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经·孝经

忠经·孝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融 等 著
图书标签:
  • 儒家经典
  • 孝道
  • 传统文化
  • 修身
  • 伦理
  • 道德
  • 忠恕
  • 古籍
  • 国学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ISBN:9787806281239
版次:1
商品编码:1010575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6元本中华国学百部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8-01
页数:13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忠经》,全书共分十八章,是一部完全仿照《孝经》体例而作的儒家经典。《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被尊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共分18章,以孔子与其门人曾参谈话的形式,对孝的含义、作用等问题加以阐述。 忠、孝是古代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与范畴,是对中国古代民众影响最广泛的思想观念。为了了解古代儒家文化,更为了广大读者探讨中国固有的传统观念,《6元本中华国学百部-忠经·孝经》对集中反映、宣传、倡导忠、孝观念的两部经典加以整理,白话翻译和图画配合,图文并茂,供广大读者鉴赏。

内容简介

  《忠经》,全书共分十八章,是一部完全仿照《孝经》体例而作的儒家经典。《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是“儒家十三经”中篇幅最短的一部,全书共分十八章,以孔子与其门人曾参谈话的形式,对孝的含义、作用等问题加以阐述,并首次将孝亲和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延续。于是,以忠为主题的《忠经》应运面生,忠、孝思想开始成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和范畴。在中国古代社会流传极广,影响甚巨。
  两书宣扬了忠、孝为个人、家庭、国家带来的美好前景,极力颂扬了忠、孝的重要性,力劝人们恪守忠、孝之道。

目录

忠经
忠经序
天地神明章第一
圣君章第二
冢臣章第三
百工章第四
守宰章第五
兆人章第六
政理章第七
武备章第八
观风章第九
保孝行章第十
广为国章第十一
广至理章第十二
扬圣章第十三
辨忠章第十四
忠谏章第十五
证应章第十六
报国章第十七
尽忠章第十八

