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保健植物

室内保健植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宁毅 著
图书标签:
  • 室内植物
  • 保健植物
  • 养生
  • 绿植
  • 家庭园艺
  • 空气净化
  • 健康生活
  • 植物护理
  • 室内装饰
  • 园艺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59222
版次:1
商品编码:1017998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9-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9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室内保健植物》由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李宁毅老师编著。《室内保健植物》根据室内环境污染特点、房间功能、房间大小、房间光线强弱等因素介绍选择植物的原则,并从大量的绿色植物中选出88种观赏价值较高、对促进人类健康作用明显的绿色植物,重点阐述了88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环保保健功能、适宜摆放位置及观赏特性、寓意象征、养护管理要点等方面的内容。每种植物均有较精美的捅图。适合广大养花爱好者及各办公场所人员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李宁毅,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观赏园观赏园艺教研室副教授。长期从事观赏园艺学、花卉栽培学、观赏树木学、设施园艺学等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2部,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室内摆放植物的选择
一、根据室内环境污染特点选择植物
二、根据室内房间功能选择植物
三、根据室内房间大小选择植物
四、根据室内房间光线强弱选择植物

第二章 88种花卉的形态特征、环保保健功能和适宜摆放的位置
一、厨房常用装饰植物
1.冷水花
2.五色椒
3.雏菊
4.紫叶鸭跖草
二、卫生间常用装饰植物
1.吊兰
2.绿萝
3.肾蕨
4.铁线蕨
5.虎耳草
三、客厅常用装饰植物
1.马拉巴栗
2.海芋
3.金琥
4.酒瓶兰
5.绿宝石喜林芋
6.佛肚竹
7.散尾葵
8.兰屿肉桂
9.苏铁
10.鹅掌柴
11.富贵竹
12.花烛
13.蝴蝶兰
14.彩色马蹄莲
15.大花蕙兰
16.佛手
17.龙舌兰
18.仙客来
19.四季报春
20.鼠尾掌
21.火棘
22.君子兰
23.黄杨
24.迎春花
25.石斛兰
26.九里香
27.百合
28.瑞香
29.含笑
四、书房常用装饰植物
1.袖珍椰子
2.中国兰
3.白鹤芋
4.斑叶常春藤
5.龟背竹
6.千年木
7.南天竹
8.文竹
9.一叶兰
10.巴西木
11.菊花
12.水仙
13.风信子
14.仙人掌
15.迷迭香
16.柠檬
五、卧室常用装饰植物
1.观赏风梨
2.虎尾兰
3.绯牡丹
4.蟹爪兰
5.长寿花
6.芦荟
7.黄毛掌
8.石莲花
9.非洲紫罗兰
六、阳台常用装饰植物
1.非洲菊
2.令箭荷花
3.山茶花
4.半支莲
5.石榴
6.米兰
7.牡丹
8.月季花
9.八仙花
10.金鱼草
11.大丽花
12.茉莉
13.石竹
14.长春花
15.紫藤
16.四季秋海棠
17.天竺葵
18.无花果
19.栀子花
20.千日红
21.桂花
22.铃兰
23.美人蕉
24.白兰花
25.海桐

