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左传战国策讲演录(附赠光盘1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左传战国策讲演录(附赠光盘1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左传战国策讲演录(附赠光盘1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郭丹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8


商品介绍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378258
版次:1
商品编码:1022139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11-01
页数:268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左传战国策讲演录(附赠光盘1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编辑推荐

  《左传战国策讲演录》是大学名师讲课实录之一。您也许没有机会去聆听这些名师讲课,但有了这样的“讲课实录”在手,就相当于旁听名师讲课,应该是可以弥补一些遗憾的。

内容简介

  《左传战国策讲演录》是郭丹教授从文学角度来研究《左传》和《战国策》两部先秦典籍的讲堂实录,共分十讲,约30万字。对于《左传》一书,作者主要分析了它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倾向,分析了书中的人物形象,总结《左传》作者塑造人物的艺术特征;同时,作者还对全书中的战争进行了细致的统计,论析了《左传》的战争思想。对于《战国策》一书,作者主要分析了《战国策》的思想特征,考察了《战国策》史料的真伪,列举历代学者对《战国策》的评价;分析了《战国策》的人物形象,还对战国策士的智慧与谋略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对《战国策》的文学成就进行了总结。

作者简介

  郭丹,福建龙岩人,1987年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师大工会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已出版学术著作1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先后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被评为福建省教学名师。

目录

绪言
第一讲 中国史学之发轫
第一节 史、史官与史官文化传统
第二节 从言事分记到言事相兼

第二讲 《左传》: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记录
第一节 《春秋》《左氏春秋》和《春秋左氏传》
第二节 “射王中肩”与“群雄争霸”
第三节 以民为本、崇礼与崇霸

第三讲 春秋人物画卷
第一节 雄主和贤臣
第二节 昏君和佞臣
第三节 其他人物系列

第四讲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第一节 频繁的战争
第二节 《左传》的战争思想
第三节 奇计与谋略
第四节 波澜壮阔的战争描写

第五讲 “文学的权威”
第一节 小说化的叙事写人
第二节 思涉鬼神,工侔造化
第三节 《左传》的语言艺术
第四节 《左传》中的文学思想

第六讲 纵横之世与纵横之书
第一节 七强纷争与策士纵横
第二节 《战国策》其书

第七讲 《战国策》的史料价值
第一节 史料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第二节 “畔经离道之书”

第八讲 众士如云唱大风
第一节 重士贵士与重利轻义的全新思想
第二节 风姿各异的战国风云人物
第三节 高才秀士的“长短纵横之术”

第九讲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第一节 写人艺术的新发展
第二节 敷张扬厉,驰说云涌
第三节 “利口者以寓言为主”

第十讲 先秦史传散文的文化内涵及其影响
第一节 史学传统的形成
第二节 《左传》《战国策》与《史记》
第三节 多种文体的萌芽与雏形
第四节 《左传》《战国策》与中国古代小说
附录
一、读书与做学问
二、主要著作及简介
三、主要学术论文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二讲 《左传》: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记录
  第一节 《春秋》《左氏春秋》和《春秋左氏传》
  二、《左传》的作者
  第二个问题是《左传》的作者,前面我们说了,司马迁在《十二诸侯年表序》里明确地说是左丘明。班固基本上沿袭了司马迁的观点,《汉书·艺文志》说:
  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圣之业……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因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朝聘以正礼乐。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
  从这段话来看,他是同意司马迁的说法的——是左丘明所著。班固此说并非
  一般的附和史迁。《汉书·艺文志》基本上源自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因此可以知道向、歆父子也是同意这种看法的。此外,两汉至魏晋的一些大儒硕彦尤其
  对古文经和《左传》有研究的一些学者,比如说像贾逵、郑玄、何休、桓谭、王充、许慎、范宁、杜预等人,也基本上没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这之前大家还是比较一致的,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但是唐代以后开始有人怀疑左丘明作《左传》,其后持怀疑论者代不乏人,清代刘逢禄和康有为等人甚至认为《左传》是刘歆割裂、篡改《国语》伪造的。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里面,就持这样的观点。当然,这个说法是不是能够得到承认,大家去看看他的书就知道是不是刘歆据《国语》伪造。不过,正如许多先秦典籍一样,由于时代的变迁、聚散无常,加之古代长期传抄流传,尤其在唐以前,没有印刷术,印刷条件之不具备,以手抄写,常有后人增损窜入,总会发现与原书抵牾矛盾之处。所以持怀疑论者虽提出了一些证据,始终觉得没有足够的依据来推翻它,就是所谓的“文献不足征”,难以使人信服。从我个人的倾向来讲,我们还是肯定《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这是第二个问题。