孝经
孝经序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二十四孝
附:臣轨

前言/序言

  《忠经》是一部仿《孝经》而著的儒家经典,旧本题为东汉马融撰。
  马融是东汉著名经学家,字季长,扶风茂陵(陕西兴平东北)人。马融勤奋好学,精通经传典籍,知识深广。
  《忠经》全书共分18章,体例全仿《孝经》而作。关于其写作的缘由,作者在“序”中提到:“《忠经》者,盖出于《孝经》也。仲尼说孝者所以事君之义;则知孝者,俟忠而成之,所以答君亲之恩,明臣子之分。忠不可废于国,孝不可弛于家。孝既有经,忠则犹阙。故述仲尼之说,作《忠经》焉。”全书围绕“忠”,作了多方面的阐释,同样被尊为儒学之经典。
  《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被尊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在中国古代社会流传极广,影响至巨。
  关于《孝经》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中讲:“《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认为《孝经》的作者是孔子。
  《孝经》共分18章,是儒家十三经中篇幅最短的一部,以孔子与其门人曾参谈话的形式,对孝的含义、作用等问题加以阐述。《孝经》篇幅虽短,文字不满2000,但内容很丰富,也很深刻。
  对于生活在家庭中的人来说,孝主要体现在事亲上,即对父母的奉养上。那么怎样奉养才算孝呢?“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其亲。”“生事爱敬,死事哀戚。”也就是要以爱敬之心奉养健在的父母,要以哀戚诚敬之心祭奉亡故的父母。子有爱敬之心,则父母乐;子有哀戚诚敬之心,则在天之灵安。这就是孝。
  忠、孝是古代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与范畴,是对中国古代民众影响最广泛的思想观念。为了了解古代儒家文化,更为了广大读者探讨中国固有的传统观念,本书对集中反映、宣传、倡导忠、孝观念的两部经典加以整理,白话翻译和图画配合,图文并茂,供广大读者鉴赏。我们的目的是,帮助一般读者比较容易而正确地读懂两书,并给有志深入研究的人提供一些线索。
  编者
  2008年8月
《无字天书》 序言 天地悠悠,万物生长,人生匆匆,皆有其道。自古以来,先贤智者,穷究大道,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思想财富。其中,关于人伦之道的阐释,更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核心。然而,道之所在,非仅在文字,亦在心领神会,在实践体悟。古人有云:“大道至简。” 很多时候,最深刻的道理,反而没有冗长的篇章,而是以一种更为内敛、更为质朴的方式呈现。 《无字天书》,顾名思义,并非一本充斥着繁复辞藻、引经据典的浩瀚著作,而是一本留白甚多、引发思考的书。它试图通过一种非传统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探寻那些隐藏在生活细节、人际交往、内心深处的最根本的“道”。这本书的编写,源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帮助读者回归本真,体察自身,寻得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第一章:静观其生——看见未曾言说的 人,生而为人,拥有感官,拥有思考,却常常困于自我设限,或被外界喧嚣所扰,而无法真正“看见”事物本来的样子。这一章节,旨在唤醒读者沉睡的观察力,学会穿透表象,体悟事物背后的纹理与脉络。 “观”之真意: 并非简单的“看”,而是“心眼”的打开。是放下预设的判断,以一种开放、接纳的态度去面对周遭的一切。如同孩童初见世界,充满好奇,不带功利,只纯粹地感受。 看见“无”: 很多时候,我们看得见的是“有”,是具体的形式,是可见的物质。而“无”——那些空间、留白、沉默、未说出口的话——往往蕴含着更深刻的意义。一间空屋,其价值在于其中的空间;一次漫长的沉默,可能比千言万语更有分量。 体察“流”: 万事万物,皆在流动变化之中。如同溪水,永不止息。看见流动的过程,才能理解事物的生灭、兴衰,以及其中蕴含的规律。河流的奔腾,生命的成长,情感的起伏,都是流动的体现。 留白之美: 在艺术创作中,留白是画面的灵魂。在人际交往中,适当的留白,是彼此空间的尊重。在内心世界,留白是沉淀思绪、反思自我的宝贵时刻。这本书的编排,本身也充满了“留白”,期待读者填补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第二章:感悟其情——触摸未曾触及的 情感,是人性中最复杂也最动人的部分。我们常常被自己的情绪所裹挟,或因不理解他人的情感而产生隔阂。这一章节,引导读者深入内在,理解情感的流动,体悟人与人之间那看不见的连接。 情绪的潮汐: 喜怒哀乐,悲恐惊,都是情感的自然显现。如同潮汐,有涨有落。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压抑。学会识别并接纳自己的情绪,是情绪健康的第一步。 共情的力量: “感同身受”,并非易事,却能化解无数的误解与冲突。真正的共情,是放下自我,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去理解他们的喜悦、痛苦、担忧与希望。 沉默的语言: 有时候,最深沉的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个默默的支持,都能传递比语言更丰富的情感信息。学会解读这些“沉默的语言”,是理解他人的关键。 连接的网: 我们每个人,都被无形的网连接着。亲情、友情、爱情,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归属感,都是这种连接的体现。理解并珍视这些连接,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第三章:体悟其道——探寻未曾道破的 “道”,是古人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最高概括。它无形无相,却无处不在。《无字天书》并非要直接告诉你“道”是什么,而是引导你去发现,去体悟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道”。 顺应自然: “天道酬勤”是一种努力,而“道法自然”则是一种智慧。理解并顺应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强求,不违逆,反而能事半功倍。如同水之就下,无意而为,却能滋养万物。 在“微”处见“著”: 伟大的道理,往往体现在最平凡的细节之中。一粒沙土,可以看见一个世界;一次简单的问候,可以传递一份温暖。用心去体会那些“微不足道”之处,往往能窥见“大道理”。 “无为”而“有为”: “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指不妄为,不强求,顺势而为。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方能达到“有为”之效。如同耕耘,有适时的播种,有耐心的等待,方有秋收。 生命的循环: 生老病死,春生秋杀,自然界的一切都在经历着生命的循环。理解并接纳这种循环,能帮助我们更从容地面对生命的起伏,理解“无常”的本质。 内心的安宁: 真正的“道”,最终指向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当外在的纷扰不再能动摇内心的根基,当你能平静地面对得失,你便已在“道”的彼岸。 结语:书写你自己的《无字天书》 《无字天书》,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面镜子,一个引子,一个邀请。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鼓励你去提问,去探索,去创造。书中的留白,正是为你留下的空间,让你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填补。 当你翻开这本书,或许你会看到空页,或许你会看到简单的图画,或许你会看到极少的文字。请不要失望,因为真正的“书”在你的心中,在你的眼中,在你的行动里。 去静静地观察,去真诚地感受,去默默地体悟。当你开始真正地看见、感受和体悟,你的人生,便会书写出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无字天书》。它没有固定的篇章,却充满了无限的智慧;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蕴含着生命的真谛。 愿你在这趟未知的旅程中,寻找到属于你的那份深刻与宁静。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忠经·孝经》时,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我以为它只是一本枯燥的说教读物。然而,它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书中的文字,虽然古朴,却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它在阐释“忠”的时候,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服从,而是深入探讨了“忠”的根源在于“信”和“义”。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忠”不是愚忠,而是在坚持道义的基础上,尽职尽责。这让我对“忠”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把它局限于传统的官场语境,而是将其延伸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比如对工作的忠诚,对朋友的信守。而关于“孝”,这本书则用一种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儿女对父母的责任和情感。它强调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关怀和陪伴。书中的一些小故事,让我深有感触,它提醒我,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了给予父母应有的尊重和关爱。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些看似传统的道德规范,其实是我们构建和谐人生的基石。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可能觉得有些寡淡,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中醇厚的韵味。它没有那些哗众取宠的论调,也没有那些过于深奥的哲学探讨,而是以一种非常温和,却又极其有力量的方式,引导我去思考“忠”与“孝”的真谛。在关于“忠”的论述中,它让我明白,“忠”并非只是对上级的盲目服从,更重要的是对责任的担当,对承诺的坚守,以及对原则的维护。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一种需要通过行动去体现的准则。而“孝”,则被描绘成了一种自然的流露,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家庭的责任。书中并没有用大段的篇幅去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生活化的场景,一些朴素的道理,让我们体会到“孝”的真正含义。它让我意识到,“孝”不仅仅是给父母提供物质上的保障,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慰藉。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也让我更加坚定地去践行这些古老的智慧。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它让我仿佛能听到古人的声音,感受到他们对人生最根本的思考。我特别喜欢它在探讨“忠”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辩证性。它不是一味地强调盲从,而是更侧重于“正心”、“诚意”,强调的是在忠于职责的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原则。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思想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它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能够启发我们去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以一种更加智慧的方式去践行“忠”。而“孝”,则被描绘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一种血脉相连的纽带。它不仅仅是对父母的责任,更是一种对生命延续的尊重,一种对家族传承的认同。书中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渲染,而是通过一些生活化的场景,一些朴素的道理,让我们感受到“孝”的真谛。我尤其欣赏它对“敬”的强调,认为“孝”不仅仅是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敬意和爱戴。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当一个人能够真正做到“忠”和“孝”,他内在的力量是会更加强大的。

