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钉,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世说新语》又称《世语》《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世说新语》今存zui早刊本为宋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门。今《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影印所据之本即为中华书局影印宋绍兴八年董弅刻三卷本,后附汪藻所撰之《世说叙录》。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刘宋宗室,长沙王刘道怜次子。永初元年(420)袭封临川王,历侍中。文帝刘义隆时,累官秘书监,中书令,荆州刺史,至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爱好文学,才词不多,招聚文学之士,采撷后汉至东晋以来士大夫的言行和遗闻、轶事,润色编撰而成。
刘孝标,本名法武,后改名峻,字孝标,平原(今属山东)人。八岁被掠为奴,贫不能自立,随母出家,后还俗。南朝梁武帝天监初为典校秘书,旋又被免。后任荆州户曹参军。曾讲学东阳紫岩山。着有《辩命论》,认为『自然』是不可抗拒的力量,鬼神不能预,圣哲不能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所注《世说新语》,乃其主要的传世之作。《梁书》卷五十、《南史》卷四十九有传。??
此次《国学基本典籍丛刊》所据影印者,乃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影印尊经阁丛刊本,分册编排仍依中华本。原书先存金泽文库,后入前田氏尊经阁,上世纪初才有珂罗版影印本传回国内。它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唯一宋本,更接近初始面貌,可资校勘工作的依据,而且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宋人汪藻所作的叙录。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四篇、中卷九篇、下卷二十三篇。汪藻叙录首先考订书名、卷数、篇数的不同,继列考异一卷、人名谱一卷、书名一卷,均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叙录后附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可与前对校研究。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将其列入《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影印出版,以广读者。
我对古籍的收藏有一定的要求,尤其关注版本和装帧工艺。这套《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中的《宋本世说新语》在外形上完全符合我的期待。纸张的厚度、油墨的均匀度,都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的尊重。但更打动我的是内容本身带来的精神冲击。它不像正史那样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个体生命的精彩瞬间和独特人格的展现。那些关于“容貌之美”、“言语之妙”的描写,让我对古代的审美标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细节,比如某位名士对穿着的讲究,对饮酒的讲究,这些生活化的场景,比枯燥的说教更能打动人。它教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独立思考和自我愉悦的能力,这份智慧,在今天看来,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还担心这套书的文字会太拗口,毕竟是宋代流传下来的版本,总觉得会有些隔阂。没想到,上手之后才发现,那种古朴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没有现代白话的轻佻,却多了几分沉淀的厚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人物言行细节的捕捉,比如谢安下棋时的泰然自若,桓温北伐时的壮志难酬,读来让人感同身受。这套书的价值,绝非仅仅是故事集那么简单,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和士人阶层的精神面貌。我读到某些片段时,会特意停下来,反复揣摩其中的深意,有时候一个看似随意的笑话背后,都蕴含着对当时政治黑暗的讽刺或对人生无常的洞察。这套书的印刷质量也令人称赞,字体清晰,细节处理到位,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觉得累眼。对于想要感受“风流蕴藉”之美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文本语境和审美体验是其他版本难以比拟的。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细节有执着追求的读者,我选择这套书,主要是看重“宋本”的文献价值。这不仅仅是一套阅读材料,更像是一个历史的切片,让我得以窥见古代文人是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应对乱世的。书中的内容,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剪影,勾勒出那个时代的精神侧影。我惊喜地发现,书中的一些场景描述,与我之前读过的史书形成了有趣的互文关系,为那些冰冷的史实增添了鲜活的血肉。每一则小故事,都像一颗小小的珍珠,串联起的是那个时代独特的价值取向——对真性情的推崇,对清谈玄学的热衷。书本的开本大小适中,便于携带,我经常在通勤的地铁上翻阅几页,瞬间就能从喧嚣中抽离出来,沉浸在那个雅致的世界里。这种文化上的滋养,是快餐式阅读无法替代的。
评分自从迷上了古典文化,总觉得缺少一本能系统了解魏晋风流的“核心文献”。这套宋本《世说新语》正好填补了我的空白。我不是科班出身,所以更看重的是阅读的流畅性和趣味性。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幽默诙谐,时而又带着一丝苍凉的底色,让人欲罢不能。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即时反应”式的对话描写,那些名士间的机锋和妙语,读起来简直是思想的火花在碰撞。我发现,很多流传至今的成语典故,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源头,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文化自信感。而且,这套书的装帧非常大气,拿在手上很有分量,无论是自用还是送给爱书的朋友,都显得很有档次。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学问不一定是板着脸孔的,也可以是充满灵性和趣味的,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智慧体现。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国学爱好者们的福音!我最近沉迷于魏晋风度,尤其是对那些名士的轶闻趣事充满了好奇。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油墨的清香和纸张的质感就让人心旷神怡。我特地选了这套宋本的,就是冲着它的权威性和历史价值去的。书里的文字,虽然是古白话,但读起来一点也不晦涩,反而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韵味。比如,“竹林七贤”的那些洒脱不羁,读起来就让人忍不住想抛却俗务,去山林里啸傲一番。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形象。而且,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非常考究,内页的排版疏密有致,阅读体验极佳。我常常一个人泡在书房里,一边品茗,一边翻阅,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名士辈出的时代,与那些风流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让人在笑谈中体悟到古代士人的情操与智慧。对于想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和思想史的朋友来说,这绝对是案头必备的佳作。
评分不错的商品,商家服务我十分满意! 不错的商品,商家服务我十分满意! 不错的商品,商家服务我十分满意!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執勤一行
评分国图这套书太好了,惠及学林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中华书局影印宋绍兴八年董弅刻三卷本,后附汪藻所撰之《世说叙录》。
评分很不错的书,买来珍藏
评分挺好的 挺好的 挺好的 挺好的 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