第三章 88种花卉的观赏特性和寓意及养护管理要点
一、观叶植物类
1.兰屿肉桂
2.一叶兰
3.富贵竹
4.散尾葵
5.白鹤芋
6.巴西木
7.绿萝
8.斑叶常春藤
9.观赏凤梨
10.鹅掌柴
11.千年木
12.马拉巴栗
13.文竹
14.苏铁
15.龟背竹
16.海芋
17.紫叶鸭跖草
18.吊兰
19.彩色马蹄莲
20.肾蕨
21.铁线蕨
22.虎耳草
23.佛肚竹
24.南天竹
25.酒瓶兰
26.海桐
27.冷水花
28.黄杨
29.袖珍椰子
30.绿宝石喜林芋
31.花烛
二、多浆植物类
1.仙人掌
2.虎尾兰
3.龙舌兰
4.绯牡丹
5.金琥
6.蟹爪兰
7.长寿花
8.芦荟
9.令箭荷花
10.黄毛掌
11.石莲花
12.鼠尾掌
三、观花植物类
1.非洲菊
2.山茶花
3.半支莲
4.风信子
5.米兰
6.君子兰
7.含笑
8.千日红
9.桂花
10.水仙
11.美人蕉
12.中国兰
13.石斛兰
14.四季报春
15.菊花
16.月季花
17.仙客来
18.八仙花
19.百合
20.铃兰
21.金鱼草
22.茉莉
23.白兰花
24.大丽花
25.迎春花
26.石竹
27.迷迭香
28.瑞香
29.非洲紫罗兰
30.紫藤
31.四季秋海棠
32.长春花
33.栀子花
34.雏菊
35.牡丹
36.蝴蝶兰
37.大花蕙兰
38.天竺葵
四、观果植物类
1.石榴
2.九里香
3.柠檬
4.无花果
5.佛手
6.五色椒
7.火棘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养护管理要点]
  (1)盆栽基质 可用腐叶土、泥炭土、沙以2:2:1的比例混合配成。用少量腐熟饼肥作基肥。
  (2)温度管理 生长适温15℃~25~C,冬季室温应在10℃以上。
  (3)光照管理 喜散射光,避免阳光直射。可常年放在明亮的房间内养护。
  (4)水分管理 经常给植株喷水。平时盆土保持湿润,但不可积水。夏季高温期保持盆土偏干。
  (5)肥料管理 生长期每15天施1次10倍液的腐熟饼肥水。夏季高温及冬季低温不施肥。
  (6)繁殖方法 采用播种和分株繁殖。以分株为主。
  ①播种繁殖:在3~4月份进行,约15天后出苗。
  ②分株繁殖:可随时剪取茎顶已生根的小苗,栽植于小盆中,浇透水,置于阴湿处,10~15天可恢复生长。
  (7)换土换盆 每年春天在新芽萌动前进行。开花株在花谢后进行。剪去枯根、烂根及剪短过长的根。
  (8)病虫害防治 防治灰霉病和叶斑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防治白粉病,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防治粉虱,用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喷洒。
  23.佛肚竹
  [观赏特性和寓意]佛肚竹茎干挺拔直立,枝叶丛生,四季常青,节间膨大,短圆突出,佛态之姿。青青的香叶萧萧影姿和矮壮矫健的佛肚美态使它特别适合盆栽观赏,是制作竹石盆景的极好材料。用多株佛肚竹高低参差作丛林式栽植,点缀于居室、客厅,极具南国风情。用两三株作散点式栽植,再配上山石、草皮做成水旱式盆景,更是风雅别致,趣味盎然,室内摆放更显得景致自然秀美。佛肚竹寓意“送福”。
  [养护管理要点]
  (1)盆栽基质可用园土、腐叶土、沙以2:2:1的比例混合配成。用少量腐熟的饼肥作基肥。

