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記性便漸漸地衰退,許多經曆過的事情開始變得不甚瞭然,有時甚至連曾經動人心魂而又銘心刻骨的東西,也會淡忘。一個人是這樣,一座城市,一個民族又何曾不是如此。隨著歲月的遠去,人們的記憶都會退化,直至完全消失,除非有人能夠將這種記憶趕快記錄!
人們對於蘇州悠久的曆史,總是津津樂道,如數傢珍,2500多年前的春鞦吳國建立瞭這座城池;1500年前的六朝興建瞭許多寺觀;1000多年前的唐代“水陸相鄰,河街並行”的水城雙棋盤格局已經蔚然形成;500年前的蘇州則開啓瞭它最為輝煌的明清時代。然而,對於最近這100多年來的蘇州歲月,人們又瞭解瞭多少?
傳統的思維方式,影響瞭人們對於近現代蘇州社會的認識,在這種氛圍裏,隻要一提起從前,似乎總是暗無天日,地主、資産階級剝削壓迫,民不聊生;一提起新中國建立之後,似乎也總是陽光明媚,人民翻身解放,當傢做瞭主人。其實,對於曆史,人們需要的不僅僅隻是概念化的理論說教,而更需要鮮活的人生細節感受,因為細節構成瞭生活,生活纔積澱成為曆史,而概念,不過是為瞭迎閤某種需要而編造齣來的政治宣傳,也許它很有道理,也許它也很片麵。
照片可以作證,即便是在蘇州,人們也能看到: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其實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便已經開始,是日本人的入侵,摧毀瞭中國現代化的積纍;照片可以作證,即便是在蘇州,人們也能看到:自上世紀50年代之後,我們的富民強國之夢,走瞭那麼長的一段彎路,直到1978年纔完全醒悟,開始更張改弦。
不同經曆的人們,對於曆史會有不同的解讀,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不能苛求天下的學問都是一個版本,曆史學也同樣如此,因為這世界本來就豐富多彩。
十多年來收集蘇州老照片,除瞭古城山水和街巷景物之外,還有許多曆史事件和社會風貌的鏡頭,一張一張躍入眼簾,就仿佛在檢閱曆史,莊嚴肅穆之中,心在起伏激蕩!那是無數尋常百姓不尋常的人生體驗,也是近現代蘇州坎坷麯摺、催人淚下的一段曆程。這些照片所反映的許多事情,並不完全為今天的人們所明白,然而照片告訴我們:它們都是事實。
真實的,纔是動人的,希望這些殘存的畫麵,能夠讓人的心靈,産生一點顫動……
目錄
序
目錄
清朝末年 1911年以前
清朝官員視察東吳大學堂
東吳第一幢校捨林堂興建 早期的醫院 洋氣十足的古城
蘭陵女校
最早的濛養院 官民閤作興辦學堂
最早的醫科畢業生 最早收治精神病人的福音醫院 長元吳公立高等小學
園林裏的清朝官員 設立日本領事館
江蘇巡撫端方為留學生送行
最早的翻譯人纔 鑄造錢幣的銅元局
修築滬寜鐵路 蘇經絲廠
蘇綸紗廠
第一條馬路
南社成立 遊覽南洋勸業會
民國初期
1912年-1937年7月
中國同盟會蘇支部
張冀牖與樂益女中 汪伯樂
國共閤作 教育會活動
第一次醫學人體解剖“五四”運動在蘇州
“五卅”運動在蘇州 與軍閥齊燮元周鏇
外國人遊園林 歡迎北伐軍
蘇州總商會 張一摩與蘇州郡紳
商團武裝成立
瀋壽作品獲萬國博覽會奬 絲織業振興
繅絲業凋零 機械業薄弱
童工血淚
賑濟貧民 華洋義賑會
女子教養所 “王三太太”
東吳大學 東吳維格堂奠基 更生醫院
童子軍
農會組織 蘇州總商會國慶紀念
同業公會 蘇州市政籌備處
平門重闢與梅村橋興建 京滬鐵路
興建大公園 公園噴水池
蘇州、大光明電影院 正山門拓建商樓
觀前商業老街 西中市老街
“一二八”淞滬抗戰時的蘇州 士兵演練
楊林口激戰
城牆戰壕 戰事采訪 後方服務團
女子義勇軍 全國支持抗戰
陣亡將士追悼大會
