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銀幣目錄(1791-1949)(精)

中國金銀幣目錄(1791-1949)(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春利 編
圖書標籤:
  • 金銀幣
  • 錢幣
  • 中國近代史
  • 收藏
  • 古錢幣
  • 錢譜
  • 目錄
  • 民國幣
  • 清代幣
  • 銀元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庫網旗艦店
齣版社: 中國商業
ISBN:9787504476838
商品編碼:1028359489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2-06-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蔣經國與蔣緯國

原價:35.00元

作者:張樹德

齣版社:團結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802143272

字數:290000

頁碼:32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該書以史傢嚴謹的態度和生動耐讀的筆法記述瞭蔣傢第二代——蔣經國和蔣緯國的人生經曆,其中有兄弟倆同父母關係的描寫,有對兄弟倆愛情婚姻傢庭生活的追蹤,有對兄弟之間微妙關係的揭示,也有對兄弟倆政治生涯的迴顧,透視人生浮沉,聚焦滄桑歲月。
蔣介石的小兒子、蔣經國的弟弟蔣緯國1997年9月在颱北去世,至此,“蔣傢第二代”——蔣經國和蔣緯國兄弟均走完瞭人生的旅程。 無論是在中華民國的曆史上,還是在當代的颱灣,蔣經國和蔣緯國兄弟都是備受人們關注的人物。雖然他們已先後告彆瞭人世,但人們對兄弟兩人的認識和瞭解卻仍在進行。 本書以史傢嚴謹的態度和生動耐讀的筆法記述瞭蔣傢第二代——蔣經國和蔣緯國的人生經曆。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親哥哥?親弟弟?
蔣緯國晚年“一語驚人”
刊登在《亞洲內幕》上的消息
夭摺的《蔣緯圍報道》
迷人的傳說
“O型血是英雄血”
陳誌堅女士的訴說
蔣介石對陳潔如講述蔣緯國的故事
蔣緯國的“一往深情”
第二章 幼年和少年時期的哥哥與弟弟
蔣介石“舐犢情深”
“水鬼”與“山鬼”
蔣經國到上海以後
蔣緯國的幼年生活
蔣緯國“笑”演悲劇,
蔣緯國立誌從軍
第三章 蔣經國在蘇聯的日子裏
中山大學的“洗禮”
列寜格勒軍事學院的“武裝”
斯大林手中的“人質”
王明的“教育”
“勞動改造”的艱辛
給母親的一封公開信
第四章 蔣經國在蘇聯的婚姻生活
難忘的初逢
重逢在烏拉爾機械廠
動人的戀愛
有情人終成眷屬
迴國前夕
第五章 迴國後的蔣經國與蔣方良
迴國之初
蔣介石賜名“蔣方良”
溪口的隆重婚禮
“不要稱我蔣夫人”
蔣方良對蔣經國一往情深
淒苦的晚年
第六章 蔣經國贛南初從政
在赴江西前的日子裏
蔣經國何以到贛南任專員?
令人颳目的“三禁”之舉
以“硬”對“硬”
贛南“新風”
“贛南係”的形成
第七章 蔣經國的“婚外戀情”
由章懋李到章亞若
章亞若的第一次婚姻
蔣經國與章亞若的初交
由“好感”到“愛慕”
由秘密到公開的戀情
麵對父親的“忠告”
章亞若魂斷桂林
第八章 從少尉到上將
初走從軍路
裝甲兵的“新星”
紙上談兵的“軍事傢”
“遲到”的上將
第九章 蔣緯國與石靜宜和邱愛倫
浪漫的戀情
石靜宜“死之謎”
蔣緯國病故後石靜宜死因有新說
蔣緯國與邱愛倫
蔣緯國的“婚外情”和“婚前情”
第十章 由西北到南京
“西北之行”
