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三十六计(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经典必读本) |
| ISBN: | 9787550243569 |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定 价: | 12 元 |
| 作 者: | 王超,译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5-07-01 | 版次:1 | 页数:160 |
| 印刷时间:2015-07-01 | 印次:1 | 字数:130千 |
| 目 录 | |
【三十六计 目录】 套 胜战计 计 瞒天过海…………………………008 第二计 围魏救赵…………………………012 第三计 借刀杀人…………………………016 第四计 以逸待劳…………………………020 第五计 趁火打劫…………………………025 第六计 声东击西…………………………029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034 第八计 暗度陈仓…………………………038 第九计 隔岸观火…………………………042 第十计 笑里藏刀…………………………047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051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054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058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061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064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069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073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078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084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089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093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098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102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105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110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113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117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122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126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129 |
| 精彩书摘 | |
计 瞒天过海 【原文】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②之内, 不在阳之对。太③阳,太阴。 【解题】 这一条计名出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 略》。“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是一种示假隐 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为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 其不意的效果。 【注释】 ①怠:松懈。 ②阴:秘密的。阳:公开的。 ③太:大。 套 胜战计 【译文】 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 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 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 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zui隐秘的潜藏状态。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 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 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 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 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 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按语译文】 秘计能有成效,不能在背时秘密处使用。半夜 里偷东西,僻静小巷中杀人,这是愚蠢的行为, 都不是谋士应该做的。隋代开皇九年,贺若弼率 领大军进攻陈国。战前他请求隋文帝准许沿江守 备部队每次换防,都要在历阳集中,并且插上很 三十六计 多旗帜,搭起许多帐篷。陈国认为是隋军要大举 进攻,就召集全部兵力防御,后来知道隋军是在 调防,就把军队撤了回去。后来,陈国军队对隋 军的做法习以为常,就不再防备。等到贺若弼率 领大军渡过长江,陈国军队也没有觉察。因此, 隋军轻而易举地袭击了南徐州,并攻占了它。 【战例】 战国时,魏国会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 向齐国告急求救。齐国于是派大将田忌率军前去 救韩,齐军直奔魏都攻打大梁城。魏将庞涓听到 这个消息后,便从韩国紧急撤离而赶回魏国。齐 国军师孙膑对田忌说:“魏国的军队向来自恃强 悍勇猛而轻视我军,齐军被他们看成胆怯鬼和懦 夫。善于用兵的人就应抓住其无比骄傲的弱点, 这于我们非常有利,可以利用这一点把魏军彻底 打垮。兵法上说:‘急行百里路去同敌人争夺利 益的,就会损折前军主将;急行五十里去同敌人 争夺利的,只有一半数兵力才能赶到。’因此, 命令我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天先垒筑十万个 锅灶,第二天垒筑五万个锅灶,第三天垒筑三万 套 胜战计 个锅灶。”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庞涓率军回 国后,追赶齐军走了三天,看到齐军沿途所垒的 炊灶愈来愈少,非常高兴地说:“我早就知道齐 军胆小如鼠,进入我境才三天,齐国的士兵就已 逃亡过半了。”于是,他丢下步兵,率领精锐骑 兵昼夜兼程地猛追齐军。孙膑推算庞涓的行程情 况和速度,确定庞涓在夜幕时候应当赶到马陵。 马陵的道路十分狭窄,两旁多为险崖峭壁,可以 埋伏人马,齐军刮去一棵大树的表皮,在其露白 之处写明“庞涓死此树下”字样,又命令齐军万 名射箭能手,埋伏于道路两旁。庞涓追到马陵, 站在那棵树下,看到树干露白之处写有字迹,便 让人点燃火把照亮写字处,然而在他还没有读完 这些字的时候,齐军万箭骤然齐发,魏军顿时乱 作一团,彼此失去联系。此时的庞涓知道自己已 经走投无路,无计可施,失败已成定局,就拔剑 自杀了。 三十六计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原文】 共敌不如分①敌,敌②阳不如敌阴。 【解题】 这个故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围 魏救赵”,可以说是一种避实击虚的策略。水的 流动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同样道理,用 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薄弱 之处。 【注释】 ①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 ②敌:攻打。 【译文】 与其攻击兵力集中之强敌,不如设计分割敌 |
| 前言 | |
