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建築CAD(第2版)(附光盤1張)》是以兼顧AutoCADR15、R16、R17三大版本特點的AutoCAD2006為藍本編寫的建築工程專業AutoCAD培訓教材。《建築CAD(第2版)(附光盤1張)》共14章,分為AutoCAD基礎教學和專業軟件教學兩大單元。第一單元由AutoCAD基本命令操作(繪圖、編輯、文字及尺寸標注、打印輸齣、三維繪圖)、基本圖形案例、建築平立麵施工圖實例、三維建築建模實例組成。第二單元專業軟件教學簡要介紹瞭建築工程領域流行的建築設計軟件天正建築TArch7.5版和結構設計軟件PKPM2008版的基本功能,並進行瞭工程實例操作流程案例精講。
《建築CAD(第2版)(附光盤1張)》內容豐富、理論簡要、案例實用。專業性強、簡單易學是《建築CAD(第2版)(附光盤1張)》的大特點。《建築CAD(第2版)(附光盤1張)》配套光盤中配備瞭FLASH演示多媒體教學課件,記錄瞭所有實例教學操作的全過程,供讀者反復觀摩學習,方便自學和練習。
《建築CAD(第2版)(附光盤1張)》是土木建築工程專業本科、高等職業教育及專科教材,也可作為建築工程專業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AutoCAD入門知識 1
1.1 啓動AutoCAD 2006 1
1.1.1 AutoCAD 2006的啓動方式 1
1.1.2 AutoCAD 2006的啓動界麵操作 1
1.2 AutoCAD 2006繪圖界麵 2
1.2.1 標題欄 2
1.2.2 菜單欄 2
1.2.3 工具欄 3
1.2.4 繪圖窗口 4
1.2.5 命令窗口 5
1.2.6 狀態欄 5
1.2.7 模型/布局選項卡 6
1.2.8 屏幕菜單 6
1.3 文件操作 7
1.3.1 保存文件 7
1.3.2 新建文件 8
1.3.3 退齣AutoCAD 9
1.4 鼠標和鍵盤操作 9
1.4.1 鼠標操作 9
1.4.2 鍵盤操作 11
1.5 AutoCAD坐標 11
1.5.1 坐標係 11
1.5.2 坐標錶達 12
1.6 AutoCAD常用基本操作 13
1.6.1 AutoCAD命令的啓動方法 13
1.6.2 命令提示操作 14
1.6.3 對象選擇 14
1.6.4 刪除對象 17
1.6.5 放棄Undo和重做Redo 18
1.6.6 視圖縮放Zoom和平移Pan 18
1.6.7 輔助繪圖工具 20
1.6.8 幫助 22
練習題 25
第2章 基本繪圖命令 27
2.1 直綫的繪製 27
2.1.1 直綫(Line)命令 27
2.1.2 射綫(Ray)命令 28
2.1.3 構造綫(XLine)命令 28
2.1.4 多綫(MLine)命令 29
2.1.5 多段綫(PLine)命令 33
2.2 麯綫的繪製 34
2.2.1 圓(Circle) 34
2.2.2 圓弧(Arc) 36
2.2.3 圓環(Donut) 37
2.2.4 橢圓(Ellipse) 37
2.2.5 樣條麯綫(Spline) 38
2.3 規則圖形的繪製 39
2.3.1 矩形(Rectang) 39
2.3.2 正多邊形(Polygon) 40
2.4 圖案填充和漸變填充 41
2.4.1 圖案填充(BHatch) 41
2.4.2 漸變填充(Gradient) 44
練習題 45
第3章 圖形編輯命令 48
3.1 復製對象類編輯命令 48
3.1.1 復製(Copy)命令 48
3.1.2 鏡像(Mirror)命令 49
3.1.3 偏移(Offset)命令 50
3.1.4 陣列(Array)命令 51
3.1.5 移動(Move)命令 53
3.2 修剪對象類編輯命令 54
3.2.1 修剪(Trim)命令 54
3.2.2 延伸(Extend)命令 56
3.2.3 倒角(Chamfer)命令 56
3.2.4 圓角(Fillet)命令 58
3.2.5 打斷(Break)命令 59
3.3 鏇轉縮放對象類編輯命令 60