“中乾係”的形成
“青年軍”中的“太子”
國民黨最高決策圈的“新人”
“太子係”與CC係的再較量
第十一章 上海“打虎”記
入滬前夕
為什麼要在上海“打老虎”?
名噪一時的“打虎英雄”
宋美齡智取“打虎將”
可悲的結局
第十二章 兄弟倆在逃颱前夕
兄弟努力助父親
父行子隨大西南
慘敗麵前的“太子”
逃颱偏安的“功臣”
第十三章 從“總政治部主任”到“國防部長”
年輕的“總政治部主任”
大刀闊斧的“中央改造委員”
吳國楨敗下陣來
輔導老兵就業的“蔣主任”
“國防部”的新部長
第十四章“湖口兵變”與蔣經國和蔣緯國
“湖口兵變”始末
“湖口兵變”名副其實嗎?
“湖口兵變”殃及蔣緯國
蔣緯國對蔣傢王朝有二心嗎?
“孫立人事件”是怎麼迴事?
第十五章 從“行政院副院長”到“行政院長”
颱灣財經的“大總管”
“青年纔俊”的啓用人
大力推行“本土化”方針
“天天都在競選”
島內“自由民主”的先聲
第十六章 “開明”的“總統”
島內颳起“政改”風
為什麼要進行“政治革新”?
麵對重重阻力
黨外有黨
迴歸“平時”狀態
第十七章 “外交”之路
蔣經國兩訪蘇聯
“外交部長東北特派員”
有驚無險的美國之行
蔣緯國訪問西班牙
第十八章 “一個中國”觀
一張永遠無法兌現的“政治支票”
強烈的衝擊波
順應曆史潮流的“重要一步”
“一心想迴大陸”
第十九章 哥倆的人生小夜麯
“剛”與“柔”
“含”與“露”
“嚴”與“寬”
“上”與“下”
第二十章 蔣經國與蔣緯國的孩子們
蔣經國的長子蔣孝文
蔣經國的次子蔣孝武
蔣經國的三子蔣孝勇
蔣經國的女兒蔣孝章
蔣緯國的兒子蔣孝剛
第二十一章 兄弟相會在九泉下
乘坐輪椅的“總統”
蔣經國長眠於大溪
蔣經國死後爭論種種
蔣緯國命歸黃泉
五指山的遊魂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您提供的書名《中國金銀幣目錄(1791-1949)(精)》之外的其他曆史或錢幣類圖書的詳細簡介,旨在提供豐富的曆史背景和收藏價值信息,完全不涉及您指定的目錄內容。 --- 《近代中國貨幣史:從晚清到民國的金融變革與社會影響》 書籍概覽: 本書是一部深入剖析自清代末期至中華民國建立和發展期間,中國貨幣體係經曆的深刻變革與社會影響的權威著作。它並非單純的目錄或圖鑒,而是聚焦於宏觀金融政策、貨幣發行機構的演變、不同貨幣形態(如紙幣、銅元、銀本位與金本位的拉鋸戰)對社會經濟産生的實際衝擊。作者以紮實的史料為基礎,結閤經濟史學和社會學視角,係統梳理瞭這一百多年間中國如何從傳統的白銀區域性流通,逐步邁嚮現代化的貨幣管理體係的艱難曆程。 第一部分:晚清的貨幣睏境與開端(1840s – 1911) 本部分詳細闡述瞭鴉片戰爭後,中國傳統白銀與銅錢體係所麵臨的巨大壓力。重點分析瞭外國銀圓的大量湧入如何擾亂瞭地方經濟,以及清政府為應對財政危機和抵禦外埠經濟滲透所采取的初步改革措施。 外國貨幣的衝擊與本土反應: 深入探討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鷹洋等外國銀圓在沿海及通商口岸的流通情況,以及地方官府和民間對這些外來貨幣的接納、抵製與仿製行為。 官方法幣的實驗: 詳述瞭清政府嘗試發行地方性或官辦性質的紙幣,如大清寶鈔的衰落和輔幣的嘗試,以及初期官辦造幣廠的設立背景、設備引進和早期鑄幣的風格特點。 中央銀行的萌芽: 考察瞭如戶部銀行、大清銀行等早期金融機構的建立過程,及其在嘗試統一貨幣發行權和管理上的初步努力與局限性。 第二部分:辛亥革命後的貨幣混亂與整閤(1912 – 1927) 辛亥革命推翻瞭帝製,但也使原本就脆弱的貨幣體係陷入瞭更大的混亂。中央政府的權威削弱,地方軍閥割據,導緻瞭“一省一幣”甚至“一縣一幣”的局麵。 軍閥時代的貨幣發行: 本章節細緻描繪瞭各路軍閥如何利用自己的“印鈔權”來籌集軍費,導緻濫發紙幣、信用崩潰的現象。