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材:铸造工艺学

高等学校教材:铸造工艺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选普,李继强 著
图书标签:
  • 铸造工艺学
  • 铸造
  • 金属材料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工程技术
  • 机械工程
  • 材料科学
  • 制造工程
  • 工业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63168
版次:1
商品编码:1014549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8-01
页数:1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铸造工艺学》为铸造专业的系列教材之一。全书涵盖了铸造工艺设计的全部内容,并增加了消失模铸造工艺设计、计算机在铸造工艺中的应用等最新内容,通过去粗取精、整编精简,力求体现现代铸造工艺实践性强的特色。《铸造工艺学》主要论述了铸造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铸造工艺方案、浇注系统设计、铸件凝固与补缩的基本原则、消失模铸造工艺设计的特点,对计算机技术在铸造工艺方法和设计中的应用也做了简要介绍。《铸造工艺学》在叙述上力求深入浅出、重视理论基础,并密切联系实际,反映当代先进技术,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书分为7章:铸造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浇注系统设计、铸件的凝固与补缩、铸造工装设计、消失模铸造工艺设计、计算机技术在铸造工程中的应用。
  《铸造工艺学》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学生和高等院校铸造专业本专科生教材。亦可供相关铸造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铸造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
1.1 铸造工艺符号及其表示方法
1.2 铸造工艺图概述
1.2.1 铸造工艺图及其绘制程序
1.2.2 铸造工艺图示实例
1.3 工艺卡及其他
1.4 铸造工艺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4.1 铸造业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述
1.4.2 铸造工艺和环境的关系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2.1 零件结构及其技术条件的审查
2.1.1 从避免缺陷方面审查铸件结构
2.1.2 从简化铸造工艺方面改进零件结构
2.2 造型、造芯方法和浇注位置的确定
2.2.1 造型、造芯方法的选择
2.2.2 浇注位置的选择
2.3 分型面的选择
2.3.1 铸件全部或大部分置于同一半型内
2.3.2 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目
2.3.3 分型面应尽量选用平面
2.3.4 便于下芯、合箱和检查型腔尺寸
2.3.5 不使砂箱过高
2.3.6 受力件的分型面的选择不应削弱铸件结构强度
2.3.7 注意减轻铸件清理和机械加工量
2.4 砂芯设计
2.4.1 确定砂芯形状(分块)及分盒面选择的基本原则
2.4.2 芯头设计
2.5 铸造工艺设计参数
2.5.1 铸件尺寸公差
2.5.2 铸件重量公差
2.5.3 机械加工余量
2.5.4 铸造收缩率(模样放大率)
2.5.5 起模斜度
2.5.6 最小铸出孔及槽
2.5.7 工艺补正量
2.5.8 分型负数
2.5.9 反变形量
2.5.1 0砂芯负数(砂芯减量)
2.5.1 1非加工壁厚的负余量
2.5.1 2分芯负数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浇注系统设计
3.1 浇注系统基本组元中的水力学特点
3.1.1 液态金属流动的水力学特性
3.1.2 液态金属在浇口杯中的流动
3.1.3 液态金属在直浇道中的流动
3.1.4 液态金属在横浇道中的流动
3.1.5 液态金属在内浇道中的流动
3.2 浇注系统的基本分类
3.2.1 按浇注系统各单元截面积的比例分类
3.2.2 按金属液导入铸件型腔的位置分类
3.3 浇注系统设计
3.3.1 浇注系统位置的选择
3.3.2 浇注系统的计算
3.4 各种合金铸件浇注系统特点
3.4.1 可锻铸铁件的浇注系统
3.4.2 球墨铸铁件的浇注系统
3.4.3 铸钢件的浇注系统
3.4.4 轻合金铸件浇注系统
3.4.5 铜合金的浇注系统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铸件的凝固与补缩
4.1 铸件的凝固
4.1.1 铸件的凝固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1.2 凝固方式与铸件质量的关系
4.2 铸件的缩孔和缩松
4.2.1 缩孔
4.2.2 缩松
4.2.3 缩孔与缩松的分配规律
4.2.4 防止铸件产生缩孑L和缩松的措施
4.3 冒口的种类及补缩原理
4.3.1 冒口的种类和形状
4.3.2 常用冒口补缩原理
4.4 铸钢件冒口的设计
4.4.1 模数法
4.4.2 模数一周界商法
4.5 铸铁件实用冒口设计
4.5.1 铸铁件的凝固特性
4.5.2 铸铁件实用冒口设计
4.5.3 铸铁件的均衡凝固
4.6 提高通用冒口补缩效率的措施和特种冒口
4.6.1 大气压力冒口
4.6.2 发热保温冒口
4.6.3 易割冒口
4.7 冷铁
4.7.1 外冷铁
4.7.2 内冷铁
4.8 铸肋
4.8.1 收缩肋
4.8.2 拉肋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铸造工装设计
5.1 模样及模板
5.1.1 模样
5.1.2 模板
5.2 砂箱
5.2.1 设计和选用砂箱的基本原则
5.2.2 砂箱类型的选择
5.2.3 砂箱结构
5,3芯盒
5.3.1 金属芯盒的种类及特点
5.3.2 芯盒结构设计
5.4 其他工艺装备
5.4.1 高压造型用直浇道模和浇口杯模
5.4.2 压砂板和成型压头
5.4.3 砂芯检验用具
5.4.4 烘干器(板)
5.4.5 工装图样的通用技术条件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消失模铸造工艺设计
6.1 消失模铸造工艺特点
6.1.1 消失模铸造分类
6.1.2 消失模铸造特点
6.2 泡沫模样成型工艺
6.2.1 消失模铸造对模样的要求
6.2.2 模样材料种类及其性质
6.2.3 泡沫模样成型方法及步骤
6.2.4 泡沫模样发泡模具设计要点
6.3 消失模铸造浇注系统
6.3.1 消失模铸造浇注系统的作用
6.3.2 浇注系统的结构形式
6.3.3 浇注系统各组元尺寸的确定
6.3.4 空心直浇道及浇注系统与模样的连接
6.3.5 冒口的设计
6.4 消失模铸造干砂造型
6.4.1 砂箱和干砂
6.4.2 加砂和紧实
6.4.3 干砂循环系统简介
习题与思考题

