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著作权法律集成

中国百年著作权法律集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百年著作权法律集成》汇编组 编
图书标签:
  • 著作权法
  • 版权法
  • 法律
  • 中国法律
  • 法学
  • 历史
  • 百年
  • 集成
  • 知识产权
  • 法律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28061
版次:1
商品编码:1031714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98
字数:738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今年是《大清著作权律》颁布一百年。百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迁。中国著作权法治在历经变化与沉浮中,走过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形成了自身的传统。随着人类进入数字技术时代,中国的著作权法治面临新的挑战,它必须与时俱进,无可选择地进入现代化。
   现代著作权法治的发展,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思想、传统文化、传统观念对今天、对未来,都具有无法割断的深刻影响。“述往事,以知来者。”唯有廓清历史,才能认识今天,预知未来。梳理总结百年来中国著作权法律的历史,既有长远的经济、政治和法律意义,也有巨大的文化价值。著作权法律文本是研究著作权法律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它反映了当时历史条件下,国家、社会和公众对著作权所能达到的认知水平和专家表达,也是著作权法律实践的蓝本,对研究法律历史具有特殊的、无可替代的价值。

目录

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节录)
中美续议通商行船条约(节录)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节录)
钦定宪法大纲(节录)
大清著作权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录)
中华民国约法(节录)
北洋政府著作权法
中华民国宪法(节录)
中华民国17年(1928年)5月14日公布制定著作权法
中华民国17年(1928年)著作权法施行细则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节录)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要(节录)
中华民国33年(1944年)4月27日公布修正著作权法
中华民国33年(1944年)著作权法施行细则
中华民国宪法(节录)
中华民国38年(1949年)1月13日公布修正著作权法 第30、31、32、33及34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节录)
关于改进和发展出版工作的决议(节录)
关于纠正任意翻印图书现象的规定(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
国家出版局关于转发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第六条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
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
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节录)
录音录像出版物版权保护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1991年)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1年)
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1992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
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
著作权涉外代理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办法
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
电影管理条例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
出版管理条例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2年)
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2003年)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2005年)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6年)
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2009年)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著作权法(2010年)
台湾地区“著作权法施行细则”(1955年)
台湾地区“著作权法施行细则”(1959年)
台湾地区“著作权法”(1964年)
台湾地区“著作权法施行细则”(1965年)
台湾地区“著作权法”(1985年)
台湾地区“著作权法施行细则”(1986年)
台湾地区“著作权法施行细则”(1989年)
台湾地区1990年1月24日公布增订“著作权法”第50条之1条,并修正第3、28、39条
台湾地区“著作权法施行细则”(1990年)
台湾地区“著作权法”(1992年)
台湾地区“著作权法施行细则”(1992年)
台湾地区1992年7月6 13公布修正“著作权法”第53条
台湾地区1993年4月24日公布修正“著作权法”第87条;并增订第87条之i条文....
台湾地区1998年1月21日公布修正“著作权法”全部条文
台湾地区“民法”债篇第九节“出版”
台湾地区2001年11月12日公布修正“著作权法”第2、34、37、71、81、82、90之1条?
台湾地区2003年7月9 13公布修正“著作权法”全部条文
台湾地区2004年9月1日公布修正“著作权法”第3、22、26、82、87、90之1、90之3、91、91之1、92、93、96之1条,增订第80之2条,修正第四章之一章名
台湾地区2006年5月30日公布修正“著作权法”第98~102、117条,删除第94条
台湾地区2007年7月11日公布修正“著作权法”第87、93条,增订第97之1条
台湾地区2009年5月13日公布修正“著作权法”第3条,增订第90条之4~之12条条文及第六章之一章名
台湾地区2010年2月10日公布修正“著作权法”第53条,公布修正“著作权法”第37、81、82条条文及第五章章名
台湾地区现行“著作权法,(2010年)香港地区版权条例
澳门地区 著作权及有关权利之制度