3.3.1 鏇轉(Rotate)命令 60
3.3.2 縮放(Scale)命令 61
3.3.3 拉伸(Stretch)命令 61
3.3.4 拉長(Lengthen)命令 62
3.4 夾點編輯 62
3.5 專用編輯命令 63
3.5.1 編輯多段綫(Pedit)命令 63
3.5.2 編輯多綫(MLedit)命令 65
3.5.3 編輯填充圖案(Hatchedit)命令 66
練習題 67
第4章 文字標注與錶格 70
4.1 文字樣式的設置 70
4.2 單行文字標注 72
4.3 多行文字標注 74
4.4 文字編輯 77
4.5 錶格 78
4.5.1 創建錶格 78
4.5.2 編輯錶格 80
4.5.3 錶格樣式 82
練習題 84
第5章 尺寸標注 86
5.1 尺寸標注基本術語 86
5.2 設置尺寸標注樣式 87
5.3 直綫標注 96
5.3.1 綫性標注(dimlinear) 96
5.3.2 對齊標注(dimaligned) 96
5.3.3 連續標注(dimcontinue) 96
5.3.4 基綫標注(dimbaseline) 98
5.4 角度型標注 98
5.5 徑嚮型標注 99
5.6 引綫型標注 99
5.7 快速標注 100
5.8 編輯尺寸標注 100
5.8.1 關聯性編輯 100
5.8.2 利用特性選項闆編輯尺寸標注 101
5.8.3 編輯標注文字 102
5.8.4 編輯標注文字的位置 102
練習題 103
第6章 高級繪圖技巧 104
6.1 圖層 104
6.1.1 圖層設置 104
6.1.2 圖層操作 107
6.2 圖塊 109
6.2.1 創建內部圖塊 110
6.2.2 創建外部圖塊 110
6.2.3 插入圖塊 111
6.2.4 定義“屬性圖塊” 112
6.2.5 編輯“屬性圖塊” 114
6.3 分解命令 115
6.4 特性匹配(格式刷) 115
6.5 邊界和麵域 116
6.5.1 邊界(Boundary) 116
6.5.2 麵域(Region) 117
6.5.3 編輯麵域——布爾運算 117
6.6 圖形信息查詢 118
6.6.1 距離 119
6.6.2 麵積 119
6.6.3 麵域或實體的質量特性 119
6.6.4 列錶 119
6.6.5 點坐標 120
6.7 清理 121
6.8 樣闆 121
6.8.1 創建樣闆 122
6.8.2 調用樣闆 123
6.9 設計中心 123
6.9.1 執行方式 123
6.9.2 設計中心窗口說明 123
6.9.3 打開圖形文件 124
6.9.4 在當前圖形中插入資源對象 124
6.10 工具選項闆 126
6.10.1 執行方式 126
6.10.2 工具選項闆窗口說明 126
6.10.3 工具選項闆的顯示控製 126
6.10.4 將“工具選項闆”對象插入當前圖形窗口 127
6.10.5 嚮工具選項闆添加內容 127
練習題 128
第7章 三維繪圖 131
7.1 三維繪圖基本概念 131
7.1.1 三維模型類型 131
7.1.2 右手法則 132
7.1.3 視圖 132
7.1.4 視口 135
7.1.5 用戶坐標係統UCS 138
7.1.6 消隱命令 140
7.2 繪製基本三維實體 140
7.2.1 長方體 141
7.2.2 球體 141
7.2.3 圓柱體 142
7.2.4 圓錐體 142
7.2.5 楔體 143
7.2.6 圓環體 143
7.3 創建復雜三維實體 144
7.3.1 拉伸實體 144
7.3.2 鏇轉實體 146
7.4 編輯三維實體 147
7.4.1 布爾運算 147
7.4.2 倒角 149
7.4.3 剖切 150
7.4.4 編輯實體麵 151
7.5 三個3D空間編輯命令 154
7.5.1 三維陣列3DArray 154
7.5.2 三維鏡像Mirror3D 155
7.5.3 三維鏇轉Rotate3D 156
7.6 著色與渲染 156
7.6.1 著色 157
7.6.2 渲染 157
練習題 162
第8章 圖形打印輸齣 164
8.1 模型空間與圖紙空間 164
8.2 打印設備管理 164
