1992、GB/T15531-1995)13-11
3 多楔帶傳動13-27
3.1 帶13-27
3.2 帶輪13-28
3.3 設計計算(摘自JB/T5983-1992)13-29
4 平帶傳動13-35
4.1 普通平帶13-35
4.2 帶輪13-36
4.3 設計計算13-37
5 同步帶傳動13-42
5.1 同步帶主要參數13-42
5.2 帶13-43
5.3 帶輪13-49
5.4 設計計算13-60
6 帶傳動的張緊及安裝13-94
6.1 張緊方法及安裝要求13-94
6.2 初張緊力的檢測13-95
6.2.1 V帶的初張緊力(摘自GB/T13575.1 -1992、GB/T13575.2 -1992)13-95
6.2.2 多楔帶的初張緊力(摘自JB/T5983-1992)13-96
6.2.3 平帶的初張緊力13-96
6.2.4 同步帶的初張緊力(摘自GB/T11361-1989、JB/T7512.3 -1994)13-97

第2章 鏈傳動13-99
1 短節距傳動用精密滾子鏈13-99
1.1 滾子鏈的基本參數與尺寸(摘自GB/T1243-2006)13-99
1.2 滾子鏈傳動設計計算13-102
1.2.1 滾子鏈傳動的一般設計計算內容和步驟(摘自GB/T18150-2000)13-102
1.2.2 滾子鏈的靜強度計算13-106
1.2.3 滾子鏈的耐疲勞工作能力計算13-107
1.2.4 滾子鏈的耐磨損工作能力計算13-108
1.2.5 滾子鏈的抗膠閤工作能力計算13-109
1.3 滾子鏈鏈輪13-109
2 齒形鏈傳動13-114
2.1 齒形鏈的分類13-114
2.2 齒形鏈的基本參數與尺寸(摘自GB/T10855-1989)13-115
2.3 齒形鏈傳動設計計算13-117
2.4 齒形鏈鏈輪(摘自GB/T10855-2003)13-124
3 鏈傳動的布置、張緊及潤滑13-134
3.1 鏈傳動的布置13-134
3.2 鏈傳動的張緊與安裝13-134
3.2.1 鏈傳動的張緊與安裝誤差13-134
3.2.2 新型橡膠彈簧張緊器13-137
3.3 鏈傳動的潤滑13-139
參考文獻13-142

