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主编国学经典名著:科学技术篇 精装(套装共5册)

李敖主编国学经典名著:科学技术篇 精装(套装共5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敖 编
图书标签:
  • 国学经典
  • 科学技术
  • 李敖
  • 传统文化
  • 文化史
  • 历史
  • 精装
  • 套装
  • 中国文化
  • 名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1213426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426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5
字数:1866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
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全部囊括!
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
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全部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简介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科学技术”收录了《睡虎地秦墓竹简》《唐律疏议》《佐治药言》《礼记》《直讲李先生文集》《康济录》《洪北江先生遗集》《仪礼》《张文襄幕府纪闻》《盐铁论》《马氏文通》《周髀算经》《张河间集》《梦溪笔谈》《植物名图实考》《古玉图考》《五十二病方》《内经》《营造法式》《天工开物》《齐民要术》《画评》《唐伯虎全集》《陶渊明集》等著作。《睡虎地秦墓竹简》为研究中国书法,秦朝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唐律疏议》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是研究中国古代封建刑事法典的重要资料。《佐治药言》是汪辉祖做州县幕友时期的吏治笔记,是了解清朝中期基层司法活动和当时的法律概况的重要史料。《礼记》着重讲述了礼仪、文化等方面的关于礼的问题。《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书中记述了汉武帝时期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是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马氏文通》是我国首部讲语法的书,研究中国语法学史的人当然非读不可,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写的一部涉及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古玉图考》把古玉器的考据研究同古代历史的研究联系了起来,是研究中国古代玉器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著作。《天工开物》是总结中国人农业、工业生产技术的专书,内容包括农业机械、农作栽培和病虫害、纺织工业、造纸技术等方面的一本系统性的著作。《齐民要术》是世界首部农业书,内容包括农艺、园艺、森林、畜牧、渔业、农产品制造各方面的每个细节,对于当今的农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的文集,选录的都是陶渊明的诗词等著作,体现出他无比豁达的胸怀,以及与世无争的心态。

