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一京胡伴奏谱:京剧经典唱段(老生篇)

陈平一京胡伴奏谱:京剧经典唱段(老生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平一 编
图书标签:
  • 京剧
  • 戏曲
  • 老生
  • 唱段
  • 陈平
  • 伴奏谱
  • 音乐
  • 艺术
  • 戏曲音乐
  • 传统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807514114
版次:1
商品编码:1031753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马(连良)派、杨(宝森)派是京剧老生行当中颇受业内外人士热爱的流派,他们之所以成为流派也是和创始人之间长时间的磨合分不开的。李慕良先生(马的琴师)、杨宝忠先生(杨的琴师)、杭子和先生(杨的鼓师)等都为其流派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这次蒙上海音乐出版社之邀,请陈平一为马派和杨派的一些常见唱段做音响和曲谱整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陈平一是我和尤继舜的徒弟,他天赋好,勤奋努力。在他的演奏中,我们能领略到其功底之扎实和对唱腔及伴奏的理解之深刻。由于流派风格不同,伴奏的风貌亦随之不同,其中包括工尺、格局、旋法、顿挫等,陈平一都能够以不同的操作方法,各具神韵。他的伴奏音乐非但可以在表演、练习中付诸实用,还可以让大家单独欣赏,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审美领域。
在京剧艺术中,唱、念、做、打各具风采,尤其是京剧的唱腔音乐流派纷呈、博大精深,甚至可以说,唱腔是整出戏的半壁江山,它由演唱和乐队两大部分组成。一位好演员必须有一个好的乐队帮衬,其关系好比是鱼和水,相辅相成。陈平一今年已出版的《陈平一京胡伴奏京剧经典唱段(老生篇)》伴奏专辑,可以帮助爱好者借音响设备而拥有一个鱼水和谐的“好乐队”,如今推出配套曲谱更可作为业内人士进行研究时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陈平一是当今最年轻的京剧琴师,才23岁,已经大红大紫。这几年,先后为梅葆玖、尚长荣、关正明等南北众多京剧名家伴奏,有一定的艺术影响。
陈平一出生票友家庭,4岁学唱老生,6岁学拉京胡,8岁在父开蒙下票房操琴,并被破格收入北京戏校,12岁来上海深造。为了他的成长,主教老师高一鸣、业师尤继舜等,付出了很大心血,陈平一也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专家和老师的肯定。曾和梅葆玖、裘芸、夏慧华、赵葆秀、张克等京津沪菊坛名角合作演出。
1995年被余派专家从鸿逵先生收为弟子。同年进入上海戏曲学校。2001年毕业后即被上海京剧院录用。2000年拜尤继舜老师门下,1999年至2004年得到孟小冬弟子蔡国蘅先生的余派唱腔技巧的传授,1999年至2005年与余派坤生王佩瑜合作,被业内外公认的绝配合作搭档。2003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向京剧作曲家高一鸣先生学习,并取得大学本科文凭,2009年3月考取上海戏剧学院硕士研究生,并作为上海戏剧学院外聘教师。此外还曾经师从姜凤山、虞化龙等名家。
他酷爱京剧,谦逊好学,琴艺音色饱满,古朴大气,清澈纯净。2005年在上海举办个人京胡独奏音乐会,2007年再次举办个人京胡独奏音乐会,前后两次的个人京胡独奏会,汇集了梅葆玖、尚长荣、李鸣岩、李炳淑、夏慧华、张克及燕守平、李祖铭、王玉璞等到场助演。演奏的《飞燕》、《征帆远航》、《风雪山神庙》等曲子深得观众好评。其演奏的《飞燕》在2005年上海市小节目比赛中获奖、在2007年全国首次京胡演奏大奖赛中荣获最高奖项一专业组会奖。

目录

1.洪羊洞
2.碰碑
3.文昭关
4.桑园寄子
5.大保国
6。空城计
7.珠帘寨
8.鱼肠剑
9.击鼓骂曹
10.借东风
11.赵氏孤儿
12.甘露寺
13.三家店