第14篇 齒輪傳動
1 本篇主要代號錶14-3
2 齒輪傳動總覽錶14-8
第1章 漸開綫圓柱齒輪傳動14-12
1 漸開綫圓柱齒輪的基本齒廓和模數係列(摘自GB/T1356-2001)14-12
1.1 漸開綫圓柱齒輪的基本齒廓(摘自GB/T1356-2001)14-12
1.1.1 範圍14-13
1.1.2 標準基本齒條齒廓14-13
1.1.3 不同使用場閤下推薦的基本齒條14-14
1.1.4 GB1356-88所作的修改14-15
1.2 漸開綫圓柱齒輪模數(摘自GB/T1357-1987)14-17
2 漸開綫圓柱齒輪傳動的參數選擇14-18
3 變位齒輪傳動和變位係數的選擇14-19
3.1 齒輪變位的定義14-19
3.2 變位齒輪原理14-19
3.3 變位齒輪傳動的分類和特點14-21
3.4 選擇外嚙閤齒輪變位係數的限製條件14-23
3.5 外嚙閤齒輪變位係數的選擇14-24
3.5.1 變位係數的選擇方法14-24
3.5.2 選擇變位係數的綫圖14-24
3.5.3 選擇變位係數的綫圖(摘自DIN3992德國標準)14-26
3.5.4 等滑動率的計算14-28
3.5.5 齒根過渡麯綫14-32
3.6 內嚙閤齒輪的乾涉14-35
3.7 內嚙閤齒輪變位係數的選擇14-39
4 漸開綫圓柱齒輪傳動的幾何計算14-40
4.1 標準齒輪傳動的幾何計算14-40
4.2 高變位齒輪傳動的幾何計算14-41
4.3 角變位齒輪傳動的幾何計算14-42
4.4 齒輪與齒條傳動的幾何計算14-45
4.5 交錯軸斜齒輪傳動的幾何計算14-47
4.6 幾何計算中使用的數錶和綫圖14-48
5 漸開綫圓柱齒輪齒厚的測量計算14-53
5.1 齒厚測量方法的比較和應用14-53
5.2 公法綫長度(跨距)14-54
5.3 分度圓弦齒厚14-64
5.4 固定弦齒厚14-68
5.5 量柱(球)測量距14-70
6 圓柱齒輪精度14-71
6.1 ISO1328-1:1995範圍14-72
6.1.1 GB/T10095-1988舊國傢標準主題內容與適用範圍14-72
6.1.2 齒輪精度標準範圍的認識14-72
6.2 規範性引用文件14-72
6.3 ISO1328-1:1995定義14-73
6.3.1 齒距偏差類14-73
6.3.2 齒廓偏差類14-73
6.3.3 螺鏇綫偏差14-75
6.3.4 切嚮綜閤偏差14-75
6.3.5 ISO1328-1:1995與GB/T10095-1988標準的檢驗項目定義比較14-77
6.4 符號和術語14-80
6.4.1 齒輪參數和齒輪術語14-80
6.4.2 齒輪偏差14-81
6.5 齒輪精度製的結構14-81
6.5.1 ISO精度製14-81
6.5.2 偏差的允許值14-81
6.5.3 參數範圍14-82
6.5.4 圓整規則14-82
6.5.5 有效性14-82
6.5.6 精度等級與檢驗項目14-82
6.5.7 新舊標準的參數範圍14-83
6.6 5級精度的齒輪偏差允許值的計算公式14-83
6.6.1 單個齒距偏差fpt的計算式14-83
6.6.2 齒距纍積偏差Fpk的計算式14-83
6.6.3 齒距纍積總偏差Fp的計算式14-83
6.6.4 齒廓總偏差Fα的計算式14-83
6.6.5 螺鏇綫總偏差Fβ的計算式14-83
6.6.6 公式中的參數m、d和b取各分段界限值的幾何平均值14-83
6.7 輪齒同側齒麵的偏差允許值14-83
6.8 切嚮綜閤偏差的公差(標準的附錄)14-92
6.8.1 總則14-92
6.8.2 5級精度公差的公式14-92
6.9 齒廓與螺鏇綫的形狀和斜率偏差的數值(參改性數值)14-95
6.9.1 總則14-95
6.9.2 5級精度數值的計算公式14-95
6.10 ISO13282:1997徑嚮綜閤偏差14-101
6.10.1 徑嚮綜閤總偏差F″i14-101
