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婦人良方

校注婦人良方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明.薛己 著
圖書標籤:
  • 中醫
  • 婦科
  • 良方
  • 校注
  • 古籍
  • 養生
  • 女性健康
  • 傳統醫學
  • 醫書
  • 方劑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山西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7740388
商品編碼:1027476815
齣版時間:2012-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 名:漫遊書海--書評書序
作 者:樂黛雲
齣版社:東方齣版中心
叢書名: 齣版日期:2012年8月
版 次:第1版
頁 數:299
ISBN :9787547305072
定價: 28 元 本店價: 22.4 元
摺扣:【80】 節省:5.6 元
分類:  →  
貨號:1346435
圖書簡介 樂黛雲編著的《漫遊書海》輯錄瞭作者20餘年來有關跨文化研究和比較文學的書評和序跋,文章涵蓋瞭這一學科領域裏的許多重要著作,重點突齣,簡短易懂。本書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挑燈夜讀,心有所感,隨手記下,擴而大之;第二部分是多年來為友人、學生和後來者的著作所寫的書序、書跋和書評;第三部分“書海一葉”,是從浩瀚的書海隨意打撈而得的星星點點;第四部分是自傢書語,對自傢作品的一些解釋和說明。 作者簡介 樂黛雲,北京大學中文係現代文學與比較文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北京外國語大學兼任教授;曾任加拿大麥剋瑪斯特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荷蘭萊頓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訪問教授。1990年獲加拿大麥剋馬斯特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06年獲日本關西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曆任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所長15年、國際比較文學學會副主席7年,自1989年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至今,現任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編中法閤辦的《跨文化對話》雜誌。曾開設“比較文學原理”、“西方文藝思潮”、“馬剋思主義文論在東方和西方”、“比較詩學”等課程。
著有《比較文學原理》、《比較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比較文學簡明教程》、《中國知識分子的形和神》、《跨文化之橋》、《中國小說中的知識分子》(英文版)、《比較文學與中國——樂黛雲海外講演錄》(英文版);主編有:《跨文化個案研究叢書》14捲、《中學西漸叢書》6捲、《迎接新的文化轉型時期》2捲、《跨文化對話叢刊》26捲等。 目 錄 寫在前麵樂黛雲/001
情之所鍾,正在我輩/001
逍遙放達,“寜作我”/005
魏晉女性生活一瞥/010
40年代的叛逆知識分子/015
知識分子浩劫之一斑/026
關於偷到靈魂的隨想/035
漫談神話《碧奴》/045
在廣泛聯係中研究文學/049
新方法·新途徑·新收獲/053
美國夢歐洲夢中國夢/060
文學關係研究的新收獲/073
曆史·文學·文學史/077
從原發的文學現象再齣發/090
為瞭活潑潑的整體生命/098
比較文學新視野/110
聯結中西俄,匯通文史哲/117
迎接新的文化轉型時期/120
重寫文學史:當代比較文學的新課題/125
中國比較文學的創業元勛吳宓教授/131
《梅光迪文存》序/136
在尋找中西文化普遍性中的誤讀/141
雙嚮闡發一例/145
文化交流的雙嚮反應/148
文學的幻影/152
傳統思想的現代詮釋與中西文論的雙嚮互動/158
隱喻是不斷轉換生成的有機存在/164
《詩歌與曆史:政治哲學的古典風格》序/167
《儒傢倫理與現代敘事》序/170
《政治的審美化與審美的政治化》序/173
《比較文學概論》序/177
《文學人類學教程》序/181
《20世紀中國文學與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序/184
《天津師大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叢書》序/188
第一部中國人寫的《世界文明大係》/191
用中國智慧擁抱21世紀/195
人性的足跡/198
彆一種青春/201
他為祖國失去雙眼/204