作者简介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目录

睡虎地秦墓竹简

导读 / 002

凡例 / 003

编年记 / 005

语书 / 016

秦律十八种 / 024

田律 / 025

厩苑律 / 031

仓律 / 036

金布律 / 055

关市 / 068

工律 / 070

工人程 / 074

均工 / 077

徭律 / 079

司空 / 083

军爵律 / 095

置吏律 / 097

效 / 100

传食律 / 106

行书 / 109

内史杂 / 111

尉杂 / 117

属邦 / 119

效律 / 120

秦律杂抄 / 134

法律答问 / 155

封诊式 / 248

治狱 / 249

讯狱 / 249

有鞫 / 251

封守 / 252

覆 / 253

盗自告 / 254

□捕 / 255

□□ / 256

盗马 / 256

争牛 / 258

群盗 / 258

夺首 / 260

□□ / 261

告臣 / 262

黥妾 / 264

(迁)子 / 265

告子 / 266

(疠) / 267

贼死 / 268

经死 / 270

穴盗 / 273

出子 / 276

毒言 / 278

奸 / 279

亡自出 / 280

为吏之道 / 282

唐律疏议

导读 / 298

卷第一 / 299

名例一 / 299

卷第二 / 323

名例二 / 323

卷第三 / 339

名例三 / 339

卷第四 / 356

名例四 / 356

卷第五 / 371

名例五 / 371

卷第六 / 387

名例六 / 387

佐治药言

导读 / 406

自序 / 407

尽心 / 409

尽言 / 409

不合则去 / 410

得失有数 / 410

虚心 / 411

立品 / 411

素位 / 411

立心要正 / 412

自处宜洁 / 412

俭用 / 412

范家 / 413

检点书吏 / 413

省事 / 414

词讼速结 / 414

息讼 / 415

求生 / 415

慎初报 / 416

命案察情形 / 416

盗案慎株累 / 417

严治地棍 / 417

读律 / 417

读书 / 418

妇女不可轻唤 / 419

差禀拒捕宜察 / 420

须为犯人着想 / 420

勿轻引成案 / 421

访案而慎 / 421

勤事 / 421

须示民以信 / 422

勿轻出告示 / 422

慎交 / 423

勿攀援 / 423

办事勿分畛域 / 423

勿轻令人习幕 / 424

须体俗情 / 425

戒已甚 / 425

公事不宜迁就 / 425

勿过受主人情 / 426

去馆日勿使有指摘 / 426

就馆宜慎 / 427

周礼

导读 / 430

序官 / 431

大宰 / 434

小宰 / 443

宰夫 / 445

大府 / 447

大司徒 / 449

小司徒 / 457

乡大夫 / 461

比长 / 464

载师 / 466

师氏 / 469

司市 / 471

泉府 / 474

遂?人 / 476

大宗伯 / 479

大司乐 / 485

大司马 / 490

职方氏 / 498

大司寇 / 504

小司寇 / 508

大行人 / 512

考工记叙官 / 518

礼记

导读 / 002

礼运 / 003

学记 / 018

乐记 / 026

中庸 / 032

儒行 / 054

大学 / 061

直讲李先生文集

导读 / 074

礼论第一 / 075

富国策第一 / 078

富国策第五 / 083

富国策第六 / 087

安民策第一 / 090

平土书序 / 093

潜书 / 095

原文 / 097

常语上 / 099

常语下 / 101

康济录

导读 / 104

卷一?前代救援之典 / 105

卷二?先事之政 / 133

一、教农桑以免冻馁 / 133

二、讲水利以备旱涝 / 139

三、建社仓以便赈贷 / 145

四、严保甲以革奸顽 / 150

五、奏截留以资急用 / 156

六、稽常平以杜侵欺 / 159

卷四上?事后之政 / 165

一、赎难卖以全骨肉 / 165

二、怜初泰以大抚绥 / 170

三、必赏罚以风继起 / 175

四、筹匮乏以防荐饥 / 180

五、尚节俭以裕衣食 / 184

六、敦风俗以享太平 / 189

洪北江先生遗集

导读 / 196

鬼神篇 / 197

天地篇 / 199

仙人篇 / 202

治平篇 / 204

生计篇 / 206

仪礼

导读 / 210

士冠礼 / 211

张文襄幕府纪闻

导读 / 216

弁言 / 217

卷上 / 218

南京衙门 / 218

不排满 / 218

虎门轶事 / 219


... ...

精彩书摘

尽心

士人不得以身出治,而佐人为治,势非得已。然岁修所入,实分官俸,亦在官之禄也。食人之食而谋之不忠,天岂有以福之?且官与幕客非尽乡里之戚、非有亲故之欢,厚廪而宾礼之,什伯于乡里亲故,谓职守之所系,倚为左右手也。而视其主人之休戚,漠然无所与于其心,纵无天谴,其免人谪乎?故佐治以尽心为本。

尽言

尽心云者,非徇主人之意而左右之也。凡居官者,其至亲骨肉未必尽明事理,而傔仆胥吏类皆颐指气使,无论利害所关。若辈不能进言,即有效忠者,或能言之,而人微言轻,必不能动其倾听。甚且逢彼之怒,谴责随之,惟幕友居宾师之分,其事之委折既了然于心,复礼与相抗,可以剀切陈词,能辨论明确,自有导源回澜之力。故必尽心之欲言,而后为能尽其心。

不合则去

嗟乎!尽言二字,盖难言之。公事公言,其可以理争者,言犹易尽,彼方欲济其私,而吾持之以公,鲜有不龃龉者。故委蛇从事之人动曰:匠作主人模,或且从而利导之;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嗟乎!是何言哉!颠而不持,焉用彼相,利虽足以惑人,非甚愚暗,岂尽迷于局中?果能据理斟情,反覆于事之当然及所以然之故,抉利害而强诤之,未有不悚然悟者。且宾之与主,非有势分之临也。合则留,吾固无负于人,不合则去,吾自无疚于己。如争之以去就,而彼终不悟,是诚不可与为善者也,吾又何所爱焉?故欲尽言,非易退不可。

得失有数

或曰:寒士以砚为田,朝得一主人焉,以言而去;暮得一主人焉,又以言而去,将安所得为之主人者?呜呼!是又见小者之论也。幕客因人为事,无功业可见,言行则道行,惟以主人之贤否为贤否。主人不贤,则受治者无不受累。夫官之禄,民之脂膏,而幕之脩出于官禄,吾恋一馆而坐视官之虐民,忍乎?不忍!且当世固不乏贤吏矣,诚能卓然自立,声望日著,不善者之所恶,正善者之所好也,故恋栈者或且穷途偃蹇,而守正者非不到处逢迎。