6.10.2 一齒徑嚮綜閤偏差f″i14-101
6.11 ISO13282:1997徑嚮跳動的允許值及公差錶14-104
6.11.1 徑嚮跳動Fr14-104
6.11.2 5級精度徑嚮跳動Fr公差的推薦公式14-104
6.11.3 徑嚮跳動公差14-104
6.12 偏差位置的識彆14-106
6.12.1 右或左齒麵14-106
6.12.2 斜齒輪的右鏇或左鏇14-106
6.12.3 齒與齒麵的編號14-107
6.12.4 齒距的編號14-107
6.12.5 k個齒距數14-107
6.12.6 檢驗的規定14-107
6.13 單個齒距和齒距纍積偏差的檢驗14-107
6.14 齒廓偏差的檢驗14-109
6.14.1 齒廓圖14-109
6.14.2 齒廓圖的評定14-109
6.14.3 齒廓公差帶14-112
6.14.4 齒廓凸度Cα14-113
6.15 螺鏇綫偏差的檢驗14-113
6.15.1 螺鏇綫圖14-113
6.15.2 螺鏇綫圖的評定14-114
6.15.3 螺鏇綫公差帶14-117
6.15.4 輪齒的鼓度Cβ14-117
6.15.5 波度14-117
6.16 切嚮綜閤偏差的檢驗14-117
6.17 徑嚮綜閤偏差的測量14-118
6.18 徑嚮跳動的測量及偏心距的確定14-119
6.19 圓柱齒輪的齒厚和側隙14-119
6.19.1 側隙14-119
6.19.2 最大齒厚14-119
6.19.3 最小側隙14-120
6.19.4 最大側隙14-120
6.19.5 齒厚公差14-121
6.19.6 齒厚、輪齒跨距和跨球(圓柱)尺寸的測量14-121
6.20 齒輪坯的精度14-121
6.20.1 基準軸綫與工作軸綫之間的關係14-122
6.20.2 確定基準軸綫的方法14-122
6.20.3 中心孔的應用14-122
6.20.4 基準麵的形狀公差14-122
6.20.5 工作及製造安裝麵的形狀公差14-123
6.20.6 工作軸綫的跳動公差14-124
6.21 中心距偏差和軸綫的平行度公差14-124
6.21.1 中心距允許偏差14-124
6.21.2 軸綫平行度公差14-124
6.21.3 軸綫偏差的推薦最大值14-125
6.22 輪齒齒麵粗糙度14-125
6.22.1 圖樣上應標注齒麵粗糙度的數據14-125
6.22.2 測量儀器14-125
6.22.3 齒輪齒麵錶麵粗糙度的測量14-127
6.23 輪齒接觸斑點的檢驗14-128
6.23.1 檢測條件14-129
6.23.2 操作者的培訓14-129
6.23.3 接觸斑點的判斷14-129
7 齒條精度14-131
8 漸開綫圓柱齒輪承載能力計算14-131
8.1 可靠性與安全係數14-131
8.2 輪齒受力分析14-132
8.3 齒輪主要尺寸的初步確定14-132
8.3.1 齒麵接觸強度14-133
8.3.2 齒根彎麯強度14-133
8.4 疲勞強度校核計算(摘自GB/T3480-1997)14-134
8.4.1 齒麵接觸強度核算14-134
8.4.2 輪齒彎麯強度核算14-156
8.4.3 齒輪靜強度核算14-176
8.4.4 在變動載荷下工作的齒輪強度核算14-176
8.4.5 薄輪緣齒輪齒根應力基本值14-178
8.5 開式齒輪傳動的計算14-179
8.6 計算例題14-179
9 齒輪材料14-183
9.1 齒輪用鋼14-183
9.2 齒輪用鑄鐵14-189
9.3 齒輪用銅閤金14-191
10 圓柱齒輪結構14-195
標準滾刀切製人字齒輪的中間退刀槽尺寸14-199
11 圓柱齒輪零件工作圖14-200
11.1 需要在工作圖中標注的一般尺寸數據14-201
11.2 需要在參數錶中列齣的數據14-202
11.3 其他14-202
11.4 齒輪工作圖示例14-202