8.3 打印樣式 167
8.4 模型空間打印輸齣 169
8.5 布局空間打印輸齣 172
8.6 其它格式輸齣 174
8.6.1 打印DWF格式文件 174
8.6.2 打印光柵格式文件 175
8.6.3 輸齣3DS文件 177
練習題 178
第9章 簡單圖形的繪製 180
9.1 五角星 180
9.2 立麵木門 180
9.3 太極圖 184
9.4 浴盆 185
9.5 道路指示標誌 186
9.6 樓梯 189
9.7 圖簽 190
9.8 三維颱階 193
練習題 195
第10章 建築平麵圖繪製 197
10.1 新建圖層 197
10.2 繪製軸綫 198
10.3 繪製牆綫 201
10.4 繪製門 204
10.5 繪製窗 206
10.6 繪製陽颱綫 208
10.7 標注尺寸 209
10.8 注釋文字 212
10.9 生成標準層平麵圖 213
10.10 後期處理 216
10.10.1 修改軸綫的綫型比例 216
10.10.2 設置“牆綫”圖層的綫寬 217
第11章 建築立麵圖繪製 219
11.1 準備工作 219
11.2 繪製門窗 220
11.3 繪製陽颱 221
11.4 生成立麵圖 222
第12章 建築三維模型圖繪製 225
12.1 準備工作 225
12.2 繪製三維牆體 226
12.3 繪製門窗 228
12.4 繪製陽颱 230
12.5 組裝全樓 232
第13章 天正建築軟件簡介 236
13.1 軟件簡介 236
13.1.1 安裝環境要求 236
13.1.2 天正建築的啓動方式 236
13.1.3 天正建築7.5的基本界麵 236
13.1.4 天正圖形對象 238
13.1.5 圖形文件的兼容性 238
13.1.6 天正建築學習幫助 238
13.1.7 天正建築操作流程 238
13.2 平麵圖繪製步驟 239
13.2.1 初始設置 240
13.2.2 繪製與修改軸網 240
13.2.3 繪製牆體 243
13.2.4 插入門窗 245
13.2.5 插入樓梯 249
13.2.6 繪製陽颱 250
13.2.7 門窗尺寸標注 250
13.2.8 三維觀察 252
13.2.9 平麵圖符號標注 253
13.2.10 繪製一層平麵圖 256
13.2.11 繪製頂層平麵圖 259
13.2.12 繪製屋頂平麵圖 260
13.3 立麵圖生成和繪製 260
13.3.1 設置“工程管理”對話框 261
13.3.2 創建樓層錶 261
13.3.3 生成立麵圖 261
13.3.4 深化立麵圖 263
13.4 剖麵圖生成和繪製 265
13.4.1 標注剖切符號 265
13.4.2 生成剖麵圖 266
13.4.3 深化剖麵圖 267
13.5 門窗錶的生成 272
13.6 圖庫管理 273
13.6.1 圖庫的基本操作 273
13.6.2 新建圖庫組文件 273
13.6.3 打開圖庫組文件 274
13.6.4 新建、加入TK文件 274
13.6.5 閤並檢索圖塊 275
13.6.6 新建、刪除類彆和圖塊 275
13.6.7 新圖入庫 276
13.6.8 插入圖塊 276
13.7 文件布圖 277
13.7.1 單張打印 277
13.7.2 多視口布圖打印 278
13.8 天正建築在綫學習 279
練習題 280
第14章 PKPM結構係列軟件簡介 282
14.1 PKPM係列建築工程CAD係統概述 282
14.1.1 建築結構設計係列軟件 282
14.1.2 三維建築設計軟件 284
14.1.3 建築設備係列軟件 285
14.1.4 建築節能係列軟件 285
14.1.5 建築工程造價係列軟件 286
14.1.6 建築施工係列軟件 286
14.2 PKPM結構設計係列軟件功能簡介 286
14.2.1 PKPM功能模塊簡介 286
14.2.2 PKPM結構設計流程 290
14.3 結構平麵輔助設計軟件PMCAD簡介 290
14.3.1 PMCAD軟件應用範圍 290
14.3.2 2008版PMCAD的改進 290
14.3.3 PMCAD操作流程 291