前言/序言

  大家学过《中国文学史》,不管哪一类、哪一种的文学史,《左传》和《战国策》这两部书在先秦文学史中通常都被归入“历史散文”或“先秦叙事散文”,也有时候被归入“史传文学”这一类中。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就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历史著作。“史传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样式。中国古代文学史,实际上是非常长久的。如果把绵延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比作一条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河,史传文学就是这条长河中重要的一股劲流。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样式,关于史传文学,似乎有必要给予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为什么要给它一个界定呢?因为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称呼它为“史传文学”,一个根据就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史传》篇。《史传》篇解释“传”字是这样说的:“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这是刘勰的《文心雕龙》里面对“传”字的解释,这几句话的意思,说的是什么呢?意思是说,“传”就是转的意思。为什么是“转”的意思呢?那是“声训”——音韵学里面叫作“声训”。这几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传,就是转的意思,就是把孔子作《春秋》的用意,转授给后人,所以“传”是经书的翅膀,是记事著作的首要之书——“羽翮”就是翅膀;“冠冕”就是头上的冠冕——这就是最重要的,首要之书。刘勰把解释经文的文字叫做“传”。《左传》是解释《春秋》的。《春秋》是“经”,是史书;《左传》是“传”,也是史书,所以是“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这样,就把史和传联系起来,可以称为“史传”。《文心雕龙》的《史传》篇就是这样来定义“史传”两个字的,它还论述了其他众多的历史著作,大家如果去看一看《史传》篇的话,就知道它包括《尚书》《战国策》《史记》《汉书》《三国志》等,当然,里头有很多并不是解经之作。所以我们说,刘勰所谓“史传”,包括上起虞夏下至东晋这么长的历史时期内的各种史书或者叫各体史书。史传文学中“史传”二字的含意,就是这样的概念。从先秦到六朝,有一批历史著作,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不仅是其中的某一篇章或某一段落具有文学色彩,而且是整部著作都堪称文学杰作,包括我们今天课程所要讲的《左传》《战国策》,还有《史记》,等等,这些著作,可以说做到了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它们既是历史著作,又是文学著作——所以我们借用刘勰的“史传”的概念和限界,将这样的一批历史著作称为“史传文学”。
  这个问题是有不同的看法的:有人认为,这不能称为“史传文学”;有人认为,它统一称为“传记文学”更好。在不同的文学史里面的表述、归类也是有不同的,所以我要特别把这问题提出来说一说,把这个概念界定清楚。以前的许多文学史著作,对于上起先秦,下迄两汉魏晋六朝的一大批文学性很强的历史著作,诸如《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国策》《史记》《汉书》等,有的称之为历史散文,有的称之为传记文学,有的称之为史传散文,概念很不统一。当然,就研究的角度不同来说,存在差异也是允许的,未必一定要整齐划一,但是就文学史的性质来说,如果概念上太纷杂,就给作品的归类带来困难。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把它们称为历史散文,倘若你们认真读这些作品的话,会觉得它又似嫌过于宽泛,其外延并不仅仅涵盖上述作品;有的作品可不可以被涵盖进去呢?称为史传散文,似又不够精当,不能突出我们刚才所讲的这些作品的个性特征;称为传记文学,它还是有些缠夹不清的麻烦。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这里举一个例子,《中国大百科全书》“传记文学”条“传记文学”这个词,它是这样说的:“古代传记文学大体上包括两类,一类是历史传记文学即史传文学,一类是杂体传记文学即杂传文学。”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说法,这样来解释传记文学的后半部分是合适的。因为魏晋以后,作为整部历史著作来说,全书具有很强的文学性的已经不再存在,比如说沈约的《宋书》,以至后来唐人唐初编的《晋书》啊,等等,它们的文学性——整部书的文学性当然不能跟《史记》《汉书》相比,也不可能跟《左传》《战国策》相比。那么代之而起的是什么呢?代之而起的是杂传、散传以及单篇个人传记作品,所以你把这些作品称为传记文学或杂传文学当然可以。前面我们所讲的,先秦两汉这些历史著作,我们称它为史传文学。传记文学论者往往局限于人物传记的界限而只从《史记》算起,你们去看看,有的书上,它写“传记文学史”,第一部是什么?就是《史记》。这样就有一个问题,你第一部是《史记》,那《史记》之前的《左传》《国语》《国策》这些著作,你把它归到哪里去呢?所以他们就改变一个方式,称它为“传记文学的萌芽”。我觉得这样称呼是不太合适的。有的把它称作“历史著作”,你在这边称它“历史著作”,后边称它是“历史散文”,这样就分不清楚了。实际上,《左传》《国语》《战国策》甚至也可以包括《尚书》《春秋》,它们的文学性——整部著作的文学性是非常鲜明的。所以,我这里还是主张:借用刘勰《文心雕龙》的这个“史传”的意思,把“史传文学”跟“传记文学”分离开来,用“史传文学”来界定先秦到魏晋这个时期的史传作品,这样就能够更加突出地显示史传文学的特色。