第7章 计算机技术在铸造工程中的应用
7.1 铸造工艺CAD基本概念
7.1.1 概述
7.1.2 铸造工艺CAD研究与开发
7.1.3 铸造工艺CAD特点
7.2 铸造工艺CAD技术基础
7.2.1 图形处理的软件系统
7.2.2 铸造成型过程数值模拟
7.3 铸造工艺CAD实例
7.3.1 托轮铸件的仿真模拟
7.3.2 防喷器双闸板壳体铸造工艺
7.3.3 防喷器四通铸造工艺仿真
7.3.4 铝合金进气歧管铸造工艺研究
7.4 数字化快速铸造技术
7.4.1 快速成型技术原理
7.4.2 快速成型技术分类和比较
7.4.3 数字化铸造技术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1.2 铸造工艺图概述
  1.2.1 铸造工艺图及其绘制程序
  铸造工艺图是铸造行业所特有的一种图样。它规定了铸件的形状和尺寸,也规定了铸件的基本生产方法和工艺过程。铸造工艺图是生产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它为设计和制造铸造工艺装备提供了基本依据。
  铸造工艺图表达的内容:
  ①浇注位置、分型面、分模面、活块;
  ②模样的类型和分型负数、加工余量、拔模斜度、不铸孔和沟槽;
  ③砂芯个数和形状、芯头形式、尺寸和间隙;
  ④分盒面、芯盒的填砂(射砂)方向、砂芯负数;
  ⑤砂型的出气孔、砂芯出气方向、起吊方向、下芯顺序、芯撑的位置、数目和规格;
  ⑥工艺补正量、收缩肋(割肋)和拉肋形状、尺寸和数量和铸件同时铸造的试样、铸造(件)收缩率;
  ⑦砂箱规格、造型和制芯设备型号、铸件在砂箱内的布置,并列出几种不同名铸件同时铸出、几个砂芯公用一个芯盒以及其他方面的简要技术说明等。
  上述这些内容并非在每一张铸造工艺图上都要表示,而是与铸件的生产批量、产品性质、造型和制芯方法,铸件材质和结构尺寸,废品倾向等具体情况有关。
  铸造工艺图是在零件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包含有铸造工艺的大部分内容,涉及很多参数和数据,因此绘制工艺图过程中应该注意绘制铸造工艺图的程序和一些注意事项。