前言/序言


跨越世纪的法律脉络:一部现代商业史的法律侧影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法律领域进行详尽的汇编,而是将目光投向二十世纪至今,中国商业环境在制度变迁与经济腾飞中所经历的深刻法律重塑。它以时间为轴,以商业实践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塑造现代中国市场格局的那些关键法律法规、判例以及背后的治理逻辑。 本书的核心在于揭示“规则”如何与“商业”相互作用、相互定义的过程。它避开了对某一具体法律条文的机械罗列,转而聚焦于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变革,探讨它们如何影响了资本的流动、企业的设立与解散、知识产权的保护(注:此处的知识产权保护探讨的是广义上的商业秘密、品牌建设及市场竞争法,而非仅限于版权领域)、合同的履行以及风险的承担。 第一部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萌芽的法律转型(1950s - 1980s)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解放初期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全面管控体系,以及随之而来的法律框架。这并非一部法律条文集,而是对当时“法制”如何服务于中央计划的深入剖析。重点分析了国家财产管理制度的演变,以及在特定历史时期,企业作为国家机器附属部分的法律地位。 随后,本书详细描绘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商业法律体系的“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这一阶段的法律实践充满了实验性,例如对“三资企业”的设立规范、早期经济特区的法律授权边界,以及外贸合同执行中的特殊性。我们考察了价格双轨制下的法律风险,以及地方性法规在填补中央空白时所扮演的角色。这部分内容侧重于分析,在缺乏成熟商法体系时,如何通过行政法规和地方性规定来锚定初生的市场行为。 第二部分:现代商法体系的骨架构建(1990s - 2000s 初) 九十年代是中国商业法律的奠基时期。本书将重点分析《公司法》、《合同法》等核心商事法律的诞生及其对传统经济关系的颠覆性影响。我们不赘述条文本身,而是通过案例研究来解析这些法律如何在实践中被“激活”: 1. 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界定:探讨公司治理结构在法律上的初步确立,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带来的法律挑战。 2. 市场准入与退出的法律障碍:分析股份制改革过程中,法律对于国有资产转让的复杂监管,以及早期破产法执行中的地方保护主义。 3. 金融法律环境的初步搭建:考察银行业务规范、票据法以及早期证券交易的法律框架,这些是资本市场得以运转的基础。 本部分的关键在于理解,这些法律是如何在短期内,试图将一个基于单位和计划的经济体,转化成一个基于契约和资本的现代市场主体的。 第三部分:专业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精细化(2000s 中期 - 2010s) 进入新千年,随着中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商业活动的复杂性急剧增加。本书转向分析专业领域的法律配套建设,这些配套建设使得大规模、跨区域的商业活动成为可能: 竞争秩序的法律维护:侧重于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初步适用与司法解释的形成过程,考察市场主体如何利用这些法律工具进行自我保护和市场扩张。 宏观调控与法律工具:分析税法体系、外汇管理法规的不断更新,如何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杠杆”,以及企业在合规方面必须面对的新要求。 争议解决机制的演进:审视仲裁和诉讼在处理复杂商业纠纷中的角色变化,以及国际商事仲裁在解决涉外贸易摩擦中的重要性提升。 第四部分:数字经济与治理模式的再平衡(2010s 至今) 本部分的焦点转向近年来对商业活动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新兴领域,探讨法律如何在技术变革面前展现其滞后性与适应性: 1. 数据要素的法律界定与流通:分析平台经济兴起后,针对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议题的立法尝试,以及这些法规对传统数据收集和使用模式的冲击。 2. 金融科技(FinTech)的监管框架:考察P2P、互联网信贷等新生事物出现的法律真空,以及监管机构如何快速构建针对新兴金融业态的风险隔离和消费者保护体系。 3. 社会责任与法律合规的融合:探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理念在法律执行层面上的体现,以及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必须承担的新型法律责任。 总结:一部活着的商业法律编年史 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现行法律条文的检索,而在于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它帮助读者理解,中国的现代商业制度是如何在特定历史阶段、受特定经济目标驱动下,通过不断修正和强化的法律体系塑造而成的。它关注的是“法律之网”的编织过程及其对商业行为的约束与赋能,是一部洞察中国市场演变深层逻辑的宏观商业法律史观察报告。

