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鲍里斯·洛朗 著,金海波 译
图书标签:
  • 二战
  • 斯大林格勒战役
  • 苏联卫国战争
  • 战争史
  • 军事历史
  • 东线战场
  • 纳粹德国
  • 反法西斯战争
  • 历史
  • 战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8748772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569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铁血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32
字数:18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德军元帅保卢斯档案大揭秘

  ◆全新视角解读苏德决战真相

  ◆铁血文库二战系列

  ◆法国历史学家鲍里斯·洛朗经典作品

内容简介

  1942年9月,德第6集团军攻进斯大林格勒城,与苏军展开了为期5个月的城市争夺战,该战役是二战乃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并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本书通过公开的内部文献资料,全面解读这场战役的始末,尤其是对德军元帅保卢斯的真实评价。

作者简介

  鲍里斯·洛朗,记者、历史学家、苏德战争问题研究专家、二战时期国际问题专家、法国军事历史委员会委员。

目录

第一部分

弗里德里希·保卢斯生平 001

第一章 步入“上流社会”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003

第二章 一战后:耻辱与希望之间 005

第三章 希特勒当权:保卢斯与军队的现代化 008

第四章 波兰战役与西线战役 011

第五章 保卢斯备战侵苏战争 013

第六章 “巴巴罗萨”行动 016

第七章 保卢斯任第 6 集团军司令 019

第八章 战火考验 021

第九章 发兵斯大林格勒 023

第十章 斯大林格勒之战 026

第十一章 第 6 集团军受困 029

第十二章 被俘之后 033

第二部分

文献资料 037

第一章 希特勒与“海狮”计划 039

第二章 巨大的未知数:苏联兵力“巴巴罗萨”计划:

初步筹备并聚焦东线 054

第三章 陆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 069

第四章 进军斯大林格勒 098

附录 相关资料 119

第五章 斯大林格勒包围战(第一阶段):1942年11月19日

至12月12日 试图进攻还是试图突围 146

附录 相关信函和资料 170

第六章 斯大林格勒包围战(第二阶段):1942年12月12日至

1943年2月2日 试图突围还是英勇就义 186

附录 相关的资料 205

后记 保卢斯是现实境遇中的人吗? 220

参考文献 224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弗里德里希·保卢斯生平

  作为德国陆军元帅的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卢斯是一个冷血将军?他是否缺乏战略远见?是否像他那个时代的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优柔寡断?一般人都会简单地给出肯定回答:首先,他是斯大林格勒血战的始作俑者;其次,尽管知道终将战败,但是他却迟迟没有下令突围;另外,他所指挥的最强大的德军第6集团军于1942年至1943年间全军覆没于伏尔加河畔;最后,在这场战役中,他失去了25万多德军官兵,而他自己却向苏联红军投降,并在1957年去世前,一直受到苏联政府的优待。然而事实上,除了1942年5月份他主张的一次不合时宜的军事行动未付诸实施之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一直到1943年,保卢斯都显示出了他真正的战略才智、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灵活调遣装甲部队的天赋,同时在战争行动中表现出了足够的沉着和坚定。

  作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一位被俘的德军元帅,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卢斯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时至今日,在希特勒手下常被人提起的众多军事将领中——诸如埃里希·冯·曼施坦因(Erich von Manstein)、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埃尔温·隆美尔(Elwin Rommel)等——人们总是会把保卢斯和斯大林格勒战役联系起来,而且他还是被西方历史文献记载最多、被史学家们所贬诋的那个人。俗话说人无完人,因此,保卢斯并非他那个时代的救世主。

  第一章步入“上流社会”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卢斯,1890年出生于黑森布赖泰瑙镇的一个平民家庭。与日后的大多数德军高级军官相比,他并没有军事世家的背景。他父亲是位会计,供职于保卢斯外公负责的一家破产清算机构。这是一个对君主制政体忠心耿耿的保守家庭。

  1909年,19岁的保卢斯在卡塞尔的高中毕业之后,其家人希望他做一个普通的职员,但是保卢斯对此毫无兴趣,于是决定投身军队:他雄心勃勃地去报考赫赫有名的皇家海军军官学校,但由于他出身平民,因而未被录取。

  其后,保卢斯在黑森的马尔堡大学修读了一年的法学,不久也被淘汰了。屡遭挫折的保卢斯最终在1910年2月进入第111步兵团成为一名候补军官,入伍第二年即晋升少尉。他在1912年7月4日与罗马尼亚贵族埃列娜·罗塞蒂-·索列斯库共结连理。在索列斯库兄长们的帮助下,保卢斯在步兵团平步青云。这位“仪表堂堂”且“颇具才华”的年轻军官就这样名正言顺地步入了上流社会,并在这里度过了他无忧无虑的战前生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保卢斯以第111步兵团第3团营副官之职开赴前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不久后就因为疾病而撤回参谋部,成为军方办公人员。直至1918年战争结束,保卢斯因作战表现突出而晋升为上尉,并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