前言/序言

  我国铸造技术已经有4000多年的辉煌历史,在世界铸造历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又取得了新的成就,铸件年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约占全世界年产量的30%,成为名副其实的铸造大国,但从铸造生产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和效益来看,我们与世界铸造强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铸造,铸造产品无处不在。小到日常的锅碗瓢盆,大到数百吨的电站和轧钢设备铸件;从普通的五金工具,到尖端的如航天飞机发动机部件等,都少不了铸件。因此,铸造生产是先进制造技术和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发展铸造生产的重点不是在数量上,而是在质量和效益上下工夫,要全面提高铸造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增加高端铸件产品的比例,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完成由“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的过渡。
  我们的先辈在很早以前就总结了“刑(型)范正,工冶巧,然后可铸”的铸造口诀。“刑(型)范正”就是指铸造工艺技术要合理准确、正确,“工冶巧”就是说金属冶炼技术和浇注过程技术巧妙得当,才能得到优质铸件。因此可见,自古至今铸造工艺就是铸造生产的核心,是生产优质铸件的关键。现代铸造生产不再是工匠的活计,而应是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铸件在生产之前必须进行合理的铸造工艺设计,使得铸件的生产工艺过程能够实现科学操作、规范管理、有效控制,达到优质、高产、低耗的效果。铸造工艺设计师需要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需要掌握大量的生产数据,了解生产条件,注意环保、节能、成本等因素,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本书就是为了培养未来铸造工程师的需要而编写的,希望借本书的学习而交给学子们一把打开铸造之门的钥匙。
《铸造工艺学》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铸造工艺基础理论、实践应用及相关先进技术的高等学校教材。全书围绕“如何获得高质量铸件”这一核心目标,从宏观到微观,从原理到实践,层层深入地介绍了铸造生产的全过程。 第一部分:铸造绪论与基础知识 本部分首先对铸造工艺学进行了整体介绍,明确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铸造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接着,详细阐述了金属材料及其在铸造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黑色金属(如铸铁、铸钢)和有色金属(如铸铝、铸铜、铸镁、铸钛)的组织结构、性能特点以及适用的铸造方法。在此基础上,系统讲解了铸造过程中涉及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基本原理,包括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凝固过程、热应力与变形、气体溶解与析出、金属与模具材料的相互作用等。这部分内容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铸造工艺方法 本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种主要的铸造工艺方法。 砂型铸造: 这是应用最广泛的铸造方法。内容包括砂型的组成(型砂、芯砂)、砂型制造工艺(手工造型、机械造型、自动造型)、砂芯制造、浇注与出砂等。重点介绍了粘土湿砂造型、水玻璃砂造型、树脂砂造型(如V法铸造、壳型铸造、实型铸造)等不同类型砂型铸造的特点、工艺过程、设备以及优缺点。 金属型铸造: 介绍了金属型(压铸模、永久型)的结构、材料、制造方法及其在砂型铸造基础上的改进。 熔模铸造(失蜡法): 详细阐述了熔模铸造的工艺流程,包括制蜡模、制壳、脱蜡、焙烧、浇注、清砂等环节,以及其在精密铸造领域的应用,特别适合于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的铸件。 压力铸造(压铸): 深入介绍了压铸的基本原理,包括冷室压铸和热室压铸的工艺特点、设备、模具设计要求,以及其在生产大量有色金属零件方面的优势。 离心铸造: 阐述了离心铸造的原理,包括水平离心铸造、垂直离心铸造和长离心铸造,以及其在生产管材、套筒等空心铸件中的应用。 其他特种铸造方法: 简要介绍了连续铸造、金属型浇注、陶瓷型铸造、倾斜浇注、低压铸造等具有特定应用领域和优点的铸造工艺。 第三部分:铸件设计与凝固过程控制 本部分侧重于指导如何从零件设计的角度优化铸造工艺。 铸件设计原则: 讲解了影响铸件质量和生产成本的铸件设计要素,如壁厚均匀性、圆角过渡、拔模斜度、加强筋设计等。强调了“可铸性设计”的重要性。 浇注系统设计: 详细阐述了浇注系统的作用、类型(如直浇口、横浇口、内浇口、冒口、排气管)以及设计原则。讲解了如何通过合理设计浇注系统,保证金属液平稳充型,减少夹渣、气孔等缺陷。 凝固过程分析与控制: 深入探讨了铸件凝固的顺序、范围以及凝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缺陷(如缩松、热裂、组织偏析)。介绍了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如CAE)进行凝固过程预测与优化,以及通过合理设置冒口、冷铁等工艺手段来控制凝固过程,保证铸件质量。 第四部分:铸造设备与生产管理 本部分介绍了铸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类设备,并探讨了生产管理方面的内容。 熔炼设备: 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熔炼炉,如冲天炉、电弧炉、感应炉、真空感应炉等,分析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 造型与制芯设备: 介绍了各种砂处理设备、混砂机、造型机(如垂直分型射砂机、水平分型射砂机、热芯盒制芯机、冷芯盒制芯机)等。 浇注与出砂设备: 介绍了浇注机、扒渣机、夹具、起重设备、振动落砂机、抛丸清理机等。 铸造生产管理: 探讨了铸造生产的组织与计划、质量控制与检验、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部分:铸造缺陷分析与质量控制 本部分聚焦于铸造过程中常见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并提供了相应的预防和消除方法。 