虚心

必行其言者,弊或流于自是,则又不可。宾主之义全,以公事为重。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况幕之智,非必定贤于官也。特官为利害所拘,不免摇于当局,幕则论理而不论势,可以不惑耳。然隔壁听声,或不如当场辨色,亦有官胜于幕者。惟是之从,原于声价无损,意在坚持,间亦偾事。故士之伸于知己者,尤不可以不虚心。

立品

信而后谏,惟友亦然。欲主人之必用吾言,必先使主人之不疑吾行,为主人忠谋,大要顾名而不计利。凡与主人相依及效用于主人者,率惟利是视,不得遂其所欲,往往易为媒蘖。其势既孤,其间易生,稍不自检,毁谤从之。故欲行吾志者,不可不立品。

素位

幕客以力自食。名为佣书,日夕区画,皆吏胥之事。而官声之美恶系焉,民生之利害资焉,非与官民俱有宿缘,必不可久居此席者。自视不可过高,高则气质用事,亦不可过卑,卑则休戚无关。

立心要正

谚云:官断十条路,幕之制事亦如之。操三寸管,臆端官事,得失半焉,所争者公私之别而已,公则无心之过,终为舆论所宽,私则循理之狱,亦为天谴所及,故立心不可不正。

自处宜洁

正心之学,先在洁守。守之不慎,心乃以偏。吾辈从事于幕者,类皆章句之儒,为童子师,岁脩不过数十金,幕脩所入,或数倍焉,或数十倍焉,未有不给于用者。且官有应酬之费,而幕无需索之人,犹待他求,夫何为者。昔有为余说项者,曰:“此君操守可信。”余闻之怫然。客曰:“是知君语也,夫何尤?”余应之曰:“今有为淑女执柯,而称其不淫,可乎?”客大笑而去。

俭用

古也有志,俭以养廉。吾辈游幕之士,家果素封,必不忍去父母离妻子。寄人篱下,卖文之钱,事畜资焉。或乃强效豪华,任情挥霍,炫裘马,美行胜,已失寒士本色,甚且嬖优童,狎娼妓,一之费,赏亦数金,分其余赀,以供家用,嗷嗷待哺,置若罔闻。当其得意之时,业为识者所鄙,或一朝失馆,典质不足,继以称贷,负累既重,受恩渐多,得馆之后,情牵势绊,欲洁其守,终难自主,习与性成,身败名裂。故吾辈丧检,非尽本怀,欲葆吾真,先宜崇检。

范家

身之不俭,断不能范家。家之不俭,必至于累身。寒士课徒者,数月之脩少止数金,多亦不过数十金,家之人,目击其艰,是以节啬。相佐游幕之士,月脩或至数十金,积数月寄归,则为数较多,家之人以其得之易也,其初不甚爱惜,其后或至浪费。得馆仅足以济失馆,必至于亏,谚所谓搁笔穷也。故必使家之人皆知来处不易,而后可以相率于俭,彼不自爱者,其来更易,故其耗更速,非惟人事,盖有天道矣。

检点书吏

衙门必有六房书吏,刑名掌在刑书,钱谷掌在户。书非无谙习之人,而惟幕友是倚者。幕友之为道,所以佐官而检吏也。谚云,清官难逃猾吏手,盖官统群吏,而群吏各以其精力,相与乘官之隙。官之为事甚繁,势不能一一而察之,唯幕友则各有专司,可以察吏之弊,吏无禄入其有,相循陋习,资以为生者,原不必过为搜剔,若舞弊累人之事,断不可不杜其源。总之幕之与吏,择术悬殊,吏乐百姓之扰,而后得借以为利,幕乐百姓之和,而后能安于无事,无端。而吏献一策,事若有益于民,其说往往甚正,不为彻底熟筹,轻听率行,百姓必受累无已。故约束书吏,是幕友第一要事。