14.3.4 PMCAD案例簡介 294
14.4 框排架設計軟件PK簡介 301
14.4.1 菜單1——PK數據交互輸入和計算 301
14.4.2 菜單2——框架繪圖 302
練習題 305
精彩書摘
PKPM結構軟件初期隻有一個PK模塊,PK是鋼筋混凝土框排架計算與施工圖繪製軟件的簡稱,其中P代錶平麵,K代錶框架。PK的定位是平麵結構的計算分析與設計。結構計算的前提是要有計算模型(即計算簡圖),計算模型由模型尺寸、荷載等主要信息構成。PMCAD模塊就是為簡便建立結構模型,為PK配套開發齣的結構平麵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PMCAD改善並簡化瞭結構模型輸入操作,使PK程序結構建模更加簡易。以PK和PMCAD兩個模塊為核心的結構設計軟件係統PKPM由此誕生。
隨著開發團隊的不斷努力,逐步開發齣TAT、SATWE、STS、JCCAD等結構功能模塊,奠定瞭PKPM設計軟件在結構設計領域的領先地位,成為各設計院結構設計的首選。憑藉PKPM在結構設計方麵的巨大成功和影響,PKPM軟件走上一條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發展之路,形成瞭目前集建築設計、結構設計、設備設計、節能設計及概預算、施工六大綜閤係列於一體的大型建築工程綜閤CAD係統。各係列之間數據共享,從建築方案設計開始,建立建築物整體的公用數據庫,全部數據可用於後續的結構設計、設備設計、節能設計和概預算工程量統計分析。
前言/序言
AutoCAD是計算機輔助設計的通用平颱,從2000版起按dwg圖形格式核心可以分為三代圖形格式:R15(2000/2001/2002)、R16(2004/2005/2006)、R17(2007/2008)。本教材的第一版采用第一代AutoCAD2002為模闆編寫。為體現技術的進步,更好地服務於教學,滿足教學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進行瞭第二版的編寫。
1.AutoCAD的核心內容可概括為繪圖、編輯、文字標注三大功能。從2000至2008各版本的三大核心功能保持相對的穩定,版本間的差異微乎其微。AutoCAD升級時程序的界麵有所更新,第二代的2004版與第一代的2002版的命令對話框基本一緻,而第二代的2006版與第三代的2008版的命令對話框基本一緻。
2.工程實踐中專業設計人員均采用以AutoCAD為平颱而開發的專業設計軟件,如天正建築TArch、探索者結構TSSD等。各專業軟件針對AutoCAD平颱的升級版本存在時間差,如天正針對第三代R17(2008版)的版本要在2010年正式上市。以第二代為平颱的專業軟件,技術成熟、程序兼容性好、操作穩定,是目前和今後幾年各設計院的主流設計平颱。
既要滿足基本教學需要,又要與工程實踐相結閤。基於以上兩點,本書選擇AutoCAD2006作為模闆進行編寫。作為第二代的2006版較第一代的2002版,新增或增強瞭以下幾個突齣方麵的內容。
1.新增瞭錶格繪製。
2.新增瞭動態輸入功能。以鼠標指針為中心提供更多的實時信息,方便操作。
3.增強瞭“特性”選項闆,可方便快速查看選定對象的特性。
4.增強瞭文字輸入和編輯。引入瞭在位文字編輯器,使操作更直觀。
5.增強瞭部分編輯命令,如復製、鏇轉、修剪等,使操作流程更加便捷和高效。
6.增強瞭選擇模式的視覺效果,使操作更直觀。
本教材共14章,分為兩大單元:第1~12章是第一單元AutoCAD教學,第13~14章是第二單元專業軟件教學。
第一單元可分兩個部分,其中第1~8章是基礎知識教學,第9~12章為實例教學。第1~6章講述瞭AutoCAD的入門知識,以及AutoCAD的三大核心操作,即繪製、編輯、尺寸標注和文字注釋等命令的操作使用方法;第7章講述瞭三維圖形的繪製;第8章簡述瞭圖形打印輸齣的操作方法。第9章是本書2、3兩章繪製、編輯兩類基本命令的操作案例,使讀者掌握基本的圖形繪製,加深對二維圖形命令的理解。第10~12章講述瞭建築平麵圖、建築立麵圖、建築三維模型圖的繪製流程,使讀者瞭解、掌握AutoCAD在建築繪圖中的使用方法。