常见铸造缺陷: 详细分类阐述了各种缺陷,如气孔、砂眼、夹渣、缩松、裂纹、冷隔、浇不足、浇冒口结合处缺陷、变形等。 缺陷产生原因分析: 结合前述的工艺原理,深入分析了每种缺陷产生的原因,包括材料因素、工艺因素、设备因素等。 质量控制与检验: 介绍了铸件的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验、尺寸检验、力学性能检验、无损检测(如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X射线探伤)等,并强调了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第六部分:先进铸造技术与发展趋势 本部分介绍了当前铸造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和发展方向。 计算机辅助铸造(CAC)与铸造模拟: 重点介绍了CAE技术在铸造过程模拟(充型、凝固、应力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其对提高铸件质量、缩短研发周期的重要作用。 增材制造(3D打印)在铸造中的应用: 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制造砂型、熔模、甚至直接制造金属零件方面的潜力。 智能化与自动化铸造: 探讨了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在铸造过程中的应用,以及铸造工业的智能化转型。 新型铸造材料与绿色铸造: 介绍了新型合金材料的开发,以及环保型砂、无砂铸造等绿色铸造技术的发展。 本书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全面、深入,既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材料类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铸造生产、研发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通过学习本书,读者能够系统掌握铸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理解铸造生产的复杂性,并能够分析和解决铸造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用一种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我们走进铸造的世界。我个人比较喜欢它在理论讲解的同时,穿插大量的工程实例和实际操作的注意事项。比如,在介绍“金属熔炼”时,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各种熔炉的原理介绍,而是会详细说明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控制炉温,如何判断金属的熔化程度,以及在添加合金元素时需要注意的细节。这些细节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往往是书本上不容易直接获得的宝贵经验。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铸件清理”的章节,它非常具体地讲解了各种清理方法,比如打磨、抛丸、酸洗等,并对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了详细说明。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将来可能需要亲自动手操作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实用的。这本书还给我一种“厚积薄发”的感觉,它在前期铺垫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然后在后期章节中,将这些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更复杂的工艺分析和问题解决。比如,在讨论“特种铸造”时,它就会自然而然地引出前面学过的金属凝固理论、材料科学知识,让你明白为什么某些材料适合采用某种特种铸造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克服现有工艺局限性方面的优势。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且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的工具,更是提升实际操作技能的“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给我的感觉是非常“亲切”和“坦诚”。它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平和、易懂的方式向读者解释复杂的铸造原理。我记得我在阅读关于“金属液在型腔内的流动与充填”这一章节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一些抽象的公式,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图示,将金属液的流动过程描绘得非常清晰。例如,作者将金属液的流动比作水流,将型腔的阻力比作河道的弯曲和狭窄,这些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的理解点。而且,书中在介绍每一种工艺时,都会引用一些在实际生产中常见的“小技巧”和“经验之谈”,比如如何判断砂的紧实度,如何防止浇注过程中飞溅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往往是弥足珍贵的。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铸件热处理”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各种热处理的目的、工艺方法以及对铸件性能的影响。例如,在介绍退火时,作者不仅阐述了退火的基本原理,还结合了不同铸造材料,给出了具体的退火工艺参数和注意事项。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在知识的传递上,是既有“是什么”,又有“为什么”和“怎么做”。我当时就想着,以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铸件性能不达标的情况,就可以对照这一章的内容,来寻找解决方案。总的来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内容呈现方式,都让我感觉非常舒适和易于接受,让我能够真正地沉浸在学习的过程中。