  说到史传文学,我想还是有必要简单地把史传文学的特征给大家介绍一下:史传文学的根本特征,在于文与史交融,或者说文与史的融合为一。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我们讲文、史、哲不分,这是我国上古史官文化的一个特有现象。中国古代并没有严格划分文学与非文学,没有确立纯文学的观念。唐代的刘知几在《史通》的《核才》篇里说:“昔尼父有言,文胜质则史。盖史者,当时之文也。”尼父就是孔子,这大家都知道。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先秦时期,文学尚没有从整体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文、史、哲三者交融为一体:有以文学写哲学,如《庄子》;有以文学写历史,就像我们后面要讲的《左传》《战国策》,等等。在先秦时期的各种典籍之中,这是很常见的,而且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两汉,所以就史传文学而言,它既是历史又是文学。从史的角度来看,它展现了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进程、历史运动的规律、历史变化的动因,它是历史著作,文学不过是其手法。从文学的角度而论,史书只是载体,它以史的形式包容了人类社会的众生万象,是人类社会全部生活的缩影,是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这个特点来讲,我把它称为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就这个意思。总的来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史传文学的载体既然是史书,那么它当然具备历史著作的特征,我们称它为本体特征。这一点也要注意。一般来说,大凡历史著作所应有的本体意识,比如史鉴和劝惩的职能,讲求实录的原则,还有史家所必须有的德、才、学、识,在史传文学作品中都得到充分的表现。就我们视野所及的史传文学作品来说,以史学的地位来看,它们大多是杰出的历史著作甚至是伟大的著作,像《史记》,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它们比之于后代的史书,不但毫不逊色,有的甚至是后代史书所无法比肩的楷模。这一点,我们在读中国文学史的时候,要注意到:它这个特征,又是中国古代文学其他样式所不具备的。
  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史传文学,它不是简单地枯燥地排比历史史实或者是机械地阐述历史变化规律。这个我要略加说明:我们读现当代人写的历史著作包括大学里面用的《中国通史》,它是叙述性的,把政治、经济、文化在各个朝代的历史状况叙述出来,但是它没有人物形象,没有故事情节,没有细节描写;而我们现在要说的这个史传文学,它有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解绎历史、演述历史。我这里用了“解绎”这样一个词,也就是“演述”的意思。它用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甚至细节,来解绎历史和演述历史。我们读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作品,可以发现这些作品极少有那种乏味的说教,或者乏味的陈述。它是把整个历史,或者是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认识融通于人物的言行之中,将历史运动转变为情节复杂的历史故事,也就是说将历史文学化、故事化。不论是先秦史传文学作品,还是两汉史传文学作品,都将历史人物描绘成可视、可感、可爱、可憎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我们去读的时候——大家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作品,例如:《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我们可以看到,它所描述的人物性格相当鲜明,有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而且历史事件有时候非常曲折复杂,不是那么简单的:有时候,复杂纷纭的历史事件,常常被这些作者组织成曲折跌宕甚至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有时候还增加了很多很有兴味的细节描写,这个细节描写跟历史本质没有多大关系,可是他加进去了,我们读起来感觉增加了很多的趣味性。包括心理状态的描写,心理情态的描写,这些都加进去了,那么这就正是它的文学特性的所在。我们知道,文学的特质在于形象,叙事文学的基本构成在于情节,史传文学具有上述特征,就必然地使这些作品成为品位极高的文学作品。我们给它一个这样定位,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朱自清先生就说过:《左传》,不但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那当然可以称它为“品位极高的文学作品”。不但如此,我们说这些史传文学作品,它们用形象和情节来解绎历史的过程中,作者往往还加入自己的评价,还会自己发出一些感慨,甚至加入个人的感情,这点我们读《史记》的时候,就很鲜明地感觉到。我们不是常说司马迁“笔端常带感情”吗?这就是加入了自己的感情。著名的学者也是《史记》研究的专家李长之先生,曾经说过《史记》“发挥了史诗性的文艺本质”,因而它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我们说,史传文学还为叙事文学确立了楷模,这里包括《左传》文章的叙事手法,《史记》中的写入艺术,千百年后仍然被史家和文学家奉为楷模,或者说奉为圭臬。
