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精品图书!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二十一世纪,数百余幅珍贵战时照片精美呈现——著名军事史家、著名军事摄影师之杰作,世界战争史上详实、生动的空战史!
自1915年德军首次展开大规模空袭作战以来,制空权逐渐掌握了战争的走向,由此各国均投入大量资源,竞相研发新型战机,以夺取空战胜利。
《空战:蓝天上的决斗》(全2册)以数百余幅珍贵的战时照片,概述了空战在几十年间的发展过程和重要里程碑,详细介绍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所进行的各次著名空战,客观评述各作战方在空战战术上的缺失。对战争中所出现的各种新型军机,书中皆以图片、具体数据加以辅助说明,从多元角度出发,一展波澜壮阔大空战之风采。
【英】克里斯托弗·钱特(Christopher Chant),航空和现代军事作者、专业军事编辑,著作丰富,并参与了大量军事书籍的编辑工作,包括《图解飞机百科》(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 f Ai rc r a f t)、《战争机器》(Wa r Machine)、《战机》(Warplane)、《起飞》(Take-Of f)、《全球飞航资讯》(World Aircraft Information Files)、《全球武器》(World Wea pon s)、《世界空权杂志》(World Air Power Journal)、《比例飞机模型》(Scale Aircraft Modeling)等。
【英】史蒂夫·戴维斯(Steve Davies),自由军事航空摄影记者,曾任职于欧美多个电视台,其摄影作品多经世界出版机构采用,著有多本书籍。
【英】保罗·伊登(Paul E. Eden),自由航空编辑、作者、摄影师。著有《军用机识别》(Military Aircraft Recognition)、《洛克希德黑鸟:秘密任务之外》(Lockheed Blackbird: Beyond the Secret Missions)和《F-15猛鹰出击》(F-15 Eagle Engaged)等书籍,参与《名机》(Wings of Fame)和《世界空权杂志》(World Air Power Journal)出版工作,此外他还是《比例飞机模型》(Scale Aircraft Modeling)、《国际空权评论》(International Air Power Review)的编辑。
引言
第一章 早期空战:1794至1939年
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古代使用的风筝,可以确信的是载人风筝曾在作战的时候被有限地用来搜集敌军部署情报,或是作为空中通信的传递工具。
第二章 “二战”中的西线战争:1939至1945年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爆发时,飞机尚未安装武器。到了1939年,战斗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进。
第三章 “二战”中的非洲与地中海战区:1940至1945年
1940年6月10日,墨索里尼对英法两国宣战,他的好战让整个地中海战区陷入武装冲突中。
第四章 “二战”中的东线战区:1939至1945年
东线冲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两个极权国家的争斗将会夺走比战争中每一处战区加起来还要更多的人命。
第五章 “二战”中的太平洋战区:1941至1945年
日本把所有的一切都赌在一系列意图压制远东和太平洋战区中英美海空军战力的行动上,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第六章 “二战”中的战略轰炸:1939至1945年
在战间期,英国皇家空军的计划人员已经深信在未来的冲突中,轰炸机将会成为赢得战争的武器。
第七章 独立的年代:1948至1988年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暴发。
第八章 越南空战:1964至1973年
越战是冷战中的“热战”。北越军和南越共军最终打败了南越政府军队,攻占了全越南。
第九章 中东战争:1945至1973年
中东战争,或称阿以战争,自1945年起,飞机便参与了发生在这个地区各式各样的冲突。
第十章 从马岛到黎巴嫩:1982年
1982年,阿根廷政府试图借由对马尔维纳斯群岛采取军事行动,来转移焦点以解决国内危机。
第十一章 沙漠风暴与巴尔干半岛:1990至1999年
1990年,伊拉克指责科威特蓄意降低油价,对外宣布“科威特为伊拉克的一个省”,并挥师进攻。
第十二章 全球反恐战争:2001年至今
反恐战争是美国及其盟友称呼以“消灭国际恐怖主义”为目标的全球性战争,起因于“9·11”事件。
引 言
工业时代以来,战争鞭策着科技发展的真理可说是不言而喻,或许没有哪一个领域的技术变革步调,像空战领域这样一日千里。
接连不断的发展
从第一批飞行员驾着脆弱的座机飞到西线壕沟的上空战斗,到今日网络中心作战(Network Centric Warfare)和卫星定位系统制导武器已成为全球反恐战争(Global War on Terror)中热门的专用术语,只用了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在这些战争中,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飞机扮演了比以往更加重要的角色。就这一点来看,飞机也曾是另一场真正的全球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的关键点。在这场战争中,许多空战的观念终于成熟,而对飞机挥之不去的批评就此永远安静了下来。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爆发时,飞机尚未安装武器;等到了1939年,战斗机已进化到包括以下的概念:单翼、应力金属结构、大口径武器装备、可收放式起落架和封闭式驾驶舱。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战斗机的价值已经不容怀疑,它不只是挂载武器或炸弹的平台,也可作为运输、侦察或执行海上任务的宝贵资产。确实,飞机不只能扭转战局的走向,还能依靠本身的能力赢得战争,这一点可由日本城市广岛和长崎在史无前例的原子弹爆炸中毁灭得到证明。
