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曆史進程的書:國富論(套裝上下冊)》由陝西人民齣版社齣版。
作者:(英國)亞當·斯密(Adam·Smith) 譯者:楊敬年
楊敬年,南開大學教授。生於1908年,至今已是百歲老人。於1944年考取庚款留英公費生,1948年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留英期間被推選為牛津中國學生會主席。1948年受南開大學校長何廉之邀迴國任教。
引言和本書計劃
[編 導讀]
編 論勞動生産力改進的原因,兼論勞動産品
在不同階級的人民間自然分 配的順序
[前三章導讀]
章 論勞動分工
第二章 論引起勞動分工的原因
第三章 論勞動分工受到市場範圍的限製
[第四章 導讀]
第四章 論貨幣的起源和功用
[第五章 導讀]
第五章 論商品的真實價格和名義價格,或論用勞動錶示的
商品價格和用貨幣錶示的商品價格
[第六章 導讀]
第六章 論商品價格的組成部分
[第七章 導讀]
第七章 論商品的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
[第八章 導讀]
第八章 論勞動工資
[第九章 導讀]
第九章 論資本利潤
[第十章 導讀]
第十章 論工資和利潤隨勞動和資本的用途不同而不同
部分 由於用途本身的性質所産生的不平等
第二部分 由於歐洲的政策造成的不平等
[第十一章 導讀]
第十一章 論地租
部分 論總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産品
第二部分 論有時能、有時不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産品
第三部分 論總能提供地租的産品和有時能、有時不
能提供地租的産品兩者價值比例的變化
關於過去四個世紀中白銀價值變化的離題論述
時期
第二時期
第三時期
黃金價值和白銀價值比例的變化
懷疑白銀價值仍在繼續下降的根據
改良的推進對三類天然産物的不同影響
類
第二類
第三類
關於白銀價值變動的離題論述的結論
改良推進對製造品真實價格的影響
本章結論
[第二編導讀]
第二編 論資財的性質、積纍和使用
引言
[章 導讀]
章 論資財的分 類
[第二章 導讀]
第二章 論作為社會總資財或維持國民資本支齣的
一個特殊部門的貨幣
[第三章 導讀]
第三章 論資本積纍,或論生産性勞動和非生産性勞動
第四章 論貸齣取息的資財
[第五章 導讀]
第五章 論資本的各種用途
[第三編導讀]
第三編 論各國財富增長的不同途徑
章 論財富的自然增長
第二章 論羅馬帝國衰落後農業在歐洲舊狀態下遭受的抑製
第三章 論羅馬帝國衰落後城市的興起和發展
第四章 城市商業怎樣對鄉村改良作齣貢獻
下冊
[第四編導讀]
第四編 論各種政治經濟學體係
引言
章 論商業主義或重商主義的原理
第二章 論限製能在本國生産的外國貨物的進口
第三章 論對來自貿易差額被認為於我不利國傢的幾
乎所有貨物進口施加的特彆限製
部分 論即使從重商主義體係原則看這些限製的不閤理
有關存款銀行,特彆是阿姆斯特丹存款銀行的離題論述
第二部分 論按照其他原則,這種特彆限製的不閤理
第四章 論退稅
第五章 論奬金
關於榖物貿易和榖物法的離題論述
第六章 論通商條約
第七章 論殖民地
部分 論建立新殖民地的動機
第二部分 論殖民地繁榮的原因
第三部分 論歐洲從美洲的發現以及從通過好望角去到東印度的通道的發現所獲得的利益
第八章 關於重商主義體係的結論
第九章 論重農主義體係,或論將土地産物看做各國收入或財富的來源或主要來源的各種政治經濟學體係
[第五編導讀]
第五編 論君主或國傢的收入
章 論君主或國傢的支齣
部分 論國防支齣
第二部分 論司法支齣
第三部分 論公共工程和公共機構的支齣
項論 便利社會商業的公共工程和機構為便利一般商業所必需的公共工程和機構為便利特殊商業部門所必需的公共工程和機構
第二項論 青年教育機構的支齣
第三項論 教育所有年齡人民的機構的支齣
第四部分 論維持君主尊嚴的支齣
結論
第二章 論社會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來源
部分 論特彆屬於君主或國傢的資源或收入來源
第二部分 論賦稅
項 租金稅、土地地租稅
不與地租成比例而與土地産物成比例的稅房租稅
第二項 利潤或資本收入稅
特殊用途資本的利潤稅
項 和第二項附錄土地、房屋和資財的資本價值稅
第三項 勞動工資稅
第四項 用意在不加區分 地落在所有各種收入上的稅
人頭稅
消費品稅
第三章 論公債
附錄
主題索引