  ……

前言/序言


《血色黎明:现代战争的冷酷教训》 内容梗概 《血色黎明》并非一部单一战役的详尽记录,而是一部深刻剖析现代战争本质、揭示其对人类社会和个体命运深远影响的宏大叙事。本书以一种宏观的视角,跨越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区域,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案例和分析,展现了战争在技术、策略、意识形态和人道主义层面的演变,以及它如何不断挑战和重塑我们的认知。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无论战争的起因多么崇高或卑劣,其最终呈现的往往是残酷、混乱和无情的现实。《血色黎明》试图摆脱对英雄主义的过度渲染,以及对战术细节的机械堆砌,转而聚焦于战争背后更深刻的驱动力、更普遍的规律和更令人警醒的后果。它引导读者思考,是什么将人类推向战争的深渊?战争又以何种方式改变了我们所知的世界? 分篇详解 第一篇:战争的基因与逻辑——探寻冲突的根源 本篇深入探讨了战争的起源和其内在的逻辑。作者并非简单地列举历史上的战争,而是试图从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乃至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导致冲突爆发的根本原因。 人性中的暗影与光辉: 探讨了集体认同、领土扩张、资源争夺、意识形态对抗以及权力欲望等,这些是驱动冲突的永恒因素。本书会审视人类在群体中的行为模式,以及在特定情境下,恐惧、仇恨、忠诚和牺牲等情感如何被政治力量所利用或激化。 意识形态的炼狱: 详细分析了不同意识形态,如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等,如何成为发动战争的强大驱动力,以及它们如何在宣传、教育和民众动员中发挥作用。本书会通过剖析历史上的极端案例,展示意识形态如何将人非人化,为暴力行为提供合法性。 国家机器的推手: 审视了国家权力、地缘政治以及经济利益在战争中的角色。本书会分析大国博弈、战略联盟、军工复合体以及经济危机如何为战争的爆发埋下伏笔,并探讨国际关系体系的脆弱性。 误判与升级的陷阱: 研究了导致战争误判的因素,包括情报失误、沟通障碍、认知偏差以及“秋千效应”(即一系列本可避免的事件因一系列错误决策而导致灾难性后果)。本书会以引人入胜的案例,揭示决策者在压力下的心理动态,以及信息不对称如何加剧冲突的风险。 第二篇:科技的利刃与人性的囚笼——战争的形态变迁 本篇聚焦于战争形式随着科技进步而产生的剧烈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对个体经验和集体命运带来的双重影响。 从冷兵器到信息战: 追溯了战争技术的发展脉络,从早期刀剑弓弩的近身搏杀,到火炮、坦克、飞机的立体化打击,再到如今无人机、网络战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本书会生动描绘不同时代战争的战场景象,展现技术如何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规模、速度和残酷程度。 工业化战争的血腥效率: 深入探讨了工业革命如何将战争变成一场高效率的消耗战,工厂流水线生产的武器弹药,铁路和轮船运输的百万大军,以及电报和电话的即时通讯,都使得战争的规模和烈度空前提升。本书会描绘一战时期壕沟战的绞肉机效应,以及二战期间全面战争的恐怖。 原子时代的阴影: 审视了核武器的出现如何将人类带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本书会探讨核威慑的逻辑、冷战的惊心动魄以及核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以及它对人类文明构成的终极威胁。 信息战与认知失调: 分析了现代战争中信息战、心理战和宣传战的重要性。本书会探讨如何通过媒体、网络和社交平台操纵舆论,制造虚假信息,从而影响公众认知,瓦解敌方士气,甚至制造社会分裂。 无人化与远程化的挑战: 探讨了无人机、远程导弹等技术如何让战争变得更加“抽象”,使得决策者能够远程指挥,而战场上的士兵则可能面临更少的人际互动,以及更深层的道德困境。 第三篇:创伤的烙印与和平的追寻——战争的持久回响 本篇将目光投向战争结束后的深远影响,关注战争对幸存者、社会结构以及国际秩序造成的永久性创伤,并探讨人类为实现持久和平所做的努力和面临的挑战。 士兵的战场幽灵: 深刻描绘了战争对个体身心的摧残。本书会通过真实的个案和心理学分析,揭示战场上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身体残疾、情感麻木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怀疑,以及这些创伤如何伴随一生。 平民的无声哀歌: 强调了战争对无辜平民造成的巨大伤害。本书会描绘难民潮、城市废墟、饥荒、疾病以及道德沦丧等惨状,展现战争如何摧毁家园,剥夺生命,并在幸存者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 被撕裂的社会肌体: 分析了战争对国家和社会的破坏性影响。本书会探讨战争如何导致经济崩溃、政治动荡、文化断裂以及信任危机,以及战后重建的艰辛和漫长。 历史的教训与遗忘的代价: 探讨了如何从战争历史中汲取教训,以及遗忘或歪曲历史可能带来的危险。本书会鼓励读者反思战争的成因,警惕历史的重演,并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公正与和平的世界。 和平的脆弱与坚韧: 审视了人类为实现持久和平所做的各种尝试,包括国际组织的建立、国际法的完善、外交手段的运用以及和平主义的思潮。本书会展现和平的道路充满坎坷,但人类对和平的渴望从未停止,并呼唤着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和平的理念。 《血色黎明》的价值 本书并非为了渲染战争的宏大叙事,而是旨在通过对战争本质的深刻剖析,唤醒读者对和平的珍视。它提醒我们,战争并非遥远的历史事件,而是潜藏在人类社会结构和心理深处的危险。通过理解战争的逻辑,我们可以更好地警惕其发生,并为构建一个更加和平、理性和富有同情心的未来而努力。本书适合所有对历史、国际关系、社会学以及人类命运感兴趣的读者,它将提供一个全新且发人深省的视角,去理解这个充满冲突与希望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惊叹。作者显然下了巨大的功夫,将这场复杂的战役娓娓道来,并且在保持史实严谨性的同时,也赋予了故事极强的可读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不同阵营、不同层级人物的刻画,他并没有简单地将一方描绘成绝对的正义,另一方描绘成绝对的邪恶。相反,书中展现了在战争的洪流中,个体所面临的复杂抉择和人性挣扎。从最高统帅部的战略部署,到前线指挥官的临场应变,再到普通士兵的日常,每一个层面都被触及。书中对于后勤补给、武器装备、天气因素等细节的描写也相当到位,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却往往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城市争夺战的部分,那种寸土必争、你死我活的惨烈景象,被作者描绘得触目惊心。读到那些关于粮食物资匮乏、严寒侵袭、以及疾病肆虐的段落,我都能感受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这本书让我明白,任何一场宏大的历史事件,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个体的血泪和牺牲。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让我能够从多个维度去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以及它对整个二战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