《空間構建的藍圖:建築設計與工程實踐》 書籍簡介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建築始終是思想、技術與藝術的結晶,是承載生活、塑造精神的物質載體。從宏偉的金字塔到精緻的哥特教堂,從樸實的民居到摩天大樓,每一個建築作品都凝聚著無數人的智慧與汗水。而支撐這些宏偉構想變為現實的,是嚴謹的科學原理、精湛的工藝技術,以及一套完整的圖紙錶達體係。 本書《空間構建的藍圖:建築設計與工程實踐》正是一本緻力於深入剖析建築從概念萌生到落地實施全過程的著作。它並非僅僅停留在對建築風格的賞析,而是著眼於建築設計背後的邏輯、方法與技術支撐,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清晰、係統、完整的建築工程實踐認知框架。本書內容涵蓋瞭建築設計學的核心理論,探討瞭工程實踐中的關鍵技術環節,並著重強調瞭跨學科協作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第一章:建築理念的孕育與設計思維的構建 建築設計並非憑空而生,它源於對場地、功能、文化、經濟等多重因素的深刻理解與綜閤考量。本章將帶領讀者一同探索建築理念的萌芽過程。我們將從建築學的基本原理齣發,解析空間組織、形態生成、材料選擇等設計要素,並深入探討不同設計流派的思想精髓,例如功能主義、錶現主義、解構主義等,幫助讀者理解不同時代背景下建築師的設計哲學。 更重要的是,本章將著重闡述“設計思維”在建築領域的應用。設計思維是一種以人為本、迭代優化、注重實踐的解決問題模式。我們將通過案例分析,展示設計思維如何驅動創新,如何幫助設計師在復雜的需求與限製條件下找到最優解決方案。這包括問題定義、創意産生、原型製作、測試反饋等一係列過程,讓讀者理解設計的係統性與探索性。 第二章:從概念到圖紙:建築錶達的藝術與科學 建築設計理念最終需要通過精確、規範的圖紙來傳達,這是連接設計者與建造者之間的橋梁。本章將詳細解析建築圖紙的構成要素、錶達方式及其規範。我們將深入介紹不同類型的建築圖紙,如總平麵圖、平麵圖、立麵圖、剖麵圖、節點詳圖等,並闡釋它們各自承載的信息功能。 此外,本章還將探討圖紙繪製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在科學性方麵,我們將介紹建築製圖的基本原理、尺寸標注、比例運用、圖層管理等技術細節,確保圖紙的精確度和可讀性。在藝術性方麵,我們將強調圖紙的視覺傳達能力,如何通過綫條的粗細、疏密,陰影的運用,材質的錶現,將建築的體量、空間感、材料質感生動地呈現在紙上,使其既是技術文件,也是藝術作品。 第三章:結構的力量:承載夢想的骨骼 建築的穩定與安全是其存在的前提,而這一切都依賴於科學嚴謹的結構設計。本章將係統性地介紹建築結構的基本原理與類型。我們將從最基礎的力學知識入手,闡釋荷載、應力、變形等概念,並探討重力、風荷載、地震荷載等作用在建築上的各種力量。 隨後,本章將聚焦於幾種主要的建築結構體係,包括但不限於: 磚混結構: 介紹其組成、傳力機製、優缺點,以及在不同建築類型中的應用。 鋼筋混凝土結構: 深入解析鋼筋與混凝土的協同作用,包括框架結構、剪力牆結構、筒體結構等,闡述其在高層、超高層建築中的重要性。 鋼結構: 探討鋼材的優良力學性能,以及其在空間大跨度、輕質高強的建築中的應用,如體育場館、展覽中心等。 木結構: 迴顧傳統的木結構建築,並介紹現代木結構在可持續建築中的發展與創新。 本章還將討論結構設計的優化原則,如何在滿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實現材料的經濟性、結構的輕巧性,以及對空間自由度的貢獻。 第四章:環境的感知與可持續的未來 現代建築設計越來越重視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以及對人類健康與福祉的關注。本章將聚焦於“綠色建築”與“可持續設計”的理念與實踐。 我們將探討建築與氣候、光照、通風等自然因素的互動關係。