用户评价

评分

刚拿到《中国百年著作权法律集成》时,我对其篇幅之巨有些畏惧,但一旦翻开,便被其内容所深深吸引。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精巧,它以时间为主线,却又不乏主题式的深入探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法律概念的溯源分析,比如“著作权”这一概念在中国是如何被引入、理解和演变的。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追溯到了最原始的文献,挖掘了不同学派、不同时期对这一概念的解读差异。这种“追根溯源”式的研究方法,让我对著作权法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形成了一个清晰而完整的知识体系。书中对案例的运用也非常出色,每一个案例的选择都恰到好处,能够生动地说明某个法律条文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法律在解决实际纠纷时所扮演的角色。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我更能体会到法律条文背后的“人情味”,以及法律是如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者,我早已将《中国百年著作权法律集成》列为案头必备。 这本书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法律工具书,更是一部反映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史书。通过梳理著作权法律的演进,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社会对于知识、创意和劳动价值的认知是如何一步步深化和改变的。书中对不同时期著作权法在鼓励文学、艺术、科技创作方面的作用的论述,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法律作为一种激励和保障机制的重要性。例如,在某个阶段,著作权法如何被用来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在另一个阶段,如何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文化提供法律框架。书中对这些历史性的跨越和转折的细致描述,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下著作权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此外,书中对于不同法律渊源的整合,包括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行政规章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与冲突分析,都做得十分到位,为我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初读《中国百年著作权法律集成》,最大的感受便是其厚重与严谨。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内容创作,并深切体会到知识产权重要性的人,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中国著作权法发展脉络的著作。这本《集成》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首先,它没有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通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从晚清时期萌芽,到民国时期初步建立,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曲折发展,直至改革开放以来的逐步完善,清晰地勾勒出中国著作权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轨迹。每一部分都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文献、立法资料、司法判例,甚至还有当时的报刊评论,这使得我可以追溯到每一条法律的诞生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各方博弈。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能够感受到法条背后所承载的时代印记和立法者的良苦用心。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不同时期法律文本的细致解读,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的解释,更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所体现的社会思潮和政策导向。例如,在探讨早期著作权法的局限性时,书中引用了大量案例,说明了当时法律在保护创作者权益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逐步通过修法和司法实践来弥补这些缺陷。这种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让我对中国著作权法的历史进程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

不得不说,《中国百年著作权法律集成》这本书,与其说是“集成”,不如说是“解剖”。 它以一种近乎外科手术般的精确度,将中国百年著作权法律体系的每一个“细胞”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不同历史时期法律条文时所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呈现历史,而是着重探讨了各个时期法律规定背后的逻辑、存在的争议,以及它们是如何在现实中发挥作用(或未能发挥作用)的。比如,在介绍某个特定时期的著作权保护政策时,书中会对比分析当时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指出中国法律在借鉴与本土化之间所做的努力和遇到的挑战。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思考,为什么在某个时间点会出现这样的规定?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又可能带来了什么新的问题?这种深度的“反刍式”阅读,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法律的生命力,以及它如何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互作用。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学者的论述和重要的司法解释,这些都为理解法律条文的演变提供了丰富的视角,也帮助我理解了法律概念的内涵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评分

《中国百年著作权法律集成》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诗”。 它没有以宏大的叙事手法来描绘一段历史,而是选择了从“法”这一独特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百年来的社会变迁。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建构,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梳理和分析,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在引进、消化、吸收西方先进法律思想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如何将其与中国自身的国情相结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法律条文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担的社会功能的解读。例如,在早期,著作权法可能更多地承担着文化启蒙的功能;而在改革开放后,它则更多地成为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工具。这种“功能演进”式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的动态性和生命力。书中还对一些重要的立法者、法学家的贡献进行了介绍,这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让我了解到法律的背后,始终有人在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