这本书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我一直对军事历史,尤其是二战时期的重大战役很感兴趣,而《斯大林格勒战役》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他不仅仅是在陈述史实,更像是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从一开始的战前背景铺陈,到苏联军队如何顽强抵抗,再到德军最终的溃败,每一个阶段都描绘得细致入微。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战术细节的刻画,比如巷战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了生死搏杀的战场,士兵们如何在绝望中寻找一丝生机。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真实士兵的视角,他们的日记、信件和回忆录,让这场宏大的战役变得更加人性化,我仿佛能听到他们内心的呐喊,感受到他们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这些人在极端残酷的环境下坚持下来?是什么样的意志力让他们在失去一切希望时,还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作者的深入研究和细致描写,让这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见。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军事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勇气、牺牲和生存的史诗。它让我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那些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士们肃然起敬。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手法非常独特,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作者并没有选择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以一种更具画面感和冲击力的方式,将我带入了斯大林格勒的炼狱。书中大量的引用第一手资料,让历史仿佛近在眼前。我仿佛能听到炮火的轰鸣,闻到硝烟的味道,感受到冰冷刺骨的寒风。作者对于战斗场面的描绘尤为出色,他能够将宏大的战场细节放大,让我们聚焦于那些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个体。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战术战法的分析,他没有枯燥地罗列数字和战线,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指挥官们如何利用地形、天气和士气来制定和执行他们的计划。读到那些关于德军进攻受阻、苏联红军反攻的转折点时,我能感受到一种澎湃的激动。这本书让我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深的体会,但也同时看到了人类在绝境中迸发出的惊人韧性和求生意志。作者通过对历史细节的精准把握,成功地还原了一个真实而震撼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勇气和命运的深刻探讨。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和行文风格都非常讲究,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把握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全貌。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战役细节,而是循序渐进,从战役的缘起、双方的战略意图,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核心。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人物弧光的描绘,那些曾经意气风发的将领,在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后,他们的信念、他们的挣扎,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书中对于普通士兵的生活细节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这让我更能体会到战争对个体命运的摧残,以及他们在艰苦环境下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本身的描写,它不仅仅是一个战略目标,更是承载了无数人民的希望和绝望。作者通过对城市地理环境、市民生活状态的描绘,让这场战役的背景更加鲜活。读到那些关于饥饿、寒冷、疾病的描述时,我都能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那个艰难的时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在极端环境下所能爆发出的巨大能量的深刻记录。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虽然是历史著作,但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戏剧张力。作者巧妙地将宏观的战略层面和微观的个体经历相结合,让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复杂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战役中关键时刻的描绘,那些决定性的战役节点,被作者以一种电影般的镜头感呈现出来,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书中对双方指挥官的心理分析也相当精彩,他们是如何做出艰难决策,又是如何应对巨大的压力,都被描绘得十分生动。我从中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但也看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书中关于苏联红军如何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和高昂的士气,最终扭转战局的描写,尤其令人振奋。我被书中那些普通士兵的故事深深打动,他们的牺牲、他们的坚持,构成了这场战役最动人的篇章。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一次对人性在极端考验下的深刻反思。

评分

书一般

评分

书一般

评分

重新看看那场宏大的战役

评分

本书才只有200多页,对于战役的进程的叙述很简单,近一半的内容还是关于战役笔记的附录,显得内容太少,非常的不过瘾啊。

评分

到货速度相当不错,包装也很精美

评分

很好。。。。。。。。 。

评分

?????OK?OK???OK?OK???

评分

书不咋的

评分

货品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