前言/序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利用绿色植物进行室内绿化及装饰已成为一种时尚,希望绿色植物能给环境空间带来清新的空气、良好的装点效果,更希望能带来富贵、吉祥和好运,从而营造出空气清新、宁静舒适、美丽和谐的工作和居住环境。
  然而,不同的植物无论是从观赏特点、表达含义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上,还是对室内各种有害物质的净化作用与效果方面均有所不同。如何发挥植物本身的优势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就显得非常重要。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根据室内环境污染特点、房间功能、房间大小、房间光线强弱等因素选择植物的原则,并从大量的绿色植物中选出了88种观赏价值较高、对促进人类健康作用明显的绿色植物。重点阐述了它们的观赏特性、寓意象征、环保功能、室内摆放位置及养护管理要点等方面的内容。每种植物均有较精美的插图。适合家庭、商场及各办公场所人员参考使用。
《城市脉动:现代都市生活与社群构建》 书籍简介 《城市脉动:现代都市生活与社群构建》深入剖析了当代城市化进程中,个体如何在日益庞大和复杂的都市环境中寻求归属感、建立有效连接,并重塑社群结构的复杂图景。本书摒弃了对城市宏大叙事的泛泛而谈,而是聚焦于微观层面——即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使用习惯、心理需求以及技术如何重塑人际交往的细微变化。 全书分为四个核心部分,力求提供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理解框架,用以解析“城市人”的生存状态与未来图景。 --- 第一部分:空间异化与邻里重构 本部分探讨了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如何不经意间造成空间上的疏离感,并分析了居民在这些“去人性化”空间中如何努力重建邻里关系。 1. 垂直森林与水平孤岛: 现代高密度住宅的出现,使得“邻居”这一概念从过去紧密的地理关联转变为纯粹的物理相邻。我们研究了从封闭式社区(Gated Communities)到大型保障性住房项目中,居民对公共空间的认知偏差。书中通过对几个代表性城市案例的田野调查,揭示了“门禁文化”的兴起及其对陌生人接触频率的抑制效应。我们关注那些被动空间,如电梯厅、垃圾分类点、地下停车场,分析它们如何成为非正式社交的“摩擦地带”,以及居民如何利用或回避这些区域。 2. 街道的复兴:从通道到广场: 本书批判性地审视了“汽车优先”的城市设计对行人空间的挤压。我们重点介绍了“街道家具”——如长椅、社区布告栏、临时摊位——在促进偶遇和非正式交流中的作用。通过城市设计理论的引入,我们论证了街道不再仅仅是交通通道,更是城市脉搏跳动的关键节点。书中详述了城市更新项目中如何通过“战术城市主义”(Tactical Urbanism)的实践,在不进行大规模工程改造的情况下,快速激活闲置空间,重建社区的活力。 3. 室内外边界的模糊: 探讨了城市住宅中,阳台、露台、顶楼空间等半私人区域如何被用作社交缓冲带。我们分析了从传统的“串门文化”到现代通过窗户、社交媒体等方式进行“远程观照”的转变,展示了居民在保护私人领域的同时,仍渴望保持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 第二部分:数字孪生与虚拟社群 技术进步无疑是重塑现代社群结构的最强大驱动力之一。本部分专注于研究数字工具如何填充、取代或增强现实中的社交需求。 1. 地理标记的社群依赖: 深入分析了本地化社交应用(如邻里群组、社区论坛)的兴衰。我们考察了这些平台如何高效地解决突发事件信息共享、二手物品交易等实用问题,但也指出了其固有的局限性,例如“网络礼貌”与现实冲突的脱节,以及信息茧房效应在地域范围内的重现。 2. 兴趣图谱优先于地理坐标: 随着工作和生活半径的扩大,人们的社群纽带越来越依赖于共享的兴趣爱好(如徒步俱乐部、读书会、专业小组),而非传统的居住地。本书通过对城市中兴趣驱动型社群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现代人如何在虚拟空间中建立高度认同感的“游牧式社群”,以及这些虚拟联系如何反哺到现实生活中的小规模聚会。 3. 算法与偶遇的消亡: 本书探讨了一个悖论:技术本应连接一切,却可能在无形中减少了“真正意义上的随机偶遇”。