美國援華飛行員犧牲第一人 蕭特追悼會
商業監督
新生活運動
“安內攘外”政策
“七君子”事件
國産牛痘疫苗第一人 齊心閤力建寺廟
前清遺老
商會活動 蘇綸紗廠職工閤影
觀前街
石路
抗戰淪陷 1937年7月-1945年8月
白茆口日軍登陸 太倉陷落
梅李鎮遭劫 常熟陷落
日軍炮擊昆山 昆山陷落
日機轟炸蘇州
日軍進攻蘇州
蘇州淪陷
日軍平門入城式 日軍在護龍街上
戰俘收容所 日軍北寺內殺俘
日軍刺殺中國人
夜幕下的石路
閶門崗哨 抗日標語 僞巡警搜身
滄浪亭裏的魔影 日軍在寒山寺
日軍傳送寒山寺鍾聲
金門城下 淪陷時期的觀前街
駐蘇侵華日軍部隊 日軍在瑞光塔下 日本領事館升旗
掠奪民船 侵略者蹂躪江南 日寇橫行太湖上
侵略者下場
日軍文廟祭孔 護城河畔 日軍城頭巡邏
日軍強占古建築 強占寺廟
強迫學日語 日軍士兵與中國老百姓
日本人控製雷允上 國貨商場被占
“清鄉” 僞江蘇省會警察局 僞警察指揮交通
……
抗戰勝利後 1945年8月-1949年4月
新中國初期 1949年4月-1957年
大躍進年代 1958年
國民經濟調整時期 1959年-1966年5月
文化大革命時期 1966年5月-1976年(附“文革”結束後的1977年)
結束語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詳細的圖書簡介,主題完全不涉及“蘇州往事圖錄”: --- 《星辰的低語:宇宙深處的光影變幻》 內容提要: 《星辰的低語:宇宙深處的光影變幻》是一部宏大而細膩的科普著作,它帶領讀者穿越浩瀚的宇宙時空,從我們所處的太陽係邊緣,一直延伸到宇宙最古老的微光之中。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天文學教科書,而是一次深度的哲學與科學交織的探險,旨在揭示宇宙運行的基本規律、恒星的生死輪迴,以及我們對“存在”的終極追問。 本書的核心在於對光與時間這兩個核心物理概念的深入探討。光,作為宇宙中最快的信使,攜帶著過去億萬年的信息;時間,作為宇宙結構的基本維度,塑造瞭萬物的演化軌跡。作者以其深厚的物理學背景和卓越的敘事能力,將復雜的概念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使即便是零基礎的讀者也能領略到宇宙的壯闊與精妙。 第一部分:銀河之畔的微光 本部分聚焦於我們所在的本星係群以及銀河係的結構。 第一章:塵埃與秩序——太陽係的邊界探尋 我們從柯伊伯帶的冰冷天體講起,解析冥王星及其同類天體的形成過程,以及它們如何為我們理解太陽係的誕生提供瞭關鍵綫索。隨後,本書深入探討瞭奧爾特雲的神秘性,以及那些偶爾造訪太陽係的彗星背後的引力機製。我們將追溯太陽係在銀河係中的公轉路徑,計算我們距離銀心黑洞的精確距離,並描繪齣銀河係那由上韆億顆恒星組成的宏偉螺鏇結構。 第二章:恒星的誕生與寂滅:從分子雲到紅巨星 恒星的生命周期是宇宙中最壯麗的戲劇。本章詳細闡述瞭巨大分子雲如何通過引力坍縮形成原恒星,核聚變的啓動機製,以及主序星階段的能量平衡。重點分析瞭不同質量恒星的命運分岔——低質量恒星的平穩退化為白矮星,以及大質量恒星的劇烈超新星爆發及其對重元素(如金、鈾等)在宇宙中的播撒作用。我們甚至會探討白矮星冷卻的極限——黑矮星,一個在可觀測宇宙中尚未完全形成的理論終點。 第三章:穿越時空的影像——星光與相對論 光速的恒定性如何重塑我們對“同時性”的理解?本章詳細解釋瞭狹義相對論在天文學中的應用。從觀察遙遠星係的光譜紅移到計算引力透鏡效應,我們如何利用光綫的彎麯來“看見”那些本應被遮擋的物質和能量?特彆地,作者會用生動的例子解釋引力時間膨脹現象,讓我們理解在黑洞視界附近,時間的流逝如何與我們完全不同。 第二部分:深空之謎與暗物質的幽靈 進入更廣闊的宇宙尺度,本部分挑戰瞭我們對可見物質的認知,並深入研究瞭宇宙學的前沿課題。 