大赌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揭开了核时代的序幕,同时也开启了赋予20世纪下半叶重大意义的冷战。然而,全球的利害关系是如此重大,核毁灭的能力又是如此高,因此在冷战中看不到战机在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强权的对抗中现身(除了几次例外),而只是在较小规模的冲突中大显身手。这些殖民地的冲突、抗争爆发点和“丛林战争”需要从空中发动战争这种崭新方式,而技术进步的脚步却从未放慢。
在朝鲜战争(the Korean War)之后,喷气机的战斗技巧趋于成熟,此时直升机和精确制导武器的潜力在越南战场上获得证明;另一方面,东南亚的战争也反映了科技的局限,比如空对空导弹无法达到预期等。在冷战期间面临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诸多冲突后,人们开始理解这一科技的价值,而超级强权则在“热战”的严峻考验中测试各自对于战机的概念。
科技的进步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福克兰群岛〔Falklands,拉美国家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Malvinas Islands),尤其对阿根廷——编注)〕和黎巴嫩上空爆发的空战,或许没有导致任何战略平衡甚至是区域性平衡的重大转变,但可以看到长期以来人们殷切盼望的科技进步,例如“发射后不管”(Fire and Forget,译注:即在发射后完全以全自动模式执行任务)空对空导弹和无人驾驶飞行器的价值终于得到肯定。当冷战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结束后,各国国防预算大幅缩减,科技的成本却如火箭般节节攀升,然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接连不断的冲突,一再确认了空中力量(无论是载人还是无人)将会在整个21世纪中持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 托马斯·纽狄克
(Thomas Newdick),2008年3月于柏林
终于读完了这套书,虽然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但内心却早已波澜壮阔。从第一页翻开,我就被深深吸引了,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片蔚蓝的天空中,与那些勇敢的飞行员们一同经历着生死考验。书中对战机的描写细致入微,每一款飞机的性能、优缺点都娓娓道来,让我这个对军事不太懂的读者也仿佛成了一个小小的专家。尤其是那些空战场景的描绘,简直是身临其境,发动机的轰鸣声、机枪的扫射声、导弹划过空气的呼啸声,还有那惊心动魄的机动动作,都仿佛在眼前上演。我常常会因为一个精彩的回避动作而屏住呼吸,又会因为一次成功的俯冲攻击而心潮澎湃。书中的人物塑造也非常成功,每一个飞行员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挣扎和信念。他们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个体。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位名叫“闪电”的飞行员,他的每一次出击都充满了冒险精神,但也时刻把战友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这种将个人荣耀与团队精神完美结合的品质,着实令人敬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空战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勇气、牺牲和友谊的赞歌,让我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那些为了和平而奋斗的勇士们充满了无限的崇敬。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那个极具冲击力的书名,但当我真正翻开,才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作者的笔触非常老练,对于空战的描写,绝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飞机型号和战斗过程,而是将每一次空战都描绘得如同发生在眼前一般。飞机在云层中穿梭,机枪子弹如同冰雹般落下,导弹的尾焰划破天际,这些画面感极强的描写,让我几乎能听到战机的呼啸声和爆炸声。更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将笔墨仅仅集中在武器装备上,而是将大量的篇幅用于刻画飞行员的内心世界。他们有血有肉,有恐惧,有挣扎,但更多的是对信念的坚守和对生命的渴望。我尤其被书中对一些“普通”飞行员的描写所打动,他们没有惊人的天赋,但却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过人的毅力,在战场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这种平凡中的伟大,比那些天生的英雄更能触动我的心灵。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但也看到了在绝望中闪耀的人性光辉,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如何在逆境中倔强生长。它让我对“战争”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那些曾经浴血奋战的勇士们充满了敬意。