通過水運,為每一種産業開闢瞭更加廣大的市場,這是陸運所不能單獨辦到的,因此,正是在海岸,以及在通航河道的兩岸,各種産業自然而然地開始分工,並得到改進,這種改進常常要等待很長的時間以後,纔能推廣到一國的內地。1部寬輪運貨馬車,由2個人駕馭、8匹馬拉,纔能在大約6個星期之內,在倫敦和愛丁堡之間來迴運送將近4噸貨物。大約在同一時間內,一艘由6個或8個人駕駛的輪船,常常可以在倫敦和利斯兩個港口間來迴運送200噸貨物。可見,藉助水運,在同一時間內,6個或8個人可以在倫敦和愛丁堡之間來迴運送由100人駕馭、400匹馬拉動的50部寬輪運貨馬車所能運送的同樣多的貨物。因此,用倫敦至愛丁堡廉價的陸運所能運輸的200噸貨物,要開支100個人3個星期的生活費、以及與這種生活費大體相等的400匹馬和50部大車的損耗。而水路運載的同一數量的貨物,卻隻需開支6個或8個人的生活費,載重200噸的一艘船隻的損耗,以及保險費的差額,即陸運保險和海運保險之差。因此,在這兩地之間,如果除瞭陸運以外沒有其他的交通手段,而除瞭與重量相比價格非常昂貴的東西之外,沒有其他貨物能從一地運往另一地,那麼,他們就隻能進行現時在兩地間所維持的商業的一小部分;因而也隻能提供現時彼此相互提供的鼓勵的一小部分。在世界各個遙遠地區之間,就不可能有多少商業,或者根本沒有任何的商業。在倫敦和加爾各答之間,有什麼貨物承擔得起陸運的費用呢?即使有,又有什麼方法能使貨物安全通過那麼多的野蠻民族的領土呢?可是,現今在兩個城市間彼此進行著巨額的貿易,由於相互提供市場,對各自的産業給予瞭大量的鼓勵。
拿到這本《國富論》,最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種“曆史厚重感”。上、下兩冊,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仿佛捧著的是一部濃縮瞭時代精華的巨著。書的印刷清晰,紙張略帶復古的色澤,配上楊敬年先生穩健的譯筆,讀起來格外有味道。我一直對那些被譽為“影響世界曆史進程”的書籍充滿好奇,而《國富論》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閱讀之前,我腦海中對經濟學的概念還比較模糊,總覺得它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科。然而,斯密在這本書中,用極具說服力且邏輯嚴密的論證,一點點地為我解開瞭經濟世界的奧秘。他對於勞動分工如何提高生産效率的分析,讓我看到瞭工業革命的萌芽;他對自由市場和價格機製的闡釋,更是顛覆瞭我對經濟活動簡單粗暴的認知。書中關於財富來源、資本積纍、貿易理論等諸多論述,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們不僅為當時的社會發展提供瞭理論支撐,也為後世的經濟學研究奠定瞭堅實的基礎。這本書的閱讀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知識,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思想的“朝聖”,它讓我看到瞭人類智慧的閃光,也讓我對社會經濟的運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不得不說,這套《國富論》從內到外都散發著一種“經典”的氣質。它沒有花哨的封麵設計,沒有過於現代的排版,但正是這種簡潔和樸實,反而更加突顯瞭其內容的重要性。書的裝幀結實,紙張厚度適中,翻閱時手感舒適,而且印刷清晰,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我之前對亞當·斯密的名字有所耳聞,也知道《國富論》是一本極其重要的經濟學著作,但真正拿到手裏,纔感覺到這種“分量”。楊敬年先生的譯本,我非常欣賞,他準確地把握瞭斯密原著的思想精髓,並且用流暢的中文錶達齣來,使得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相對順暢地理解那些相對抽象的經濟學概念。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市場機製的論述,斯密對“看不見的手”的闡釋,讓我深刻理解瞭自由市場是如何通過個體利益的驅動,最終實現社會整體效益最大化的。這種智慧,放在今天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經濟活動,不僅僅是冰冷的數字和交易,更是人類行為、社會結構和曆史演變的復雜交織。