评分

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朴实,但又直击人心的力量,讲述了关于“忠”与“孝”这两个概念。我一直认为,在现代社会,这些传统的道德观念似乎有些被淡忘了,或者说,我们理解它们的角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才发现,这些古老的智慧,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后,依然闪耀着不灭的光芒。书中的论述,没有空洞的说教,更多的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些看似平凡的道理,来阐释“忠”和“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之后会觉得“哇,太深刻了”的哲学著作,而更像是与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在促膝长谈,他用最朴素的语言,点醒你那些一直以来被忽略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东西。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忠”的阐述,它不仅仅是对君主或国家的绝对服从,更是一种对责任的担当,对承诺的信守,对所处位置的敬畏。而“孝”,也远不止于物质上的供养,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一种对父母辛勤付出的理解和感恩,一种将家庭的温暖延续下去的责任感。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家人、与社会的关系,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坚守这份初心,也依然有着非凡的意义。

评分

读完这本《忠经·孝经》,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它所传递的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它没有用激昂的文字去呼唤,也没有用复杂的理论去论证,而是如同涓涓细流,慢慢地渗透进你的内心,让你在不经意间,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书中关于“孝”的章节,对我触动尤为深刻。我常常在想,我们现代人,尤其是忙碌的都市年轻人,在追求事业、享受个人空间的同时,是否真的做到了“孝”?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将“孝”定义为“听话”或者“物质给予”,它更强调的是一种“顺”和“敬”,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给了父母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尽孝,却忽略了他们内心深处对陪伴和理解的渴望。书中的一些例子,看似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意,让我意识到,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一次耐心的倾听,比任何贵重的礼物都更能触动父母的心弦。而“忠”,也并非只能发生在君臣之间,它同样可以体现在职场上,体现在朋友间的承诺里,甚至体现在我们对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的坚持上。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这些古老的道德准则,转化为了我们可以身体力行的实践。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还行吧不错还行吧不错还行吧不错

评分

整齐清晰清雅古朴编译认真

评分

还行吧不错还行吧不错还行吧不错

评分

挺好,很值得

评分

当我站在西安碑林看到唐玄宗曾经亲自为之做注的巨大石碑的时候,百感交集。《孝经》应该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在当下社会中。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可以的不错啊

评分

先放着慢慢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