前言/序言


《京剧声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老生行当的传承脉络与艺术风格研究》 本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京剧老生行当的艺术发展历程、声腔特点、表演技巧及其在当代舞台上的传承与创新。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其老生行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展现英雄气概、忠义精神与文人风骨的核心力量。本书旨在通过对历代名家的艺术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为京剧研究者、表演艺术家以及爱好者提供一部全面而深入的参考著作。 第一章:京剧老生行当的源流与奠基 本章追溯了京剧老生行当的形成历史,从徽班进京到京剧初创时期,老生行当如何吸收昆曲、梆子等剧种的艺术精髓,逐步确立其独特的声腔体系和表演规范。重点分析了早期老生流派的形成背景,如对“老生腔”的初步探索,以及如何通过对音域、吐字归音的严格要求,塑造出沉稳、大气、充满历史沧桑感的舞台形象。 第二章:流派纷呈:老生艺术的黄金时代 京剧老生的艺术发展史,是一部流派纷呈、百花齐放的史诗。本章将重点剖析以“杨派”(杨小楼)、“余派”(余叔岩)为代表的几大主流流派的艺术特征。 杨派艺术的雄浑与武功融合: 杨小楼先生的艺术以其刚劲挺拔的气势和精湛的武功见长。本书细致解析了杨派在“武老生”领域所展现的“形神兼备”的特点,特别是在《霸王别姬》《界牌关》等经典剧目中的板式运用和表演处理。 余派艺术的醇厚与韵味: 余叔岩先生的艺术则以其醇厚悠长的嗓音、细腻入微的情感处理和注重“以气运声”的唱法著称。本章将通过对余派代表作如《让成都》《捉放曹》的唱段分析,揭示其“不亢不卑、大气磅礴”的审美追求,及其对后世老生演员的深远影响。 程派老生的“以声带情”: 尽管程砚秋先生以青衣著称,但其对老生唱段的借鉴与转化,尤其是对“韵味”的极致追求,也为老生声腔的丰富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三章:老生唱腔的声乐技术解析 本章进入技术层面,详细阐述老生行当的声乐技术要点。重点分析“原腔原调”的内涵,区分“韵白”与“京白”的运用场合与技巧。 吐字归音的规范性: 详细讲解老生在“收、放、敛、展”过程中对气息的控制,如何做到字正腔圆而不失苍劲。 板式与腔体的转换: 探讨在慢板、流水、二六等不同板式中,老生演员如何通过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调整,准确传达角色的复杂心境,例如在悲剧性角色中如何处理“以苦为甜”的唱法。 “以气运声”的内涵: 深入分析气息在支撑唱腔力度和保持声腔厚度上的核心作用,并结合现代生理学知识,探讨气息训练的方法。 第四章:表演程式与人物塑造 老生演员的表演不仅在于唱腔,更在于其独特的“做功”和程式化动作。本章着重研究老生在舞台上如何通过身段、手势和眼神来塑造人物。 程式化动作的解析: 针对“亮相”、“起势”、“走圆场”、“靠把”等经典程式,分析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功能性,例如“马鞭的运用”在表现不同年龄段和身份角色的区分。 文武老生的区别与融合: 探讨“文老生”(如诸葛亮、曹操)与“武老生”(如关羽、项羽)在表演上的侧重点,以及现代京剧舞台上对二者的融合趋势。 眼神与内心世界的表达: 强调老生表演中“眼法”的重要性,如何通过眼神的微小变化传递深层次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对内心挣扎和决断时刻的刻画。 第五章:当代老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进入当代,京剧老生艺术面临着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同时适应时代审美的挑战。本章侧重于对当代杰出老生演员的舞台实践进行观察和评论。 对经典保留剧目的再创造: 分析新一代艺术家在继承老流派精华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对节奏的微调、情感表达的现代化处理,使经典唱段焕发新的生命力。 新编历史剧中的老生角色构建: 探讨在创作新编历史剧时,如何将传统老生的声腔技巧应用于塑造全新的历史人物,平衡历史的厚重感与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数字化与传播: 简要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老生艺术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扩大影响力和接受度,以及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和保存艺术精粹。 结语:老生艺术的永恒魅力 总结老生行当作为京剧“脊梁骨”的地位,重申其艺术价值在于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和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展望未来,老生艺术在坚守“雅”与“正”的基础上,必将继续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永恒。 本书语言严谨,论证充分,图文并茂地呈现了老生艺术的博大精深,是研究京剧艺术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有着近乎苛刻要求的京剧爱好者,尤其关注伴奏与唱腔的契合度。这本《陈平一京胡伴奏谱:京剧经典唱段(老生篇)》给我的整体感觉是“精准”和“立体”。它不只是记录了音高和节奏,更像是记录了一种“演奏思维”。我特别研究了其中关于“起势”和“收势”的处理,这些地方往往是区分普通伴奏和高手伴奏的关键。书中的处理方式,兼顾了京胡自身的表现力和对主演腔的保护,做到了两者之间的完美平衡。更令人称道的是,书中的谱例似乎融入了不同流派的特点,使得内容更加丰富和包容。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全面吸收京剧艺术精髓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好的综合性教材。它的价值远超定价本身,是任何认真对待京剧艺术的人都应该拥有的工具书,值得反复揣摩,常拉常新。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京剧爱好者的福音!作为一名资深的京剧票友,我一直在寻找既有深度又实用的京胡伴奏谱。这本书的排版清晰明了,对老生经典唱段的京胡伴奏处理得非常到位。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复杂旋律时的细腻之处,很多地方的处理都比我平时听到的专业演奏要更具层次感。比如《搜孤救孤》里的几段经典唱段,书里的谱子让我在自己练习时感觉豁然开朗,原来京胡的韵味可以这样细致地展现出来。而且,编者在一些关键的过门和衬腔部分,给出了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这对于想提升自己伴奏水平的人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这本书不仅是谱子,更像是一位名家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把握老生唱腔的精髓。我打算把这本书当作我未来一年练习的重点教材,相信能让我的京胡技艺有一个质的飞跃。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京剧艺术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填补了我多年来在寻找系统化、高质量老生京胡伴奏谱方面的空白。我一直觉得,京胡的魅力就在于它对人声的烘托和补充,而不是喧宾夺主。这本书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每一段京胡的运用都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配角,紧紧围绕着老生的情绪展开。例如在演绎“哭”的段落时,京胡的“哭腔”处理得既克制又饱含深情,那种“哀而不伤”的境界,读谱时都能切身感受到。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散板”时的那些微妙的“滑音”和“颤音”,往往这些细微之处,最考验伴奏者的功力。这本书把这些精髓都量化在了谱面上,并且配上了易于理解的符号系统。对于我这种长期在业余团体里摸索的人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可以信赖的、高质量的参照标准,让我在排练和演出时,能更有底气和信心去还原老一辈艺术家的神韵。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量也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非常体面。我最欣赏的一点是,编者似乎对“经典”的定义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选取的唱段都是老生行当里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硬货,没有那种为了凑数而收录的平庸之作。我翻阅时注意到,对于一些快速的锣鼓点或复杂的板式转换,谱子上都做了非常清晰的标记和说明,这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或跨行当学习者的理解难度。我身边有些学习京胡的朋友,常常抱怨市面上的谱子对于节奏的处理模棱两可,但这本书里,你几乎可以清晰地听到每一个音符背后的“气口”。我甚至发现了几段过去只在老录音带里依稀听到的细节处理,这次居然被完整地记录了下来,这对于抢救和传承京剧艺术来说,价值不可估量。这绝对不是一本随便出版的谱集,能看出编者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和深厚的功力。