省事

谚云:衙门六扇开,有理无钱莫进来。非谓官之必贪,吏之必墨也。一词准理,差役到家,则有馔赠之资;探信入城,则有舟车之费;及示审有期,而讼师词证以及关切之亲朋相率而前,无不取给于具呈之人;或审期更换,则费将重出,其他差房,陋规名目不一。谚云:“在山靠山,在水靠水。”有官法之所不能禁者,索诈之赃,又无论已。余尝谓作幕者,于斩绞流徒重罪,无不加意检点。其累人造孽多在词讼,如乡民有田十亩,夫耕妇织可给数口,一讼之累,费钱三千文,便须假子钱以济,不二年,必至鬻田。鬻一亩则少一亩之入。辗转借售,不七八年,而无以为生,其贫在七八年之后,而致贫之故,实在准词之初。故事非急切,宜批示开导,不宜传讯差提;人非紧要,宜随时省释,不宜信手牵连;被告多人,何妨摘唤千证,分列自可摘芟。少唤一人,即少累一人,谚云:“堂上一点硃,民间千点血。”下笔时多费一刻之心,涉讼者已受无穷之惠。故幕中之存心,以省事为上。

词讼速结

听讼,是主人之事,非幕友所能专主,而权事理之缓急,计道里之远近,催差集审,则幕友之责也。示审之期最须斟酌,宜量主人之才具,使之宽然有余,则不至畏难自沮。既示有审期,两造已集,断不宜临期更改,万一届期,别有他事,他事一了,即完此事,所以逾期之故,亦必晓然,使人其知。若无故更改,则两造守候一日多一日费用,荡财旷事,民怨必腾。与其准而不审,无若郑重于准理之时。与其示而改期,无若郑重于示期之始。昔有犯妇拟凌迟之罪,久禁囹圄,问狱卒曰:“何以至今不剐?剐了便好回去养蚕。”语虽恶谑,盖极言拖延之甚于剐也。故便民之事,莫如听讼速结。

息讼

词讼之应审者,什无四五。其里邻口角,骨肉参商,细故不过一时竞气,冒昧启讼,否则有不肖之人,从中播弄,果能审理,乎情明切,譬晓其人,类能悔悟,皆可随时消释,闲有准理,后亲邻调处,吁请息销者,两造既归辑睦,官府当予矜全,可息便息,宁人之道,断不可执持成见,必使终讼,伤闾党之和,以饱差房之欲。

求生

求生二字,崇公仁心曲传于文忠公之笔,实千古法家要诀。法在必死,国有常刑,原非幕友所敢曲纵,其介可轻可重之间者,所争止在片语,而出入甚关重大,此处非设身处地,诚求不可,诚求反覆。必有一线生机,可以借手。余治刑名,佐吏,凡二十六年,入于死者,六人而已。仁和则莫氏之因奸而谋杀亲夫者,钱塘则郑氏之谋杀一家非死罪二人者,起意及同谋,加功二人,平湖则犯窃而故杀其妻者,有毛氏一人窃盗,临时行强而拒,杀事主者,有唐氏一人,其他无入情实者,皆于初报时与居停,再三审慎,是以秋审之后,俱得邀恩缓减,是知生固未尝不可求也。

慎初报

狱贵初情,县中初报,最关紧要,驳诘之繁,累官累民,皆初报不慎之故。初报以简明为上,情节之无与罪名者,人证之无关出入者,皆宜详审节删。多一情节,则多一疑窦,多一人证,则多一拖累,何可不慎?办案之法,不唯入罪宜慎,即出罪亦甚不易。如其人应抵,而故为出之,即死者含冤。向尝闻乡会试场,坐号之内,往往鬼物凭焉。余每欲出人罪,必反覆案情,设令死者于坐号相质,有词以对,始下笔办详,否则不敢草草动笔。二十余年来,可质鬼神者,此心如一日也。

命案察情形

命案出入,全在情形。情者起衅之由,形者争殴之状。衅由曲直,秋审时之为情实,为缓决,为可矜,区以别焉。争殴时所持之具,与所伤之处,可以定有心无心之分。有心者为故杀,必干情实;无心者为斗杀,可归缓决。且殴状不明,则狱情易混,此是出入最要关键,审办时,必须令忤作与凶手,照供比试,所叙详供,宛然有一争殴之状,凿凿在目,方无游移干驳之患。