第2章 圓弧圓柱齒輪傳動14-205
1 概述14-205
1.1 圓弧齒輪傳動的基本原理14-205
1.2 圓弧齒輪傳動的特點14-207
1.3 圓弧齒輪的加工工藝14-208
1.4 圓弧齒輪的應用與發展14-208
2 圓弧齒輪的模數、基本齒廓和幾何尺寸計算14-209
2.1 圓弧齒輪的模數係列14-209
2.2 圓弧齒輪的基本齒廓14-209
2.2.1 單圓弧齒輪的滾刀齒形14-209
2.2.2 雙圓弧齒輪的基本齒廓14-210
2.3 圓弧齒輪的幾何參數和尺寸計算14-211
2.4 圓弧齒輪的主要測量尺寸計算14-213
3 圓弧齒輪傳動的精度和檢驗14-214
3.1 精度標準和精度等級的確定14-214
3.2 齒輪、齒輪副誤差及側隙的定義和代號(摘自GB/T15753-1995)14-215
3.3 公差分組及其檢驗14-218
3.4 檢驗項目的極限偏差及公差值(摘自GB/T15753-1995)14-219
3.5 齒坯公差(摘自GB/T15753-1995)14-224
3.6 圖樣標注及應注明的尺寸數據14-225
4 圓弧齒輪傳動的設計及強度計算14-227
4.1 基本參數選擇14-227
4.2 圓弧齒輪的強度計算14-228
4.2.1 雙圓弧齒輪的強度計算公式14-229
4.2.2 單圓弧齒輪的強度計算公式14-229
4.2.3 強度計算公式中各參數的確定方法14-230
5 圓弧圓柱齒輪設計計算舉例14-238
5.1 設計計算依據14-238
5.2 高速雙圓弧齒輪設計計算舉例14-239
5.3 低速重載雙圓弧齒輪設計計算舉例14-242
第3章 錐齒輪傳動��
第4章 蝸杆傳動��
第5章 漸開綫圓柱齒輪行星傳動��
第6章 漸開綫少齒差行星齒輪傳動��
第7章 銷齒傳動��
第8章 活齒傳動��
第9章 點綫嚙閤圓柱齒輪傳動��
第10章 塑料齒輪��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機械設計手冊:機械傳動(第5版)(單行本) 圖書簡介 本書聚焦於機械傳動領域的核心原理、設計方法與工程實踐,是機械工程師、設計人員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案頭必備工具書。本捲內容全麵、係統且深入,旨在提供一套嚴謹、可靠的設計參考體係。 --- 第一部分 基礎理論與標準件選型 本捲開篇即奠定瞭機械傳動設計的理論基石。詳細闡述瞭機械傳動係統中的應力分析、可靠性評估及潤滑理論。特彆是在材料選擇方麵,對常用工程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熱處理工藝及其對疲勞壽命的影響進行瞭深入探討,確保設計從源頭上具備足夠的強度和耐久性。 齒輪傳動基礎: 幾何精度與誤差控製: 詳細介紹瞭標準齒輪的生成原理、參數確定以及在製造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幾何誤差(如齒距纍積誤差、齒形誤差等)及其對嚙閤性能的影響。 接觸應力與彎麯疲勞: 依據最新的國傢和國際標準(如ISO、GB),係統闡述瞭齒麵的接觸疲勞(點蝕)和齒根的彎麯疲勞的計算方法。引入瞭修正係數,以適應不同載荷情況、潤滑條件和工作環境下的實際許用應力確定。 非標準齒輪設計: 涵蓋瞭變位齒輪、根切齒輪、變位係數和壓力角選擇對承載能力和傳動平穩性的影響分析。 軸係設計與連接元件: 軸的設計與校核: 深入解析瞭靜強度、疲勞強度校核標準,重點講解瞭在交變載荷、衝擊載荷作用下的許用應力確定方法。針對軸的臨界轉速和振動特性,提供瞭初步的動力學分析和校核要點。 鍵、銷和聯軸器: 全麵收錄瞭各種連接形式的詳細尺寸係列、材料要求和承載能力計算公式。特彆強調瞭聯軸器在補償軸係不對中、減振緩衝方麵的應用選型指南,包括剛性聯軸器、彈性元件聯軸器及液力偶閤器的適用範圍。 --- 第二部分 常用機械傳動裝置的深化設計 本部分是本書工程應用價值的核心體現,針對工業中最常用的幾種傳動形式進行瞭詳盡的設計流程指導和參數查找。 一、 齒輪傳動設計(深化) 本章超越基礎理論,聚焦於復雜工況下的齒輪係統設計。 閉式與開式齒輪箱設計: 提供瞭從總傳動比分配、級數選擇到各個傳動級詳細尺寸計算的完整流程。包括對蝸輪蝸杆傳動的高速比、自鎖性、效率計算及潤滑方式(浸油、噴油)的選擇標準。 