精英必須麵對大眾/210
以一個中國人的靈魂研究外國文學/212
夏誌清——李歐梵——王德威研究軸心/215
未完成的現代性/223
文化的摺射/226
漫談《當代世界文學與中國》/229
東方文化的偉大復興/233
祝《中國各民族文學關係研究》齣版/240
全球語境與地方認同/245
比較文學講演錄/247
《中國印度詩學比較》雜談/250
深圳大學比較文學20年有感/254
《比較文學簡明教程》越南文譯本序/257
《比較文學簡明教程》維吾爾文譯本序/259
自選集前言/261
《中國文化西漸個案叢書》總序/267
承接古今,匯通中西/274
《我就是我》自序/277
《遠近叢書》序/278
《海外中國博士文叢》前言/281
《國外魯迅研究論集》前言/283
魯迅研究:一種世界文化現象/288
《20世紀學術文存·比較文學捲》序/296 插圖和節選
《閨秀詩選》 一、 編纂緣起:匯集芳華,慰藉心靈 《閨秀詩選》的編纂,源於對女性文學瑰寶的珍視與傳承。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文學長河中,女性詩人的身影雖不若男性般顯赫,卻也以其獨特的視角、細膩的情感,綻放齣彆樣的光彩。她們或描摹閨中寂寞,或抒發離愁彆緒,或感嘆人生無常,或贊美自然之美,字裏行間流淌著對生命、情感、社會的多重關照。然而,囿於曆史的局限,許多女性詩人的作品散佚、湮沒,難以窺見全貌。 本選集旨在搜集整理曆代女性詩人佳作,匯聚成冊,以期讓這些被遺忘或淹沒的珍貴詩篇重現光輝。我們希望通過此書,不僅能夠為研究中國古代女性文學提供一份有價值的參考,更能為廣大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提供一份精神食糧,慰藉心靈,激發創作靈感,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中那份獨特的女性智慧與審美情趣。 二、 選集範圍:跨越時空,擷取精華 《閨秀詩選》的選錄範圍,力求兼顧曆史的縱深感與內容的豐富性。我們追溯至先秦時期,將那些在曆史的縫隙中得以保存的早期女性歌謠納入其中,感受古樸純真的時代氣息。隨後,我們逐步深入,涵蓋瞭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各個主要朝代。 選取的詩人,不拘泥於名聲的大小,而是以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深度為主要標準。我們既收錄瞭如李清照、硃淑真、薛濤、魚玄機等傢喻戶曉的女詩人,也發掘瞭那些相對鮮為人知,但其作品同樣具有很高藝術水準的“閨閣”詩人。她們的身份背景也十分多元,既有齣身名門望族、受過良好教育的大傢閨秀,也有纔藝齣眾、活躍於市井的民間女子,甚至還有一些在特定曆史時期,因緣際會而得以留下詩篇的女性。 在詩歌體裁上,我們力求多樣化,涵蓋瞭古風、近體詩(律詩、絕句)、詞等多種形式,展現女性詩人創作的多樣性和藝術駕馭能力。內容上也力求豐富,從閨怨、相思、詠物、寫景,到抒情、議論、懷古、諷喻,皆有涉獵,力求呈現女性詩人創作的全貌。 三、 內容特色:感性細膩,彆具慧眼 《閨秀詩選》最顯著的特色,便是其流露齣的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與敏銳觀察。相較於男性詩人常常宏大的敘事、深邃的哲思,女性詩人的筆觸往往更側重於內心的體驗、日常生活的細節、以及人際情感的微妙之處。 情感的深度與細膩: 閨閣詩中最常觸及的,便是女性內心深處的情感波瀾。離愁彆緒、相思之苦、對未來的憧憬與迷茫,都在她們的筆下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例如,一位思婦的“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一位遠嫁女子對傢鄉的眷戀,一位纔女對知音的渴求,都化作瞭動人的詩句,直抵人心。這種對情感的深入挖掘,使得這些詩歌充滿瞭人性的溫度和感染力。 觀察的獨特性與生動性: 女性詩人以其獨特的視角,觀察著周遭的世界。她們對花鳥魚蟲、四季更迭的描摹,往往帶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親近感和細緻入微的體察。一朵花的盛衰,一片葉的飄落,都能引發她們無限的聯想和感慨。例如,對落花的憐惜,對月光的感懷,對微風拂柳的捕捉,都展現瞭她們敏銳的觀察力和生動的描繪能力。這種對尋常事物細緻入微的描寫,也體現瞭她們對生命之美的珍視。 哲思的內斂與智慧: 盡管以抒情見長,但許多閨秀詩作中,也蘊含著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智慧。她們對命運的思考,對社會現實的觀察,以及對人生價值的探尋,雖不似男性詩人那樣慷慨激昂,卻往往以一種更加委婉、含蓄的方式呈現,更顯其內斂的智慧。例如,一些對女性命運的感慨,對社會不公的隱晦批判,以及對個人價值的堅持,都顯示瞭她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語言的雅緻與韻味: 總體而言,閨秀詩的語言風格,多以雅緻、清新、婉約為主。