评分

初读此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内容的一气呵成,仿佛作者早已预见了我可能产生的疑问,并提前在后续的章节中予以解答。例如,在我对某种特定的铸造工艺——比如离心铸造——产生浓厚兴趣,正想着了解其工作原理时,下一页的内容就恰好详细阐述了它的设备构成、工艺流程,以及与传统铸造方式相比的独特优势。这种“无缝衔接”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体验,让我能够始终保持在一个流畅的学习状态中,而不至于因为某个知识点的遗漏而中断思路。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金属凝固”部分的阐述,它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描述,而是深入到了微观的晶体生长过程,并且将其与铸件的组织性能紧密联系起来。我记得书中通过一些示意图,将液态金属如何从外向内逐步凝固,晶体如何生长,以及不同冷却速度对最终组织的影响,描绘得淋漓尽致。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看到的铸件内部的那些细微结构,竟然是金属在凝固过程中“书写”的历史。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冒口设计”的重要性,认为它是保证铸件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些通用的设计原则,还结合了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铸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设计实例。我当时就觉得,这个部分的内容,对于真正想要将铸造工艺应用于实际生产的人来说,无疑是“点睛之笔”,直接解决了“如何才能保证铸件不出现缺陷”这个核心问题。这本书的知识点,就像层层递进的阶梯,每一步都为你铺平了道路,让你能够更轻松、更深入地理解铸造这门学科的精髓。