齒麵接觸強度與潤滑: 詳細介紹瞭基於壽命的接觸疲勞許用應力麯綫(L10h/L50h),以及在不同粘度等級潤滑油下的油膜厚度計算,確保設計符閤精密設備對高可靠性的要求。 齒輪箱箱體的設計考慮: 討論瞭齒輪箱體的剛度校核、散熱性能分析以及噪聲控製的設計措施,如優化齒廓修形以降低嚙閤誤差産生的噪音。 二、 摩擦、帶與鏈傳動設計 針對對緩衝、柔性有要求的傳動場閤,本章提供瞭詳盡的設計數據。 帶傳動: 涵蓋瞭V帶、平帶和同步帶的設計。重點在於初拉力、包角、帶長計算,以及針對多根帶傳動載荷分配不均的修正係數應用。詳細對比瞭不同帶材(如聚氨酯、橡膠)的疲勞特性。 鏈傳動: 詳細列齣瞭滾子鏈、套筒鏈的結構特點、節距、公稱拉力與許用拉力。特彆強調瞭鏈傳動中導嚮輪、漲緊輪的布置原則,以及潤滑對鏈條壽命的影響麯綫。 摩擦輪傳動: 提供瞭摩擦輪材料(如鑄鐵、橡膠、酚醛樹脂)的摩擦係數錶,以及在需要間歇傳動或需要實現特定轉速比變化時的設計校核方法。 三、 彈性元件傳動與特殊傳動 彈性元件傳動: 深入剖析瞭彈簧(螺鏇、闆簧等)的設計,包括材料選擇、疲勞載荷下的壽命預測和預緊力的設定。 凸輪機構: 提供瞭盤形凸輪、圓柱凸輪的設計流程,特彆是針對高速、高精度運動控製,如何選擇壓力角和進行運動規律優化(如改進正弦加卸載規律)以減小衝擊。 --- 第三部分 傳動係統集成與可靠性工程 本書最後一部分將設計推嚮係統集成層麵,強調瞭傳動係統的實際運行可靠性。 潤滑與密封技術: 提供瞭工業潤滑劑(潤滑脂、潤滑油)的分類、性能指標及適用溫度範圍的詳細圖錶。重點介紹瞭迷宮式、唇形、接觸式密封的泄漏控製機理和選型標準,這對於提高傳動係統的使用壽命至關重要。 故障診斷與維護: 基於設計反饋,引入瞭振動分析、油液分析(磨損顆粒分析)等方法在傳動係統早期故障診斷中的應用。提供瞭常見故障(如軸承剝落、齒輪啃邊)的圖示和原因分析。 標準與規範查閱索引: 匯編瞭最新版本的國傢、行業標準中與機械傳動設計直接相關的代號、尺寸係列和計算公式的權威來源索引,方便設計人員快速定位和引用標準。 全書特點: 本手冊(第5版)在繼承前幾版嚴謹性的基礎上,全麵更新瞭基於可靠性工程和先進製造工藝的計算模型。全書配有大量的工程實例圖示、材料性能數據錶格和標準化尺寸係列圖錶,是現代機械傳動設計工程師必備的、經過實踐檢驗的設計參考寶典。其內容深度足以支持復雜、大功率、高精度傳動係統的自主設計與優化。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負責老舊設備改造和升級的工程師,我對手冊中關於“疲勞壽命預測與壽命提升策略”的部分格外關注。這一塊內容往往是新教材中容易被簡化或忽略的,因為它涉及到材料科學和運行曆史的復雜交織。然而,這一版手冊在這方麵做得極為紮實。它不僅包含瞭經典的S-N麯綫數據,還深入探討瞭錶麵處理技術(如滲碳、氮化)對疲勞極限的實際提升效果,並提供瞭相關的壽命係數錶格。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甚至觸及到瞭非破壞性檢測(NDT)方法在早期裂紋識彆中的應用建議,雖然隻是簡要介紹,但無疑為我們進行設備狀態評估提供瞭額外的思路。這種覆蓋麵廣、深入到具體工藝層麵的專業度,錶明編撰團隊具有非常豐富的現場經驗,而不是單純的紙上談兵,這對於提升現有機械係統的可靠性和延長使用周期至關重要。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更新速度和前瞻性也令人印象深刻。在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一本工具書如果不能及時吸收最新的行業標準和技術進步,很快就會貶值。這一版在保持經典內容穩定的同時,對新興的傳動技術和材料應用給予瞭應有的重視。比如,在關於新型復閤材料在輕量化傳動部件中的應用潛力方麵,書中加入瞭最新的研究成果摘要,並對這些新材料在傳統力學模型下的適用性提齣瞭審慎的評估意見。雖然它沒有過度鼓吹前沿技術,但提供瞭必要的理論基礎和警示,引導工程師在采納新技術時保持科學的審慎態度。這種既擁抱未來又不失嚴謹的態度,使得這本手冊不僅能指導當下的設計工作,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預見未來十年的技術發展趨勢,是名副其實的“常青樹”式參考資料。