通过对通勤路线和日常消费数据的分析,我们研究了算法推荐如何优化生活效率,同时也系统性地降低了与“非目标人群”接触的可能性,从而影响了城市社会阶层的混合度与多样性体验。 --- 第三部分:共享经济与新型互助网络 共享经济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对传统家庭与邻里互助体系的颠覆与重建。 1. 从“邻里帮忙”到“平台委托”: 研究了诸如共享工具房、社区厨房、育儿互助小组等新型互助模式。我们对比了传统家庭内部或邻里之间基于情感和义务的帮助,与基于平台规则和报酬的“微雇佣”关系之间的张力与融合。这种转变对城市中的“利他主义”的定义带来了深刻挑战。 2. 共享空间的社会潜能: 考察了共享办公空间(Co-working Spaces)作为新型工作社群中心的作用。这些空间如何有意或无意地促进了跨行业、跨年龄层的知识和资源流动,并成为了抵抗远程工作带来的社会孤立感的重要缓冲区。我们分析了这些半私密、半公共空间的设计如何鼓励“有目的的闲聊”(Serendipitous Interaction)。 3. “临时家庭”的涌现: 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加,城市中出现了许多由非血缘关系个体组成的“临时家庭”或“生活合伙人”团体。本书分析了这些新型家庭单元在共同分担城市生活成本、提供情感支持方面的创新实践,以及他们在面对法律、租赁市场等传统结构时的适应性。 --- 第四部分:城市韧性与危机中的社群行动 社群的真正价值往往在面临压力和危机时得以彰显。本部分聚焦于城市社群在面对环境变化、公共卫生事件或基础设施故障时的组织能力和韧性。 1. 应急准备中的“社会资本”: 分析了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官方救援抵达前的“黄金时间”内,社区内部的非正式网络(如老年人互助小组、熟悉地理环境的居民)如何快速动员。本书提出,这种基于信任的社会资本,是城市基础设施“硬韧性”之外的关键“软韧性”。 2. 政治参与的微观化: 探讨了城市居民如何从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政治参与,转向对特定“微观议题”的精准行动,例如反对楼宇加建、维护社区绿地、倡导更安全的过街设施。这些行动如何从个体的不满汇聚成具有影响力的社群力量。 3. 城市身份的动态演变: 最终,本书总结了现代城市居民如何在“全球公民”的身份认同与“本地社群成员”的归属感之间进行复杂的平衡。我们预测,未来的城市生活将是去中心化、多重连接、且高度依赖弹性社群结构的一种生存模式。 《城市脉动:现代都市生活与社群构建》不仅是对当前城市现象的记录,更是一份关于如何更有意识、更有效率地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建立有意义的人类连接的指南。它呼唤我们重新审视每一次电梯里的目光交汇,每一次对小区布告栏的停留,以及每一次在数字屏幕背后的真诚回应。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园艺爱好者,我已经阅读了市面上大量的相关书籍,但很多都过于专业化,充斥着拉丁文学名和复杂的病理分析,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室内保健植物》的“急诊室”部分,却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疾病分类法,而是采用了一种基于“症状”的快速诊断流程图。比如,当你发现叶片边缘出现焦黄时,你可以根据“焦黄的程度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在叶尖”来快速定位问题所在——是浇水过多导致的根系窒息,还是环境湿度过低造成的边缘脱水。这种“临床思维”的应用,极大地简化了故障排除的过程。书中对于“虫害识别”的描述也极其精妙,它甚至配有高分辨率的放大照片,让你能清楚地区分蚜虫、红蜘蛛和介壳虫的形态特征及其危害方式。我曾经有一盆宝贵的“龟背竹”被虫害侵蚀,我用了好几种药剂都没治好,后来根据书中的“针对性药剂搭配”建议,我调整了喷洒的浓度和频率,并且改变了植物的摆放位置以改善通风,结果一周内病情就得到了遏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的不是“怎么做”,而是“为什么这样做”,这种深入的理解才是养护成功的关键。