评分

从这本书的整体内容来看,我感觉它在“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我记得在介绍“浇注技术”的时候,作者不仅详细阐述了浇注速度、浇注温度等关键参数对铸件质量的影响,还结合了不同的铸件类型和金属材料,给出了具体的工艺建议。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是非常贴合实际生产需求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铸件检验与质量控制”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各种无损检测和破坏性检测的方法,比如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力学性能测试等,并对每种方法的原理、操作规程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说明。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将来需要负责产品质量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知识财富。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典型铸造缺陷案例,并对其成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例如,书中就详细描述了“缩松”这一缺陷,解释了其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通过优化冒口设计、控制浇注温度等方式进行预防的建议。这种“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让我能够更快地掌握如何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我当时就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铸造工艺问题解答手册”。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非常出色,而且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铸造的理论知识,也对实际生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扎实的,那种厚重感,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经过认真打磨过的教材。我当初选择它,很大程度上也是被这种“专业”的气质所吸引。毕竟,在选择一本学习材料的时候,外观和整体呈现方式也是会影响到我的第一印象的。我记得当时翻看目录的时候,就被那些细分的章节标题给吸引住了,感觉内容一定非常全面。从基础的金属熔炼,到复杂的砂型制造,再到最后的金属凝固和组织形成,每一个环节都好像被拆解得很细致,这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当时就在想,有了这样一本结构清晰、内容详实的教材,我应该就能循序渐进地掌握铸造这门技术了吧。尤其是关于砂型制造的部分,我记得内容非常具体,从砂的成分、性能,到各种砂型的制备方法,比如粘土湿砂、水玻璃砂、树脂砂等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操性的建议,比如如何判断砂的湿度,如何调整混砂比例,这些细节对动手能力强的学习者来说,绝对是宝贵的经验。而且,在介绍每一种砂型材料的时候,都不仅仅是罗列它们的优缺点,还会结合具体的铸件类型和生产批量,给出选择上的建议,这点非常实用,避免了盲目性。我个人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铸造缺陷”的章节,它不仅仅列举了常见的缩孔、气孔、夹砂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缺陷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当时就想着,以后在生产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翻到这一页,对照着来找原因,解决问题,这比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要来得实在得多。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整体内容编排,我感觉是非常严谨和有条理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像是一个小小的拼图,最终拼凑出一个完整的铸造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更新”和“前瞻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记得在阅读关于“智能化铸造”和“绿色铸造”的章节时,作者详细介绍了当前铸造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机器人焊接、物联网技术在铸造生产中的应用等等。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铸造知识,还紧跟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绿色铸造”理念的强调,它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回收利用废弃材料、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式,来实现铸造生产的环境友好。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未来的行业从业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未来铸造技术发展的展望,比如3D打印在铸造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新型铸造材料的开发等等。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激发我们对未来铸造技术的思考和探索。我当时就觉得,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当前铸造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而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前瞻性,能够帮助我系统地掌握铸造这门学科的知识,并对未来的行业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逻辑性”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感觉作者在编排内容时,是非常有条理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紧密联系着前后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记得在学习“铸造合金的凝固收缩”这一章节时,作者首先介绍了各种常见铸造合金的收缩率,然后解释了收缩产生的原因,最后才讲解了如何通过冒口设计和工艺参数的调整来补偿收缩,以防止铸件产生缩孔或裂纹。这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特种铸造方法”的介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各种特种铸造方法的名称和基本原理,而是详细阐述了每种方法的工艺特点、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在特定领域的应用前景。例如,在介绍陶瓷铸造时,作者详细描述了其高精度、高表面光洁度等特点,并结合了航空发动机叶片、精密模具等实际应用案例,让我对这项技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还非常注重知识的“递进性”,在前期章节中,作者会先介绍一些基础性的概念和理论,然后在后续的章节中,再将这些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更复杂的工艺分析和问题解决。我当时就觉得,这本书的知识体系非常完整,能够帮助我系统地掌握铸造这门学科的知识。