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慢慢學習吧。
評分該書分為政治捲、兵燹捲、藏弆捲、人事捲四部分,以事為經、以時為緯,以史料為主,且分析史事、人物、文化現象等,經緯分明,係統翔實,是一部史論結閤的圖書聚散史專著。在眾多的典籍散佚原因中,他總結性地指齣,中國曆代書厄的成因在於四大方麵:
評分走到書架前,抽齣幾本相似又相異的書來,試圖冷靜一下。這是一年來在網上陸續買到葉昌熾的《藏書紀事詩》,陳登原的《古今典籍聚散考》和吳晗的《江浙藏書傢傳略》,大緻翻一翻它們,應該能對古代中國文士們聚書嗜書的喜怒哀愁有一精簡的體認,然而這高妙在精簡,遺憾也在精簡,在一段一段人與書的故事裏。陳登原(1900~1975),原名登元,字伯瀛。浙江餘姚(現慈溪市)人。1915年入浙江第四師範學校,畢業後,在浙江餘姚縣第一高等小學任教員。1922年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在柳詒徵門下研究中國史。畢業後,開始對中國文化史領域進行開拓性的研究。1933年後執教於南京金陵大學,主講中國文化,並擔任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1935年聘為教授。1940年受聘為中央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建國後,應侯外廬之聘齣任西北大學教授。並兼任圖書館館長、陝西省政協委員等職。著述宏富,先後發錶學術論文20餘篇,著作21種,主要有《中俄關係述略》、《金聖嘆傳》、《中國文化史》、《國史舊聞》、《古今典籍聚散考》等。
評分《古今典籍聚散考》,又名《藝林四劫》。除捲首敘引、和捲末芻言之外,正文部分共分四部分:政治捲、兵燹捲、藏弆捲和人事捲,分彆講述瞭書籍聚集與散佚的四大主要因素。全書以事為經,以時為緯,繁而有序,雜而不亂。且凡有徵引,概加注原書篇目捲章,以便詳查。
評分第三章 隋之焚緯
評分價格不算便宜,書還行
評分第十章 外患與《永樂大典》之最後散亡
評分很喜歡,京東送貨還挺快的,書的裝幀製作也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