第四章:星係團的粘閤劑——暗物質的證據鏈 暗物質構成瞭宇宙物質總量的絕大部分,但它至今仍未被直接探測到。本章係統梳理瞭證明暗物質存在的關鍵觀測證據:星係鏇轉麯綫的異常、星係團內部的引力質量分布(如子彈星係團的觀測)、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的各嚮異性。作者詳細介紹瞭當前主流的暗物質候選粒子模型(如WIMPs、軸子等)的理論基礎及其搜尋進展,剖析瞭歐洲和美國大型地下實驗室的工作意義。 第五章:宇宙的骨架——大尺度結構的形成 宇宙並非均勻分布,它形成瞭巨大的縴維狀和空洞狀的“宇宙網”。本章探討瞭宇宙學暴脹理論如何為這些結構的初始漲落提供瞭基礎。我們追溯瞭從早期宇宙的量子漲落,到引力如何放大這些密度不均,最終形成今天我們觀測到的星係團、超星係團的演化曆史。通過N體模擬的圖像展示,讀者將直觀地理解宇宙演化的宏觀動力學。 第六章:黑洞的邊界與信息悖論 黑洞,作為時空麯率的極緻體現,是檢驗物理學極限的天然實驗室。本章不僅介紹瞭史瓦西半徑和事件視界的物理意義,更深入探討瞭霍金輻射的理論基礎及其對黑洞蒸發過程的預測。核心部分將集中在著名的“黑洞信息悖論”:當信息落入黑洞後,它是否真的永遠消失瞭?本章將平衡描述信息守恒的量子力學要求與廣義相對論對事件視界的描述之間的深刻矛盾,並介紹當前幾種有希望解決此悖論的前沿理論嘗試。 第三部分:時間的盡頭與存在的意義 最後一部分將視角從科學轉嚮哲學與未來,探討宇宙的終極命運和人類在其中的位置。 第七章:宇宙的命運:熱寂、大撕裂與永恒的循環? 宇宙的未來取決於其密度參數和暗能量的性質。本章詳細分析瞭三種主要的宇宙終極命運模型:持續加速膨脹導緻的“熱寂”(Big Freeze),暗能量增強導緻的“大撕裂”(Big Rip),以及如果存在負能量密度的“大擠壓”(Big Crunch)。作者將CMB的精確測量結果和當前對暗能量狀態方程的估計,代入到弗裏德曼方程中,推演未來數十億年乃至萬億年後宇宙的可能形態。 第八章:迴望創世之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解碼 CMB是宇宙誕生後約38萬年的快照,是理解早期宇宙最寶貴的窗口。本章解釋瞭康普頓散射、復閤期以及光子與物質的解耦過程。重點解析瞭普朗剋衛星和WMAP衛星測得的CMB溫度漲落的各項異性(如聲學峰值),這些微小的溫度差異,正是所有後續結構形成的“種子”。我們如何從這些微弱的波動中提取齣關於宇宙年齡、麯率和物質密度的精確參數,將是本章的重點。 第九章:我們身處的微觀漣漪:量子引力的展望 當我們將視野從宏觀的星係拉迴到微觀的普朗剋尺度時,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衝突便暴露無遺。本章簡要介紹瞭弦理論和圈量子引力等試圖統一這兩大理論框架的嘗試。這些理論對時空的本質提齣瞭顛覆性的看法,例如時空是否在普朗剋尺度下變得“離散”而非連續?雖然這些理論仍處於高度推測階段,但它們代錶瞭人類理解宇宙終極真理的努力方嚮。 結語:在無垠中尋找意義 本書的最後,作者以一種內省的筆調,將讀者從遙遠的星係拉迴到地球,反思在浩瀚而冰冷的宇宙背景下,人類文明的短暫與珍貴。它強調,正是我們對未知的好奇心和理性探索的能力,賦予瞭我們在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地位。 讀者對象: 喜愛天文學、宇宙學、物理學基礎知識的愛好者,對人類終極問題感興趣的思考者,以及尋求高品質科普讀物的非專業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