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厚实感”。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它内容的丰富和扎实。我记得我在翻阅目录的时候,就被那些细分的章节名称吸引住了,感觉内容一定非常全面。从基础的金属熔炼,到各种砂型的制备,再到金属凝固和组织形成,每一个环节都好像被拆解得很细致,这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当时就在想,有了这样一本结构清晰、内容详实的教材,我应该就能循序渐进地掌握铸造这门技术了吧。尤其是关于砂型制造的部分,我记得内容非常具体,从砂的成分、性能,到各种砂型的制备方法,比如粘土湿砂、水玻璃砂、树脂砂等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操性的建议,比如如何判断砂的湿度,如何调整混砂比例,这些细节对动手能力强的学习者来说,绝对是宝贵的经验。而且,在介绍每一种砂型材料的时候,都不仅仅是罗列它们的优缺点,还会结合具体的铸件类型和生产批量,给出选择上的建议,这点非常实用,避免了盲目性。我个人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铸造缺陷”的章节,它不仅仅列举了常见的缩孔、气孔、夹砂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缺陷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当时就想着,以后在生产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翻到这一页,对照着来找原因,解决问题,这比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要来得实在得多。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就像一个精心规划的迷宫,每一个转弯都指向下一个更深层次的知识点。我特别喜欢它对于“铸造工艺流程”的梳理,从原材料的准备、熔化,到型砂的制备、造型、合箱,再到浇注、出砂、清理,每一个环节都描绘得绘声绘色,仿佛我身临其境一般。在介绍每一种工艺的时候,书中都附带了大量的图解和流程图,这对于我理解复杂的工艺步骤至关重要。我记得在学习“浇注系统设计”的时候,书中详细介绍了内浇口、外浇口、横浇口、直浇口等各种浇注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在控制金属流速、防止卷入氧化皮等方面的作用。而且,书中还结合了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铸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设计实例,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指导意义。对于我这种希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学生来说,这种“案例驱动”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帮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消失模铸造”的章节,它将这种相对较新的铸造技术,用清晰易懂的方式进行了介绍,包括其独特的工艺原理、设备要求以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不仅涵盖了传统铸造知识,也紧跟行业发展前沿,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编排是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而且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非常适合系统性地学习铸造这门学科。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和“系统性”。这本书的内容覆盖了铸造工艺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金属材料特性,到各种铸造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再到后期的铸件检验和质量控制,几乎没有遗漏。我记得书中有一章节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的铸造缺陷,并且对每一种缺陷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受用,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和解决铸造缺陷是至关重要的。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图表和插图,生动地展示了各种铸造设备、工艺流程以及铸件组织结构。这些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大大增强了我的理解能力,也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每一项工艺时,都会强调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场景和经济效益。例如,在介绍压铸工艺时,它不仅详细阐述了其高效率、高精度等优点,还结合了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外壳等实际案例,让我对这项技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朴实,没有过多的学术术语,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即使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概念,作者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使得学习门槛大大降低。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非常出色,而且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铸造的理论知识,也对实际生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不错,下次如果需要还可以购买。

评分

媒体不时报道,现在国民的阅读量不断下降,其实从我们身边也可以看到,能够坚持读书、热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就拿我市的中心城区—海港区来说,拥有人口几十万,商业繁荣,但书店、图书馆明显要冷清得多,人们购买的也往往是各类考试辅导用书。

评分

还可以内容实用继续卖

评分

HAO

评分

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心很沉重,我的眼睛时常湿润。因为在历史的旅程中发生了一件让炎黄子孙铭记在心的事——四川大地震。就是在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瞬间带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看着一片片废墟,一个个孤儿,做为一名中学生,我的心怎能不潸然泪下呢?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献出我们的一点爱心,温暖灾区人民的心。这时,我放弃了身边一些美好的事物,拿出了自己一个月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人民。是啊,灾区需要帮助,灾区人民更需要帮助啊!伸出你的援助之手,铸造爱的桥梁。这难道不能体现我们中华人民的道德高尚吗?

评分

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车费。书的内容直得一读[BJTJ],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NRJJ],

评分

比我想象的好,非常满意

评分

质量很好,价格还不算贵。

评分

还可以,挺好的看看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