盗案慎株累

赃真则盗确,窃贼亦然。正盗正窃,罪无可宽。所尤当慎者,在指扳之人与买寄赃物之家,往往择殷而噬,借端贻累。指扳之人,固须质审,其并无实据者,亦可摘释,至不知情而买寄赃物,律本无罪,但不得不据供查吊。向尝不差捕役,止令地保传谕,檄内注明有则交保,不须投案,无则呈剖,不许带审,亦从无匿赃不缴,自千差提者,此亦保全善类之一法。盖一经差提,不唯多费,且窃盗拖累,几为乡里之所不齿。以无辜之良民,与盗贼庭质,非贤吏之所忍也。

严治地棍

吏治以安良为本,而安良莫要于去暴。里有地棍,比户为之不宁,讹借不遂,则造端讦告。其尤甚者,莫如首赌首娼,事本无凭,可以将宿嫌之家一网打尽,无论冤未即雪,即至审诬而破家荡产相随属矣。惟专处原告,不提被呈,则善良庶有赖焉。惟是若辈倚胥吏为牙爪,胥吏倚若辈为腹心,非贤主人相信有素,上水之船,未易以百丈牵矣。

读律

幕客佐吏,全在明习律例。律之为书,各条具有精蕴。仁至义尽,解悟不易,非就其同异之处,融会贯通,鲜不失之毫厘,去之千里。夫幕客之用律,犹秀才之用四子书也。四子书解误,其害止于考列下等;律文解误,其害乃至延及生灵。昔有友人,办因奸拐逃之案,意在开脱奸夫,谓是奸妇在逃改嫁,并非因奸而拐。后以妇人背夫自嫁,罪干缳首,驳诘平反,大费周折。是欲宽奸夫之遣,而几入奸妇于死所,谓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故神明律意者,在能避律,而不仅在引律。如能引律而已,则悬律一条以比附人罪一刑,胥足矣,何借幕为。

