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準
原價:5.00元
作者:
齣版社:法律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11855428
字數:32000
頁碼:6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041kg
編輯推薦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安全部和司法部以聯閤公告的形式公布瞭《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準》,將於2014年1月1日施行。目前使用的《人體重傷鑒定標準》、《人體輕傷鑒定標準(試行)》和《人體輕微傷的鑒定》同時廢止。標準規定瞭人體損傷程度鑒定的原則、方法、內容和等級劃分,是法醫臨床司法鑒定最重要、最基本的技術標準,是司法機關準確認定案件事實和法律責任的重要依據。
內容提要
《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準》規定瞭人體損傷程度鑒定的原則、方法、內容和等級劃準。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其他法律、法規所涉及的人體損傷程度鑒定。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業餘的收藏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全麵梳理中國傳統硬質工藝品的工具書,這本書無疑填補瞭我的一個大空白。它的學術性和普及性的結閤度拿捏得非常好。那些關於木材的年輪分析、牙角的紋路特徵對比,對於辨彆真僞和瞭解年代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讓我看古玩時更有底氣瞭。更棒的是,這本書對於不同材料之間的交叉對比也做瞭很好的處理。比如,它會比較同一主題在木、竹、牙三種材料上分彆是如何被詮釋的,從中可以看齣不同材料對藝術錶達的製約與解放。這種多維度的比較,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藝術視野。我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集閤,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工匠內心世界的窗戶,讓我體會到他們對美的執著追求和對自然的敬畏之心。這本書放在書架上,就是一種視覺享受,翻開閱讀,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評分坦率地說,一開始我隻是被它的名字吸引,以為這會是一本比較偏學術、可能閱讀起來有些枯燥的專業書籍。沒想到,這本大部頭竟然如此“好看”!排版設計簡直是業界良心,留白恰到好處,圖片高清到仿佛能觸摸到那些古董錶麵的紋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介紹每件藏品時,除瞭記錄尺寸、年代和材質之外,還加入瞭一些關於這件器物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用途和被珍藏的原因的側寫。這種人文關懷讓冰冷的文物瞬間“活”瞭起來。比如,書裏有一組關於清代文玩盒的圖解,展示瞭盒子內部的暗格、機關和襯墊,揭示瞭古人對隱私和秩序的追求。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匠心”這兩個字有瞭更具象的理解,它不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體現在那些細微之處的堅持和耐心。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從視覺到智力,都是一場享受。
評分我最近淘到瞭一本關於傳統工藝的寶藏書籍,簡直是愛不釋手!這本書的裝幀精美,紙張質感也非常好,讓人一翻開就能感受到那種厚重的曆史感。內容上,它深入淺齣地介紹瞭中國傳統建築中木作、竹編、牙雕和角雕這幾門精湛的技藝。我特彆喜歡它對“榫卯結構”的講解,圖文並茂,連我這個門外漢都能大緻瞭解古人是如何不用一釘一鉚就搭建齣宏偉建築的。書裏收錄瞭大量的實物照片和精細的拓片,那些繁復的紋飾和巧妙的機關設計,真的讓人嘆為觀止。比如,關於竹編的部分,我以前隻覺得竹器都是簡單的生活用品,但書中展示的那些精細到令人發指的竹雕花卉和人物,簡直就是竹子材質上的“微雕”,細膩程度讓人懷疑是不是用放大鏡纔能完成。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圖冊,更像是一部活的曆史教材,讓我對中國工匠精神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非物質文化遺産和傳統工藝感興趣的朋友們。
評分這本書的收錄範圍和深度簡直令人咋舌,它仿佛是把故宮博物院裏關於“硬質工藝品”的精華部分都濃縮在瞭這一冊之中。我個人對竹製器物情有獨鍾,而這本書在竹器這塊的詳盡程度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展示瞭文房用具,連園林建築中的竹結構、甚至竹製樂器都有所涉獵。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一些已經失傳或極少使用的傳統工具和技法進行瞭復原性的圖示說明。這對於我們這些想瞭解“如何做”而非僅僅“是什麼”的現代人來說,意義非凡。不過,也正因為內容太全麵,我感覺自己需要多讀幾遍纔能把那些復雜的專業術語和曆史脈絡捋順。對於普通愛好者來說,可能需要略微跳躍式地閱讀,先關注自己感興趣的部分,然後再深入鑽研。但無論如何,它絕對是該領域內一本難以被超越的權威參考書。
評分這本書的知識密度實在太高瞭,我需要慢慢消化。我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瞭起來,立刻被那種撲麵而來的工藝美學給震撼到瞭。它不是那種空泛地贊美古物,而是非常嚴謹地從材料學、結構力學以及藝術審美的角度,對不同的工藝門類進行瞭梳理。比如,在討論牙雕和角雕時,作者非常細緻地分析瞭象牙和犀牛角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文化象徵意義以及雕刻技法上的演變,從早期的古樸寫實到後來的繁復寫意,每一步的過渡都解釋得很有條理。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不同地域、不同朝代的風格差異做瞭對比分析,這對於研究藝術史的學生來說絕對是極好的參考資料。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纔看完關於木作傢具的部分,那裏麵關於硬木的紋理走嚮和拼接方式的描述,簡直比教科書還精彩。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乎其作為一本“圖典”的定位,它更像是一部濃縮的中國手工藝發展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