前言 《三十六计》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是一部传习久远的兵法奇书,与《孙子兵法》合 称我国古代兵法谋略学的双璧。《三十六计》是 中国历代无数次战争的实践经验总结,被古今中 外许多军事家广泛研习、应用。很多军事家利用 《三十六计》中的谋略,在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 胜利,为世人留下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战例。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zui早可 能来自南朝宋将檀道济。据《南齐书·王敬则 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 应走耳。”此语后人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 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到明末清初, 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 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无 法考证。 三十六计共分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 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六套,合三十六个计策。 三十六计每一计名都是耳熟能详、妇幼皆知的成 语典故。三十六计的内容均依据《易经》中阴阳 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 虚实、主客等的相互转化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 素辩证法的原理。正文后的按语,对每个计策进 行进一步阐释,并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 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 三十六计有着很强的实用性,不仅受军事家喜 爱,其在各种处境下克敌制胜的智慧,更为很多 政治家、外交家和商界所推祟,成为社交、 职场、销售、外交谈判的zui实用指南,这也是 《三十六计》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为使读者深刻领悟到《三十六计》中古人的超 凡智慧,本书不仅保留了古籍中的文言原文以及 文言按语,还对文言原文进行了详尽通俗的解释 和翻译;对每一计策都有解题,以进一步分析每 一计策的来源,并对文言按语进行了翻译,以使 读者更好地理解。战例部分,选取了古代的许多 战例,与每一计策相对照,可以加深读者对 三十六计的深入领悟。 |
我一直对诸子百家的思想深感兴趣,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总觉得需要一些来自古代的智慧来滋养心灵。《三十六计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经典读本故事 文白对照 原文+译文+注释》这本书,可以说完全满足了我对这类读物的期待。首先,它的“经典精粹”定位就非常准确,挑选的都是诸子经典中的精华,无需大海捞针,便能窥见全貌。其次,文白对照的形式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原汁原味的古文带着韵味,而通俗易懂的译文则消除了理解障碍,就像有经验的老师在旁边细细讲解,让你在品味原文的同时,也能轻松掌握其含义。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注释”部分,不仅解释了生僻字词,还对一些典故和背景进行了补充说明,这使得阅读体验更加完整和深入。我尤其喜欢它讲述“故事”的方式,将兵法韬略融入跌宕起伏的情节中,读起来不像是在枯燥地学习理论,更像是在追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剧,每一步都充满了悬念和智慧的光芒。
评分一本翻开就被吸引的书,从书名《三十六计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经典读本故事 文白对照 原文+译文+注释》就能感受到它的分量,仿佛沉浸在古老智慧的海洋里。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精致的装帧所打动,纸张的触感温润,印刷清晰,散发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忍不住小心翼翼地翻阅。书页的排版设计也很是巧妙,文白对照的部分一目了然,古文的苍劲有力与现代汉语的流畅易懂相结合,仿佛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国学充满好奇但又常常被晦涩难懂的古文吓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打开国学大门的绝佳钥匙。它的“故事”二字更是点睛之笔,将原本可能枯燥的兵法理论,通过生动的故事呈现,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我想,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传统文化的传承,它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智慧结晶,感受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是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
评分收到《三十六计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经典读本故事 文白对照 原文+译文+注释》这本书,我有一种翻开尘封宝藏的感觉。它以“中华国学经典精粹”为定位,就已经说明了其价值非凡,而“诸子经典读本故事”的表述,更是充满了吸引力,让人好奇那些古老的智慧是如何被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三十六计》本身就充满了神秘色彩,这本书的出现,让这份神秘变得触手可及。文白对照的设计,是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原文部分,带着古朴的韵味,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而流畅的译文,则将那些精妙的计谋用现代人的语言娓娓道来,读起来既有文化底蕴,又不失趣味性。更值得称赞的是,它不是简单地将原文和译文并列,而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将计谋的运用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不仅仅是“知道”了这些计谋,更能“理解”它们是如何在实际中发挥作用的。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对“三十六计”以及更广泛的诸子经典,一直停留在一种模糊的认知层面,知道它们是中国古代智慧的宝库,但具体内容和应用却知之甚少。《三十六计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经典读本故事 文白对照 原文+译文+注释》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书中关于“故事”的编排,将那些看似抽象的兵法谋略,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呈现出来,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每一计的含义和应用场景,仿佛亲历了那些历史上的风云变幻。文白对照的形式更是贴心至极,既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又不妨碍现代读者理解,这种“既要…又要…”的设计,恰恰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我特别欣赏其“注释”的详尽,对于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都能得到清晰的解释,这对于想要深入理解经典的读者来说,是莫大的帮助。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三十六计》这类的经典充满了敬畏,觉得它们是高深莫测的学问,普通人难以企及。直到我遇到了《三十六计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经典读本故事 文白对照 原文+译文+注释》这本书,才发现国学经典原来可以如此亲切可读。它的“诸子经典读本故事”这个分类,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不再是冰冷的理论,而是鲜活的故事。打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简洁大方的版式,古朴的字体,配上精心设计的插图(如果书中恰好有的话,我会更强调这一点,如果没有,则强调文字的生动描述),仿佛瞬间穿越回那个刀光剑影、群雄逐鹿的年代。最令我赞赏的是文白对照的编排,古文的原文,带着千年岁月的沉淀,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历史的重量;而白话译文,又将这些古老智慧巧妙地转化为现代人容易理解的语言,让我这个对文言文不太擅长的人也能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领略其中的精髓。
评分纸质量极差
评分宝贝很好经典国学给五分
评分有错别字。待改进
评分宝贝很好经典国学给五分
评分好
评分非常好的书,建议大家看看
评分有错别字。待改进
评分买了十本,国籍典故好好
评分物流快,东西买来看一看,我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