她們善於運用精煉的詞語,營造齣含蓄雋永的意境,使詩歌具有耐人尋味的韻味。即使是描繪悲傷的情感,也常常不失典雅之氣,避免瞭粗俗或過度煽情的傾嚮。 四、 編校體例:力求嚴謹,服務讀者 為瞭便於讀者理解和鑒賞,《閨秀詩選》在編校體例上,力求嚴謹科學,並充分考慮讀者的閱讀需求。 時代順序與詩人排序: 選集基本按照朝代的時間順序編排,同一朝代內的詩人,則根據其生平大緻的年代順序排列。對於同一時代,作品藝術成就或影響較大的詩人,則適當提前。 作品的選取與校勘: 每位詩人選取其代錶性的作品。在選錄過程中,我們參考瞭多種版本,並力求選取傳世最佳的校訂本,以保證文本的準確性。對於存在爭議的字詞或版本,我們會在附注中加以說明。 注釋與賞析: 為瞭幫助讀者理解詩歌的背景、典故、以及深層含義,我們為每首詩都配有詳細的注釋。注釋力求簡潔明瞭,避免過於學究氣。此外,我們還為部分代錶性作品,提供瞭簡要的賞析,旨在引導讀者走進詩歌的意境,體會其藝術魅力,並啓發更深入的思考。賞析部分,我們避免瞭空泛的贊美,而是著重於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情感內涵和思想價值,以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附錄: 選集還可能包含一些有價值的附錄,例如,簡要的女性文學史概述,重要女性詩人的生平簡介,以及相關的研究文獻目錄等,以期為讀者提供更全麵的信息,並激發進一步的閱讀和研究興趣。 五、 傳承與啓迪:古韻新聲,照亮當下 《閨秀詩選》的齣版,不僅是對中國古代女性文學遺産的一次係統梳理與呈現,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精神的啓迪。 在當今社會,女性的地位與角色發生瞭巨大的變化。然而,古代女性詩人在作品中所抒發的對情感的珍視、對生活的熱愛、對個性的追求、以及在睏境中展現齣的堅韌與智慧,依然能夠引發我們今天讀者的共鳴。她們的詩歌,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自身的情感世界,更加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可以讓我們以更細膩的視角去觀察生活,發現平凡中的美好;可以讓我們在麵對挑戰時,汲取前人跨越時空的智慧與力量。 通過閱讀《閨秀詩選》,我們希望讀者能夠: 感受女性情感的深度與廣度: 理解女性在不同曆史時期所經曆的情感世界,體味她們的喜怒哀樂,從而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關懷。 領略傳統文化的雅緻與韻味: 領略古代漢語的精妙之處,感受古典詩歌獨特的審美情趣,提升文學鑒賞能力。 激發對生活的熱愛與創造力: 從詩歌中汲取靈感,以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麵對生活,甚至激發自身的創作熱情。 認識女性力量的多元與持久: 瞭解女性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她們所展現齣的獨特力量,從而更加尊重和肯定女性的價值。 《閨秀詩選》正如一座連接古今的橋梁,它承載著先輩的芳華,也閃耀著時代的智慧。我們相信,這些跨越時空的詩句,將繼續在讀者的心中激起迴響,照亮當下的生活,為構建一個更加美好、和諧的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醫學著作,書名為《校注婦人良方》。我一直對中國傳統醫學有著極大的熱情,特彆是其在婦科領域的獨特造詣。這本書,無疑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校注”的性質,使得它不僅僅是一份文獻的堆砌,更是一份經過精心打磨、去僞存真的學術成果。書中對於曆代婦科名方的收錄,可以說是相當全麵,而且每一個方劑的背後,都有詳盡的解釋和分析。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復雜病癥的論述,例如,對於婦人積聚、癥瘕等病癥的辨析,就極其深入。作者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癥狀,而是結閤瞭當時的醫學理論,對病因、病機進行瞭細緻的闡述,並提供瞭多種治療方案,體現瞭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靈活運用。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雖然是古文,但由於有瞭注釋,閱讀起來並不睏難,反而充滿瞭韻味。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新的知識和感悟。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調經”和“助孕”的篇章情有獨鍾,這些內容對於現代女性來說,依然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它讓我看到瞭古人在解決女性生理難題方麵的智慧和創造力。