评分这部书的阅读体验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从开篇的紧张铺垫,到中段高潮迭起的空战,再到结尾的余韵悠长,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作者对细节的追求令人佩服,无论是战机在高速飞行时空气动力学的表现,还是飞行员在面临生死抉择时的心理活动,都被描绘得细致入微,仿佛亲身经历了这一切。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战术博弈的描绘,每一个佯攻,每一次迂回,都充满了智慧的较量。读者仿佛置身于棋盘之上,看着双方的飞机进行着一场场生死攸关的博弈,充满了悬念和惊喜。同时,书中对于人物情感的刻画也十分到位。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飞行员们之间的战友情、生死情,以及对家人的思念,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那些在炮火纷飞中,依然紧紧握住战友的手,给予彼此力量的场景,让我热泪盈眶。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战争的另一面,它不仅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人性的考验。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只要心怀希望,坚持信念,就能创造奇迹。这不仅是一部关于空战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勇气、牺牲和生命赞歌的史诗。
评分这部作品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对战术细节的把握简直令人惊叹,无论是单机缠斗的腾挪闪转,还是编队协同作战的攻防策略,都被描绘得有条不紊,逻辑清晰。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看到无数架飞机在天空中划出美丽的死亡之弧,每一次闪躲,每一次反击,都凝聚着飞行员的智慧与胆识。作者对于不同型号战机的了解程度也让人印象深刻,从机型特点到武器配置,再到它们在特定战役中的表现,都有详尽的介绍,这无疑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军事色彩,也让读者对那个时代的空中力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除了技术层面的精彩,人物的情感刻画也十分动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飞行员们的情感纠葛、生死离别,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有战友间的深厚情谊,也有面对死亡的恐惧与坚韧。尤其是当他们谈论家人,谈论对和平的渴望时,那种深沉的情感冲击力,让人不禁潸然泪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但也看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辉,看到了生命的力量是如何顽强地绽放。它不单单是记录一场场激烈的空战,更是对战争中每一个个体命运的深刻关照。
评分这本书的书写风格极其独特,既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描写,又不乏细腻的人物心理刻画,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作者对于军事术语的运用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专业性,又不至于让普通读者感到晦涩难懂。反而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不少关于空战的知识,对飞机、战术、以及飞行员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有了更深的认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对“以弱胜强”战术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在飞行员们冷静的分析和果断的执行下,最终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胜利。这不仅是对战术的赞美,更是对人类不屈精神的歌颂。书中对战火中的人性探讨也十分深刻。在生死一线,有人变得懦弱,有人却爆发出惊人的潜能。那些在压力下依然选择坚守信仰,保护战友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重新认识了勇敢、牺牲以及团队合作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部精彩的军事小说,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人生教材。
评分活动买的,价格比较划算,送货也比较快
评分东西很不错,是正品,价格也很实惠,京东的物流也很快捷,值得购买。
评分闲暇之余,给自己充充电。
评分小孩看的,不适合成人看。
评分字大,内容不错,看上去很好的。
评分空军和海军亟需加强,同等重要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超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