評分這本《國富論》在我書架上占據瞭一個相當醒目的位置,不隻是因為它厚重的分量,更是因為它所承載的思想能量。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被這樸實而又充滿力量的書名所吸引——“影響世界曆史進程的書”。這幾個字仿佛自帶一種曆史的迴響,讓我對即將翻開的文字充滿瞭期待。初翻幾頁,楊敬年先生的譯本就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文字流暢,譯文功底紮實,即便是在探討那些深邃的經濟理論時,也顯得格外清晰易懂,沒有絲毫晦澀難懂的障礙,這對於我這樣一位並非經濟學專業齣身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福音。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商品、市場、分工的論述,它更像是一幅描繪十八世紀社會經濟圖景的宏偉畫捲,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産模式以及社會結構。亞當·斯密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將看似瑣碎的經濟現象編織成一套嚴謹而又具有普遍意義的理論體係,這種將宏觀與微觀巧妙結閤的能力,至今仍讓我感到驚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看不見的手”的闡釋,這是一種多麼精妙的比喻,用以解釋市場經濟如何能夠在個體逐利的過程中,無意識地促進社會整體的福利。這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學概念,更是一種關於社會運作的哲學思考,它顛覆瞭我過去一些對經濟活動的刻闆認知,讓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周圍的商業世界。
評分收到這套《國富論》後,我最先想到的便是它在政治經濟學領域無可撼動的地位。從書名“影響世界曆史進程的書”就能看齣其分量,而拿到實物後,這種感覺更加強烈。沉甸甸的上下兩冊,書頁泛著淡淡的紙張香,墨跡濃鬱,傳遞齣一種經典作品特有的厚重感。楊敬年先生的譯本,我之前就有所耳聞,拿到手後細細翻閱,果然名不虛傳。文字精準,流暢,對於斯密提齣的那些復雜而又精妙的理論,他都能用清晰易懂的語言加以闡釋,這對於我這種想要深入理解原文思想,又擔心語言障礙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尤其被書中對於國傢財富來源的探討所吸引。在那個時代,人們普遍認為財富的來源是有限的,是各國之間爭奪的焦點,而斯密卻提齣,真正的財富來源於勞動和生産,國傢可以通過提高生産力來增加自身的富裕程度。這種觀念的轉變,是多麼具有革命性!它不僅為後來的經濟發展指明瞭方嚮,也深刻地影響瞭世界各國的經濟政策。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經濟學教材,更是一部關於人類社會如何實現普遍繁榮的哲學著作,其思想的穿透力,至今仍舊震撼人心。
評分拿到這本《國富論》,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分量感”。上下兩冊,紙張厚實,印刷清晰,雖然不是那種封麵華麗的裝幀,但卻有一種沉甸甸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質感,這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尋常的讀物,更像是一件可以傳承的珍品。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穿越時空、影響深遠的思想著作充滿敬意,而《國富論》無疑是其中的翹楚。在閱讀之前,我對經濟學的一些基礎概念,比如供需關係、價值理論等,都有所瞭解,但總覺得它們是零散的知識點,缺乏一個宏觀的框架。而斯密在這本書中,係統地梳理瞭這些概念,並將它們置於一個廣闊的曆史和社會背景下進行探討。他對於勞動分工的精闢分析,讓我對生産效率的提升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書中對於資本積纍、貨幣流通、國傢財富增長的論述,也讓我對現代經濟體的運行邏輯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特彆欣賞楊敬年先生的翻譯,他在力求忠實原文的基礎上,又避免瞭過於生硬的詞匯,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有一種古雅又不失現代感的味道。這本書的閱讀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經濟學知識,不如說是在與一位偉大的思想傢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他的每一個論點,每一處細節,都值得我們反復咀嚼和深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