評分

我對《校注婦人良方》這本書,可以說是懷著一種朝聖般的心情去翻閱的。這本書的體量不小,內容更是豐富。我一直覺得,想要真正瞭解一個領域的知識,就必須迴到其最本源、最經典的書籍中去。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這個願望。它所匯集的,是曆代醫傢關於女性健康的寶貴經驗和智慧。更難得的是,經過“校注”二字,使得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古籍,變得更加易於理解和掌握。書中對於一些婦科疑難雜癥的論述,讓我大開眼界。例如,書中對於一些復雜月經紊亂的辨證思路,就極其精妙。它不僅僅關注錶麵的癥狀,而是深入到身體內部的失衡,從肝、脾、腎、血、氣等多個角度進行綜閤分析,並根據不同的證型,提齣詳細的治療方案。這讓我深深摺服於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此外,書中對於妊娠、生産、産後調理等方麵的論述,也十分詳盡,既有對生理過程的科學描述,也有對各種可能齣現的異常情況的應對之策。其中一些關於安胎養胎的方劑,不僅具有療效,更充滿瞭人文關懷。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醫學知識,更是在感受中華民族在守護女性健康方麵所付齣的不懈努力和積纍的寶貴經驗。

評分

沉浸在這本《校注婦人良方》之中,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而充滿智慧的醫學殿堂。我之前閱讀過一些關於中醫婦科的書籍,但往往感覺不夠係統,或者缺乏深入的解讀。這本書,正好彌補瞭我的這種遺憾。它不是一本簡單的醫案匯編,也不是一本教條式的理論著作,而是將曆代婦科醫學的精華,通過嚴謹的校勘和精深的注解,呈現在讀者麵前。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一些經典名方的深入挖掘。例如,對於某些古老婦科方劑的來源、演變,以及臨床應用中的注意事項,都做瞭詳盡的考證和說明。這讓我不僅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書中對婦科疾病的分類和辨證,也是我學習的重點。它不僅僅局限於簡單的癥狀描述,而是深入到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從髒腑功能、氣血津液、病理因素等多個維度進行分析,這與現代醫學的病因學說有著異麯同工之妙。讓我感到驚嘆的是,書中關於婦人調養和保健的內容,對於現代人來說,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強調瞭內外兼修,身心和諧的重要性,體現瞭中醫“治未病”的理念。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能夠啓發思考,提升認知,並帶來深刻感悟的寶貴財富。

評分

初次翻開這本《校注婦人良方》,就被其厚重的紙張和古樸的排版吸引瞭。我一直對傳統醫學,尤其是婦科醫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市麵上流傳的許多古籍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校注不精,讓人望而卻步。幸運的是,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門。其選材之精,校注之細,都足以體現編者的良苦用心。我特彆欣賞書中對癥候的辨析,常常能夠一語中的,直指病根。書中所載的方劑,雖然年代久遠,但許多至今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其中一些方劑的配伍,展現瞭古人對人體生理、病理深刻的理解,以及因材施治的智慧。例如,書中對於月經不調的論述,並非簡單地歸納為幾種類型,而是細緻地分析瞭其中復雜的內在聯係,結閤瞭氣血、肝脾腎等多髒腑功能失調的可能,並提供瞭相應的治療思路。這與現代醫學的某些觀點不謀而閤,也讓我對中醫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感悟。我注意到,書中對於藥物的劑量和用法也做瞭詳細的說明,並配以一些經典的醫案,使得讀者在理解理論的同時,也能看到實際應用的範例。這對於想要深入學習中醫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便利。整體而言,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醫書,更是一部關於女性健康的生活指南,一本傳承著韆年智慧的寶典。

評分

最近正在研讀一本關於傳統醫藥的著作,書名頗為古雅,名為《校注婦人良方》。我之所以會被這本書吸引,主要是它所呈現齣來的嚴謹學術態度和深厚文化底蘊。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古籍,而是進行瞭細緻的校勘和注解。這種“校注”二字,便足以說明其學術價值之高。書中對於一些古方,不僅僅是逐字逐句的解釋,更包含瞭對原文的考證、對藥材的考據,以及對處方原理的深入剖析。這讓我能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清晰地理解這些古老方劑的內涵。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女性生殖係統疾病的論述印象深刻。它不僅僅停留在病癥的描述上,而是深入探討瞭其背後的生理機製和病理演變過程。比如,對於不孕癥的探討,書中引用瞭多個朝代的醫傢觀點,並對其進行瞭比較和評述,從中可以窺見醫學思想的演變軌跡。另外,書中對於婦科常見病,如崩漏、帶下等的治療,所提供的方劑思路清晰,藥味精煉,且往往能夠兼顧標本兼治,體現瞭中醫“治未病”的思想。我注意到,書中也包含瞭一些養生保健的內容,這些內容對於現代女性來說,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強調瞭情誌、飲食、起居等對女性健康的影響,提倡一種和諧自然的生活方式。讀完這本書,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與古代的醫者進行瞭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