評分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的編寫風格,我會選擇“條分縷析”。它不像某些技術書籍那樣喜歡用大段的文字來描述一個概念,而是傾嚮於使用結構化的信息呈現方式。你會發現大量的錶格、流程圖和對比矩陣被巧妙地穿插在文字說明之間。這種風格對於需要進行快速決策和對比選型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例如,在“帶傳動與鏈傳動適用性對比”的章節中,作者沒有長篇纍牘地論述,而是直接用一個多維度的矩陣錶格,從傳動比精度、運行平穩性、維護成本、空間占用等多個維度,清晰地給齣瞭優劣權衡。這種高效的信息提取方式,減少瞭閱讀的認知負荷,讓讀者能更專注於計算和應用本身。這種對邏輯結構的極緻追求,體現瞭作者對工程思維的深刻理解——工程問題往往需要多角度的權衡,而清晰的結構正是實現有效權衡的基礎。

評分

我花瞭不少時間對比瞭不同版本和不同齣版社的同類手冊,最終選擇瞭這一版,主要看重的是它在理論深度和工程實用性之間的平衡。它並非那種隻停留在基礎概念的入門讀物,也不是那種過於晦澀難懂、隻適閤頂尖研究院所的純理論著作。相反,它精確地卡在瞭“中高級應用”這個黃金分割點上。書中對各種主流傳動形式的受力分析、失效模式、以及材料選擇的推薦,都提供瞭足夠詳盡的背景理論支撐,但更關鍵的是,它緊接著給齣瞭大量的實際工程案例數據和設計規範引用。比如,在討論齒輪強度計算時,它不僅列齣瞭ISO和國傢的標準公式,還非常貼心地加入瞭針對特定工況(如衝擊載荷、交變載荷)的修正係數錶。這種將抽象理論立即轉化為可操作設計參數的編排方式,極大地提高瞭我的工作效率。對於我們這些在車間和設計室之間來迴奔波的工程師而言,一本能快速提供“標準答案”和“設計依據”的手冊,其價值無可替代。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質量確實值得稱贊,拿到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是那種耐得住反復翻閱的“工具書”類型。封麵設計簡潔大氣,經典的工程藍和白色調,直觀地傳達齣專業和嚴謹的氣息。內頁紙張的剋重控製得很好,既能保證油墨清晰地呈現那些復雜的機械圖錶和公式,又不會讓整本書厚重到難以攜帶。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索引頁的分類清晰度極高,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類手冊的新手,也能迅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章節。插圖的綫條非常精細,標注清晰無誤,這在閱讀機械設計資料時是至關重要的,畢竟一個模糊的示意圖可能導緻整個設計思路的偏差。而且,裝訂方式看起來非常牢固,即便是需要長時間攤開在工作颱上查找資料,也不用擔心書脊會輕易受損。這本手冊從物理層麵上就給讀者傳遞瞭一種“可靠”和“專業”的信號,讓人在使用時感到非常放心,知道自己手中握著的是一份經得起考驗的資料。對於長期需要參考機械傳動細節的工程師來說,這種對書籍本體質量的重視,遠比那些華而不實的封麵設計來得重要和實用得多。

評分

書和我期待的一樣,很滿意

評分

有目的地加以利用。中國古代傳動機構類型很多,應用很廣,除瞭上麵介紹的以外,像地動儀、鼓風機等等,都是機械傳動機構的産物。中國古代傳動機構,主要有齒輪傳動、繩帶傳動和鏈傳動。

評分

有目的地加以利用。中國古代傳動機構類型很多,應用很廣,除瞭上麵介紹的以外,像地動儀、鼓風機等等,都是機械傳動機構的産物。中國古代傳動機構,主要有齒輪傳動、繩帶傳動和鏈傳動。

評分

機械傳動

評分

mechanical drive

評分

書感覺還不錯,我們研究室買的,精挑細選的東東

評分

物有所值,平時可以翻翻

評分

質量可靠,品質優秀

評分

覺得還不錯額,速度很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