读书

学古入官,非可责之幕友也。然幕友佐官为治,实与主人有议论参互之任,遇疑难大事,有必须引经以断者,非读书不可。向在秀水时,有陶



《智海瑰宝:人类智慧与文明发展史》 探寻人类思想的脉络,解码文明进步的基因。 这是一套旨在引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探索人类思想史的宏大画卷。它不局限于单一的学科领域,而是以广阔的视野,将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社会学等诸多领域融汇贯通,力图展现人类智慧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璀璨光芒,以及这些智慧如何共同塑造了我们今日所见的文明世界。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采取简单罗列史实或名人轶事的叙事方式,而是着重于挖掘和分析那些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思想观念、理论体系及其背后的逻辑与演进。它试图回答的是:人类是如何从蒙昧走向理性?我们又是如何一步步揭开自然奥秘,构建起复杂的社会结构,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的? 第一卷:思想的曙光——古代文明的智慧结晶 本卷将读者带回人类文明的黎明时期。我们追溯古希腊哲学家们对宇宙本质、真理与道德的初步探索,感受苏格拉底的追问、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如何奠定了西方思想的基石。同时,我们将目光投向东方,探寻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从孔子的仁爱与礼制,到老子的道法自然,再到墨子的兼爱与非攻,这些古老的思想体系不仅影响了东亚文明的走向,其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本卷还将触及古印度文明的精神探索,如佛教的慈悲与解脱,以及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在天文、数学、法律等方面的早期成就。我们强调的是,在早期文明阶段,科学、哲学、宗教、艺术往往是浑然一体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对世界最原始的认知与理解。本卷旨在展现,尽管地域、文化各异,但人类对未知的好奇、对秩序的追求、对意义的探寻,却是跨越时空的共同主题。 第二卷:理性之火与科学的诞生——中世纪至文艺复兴的转型 随着古代文明的衰落与新思潮的涌现,人类思想进入了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本卷将重点关注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孕育出经院哲学的理性思辨。我们将探讨伊斯兰文明在保存与发展古典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阿拉伯学者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的杰出贡献,这些贡献后来对欧洲的文艺复兴产生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是思想史上一个耀眼的转折点。本卷将深入剖析人文主义的兴起,它将目光从神转向人,重新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艺术巨匠的作品,不仅仅是美的展现,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同时,哥白尼的“日心说”对传统宇宙观的颠覆,开启了科学革命的序幕。我们分析这一时期,思想的解放如何与艺术的繁荣、科学的萌芽相互激化,共同为现代社会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第三卷:科学革命的浪潮与启蒙运动的理性光辉 本卷将聚焦于17世纪至18世纪,科学革命的蓬勃发展及其对人类思想的革命性冲击。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笛卡尔的解析几何、伽利略的实验方法,这些科学成就不仅极大地扩展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它们证明了理性与实证的力量。科学方法的建立,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紧随科学革命之后,启蒙运动的思潮席卷欧洲。本卷将深入探讨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关于人权、自由、民主、法治等核心理念。他们的思想不仅挑战了封建专制与宗教权威,更构筑了现代政治与社会制度的理论基石。伏尔泰对言论自由的捍卫,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对知识传播的贡献,都体现了启蒙运动以理性之光驱散愚昧与黑暗的决心。我们将分析,科学的理性精神如何与人文的自由精神相结合,共同塑造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 第四卷:现代社会的构建与思想的多元化——19世纪至今 19世纪是工业革命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面貌。本卷将审视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生命科学的颠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性分析,以及赫胥黎、斯宾塞等学者对社会演进的探讨。同时,我们将关注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兴起,它作为对工业化理性思潮的一种反拨,强调情感、想象与个体体验。 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物理学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生物学的基因工程,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不断刷新着人类对宇宙、生命和认知的边界。本卷将探讨这些科学突破如何引发新的哲学思考,如存在主义对个体困境的关切,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挖掘,以及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对语言、文化与权力关系的解构。 此外,本卷还将审视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思想体系的碰撞与融合,以及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新兴思想流派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我们关注的是,在现代社会,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与复杂性,各种理论与思潮相互激荡,共同塑造着我们对当下与未来的理解。 第五卷:思想的未来——挑战、对话与创新 在对人类思想史进行宏观梳理后,本卷将目光投向未来。我们将探讨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如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的伦理困境、社会不平等加剧等,以及这些挑战对人类思想提出的新命题。 本卷鼓励读者进行跨学科的深度对话,理解不同文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智慧如何能够相互借鉴,共同寻求解决方案。我们将审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人类认知模式、思维方式可能带来的深刻变革,以及如何在这种变革中保持人类的主体性与创造力。 最终,本书旨在激发读者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并鼓励对人类智慧的传承与创新抱有持续的热情。它不是要提供一套终极的答案,而是提供一个理解人类思想演进的框架,帮助读者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想坐标,并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贡献智慧。 《智海瑰宝:人类智慧与文明发展史》是一次思想的深度远足,是一场智慧的盛宴,它期待与每一位热爱思考、渴望探索的读者一同踏上这段非凡的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国学”的范畴不应该被狭隘地定义,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这个领域,古代中国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只是这些成就往往被现代人忽视了。因此,当我在书店看到《李敖主编国学经典名著:科学技术篇》这套精装书时,立刻就被吸引了。李敖先生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挑战传统、探究真相的精神,我非常期待他能以这种精神来梳理和呈现古代的科技文明。这本书的书名就非常吸引人,因为它将“国学”与“科学技术”这两个看似不那么容易联结的概念结合在了一起,而且强调了“名著”和“经典”,这让我觉得里面一定蕴藏着非常珍贵的智慧。我特别希望能够看到书中关于古代的工程技术、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方面的介绍,这些都是我们祖先在与自然和社会互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精装的套装,也显得非常大气,无论是送人还是自己珍藏,都显得很有品味。我预感这套书将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探索之旅,让我有机会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的科技实力。

评分

收到这套《李敖主编国学经典名著:科学技术篇》精装版,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体量”和“质感”。厚实的纸张,考究的装帧,都透露出一种精心打磨的诚意。对于“国学”的印象,我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文史哲领域,所以当看到“科学技术篇”这个书名时,内心是充满好奇和期待的。李敖先生的主编,则更是增添了一层“有料”的预期。我猜想,他定不会只是简单地罗列古代的技术成果,而是会从中挖掘出那些支撑着这些技术背后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哲学理念。我尤其好奇书中会不会涉及一些被现代科学体系边缘化的古代智慧,比如炼丹术、风水堪舆背后的观察和推理逻辑,又或者是古代农耕文明中那些精妙的灌溉和耕作技术。这种跨界的视角,正是李敖先生的魅力所在。精装的套装,也让我觉得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艺术品。我迫不及待地想打开它,去领略古人如何在那个时代,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书写下令人惊叹的科技篇章。