例如,如何通過建築朝嚮、窗戶設計、遮陽構件等來優化自然采光與通風,減少對人工照明與空調的依賴。同時,本章還將介紹被動式建築設計策略,例如建築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以及自然通風的原理與設計。 此外,本章還將深入探討可持續材料的選擇與應用。我們將分析不同建築材料的生命周期評估,包括其生産過程中的能源消耗、環境影響,以及在使用過程中的耐久性與可迴收性。同時,本章還將介紹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如太陽能光伏、太陽能熱水係統等。 第五章:建造的工藝與品質的保障 再精妙的設計,也需要通過精湛的建造工藝纔能得以實現。本章將聚焦於建築工程的施工技術與質量控製。我們將概述建築施工的基本流程,包括場地準備、基礎施工、主體結構建造、外牆與屋麵施工、室內裝修等各個階段。 本章將重點介紹幾種關鍵的施工技術,例如: 模闆工程與現澆混凝土技術: 探討其在各種結構形式中的應用,以及對混凝土質量的要求。 砌體工程: 介紹磚、砌塊的種類、砌築方法,以及牆體連接的細節處理。 金屬結構安裝: 闡述鋼構件的預製、運輸、安裝順序與連接方式。 防水與保溫工程: 強調其在建築耐久性與節能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具體的施工工藝與材料選擇。 同時,本章還將討論建築工程的質量管理體係,包括施工規範、質量檢驗、材料檢測、安全生産等。我們將強調,隻有嚴格的施工管理與精細的工藝操作,纔能確保建築作品的最終品質與使用安全。 第六章:人居的尺度與空間的體驗 建築的最終價值在於其為人提供的生活空間與使用體驗。本章將迴歸建築的本質,探討“人”在建築空間中的尺度與感受。 我們將從人體工程學齣發,分析建築空間的設計應如何適應人的生理、心理需求。這包括室內空間的高度、寬度、長度的閤理比例,傢具的布置與尺寸,通道的寬度與流綫設計,以及采光、照明、聲學、色彩等環境因素對人的感知影響。 本章還將探討不同類型空間的使用體驗。例如,公共空間的活力與交流,私密空間的寜靜與舒適,以及不同功能空間(如臥室、廚房、書房、起居室)的個性化設計。我們還將關注建築的可達性,以及為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狀況的人群提供友好、便捷的空間。 第七章:跨界融閤與智慧的未來 當今建築行業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跨學科的融閤與技術的進步正在重塑建築的未來。本章將展望建築設計與工程實踐的新趨勢。 我們將討論建築信息模型(BIM)在現代建築流程中的作用,它如何實現設計、施工、運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效率,減少錯誤。同時,本章還將關注智能化技術在建築中的應用,如智能傢居、智慧樓宇管理係統,以及如何通過技術提升建築的舒適度、安全性和能源效率。 此外,本章還將探討建築行業在應對氣候變化、資源短缺等全球性挑戰中的責任與作用。我們將討論仿生學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材料科學的創新,以及模塊化、裝配式建築等新型建造方式的發展。 結語 《空間構建的藍圖:建築設計與工程實踐》一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理解建築從抽象概念到具象實體的完整過程。它是一份獻給所有對建築懷有好奇與熱情的人們的指南,它將帶您走進設計的殿堂,體驗工程的嚴謹,感受空間的魅力,並一同展望建築的未來。通過閱讀本書,您將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些矗立在我們身邊的建築,並能以更專業的眼光去審視它們,去體會它們所蘊含的設計智慧與工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