评分

我拿到这本《陈平一京胡伴奏谱:京剧经典唱段(老生篇)》的时候,说实话,内心是抱着一丝忐忑的。市面上关于京剧伴奏谱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触及灵魂、让人听起来“对味儿”的却凤毛麟角。这本书却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把唱腔的旋律机械地抄写下来,更重要的是,它捕捉到了老生唱腔里那种特有的苍劲、悲壮和深沉的“精气神”。我试着对照了几段我平时最常拉的《失街亭》和《空城计》的唱段,发现书中的京胡处理,那种“娓娓道来”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力度变化,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这感觉就像是陈老先生本人在旁边指导你如何运用气息和手腕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于那些想深入理解京剧伴奏艺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会拉的层面上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圣经”。它让我对京胡艺术的理解,从“技巧层面”上升到了“美学层面”,收获太大了!

评分

快递很快,收到东西很开心~

评分

领导喜欢这个,就给买了……

评分

书很专业,对于喜欢京剧艺术的人来说非常实用。

评分

商品名称:陈平一京胡伴奏谱:京剧经典唱段(老生篇)

评分

奇妙世界里,身心都是那么的愉悦,绘本真是神奇的东西,那些图画永远的百看不厌,一本好书可以读三遍,五遍,十五遍,甚至一百

评分

正版图书,送货给力!

评分

适合京剧爱好者,尤其是京胡爱好者

评分

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于是常常泡在网上研究绘本,渐渐了解到许多名家,斯凯瑞,李欧李奥尼、宫西达也,陈江洪,还有许多的少儿

评分

不错很好书一切的哈支持 好质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