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随着中国不断融人世界体系,中国学术界迫切需要更多的既能反映国际学术界前沿动态,又能体现“中国视角”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著作和教材。《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主要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基于定义与研究议题、要素流动与单位层次、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以及国际体系与中国经验四种关联性,力图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知识框架。第二,迫踪国际学术界前沿动态。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议题和分析方法,作者将过去40年从事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学者们分为“两代”,系统总结了20世纪70-80年代“第一代”学者提出的五大理论(相互依存论、霸权稳定论、国家主义理论、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二代”学者在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上变革的总体趋向。第三,分析全球政治经济的结构与动力。《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从世界体系与国家兴衰的关系人手,对促使全球政治经济延续500年的结构和动力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在当代的主要表现形式(国际货币、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发展与转型以及地区主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第四,体現“中国视角”。国际政治经济学虽然起源于美国和欧洲学术界,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和欧洲国家之外的学者只能是知识的消费者。在作者看来,中国学者要成为知识的生产者也许有许多路径,但立足于中国的现实经验,特别是中国过去30年融人世界经济的成功经验进行研究,是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知识生产者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者简介
王正毅,1982年考入南开大学,先后获哲学学士学位(1986)、哲学硕士学位(1989)、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1994-1995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开始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和政治学)。2002年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政治经济学系主任。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构建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框架——基于四种“关联性”的分析
总论 国际政治经济学:知识谱系、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
一、国际政治经济学:定义及其争论
二、“霸权衰退”与IPE范式的确定(20世纪70-80年代)
三、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至今)
四、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20年的成就与挑战
专栏:成为知识的生产者
世界体系与国家兴衰:历史遗产
第一章 世界体系与国家兴衰
第一节 世界体系与历史时段
一、第一个时段:1500-1750/1800
二、第二个时段:1800/50-1914/45
三、第三个时段:1945-20357
第二节 世界体系的基本动力
一、两次“地理大发现”
二、国际贸易与金融
三、科学与技术进步
四、制度与战争
第三节 世界体系的历史遗产
一、民族国家与国际体系
二、世界经济与全球经济
三、学术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
专栏:碾平世界的10大动力
第二章 财富、贸易与古典重商主义
第一节 古典重商主义的起源
一、地理扩张
二、贸易的拓展
三、商业资本的兴起
四、国家机器的加强
第二节 古典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一、货币即财富
二、国家干预经济
第三节 古典重商主义的理论观点
一、世界主义经济的三个缺点
二、政治经济学或国家经济学
第四节 古典重商主义范式的启示
一、国家利益与国际体系
二、民族经济与工业化
第三章 工业革命、霸权与古典自由主义
第一节 亚当·斯密与古典自由主义
一、亚当·斯密的时代
二、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第二节 大卫·李嘉图与古典自由主义
一、大卫·李嘉图的时代
二、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第三节 古典自由主义范式的特征
第四章 “革命”与古典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古典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第二节 古典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马克思、恩格斯与资本主义
二、列宁与帝国主义
三、古典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古典马克思主义范式的贡献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演进
第五章 相互依存理论:合作与国际机制
第一节 相互依存论的兴起
一、20世纪50-60年代的现实主义
二、20世纪60-70年代相互依存的社会现实
第二节 相互依存论的基本观点
一、相互依存的概念和特征
二、复合相互依存:特征和过程
三、相互依存与国际机制
第三节 相互依存论的贡献及面临的挑战
一、相互依存论的理论贡献
二、相互依存论面临的挑战
第六章 霸权稳定理论:霸权与世界经济
第一节 霸权稳定论的兴起
一、资本主义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二、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的危机
第二节 霸权稳定论的基本观点
一、理解霸权的三种模式
二、霸权和国际体系的稳定
三、霸权周期和国际体系的变革
第三节 霸权稳定论的影响和局限性
一、霸权稳定论的影响
二、霸权稳定论的局限性
第七章 国家主义理论:国家利益、权力结构与对外经济政策
第一节 国家主义理论的复兴
一、日本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兴起
二、美国带头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
三、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深化
第二节 国家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罗伯特·吉尔平的《美国的实力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学》
二、彼得·卡赞斯坦的《国内和国际力量与对外经济政策战略》
三、斯蒂芬·克拉斯纳的《捍卫国家利益:原材料投资与美国的外交政策》
第三节 国家主义理论的贡献及面临的挑战
一、国家主义理论的贡献
二、国家主义理论面临的挑战
第八章 依附理论:核心与边缘
第一节 依附理论的兴起
一、“现代化理论”的崛起
二、“现代化理论”面临的困境
三、依附理论的兴起
第二节 依附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依附的定义和形式
二、中心一外围的结构
三、外围社会的一般形态及其发展
第三节 依附理论的贡献和争论
一、依附理论的贡献
……
第九章 世界体系理论:世界经济、历史体系与文明
第十章 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经济学:超越“范式之争”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实证分析
第十一章 国际金融和货币的政治学
第十二章 国际贸易的政治学
第十三章 跨国公司与国家
第十四章 经济发展、国家与全球化
第十五章 地区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以亚洲区域合作为例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精彩书摘
吉尔平认为,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财富、权力以及经济活动存在着两个过程:一个是世界经济增长分布的极化过程;一个是世界经济扩散的过程。所谓世界经济增长分布的极化过程是指世界经济的增长以及分布是不均匀的。核心区往往是世界经济增长分布集中的地区,这一方面是因为核心区市场的力量以及比较优势,核心区拥有技术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源,特别是技术劳动力,优良的交通体系,比较好的社会和技术设施,比较低的交易成本,比较高的储蓄率以及比较大的经济规模;另一方面是由于核心区在其技术以及比较优势处于初始阶段常常阻止工业化的扩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业化核心区的激励竞争中保持其技术以及经济优势。而边缘区则是低技术、低技术工业以及原材料生产商集中的地区。但如果就此认为核心区和边缘区的关系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那就错了。在吉尔平看来,在注重世界经济增长和分布的同时,必须看到这一过程的另外一个方面,即经济扩散的过程。所谓世界经济的扩散过程是指,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的加强,所有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以及土地本身都是流动的,这种流动主要通过技术劳动力的移动、贸易的扩展以及对外投资而从核心区流向边缘区。在世界经济的扩散过程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其一,世界经济的扩散的过程及其结果世界经济体系中并不是均衡的。由于边缘区在原材料、交通网络以及其他要素方面的不同,从而导致财富以及权力在不同的边缘区增长和分布的不同,其中,有的边缘区在世界经济的扩散过程中成为一个新的增长中心以及进一步扩散增长的中心。
……
前言/序言
从1989年开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从事国际关系,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以来,在亲历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我一直希望写一本既能反映国际学术界前沿动态,又能体现“中国视角”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著作。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就是我在过去20年教学和科研中的心得的总结。
本书之所以能够完成,最为直接的动力莫过于各个层次的学生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在课堂上的不断激励。“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过去20年教学中,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国际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的过程中大多会面临如下“四个困惑”。
困惑之一: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是什么。尽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普遍意识到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但如何将“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进行理论上的创新却是学生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在我看来,造成这种困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历史演进的知识谱系把握不足,特别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尤其是美国国际关系学界所出现的“三次理论论战”的本质了解不够透彻。
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