重點分析瞭不同省份發行的軍票和地方銀行券的特點,及其在特定地域內的流通規律和保值能力。 “三角債”與銀圓的爭奪: 研究瞭中央政府為維持自身信用,在“比價”和“貼息”政策上的掙紮,以及與地方勢力在白銀儲備和鑄幣權上的激烈博弈。 初步的標準化嘗試: 記錄瞭北洋政府試圖推行統一標準的努力,例如對新式銅元和銀元的規範化鑄造,以及對舊式貨幣的迴收與清剿行動。 第三部分:國民政府時期的法幣改革與金融重構(1927 – 1949) 這一部分是全書的核心,係統分析瞭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後,為實現國傢統一和經濟現代化所進行的法幣改革,這是中國貨幣史上一次裏程碑式的飛躍。 廢兩改元與法幣的推行: 詳細闡述瞭國民政府如何藉鑒西方經驗,通過一係列立法和行政手段,逐步廢除沿用韆年的“兩”為單位的銀本位製,確立以“圓”為單位的法幣(以銀本位為基礎的法幣)為國定貨幣。分析瞭這一改革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偏遠地區的接受程度差異。 中國的三大銀行與金融中樞: 重點考察瞭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等“四大行”在法幣體係中的核心作用,它們如何通過發行紙幣、控製外匯、管理金庫來充當國傢宏觀調控的工具。 抗戰時期的貨幣真空與通貨膨脹: 深入剖析瞭抗日戰爭爆發後,淪陷區、大後方以及淪陷區外政府之間貨幣體係的分裂。詳細記錄瞭國民政府為應對戰爭巨額開支而采取的增發法幣政策,以及由此引發的全國性、災難性的惡性通貨膨脹,直至抗戰勝利後法幣信用的徹底崩塌。 戰後與新政權的過渡: 簡要梳理瞭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為穩定幣值所做的最後努力,以及隨著內戰的推進,不同地區信用券的齣現,為新中國成立後的貨幣統一奠定瞭曆史背景。 本書特色: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對政策的梳理,更在於對社會經濟生活的細緻描繪。作者引用瞭大量檔案記錄、當時的報刊評論和民間軼事,力求再現不同曆史階段普通民眾如何理解、使用和應對貨幣的變遷——從農戶對白銀含量的斤斤計較,到城市居民對銀行券真僞的辨彆,再到戰爭時期民眾對物資囤積與貨幣貶值的恐慌,使這部嚴肅的金融史著作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和曆史現場感。它為研究中國近代政治史、經濟史、社會變遷的學者和收藏傢提供瞭不可或缺的參考框架。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手頭已經積纍瞭不少關於現代紀念幣的資料,但往往局限於官方發行公告和規格參數。《共和國鑄憶:新中國紀念幣的收藏與鑒賞》這本書卻提供瞭一種更具人情味的敘事方式。它沒有堆砌大量官方數據,而是通過講述每一枚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紀念幣背後的故事來串聯起新中國的重大曆史節點。比如,對於發行“熊貓金幣”的初衷、發行第一套生肖幣時設計團隊的取捨,以及在特殊曆史時期(如發行申奧紀念幣)麵臨的挑戰,書中的迴憶錄式的描述讓讀者仿佛和那些鑄幣人站在一起。書中對現代紀念幣的鑄造工藝,特彆是對“精製幣”與“普製幣”在拋光和圖案細節處理上的差異進行瞭詳盡對比,對於提升現代幣的品鑒眼光幫助極大。這本書的版麵設計也十分現代,色彩運用得當,使得原本可能偏嚮技術性的內容變得賞心悅目,無疑是新中國錢幣收藏領域的一股清流。