  从这点来讲,请大家注意:过去有人叹息中国古代没有史诗,因为西劣有史诗,有《荷马史诗》,中国没有长篇叙事文学作品,其实不然,这话是不全面的。可以说,史传文学就是伟大的史诗,就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文学。从先秦到六朝,史传文学高潮迭起、杰作频出,在史学与文学方面,这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是我们要注意的。这里也牵涉到一些理论问题。可我觉得这个对我们要讲的《左传》《战国策》是个背景知识,因此还是要跟大家介绍一下。
  另外,还有几点要再补充说明一下。
  一是课程的内容。我们主要介绍《左传》《战国策》这两部著作,它们是历史著作,又是文学著作,而我们的介绍,主要以文学性为主,把它们当作文学作品来讲。大家到图书馆去借书,借到童书业先生的著作——童先生是顾颉刚先生的学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有一本《左传研究》,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谈《左传》的,跟我们现在要讲的《左传》不一样,我们是从文学的角度,把它当作文学作品来讲。我们要让大家去领会《左传》和《战国策》这两部著作的文学魅力之所在,让大家知道早在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中就有如此优秀的叙事文字。大家要领会这点,并了解它们对后代文学的影响。第二个方面我要说明的是:在讲解时尽量地结合作品来讲,会举作品中的一些段落和例子。要了解和领会这两部作品,特别是要领会它们的文学特性和审美价值,大家要熟读这两部著作,最好是读原著,而不只是选本。第三个问题就是:还要强调别忘了这两部著作是历史著作,我们常说文史不分家,史传文学最能体现这个特点。我们讲史传文学,讲《左传》《战国策》,是出入于历史与文学之间,也就是前面我讲的史传文学是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因此我们是要懂得历史的。这点我要特别说明一下,我们现在中文系的学生的历史知识,还是停留在高中学过的水平上,因为你们进入大学中文系以后不开“中国通史”这门课,我曾经呼吁过,中文系应该也要开“中国通史”,它开的内容可以跟历史系有所不同,但应该是要开的。你不开“中国通史”这门课,那么这不但对于学习史传文学,就是对古代文学的其他体裁样式,如古代诗词、散文、小说等,都是一个欠缺。这个问题,我们教古代文学的老师,好多人都有同感,所以我的确有些忧虑和担心,觉得这个课要补,就是“中国通史”的课要补。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注意到了:现在兴起“国学”热,古代史是“国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懂历史,就不懂中国文化,那谈何“国学”呢?所以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抓紧补一下历史文化知识。这不但是对于我们这门课,对于大家的整个文化素质构成,也是大有好处的。这是第三个我要强调的问题。第四个问题,就是我这里开出了一个参考书目,供大家学习参考:
  1.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78年影印本。
  2.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78年影印本。
  3.国语(吴韦昭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点校本。
  4.战国策(汉刘向集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点校本。
  5.史记(汉司马迁撰,宋裴驷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中华书局1959年标点本。
  6.汉书(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标点本。
  7.搜神记(晋干宝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8.世说新语(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本。
  9.文心雕龙注(梁刘勰著,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0.史通(唐刘知几著,清浦起龙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1.文则(宋陈骥撰,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12.文章正宗(宋真德秀著,《真西山全集》本),清康熙中家祠重刊,同治中重印。
  13.文史通义校注(章学诚著,叶瑛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
  14.左绣(清冯李骅辑注),清康熙五十九年刊本。
