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一点哲学,*简易的入门方法莫过于先读一部好的哲学史,概念、脉络、优劣历历在目。而罗素《西方哲学史》可以说*佳选择之一。由于罗素不是科班出身的哲学家,而是由一个科学家“半路出家”的,他的哲学不是从前辈哲学家那里学来的,而是他自己在搞科学时悟出来的,因此他对哲学的看法就没有科班出身的哲学家那样的学究气。因此《西方哲学史(下)》没有标准哲学史的晦涩,它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文辞优美,生动有趣。罗素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西方哲学史》是他获奖的代表作。因此它是一部既具有思想深度又具有文学才情的哲学史。
卷三 近代哲学
**篇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章 总说
第二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
第三章 马基雅弗利
第四章 埃拉斯摩和莫尔
第五章 宗教改革运动和反宗教改革运动
第六章 科学的兴盛
第七章 弗兰西斯·培根
第八章 霍布士的利维坦
第九章 笛卡尔
第十章 斯宾诺莎
第十一章 莱布尼兹
第十二章 哲学上的自由主义
第十三章 洛克的认识论
第十四章 洛克的政治哲学
第十五章 洛克的影响
第十六章 贝克莱
第十七章 休谟
第二篇 从卢梭到现代
第十八章 浪漫主义运动
第十九章 卢梭
第二十章 康德
第二十一章 十九世纪思潮
第二十二章 黑格尔
第二十三章 拜伦
第二十四章 叔本华
第二十五章 尼采
第二十六章 功利主义者
第二十七章 卡尔·马克思
第二十八章 柏格森
第二十九章 威廉·詹姆士
第三十章 约翰·杜威
第三十一章 逻辑分析哲学
索引
对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转向,这本书的处理手法显得尤为现代和敏锐。尼采那股沛然莫之能御的颠覆性力量,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但绝非简单的赞美或批判,而是一种充满张力的解读。特别是关于“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的论述,作者没有落入将尼采简单标签化的窠臼,而是深入探究了其作为一种价值重估的内在动力。这种对边缘性、批判性思想的精准把握,让这本书的重量感得以提升。同时,作者对现象学先驱的引入,如布伦塔诺和胡塞尔的早期思想,也显得恰到好处,为后续存在主义的兴起埋下了清晰的伏笔。可以说,这本书在处理这些思想的“断裂”与“延续”时,展现出了一种非凡的史家眼光,没有让任何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悄无声息地溜走。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黑格尔的庞大体系,需要的不仅是智力上的努力,更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同构。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没有回避黑格尔哲学的宏大与晦涩,反而选择了一条迂回但坚定的路径。作者对“绝对精神”的演进,特别是对辩证法在历史和逻辑中的展现,做了非常细致的梳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当下的某些社会思潮进行了微妙的对照,尽管没有直白地进行价值判断,但那种潜藏的对话感,让原本遥远的概念鲜活了起来。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反刍那些关于“异化”和“扬弃”的论述,感觉自己的思维也在被这部著作的内在逻辑所牵引,被拉伸,最终获得了一种结构性的理解,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这种引导式的阅读体验,是很多哲学导论著作所欠缺的,它要求读者付出,但也给予丰厚的回报。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之流畅,简直让我有种在跟一位渊博的老友对饮,听他娓娓道来那些西方思想的波澜壮阔。作者对康德哲学的把握,尤其是在批判哲学的介绍上,做到了深入浅出,完全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他没有将康德仅仅描绘成一个僵硬的思辨巨人,而是通过巧妙的案例和类比,展现了这位哲学家如何试图调和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鸿沟,构建起一个全新的知识和道德的领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梳理“先验唯心论”时所展现出的耐心与清晰,那些关于知性范畴和先验演绎的复杂论证,在他的笔下变得可以被理解,甚至可以说,读起来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这种叙事能力,远非简单的知识罗列可以比拟,它是一种将思想“翻译”成可感知的语言的艺术。读完这部分,我对启蒙运动晚期那种思想的张力与成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仿佛真的触摸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脉搏。
评分我必须要指出,这本书的选材和侧重点,体现了一种高度成熟的学术品味。它没有将焦点仅仅停留在那些“标准”的德国古典哲学家的身上,而是对后期转向,尤其是对存在主义思潮的铺陈,给予了足够的空间和深度。作者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的解读,可以说是我读过的最为审慎和富有洞察力的版本之一。他没有急于给出一个对“此在”的简单定义,而是耐心地跟随海德格尔的追问,一步步拆解日常性、焦虑和向死而在的结构。这种细致入微的剖析,使得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海德格尔的工作对于后来的法国哲学,乃至当代思辨领域具有如此强大的牵引力。整段阅读下来,我感受到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一种对“人之存在”这一根本性问题的重新浸润和审视。
评分这本书的体例和结构安排,展现出一种严谨的逻辑美感,尤其在处理跨越多个世纪的思想演变时,这种结构优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堆砌人名和观点,而是清晰地勾勒出了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对话、冲突与继承关系。例如,作者在阐述经验主义的某种局限性时,总能立刻引出理性主义的回应,并最终将这种辩证的张力导向一个更宏大的哲学议题。这种叙事上的“连贯性”,极大地降低了读者在面对庞大思想史时的迷茫感。读完全部,我能清晰地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张思想的地图,知道哪个思想家站位何处,其核心问题是什么,以及他是如何回应前人的。这种清晰的“地图感”,对于任何想要系统学习西方思想脉络的读者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评分很值得沉下心,好好读,细细品
评分不错,还没看完,大概看了下
评分书很不错,快递很给力!!
评分一般般
评分好书。。。。 没真活动!
评分这个是散装的,感觉有点脏兮兮的了
评分不错
评分好书,推荐!
评分这个是散装的,感觉有点脏兮兮的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