评分

对于我这种常年在外出差的“空中飞人”来说,养植物简直是奢望,每次出差回来,家里的绿萝都奄奄一息,连通风口处的常春藤都失去了光泽。这本书对我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对“低维护”植物的深度挖掘和分类。它没有停留在“仙人掌耐旱”这种常识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植物在长期缺水状态下的生理反应,以及如何通过预先的“休眠期管理”来延长其在无人照看下的存活时间。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自动浇水系统”的DIY方法,用毛细管原理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补水装置,材料都是家里的旧衣物和塑料瓶,成本几乎为零,效果却出奇的好。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环境适应性”的分析,比如哪些植物对空调房的干燥空气有天然的抵抗力,哪些植物在较低光照下依然能保持叶片的蜡质层结构以减少水分蒸发。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解放双手”,它不是教你怎么变成一个全天候的园丁,而是教你怎么利用科学原理,让植物为你“打工”,替你适应你的生活节奏,而不是你为了它们调整生活节奏。我已经把那个DIY浇水器的图示拍下来了,准备出差前试用一下。

评分

我主要关注的是家里的空气质量问题,尤其是在冬天供暖季,空气干燥得让人嗓子不舒服,而且总觉得室内闷闷的。这本书的“空气净化能手”那一章,简直是我的救星。它不只是罗列了“吊兰可以吸收甲醛”这样的老掉牙信息,而是结合了植物的叶面蒸腾作用和根系微生物分解能力,详细分析了不同植物在不同污染因子(如甲醛、苯、TVOCs)下的去除效率和速率。它甚至用图表展示了在不同密度的植物配置下,一个标准客厅的空气质量改善曲线。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一个“植物群落搭配”的概念,比如如何将擅长吸收挥发性有机物的植物和擅长增加空气湿度的植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协同作用的“生物过滤器”。我看到它推荐的“橡皮树”不仅能净化空气,其厚实的叶片还能有效阻挡和吸附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对我这种有轻微过敏体质的人来说简直太有价值了。这本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让我从一个“装饰品”的角度看待室内植物,转变为将其视为一个“家庭健康维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分

老实说,我买这本书完全是冲着封面那张精致的“苔藓微景观”照片去的,我一直觉得那种在玻璃瓶里构建的小小世界充满了魔力,但自己动手总是无从下手。这本书的惊喜之处在于,它把“微景观”的部分讲得极其细致,从基质的选择(比如泥炭土、珍珠岩、蛭石的黄金配比),到工具的挑选(镊子、滴管、小铲子的最佳尺寸),都给出了详细的图解说明。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它居然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讲解如何应对微景观中常见的“玻璃起雾”和“霉菌滋生”问题,并提供了快速修复方案。我之前尝试做过一次,结果玻璃内壁长满了灰蒙蒙的霉菌,最后不得不推倒重来,当时真的非常沮丧。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这些常见的“翻车点”了如指掌,并且给出了非常明确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它强调的不是简单的堆砌好看的石头和苔藓,而是要理解这个封闭生态系统内部的水循环和光合作用平衡。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我最初对“室内植物”的简单想象,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微型生态系统构建”的专业指南,而且是以一种非常亲切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我甚至开始考虑,是不是该去买一套专业的玻璃器皿,尝试复刻书中的“雨林瓶”了。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植物杀手”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绿植心存向往,梦想着家里能有个小小的室内花园,但现实总是残酷的——我买来的多肉还没捂热就蔫了,空气凤梨更是干得像柴火棍。所以,当我拿起这本《室内保健植物》时,心里充满了期待与一丝不安。这本书的排版非常舒服,图片质量高得惊人,每一种植物的介绍都像是艺术品展示。我尤其喜欢它对植物“性格”的描述,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书,这本书会告诉你,比如“虎皮兰”是多么的坚韧不拔,适合忙碌的上班族,而“琴叶榕”则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耐心,就像对待一个有点脾气的小宝贝。它没有直接告诉我哪些植物“耐旱”或“喜阴”,而是通过实际案例和生活场景来引导你选择,比如“如果你家客厅光线一般,但你又不想每天操心浇水,不妨试试‘白掌’,它会用下垂的叶子轻轻提醒你该喝水了”。这种拟人化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园艺知识,而是在交一位植物界的朋友。书里还穿插了一些小小的养护技巧,比如如何用咖啡渣来调节土壤酸碱度,如何自制天然的杀虫剂,这些都是我在网上搜索了很久都找不到的实用“偏方”。读完前几章,我竟然鼓足勇气,重新挑战了一盆“绿萝”,希望这次能成功。