  15.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16.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17.左传分国集注(韩席筹编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18.左传选(朱东润选译),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9.左传选(徐中舒选著),中华书局1963年版。
  20.左传疏证(徐仁甫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1.左传之文学价值(张高评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版。
  22.战国策注释(何建章注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
  23.战国策考辨(缪文远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
  24.战国策新校注(缪文远著),巴蜀书社1998年版。
  25.战国策研究与选译(熊宪光著译),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
  26.韩非子集释(陈奇猷集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新1版(原中华书局版)。
  27.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8.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著),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
  29.战国史(杨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0.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范文澜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4月版。
  31.战国纵横家书,文物出版社(北京)1976年版。
  32.中国史探研(齐思和著),中华书局1981年版。
  33.竹简帛书论文集(郑良树著),中华书局1982年版。
  34.古史辩(第四册,罗根泽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35.士人与社会(先秦卷,刘泽华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6.左氏兵法(朱宝庆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37.左传漫谈(郭丹著),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8月版。
  38.春秋左传学史稿(沈玉成、刘宁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39.管锥编(第一册,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79年版。
  40.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下,朱自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41.中国古代文学论稿(胡念贻著),上海古

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左传战国策讲演录(附赠光盘1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左传战国策讲演录(附赠光盘1张)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左传战国策讲演录(附赠光盘1张)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左传战国策讲演录(附赠光盘1张)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左传战国策讲演录(附赠光盘1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对两本古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

评分

理解一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本书。作者主要分析了它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倾向,分析了书中的人物形象,总结《左传》作者塑造人物的艺术特征。不错。

评分

更好的学习了解战国策》的书

评分

好书,专业性比较强,这套丛书基本可以。

评分

大学名师讲课实录,还不错

评分

左传和战国策,故事理当精彩,讲解想必出色。我还没看哪

评分

一本好书,有所思有所得,值得阅读!!!!书的质量一般

评分

不错的书籍,喜欢这种讲课的实录

评分

好!!!!!!!!!!!!!!!!

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左传战国策讲演录(附赠光盘1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左传战国策讲演录(附赠光盘1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