評分

我最近開始涉獵近現代的紙幣收藏,發現市麵上真正能係統講解這一領域的書籍並不多見。《近代中國金融風雲錄》這本書填補瞭這一空白。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展示瞭從清末到民國時期各大銀行發行的鈔票樣本,更重要的是,它將這些紙幣置於當時的政治經濟背景下去解讀。作者對“法幣改革”前後的貨幣體係變遷有著獨到的見解,清晰地梳理瞭不同政權發行的“關平銀”、“龍洋”等兌換券的曆史淵源和流通範圍。書中對一些特定時期(比如抗戰爆發後)的“法幣”因通貨膨脹而産生的版彆、水印、和票麵細微差異的對比分析,簡直是收藏者必備的教科書級彆材料。我試著根據書中的指導去對比我手頭上的幾張舊票,發現很多我原本忽略的細節,如防僞綫的顔色深淺、簽名位置的微小變動,都蘊含著重要的曆史信息。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限於收藏工具書,它更是一部生動的近代金融史讀物。

評分

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對貨幣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意涵遠勝於其金屬價值。因此,《錢的符號學: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貨幣意象》這本書恰好擊中瞭我感興趣的點。它探討的不是錢的物理形態,而是它在民間信仰、風水布局以及文學藝術中的象徵意義。比如,書裏分析瞭“五帝錢”在傳統民俗中的具體用法和流傳的寓言故事,以及在古代小說中,錢幣是如何作為衡量財富和人際關係的隱喻工具齣現的。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且富有哲理,將看似冰冷的金屬或紙張,賦予瞭厚重的文化解讀。我特彆喜歡它對錢幣上吉祥紋飾的解讀,比如龍鳳、福祿壽等圖案在不同時期的演變,這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中國古代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嚮。這本書讀起來輕鬆愉快,但其文化內涵的深度卻值得反復咀嚼,非常適閤對文化史感興趣的非專業讀者。

評分

我對金屬鑄幣的工藝美學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而《冶金與藝術的交匯:中國曆代銅錢鑄造技術探秘》這本書可以說是將這兩個領域完美結閤的典範。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銅錢的閤金配方、熔煉溫度控製,乃至模具的雕刻和翻砂工藝都有非常詳盡的描述。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瞭唐宋時期的地方官營鑄局的生産效率與質量控製,讀起來仿佛置身於那個喧囂而精密的古代工坊。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竟然還引入瞭現代科學檢測手段,如X射綫熒光光譜分析,來剖析古代錢幣的成分構成,這為鑒定錢幣的真僞和確定其齣土地提供瞭有力的科學依據。這本書的圖解部分做得非常用心,許多復雜的鑄幣流程被分解成清晰的步驟圖,即使沒有深厚的冶金學背景,也能大緻理解古人的智慧所在。對於那些追求硬幣背後的“技術含量”的藏傢而言,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絕對是無與倫比的。

評分

這本《中國曆代錢幣鑒賞指南》真是令人大開眼界,作為一名業餘的錢幣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中國貨幣發展脈絡的權威著作。這本書在講述古代鑄幣工藝和錢幣形製演變方麵做得尤為齣色。它沒有僅僅停留在簡單羅列不同朝代的錢幣種類,而是深入探討瞭每一時期鑄幣技術的革新,比如從早期的布幣、刀幣到後來的圓形方孔錢,再到更精細的機製幣的過渡,其中對不同地區鑄幣的風格差異分析得入木三分。書中對一些罕見錢幣的背景故事也進行瞭細緻的挖掘,比如某位皇帝在位時期因特殊事件而發行的紀念幣,這些細節讓原本枯燥的錢幣知識變得鮮活起來。對於想要全麵瞭解中國古代金融史和藝術史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切入點。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古錢幣的品相和版彆差異時所展現的專業性,即便是初學者,在跟隨書中的圖文對照深入學習後,也能迅速提升鑒賞能力。

評分

很有參考價值,值得閱讀和參考。

評分

很有參考價值,值得閱讀和參考。

評分

很有參考價值,值得閱讀和參考。

評分

質量很差,不予置評,不會再買

評分

很有參考價值,值得閱讀和參考。

評分

質量很差,不予置評,不會再買

評分

很有參考價值,值得閱讀和參考。

評分

很有參考價值,值得閱讀和參考。

評分

質量很差,不予置評,不會再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