评分

方便 快捷 经济 实惠 正版行货

评分

我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基本上每1-3天读完一本。所以也是经常买书的读者。其次,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很好,没有异味,不粗糙。一看就是正版,也是新书,塑封的。再次,送货员的速度很快,态度也非常好,还帮忙送上楼,一句怨言都没有。非常感动!还有,京东的价格一直挺给力,服务也好。我会继续保持一直光顾。最后,关于书籍内容方面,总体来说是一本好书,读完受益匪浅,很有作用。收藏了,有空或者书荒时会随时抽空看看。以下心得内容给各位参考参考:夏天的雨,干脆,强劲;夏天的的雨,利落,爽快;夏天的的雨,生动,豪爽; 夏天的雨,毫不拖泥带水;夏天的雨,像个男人! 他不像春天的雨那样,淅淅沥沥,极尽了缠绵。他生性秉直,无所顾忌,来的猛烈,去的迅速。如果说春天的雨是摇曳着浅绿长裙的清纯少女,那么夏天的雨就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梁山汉子。他不像秋雨那样,星星点点,故寻闲愁。他总是在狂风大作中生情并茂,在电闪雷鸣中袒露胸襟,在惊心动魄中一诺千金。如果说秋天的雨是“谁怜憔悴更雕零”的李忆安,那么夏天的雨就是披长发而仰天长啸于泽畔江河的辛稼轩。他更不像冬雨那样,在噼哩叭啦的凛冽寒风中,无情的让人全身发抖。他如发怒的神兵鼓噪而来,似摧枯拉朽的千军万马凌空进发。如果说冬天的雨是给人们带来的是沉寂的气息,那么夏天的雨就是“气吞万里如虎”的粗豪男人给人带来的奔放与狂野。他虽然豪迈,虽然狂放,虽然动人心魄,虽然大气磅礴,但他和男人一样,表面上表现着坚强,内心却十分的脆弱。他忍受着苦痛佯装着干脆,经受着磨砺佯装着豁达,面带着微笑显示着生命的刚强。在他不堪重负的时候,有时会哭会笑,有时会吵会闹,但在哭过笑过吵过闹过之后,又背负着希望、疲惫和责任走向了热情;在他无奈的时候有时只会闷头抽烟,在他苦涩的时候有时只会躲起来喝酒,有只会在无人的角落里哭泣,但在抽过喝过哭过之后,又装出了一副英雄的形象来走向了强大。他总是按季节固有的程序收获他的圆满。他不会因为人们的企盼而提前,也不会因为人们体验干燥而来晚。他总是率性而为,来去从容,总是轰轰烈烈,总是在短暂的疯狂中不忘对大地的奉献,总是在即将消逝的时候充满着对生命的热爱。如果说春天的雨婀娜多姿,是俏丽佳人,秋天的雨缠缠绵绵,是悲情的怨妇,冬天的雨冷酷无情,没有了温柔,那么夏天的雨.有种色彩,明艳却不庸俗;有种气氛,凄美却不绝望;有种思念,缠绵却不造作,作文之初中作文:初中生写景作文。哦,那便是秋的色彩,那便是秋的气氛,那便是秋的思念。春的繁花似锦,夏的绿树成荫,冬的白雪皑皑,在这秋风萧瑟的季节早已淡去,唯有求是人们心中独特的美景,它将归来的讯息寄予红叶,洒满一地,告诉每一个人。秋洋溢在农民的笑窝里,看那层层的稻浪,金黄金黄,翻滚着近了。看那累累的果实,经过春的播种夏的洗礼,审批露水,咧开嘴露出笑容,新奇的张望这个世界。沁人心脾的清香到处弥漫。秋沉浸在涓涓的碧波里。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份收获,一份凄美,还有一份来年的希冀,望枯叶落尽,你是否会感到遗憾?看燕子南去,你是否会感慨万千?请看满园的菊花,正开的姹紫嫣红,那不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么?它们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在困境中笑傲江湖,才是真正可贵的。况且,叶子落了,又将会见来年枝头吐新芽;燕子去了,又将会见来年欢喜报新春。以笑的姿态面对落叶,面对秋天,面对生活,你会发现,就连太阳也在笑着祝福我们。秋飘洒在绵绵的细雨中。一切那么朦胧,远远望见那片枫叶林,已是火红一片。没有任何人,只剩下孤零零的荒冢,冷风吹起坟头上的白草,我想起故去的亲人。落叶归根是一份宿命,残花凋零是完成一次未完成的使命,晨露滑落更是一次生的光辉,只是感慨起脆弱的生命,感慨起梦里花落。逝去的已然逝去,我们无法左右。那面对离别,又当如何?我想起儿时的伙伴,想起曾经朝夕相处、欢笑嬉闹的日子,以及不掺任何杂质的小小的心愿,还有阔别已久的恩师、同窗,梦中花落,香到忧伤。你们现在过得好吗?秋,它的确凝聚了太多太多。

评分

内容还没有细看,这本书一半铜版纸一半普通纸不知为何

评分

印刷精美,内容祥实。

评分

初学者很实用,值的够买

评分

方便 快捷 经济 实惠 正版行货

评分

印刷精美,内容祥实。

评分

书印制精美,图文并茂,容易确认植物,不错。书来之不易,下单到收到货有一个月多啦,呵呵。

评分

前半部分都是彩页,内容也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