评分

拿到这套精装的《李敖主编国学经典名著:科学技术篇》,第一感觉就是“厚重”。书页泛着淡淡的米黄色,触感温润,拿在手里很有质感。我一直对古代的科技发展很感兴趣,总觉得我们的老祖宗在很多领域都有着超乎想象的智慧,只是很多东西被历史的尘埃掩盖了。李敖先生的这套书,打着“科学技术篇”的旗号,让我看到了重新发掘这些宝藏的希望。我尤其期待里面关于古代数学和天文学的内容,比如那些古老的计算方法,还有我们祖先如何通过观测星象来制定历法,这些都充满了神秘感和智慧的光芒。而且,想到这是李敖先生主编,就觉得不会是那种照本宣科的学术著作,他一定会在其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犀利的评论,让这些古老的知识焕发新的生命力,甚至能够引发我们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反思。精装的套装,也让我觉得很适合收藏,无论是自己阅读,还是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都显得十分有分量。这套书的出现,填补了我对国学在科学技术领域认知上的空白,相信它能带给我很多惊喜。

评分

刚收到这套《李敖主编国学经典名著:科学技术篇》精装版,拆开快递的那一刻,就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和纸张的质感。李敖先生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敢说敢做”的标签,所以我对这套书里“科学技术”的解读方式充满了好奇。我一直认为,国学不应仅仅局限于文史哲,那些古代先贤们在天文、历法、农耕、医药、器物制造等方面的智慧,才是真正“致用”的国学。翻开第一册,精美的装帧和考究的排版就让人心情愉悦。那些古籍中关于机械原理、数学计算、医学解剖的记载,被以一种现代人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配上清晰的插图,简直是开启了一扇通往古代科技宝藏的大门。我特别期待能从中看到古人是如何观察星象、预测天气的,又是如何发明精密的仪器,将自然规律付诸实践的。李敖先生的视角,想必不会是枯燥的技术堆砌,而是会注入他对历史和文明的深刻洞见,让我们在阅读中,不仅学到知识,更能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这套书的出现,无疑是对“国学”概念的一次拓展和深化,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发现那些被遗忘的闪光点。

评分

这套《李敖主编国学经典名著:科学技术篇》精装版,在收到那一刻起,就给我一种“不简单”的感觉。厚实的封面,扎实的装帧,翻开来,那种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香气,都让人觉得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著作。一直以来,我对古代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都充满了敬意,但很多时候,这些知识都零散地散落在各种古籍中,不易系统地了解。李敖先生主编的这套书,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将那些关于古代科技的精华汇集一处,而且是“名著”的性质,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权威性有了很大的信心。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古代数学、天文学、医学以及各种器物制造的记载。想象一下,能够从古人的视角去理解宇宙的运行,去探究生命的奥秘,去观察和模仿自然的规律,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吸引人的体验。李敖先生的风格,想必会让这些古老的知识焕发出生机,甚至引发我们对现代科技发展方向的思考。这套书,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足够让人期待。

评分

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不去评价或者随便写写!但是,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京东的配送绝对是一流的,送货速度快,配送员服务态度好,每样东西都是送货上门。希望京东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为京东的商品和服务点赞。

评分

非常满意!!!!!!

评分

好厚的书啊 赞

评分

人最宝贵的财富有两样,一是「时间」,二是「才华」。人的一生,差不多可以说是用时间换取才华的过程。如果时间减少了,才华却没有增加,就是虚度。愿你精雕细琢,将自己刻画成想要的样子。因为你此生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所以要多读书。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值得好好研究和阅读!

评分

人最宝贵的财富有两样,一是「时间」,二是「才华」。人的一生,差不多可以说是用时间换取才华的过程。如果时间减少了,才华却没有增加,就是虚度。愿你精雕细琢,将自己刻画成想要的样子。因为你此生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所以要多读书。

评分

京东物流很棒!值得推荐的一本书,少朋友很喜欢!

评分

非常好的书,优惠买的,物超所值。

评分

不知此书有多少,准备买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