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2018國傢統考改革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高級中學高中數學綜閤素質教育知識教材真題模擬8本

中公2018國傢統考改革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高級中學高中數學綜閤素質教育知識教材真題模擬8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 著,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 編
圖書標籤:
  • 教師資格證
  • 高中數學
  • 統考改革
  • 中公教育
  • 真題模擬
  • 綜閤素質教育
  • 教材
  • 2018年
  • 資格證考試
  • 高中數學輔導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鎰豪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ISBN:97875120046810
商品編碼:1041571756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4-01
套裝數量:6

具體描述


本套裝包含以下6本圖書:


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定價: 52.00 
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曆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捲(高級中學) 定價: 36.00 
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綜閤素質中學 定價: 52.00 
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綜閤素質曆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捲中學 定價: 32.00 
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 定價: 52.00 
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教育知識與能力曆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捲中學 定價: 32.00 

總定價:256.00 元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

第一節教育觀(1)

考點聚焦(1)

考點梳理(2)

一、教育觀與素質教育觀(2)

二、素質教育的目標與要求(5)

三、學校教育中開展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8)

四、素質教育觀的運用(10)

第二節學生觀(11)

考點聚焦(11)

考點梳理(12)

一、“人的全麵發展”的思想(12)

二、“以人為本”的學生觀(13)

三、教育公正與中學生的共同發展(20)

第三節教師觀(22)

考點聚焦(22)

考點梳理(22)

一、中學教師職業的認識(22)

二、中學教師的專業發展(28)

三、中學教師的專業素養(36)

四、教師職業的責任與價值(39)

能力提升訓練(40)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42)

第一節教育法律法規概述(42)

考點聚焦(42)

考點梳理(43)

一、教育法概述(43)

二、教育法律關係(46)

三、教育法的淵源(47)

四、教育法律責任(48)

五、教育法律救濟(51)

第二節我國主要教育法律法規解讀(52)

考點聚焦(52)

考點梳理(54)

一、教育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54)

二、教育單行法(63)

三、教育法規與政策(96)

第三節教師的權利與義務(110)

考點聚焦(110)

考點梳理(110)

一、教師的權利(110)

二、教師的義務(114)

第四節學生的權利保護(116)

考點聚焦(116)

考點梳理(117)

一、法律法規關係中的學生(117)

二、學生的權利與保護(118)

能力提升訓練(126)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29)

第一節中學教師職業道德(129)

考點聚焦(129)

考點梳理(130)

一、教師職業道德(130)

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132)

三、《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條例》(136)

第二節教師職業行為(137)

考點聚焦(137)

考點梳理(138)

一、教師職業行為規範解讀(138)

二、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要處理好的幾大關係(140)

能力提升訓練(145)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48)

第一節曆史文化素養(148)

考點聚焦(148)

考點梳理(149)

一、中國古代史(149)

二、中國近代史、現代史(154)

三、世界曆史(159)

能力提升訓練(162)

第二節科學文化素養(164)

考點聚焦(164)

考點梳理(164)

一、我國古代的科技成就(164)

二、我國近現代科技成就(167)

三、外國主要科技成就(168)

四、著名的科學傢及主要貢獻(171)

五、生活中的科學常識集萃(174)

能力提升訓練(187)

第三節傳統文化素養(189)

考點聚焦(189)

考點梳理(189)

一、傳統思想文化(189)

二、古代教育(191)

三、古代稱謂(192)

四、神話故事與曆史典故(194)

五、部分民族民俗(196)

六、其他文化常識(199)

能力提升訓練(202)

第四節文學素養(203)

考點聚焦(203)

考點梳理(203)

一、中國文學名傢名篇(203)

二、外國文學名傢名篇(209)

能力提升訓練(213)

第五節藝術素養(215)

考點聚焦(215)

考點梳理(215)

一、文字和書法(215)

二、繪畫(216)

三、雕塑(219)

四、建築(220)

五、音樂(221)

六、中國戲麯(223)

七、電影(224)

能力提升訓練(225)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27)

第一節信息處理能力(228)

考點聚焦(228)

考點梳理(228)

一、Word文字處理軟件(228)

二、Excel電子錶格(237)

三、PowerPoint演示文稿(243)

能力提升訓練(248)

第二節邏輯思維能力(249)

考點聚焦(249)

考點梳理(249)

一、概念與命題(249)

二、直言命題的對當關係(252)

三、復言命題的推理(254)

四、智力推理(256)

五、類比推理(262)

六、圖形推理(265)

七、數字推理(266)

能力提升訓練(269)

第三節閱讀理解能力(270)

考點聚焦(270)

考點梳理(270)

一、閱讀材料分析題題型介紹(270)

二、理解閱讀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義(271)

三、理解閱讀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72)

四、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275)

五、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278)

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279)

七、根據上下文閤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282)

能力提升訓練(288)

第四節寫作能力(293)

考點聚焦(293)

考點梳理(293)

一、教育寫作概述(293)

二、議論文寫作(295)

三、記敘文、散文寫作(308)

四、素材積纍(311)

五、曆年真題及範文(314)

能力提升訓練(316)

全國教師資格證統考輔導課程(317)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320)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

第一節教育的産生與發展(1)

考點聚焦(1)

考點梳理(2)

一、教育的含義(2)

二、教育的構成要素及其關係(2)

三、教育的屬性(3)

四、教育的起源(5)

五、教育的發展曆程(6)

第二節教育學的産生與發展(9)

考點聚焦(9)

考點梳理(10)

一、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及任務(10)

二、教育學的發展(10)

第三節教育與社會的發展(18)

考點聚焦(18)

考點梳理(19)

一、教育的功能(19)

二、教育與人口的相互關係(19)

三、教育與社會生産力的相互關係(21)

四、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製度的相互關係(23)

五、教育與文化的相互關係(24)

第四節教育與人的發展(26)

考點聚焦(26)

考點梳理(26)

一、人的發展概述(26)

二、影響人發展的因素(31)

第五節教育製度(36)

考點聚焦(36)

考點梳理(36)

一、教育製度概述(36)

二、西方發達國傢現代學製發展曆程(38)

三、我國現代學製的沿革(39)

四、義務教育製度(42)

第六節教育目的(44)

考點聚焦(44)

考點梳理(44)

一、教育目的概述(44)

二、教育目的的理論(46)

三、我國的教育方針(49)

四、我國的教育目的(50)

五、全麵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50)

第七節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53)

考點聚焦(53)

考點梳理(54)

一、中學教育科學研究的含義和特點(54)

二、中學教育科學研究的意義(54)

三、中學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55)

能力提升訓練(60)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64)

第一節課程概述(64)

考點聚焦(64)

考點梳理(64)

一、課程的概念(64)

二、課程的類型(65)

三、課程理論流派(68)

第二節課程組織(69)

考點聚焦(69)

考點梳理(70)

一、課程目標(70)

二、課程內容(70)

三、課程評價(74)

四、課程開發(75)

第三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76)

考點聚焦(76)

考點梳理(76)

一、我國課程改革的迴顧與理論(76)

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77)

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78)

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狀況(79)

能力提升訓練(84)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87)

第一節教學概述(87)

考點聚焦(87)

考點梳理(87)

一、教學的內涵(87)

二、教學的意義(88)

三、教學的任務(88)

第二節教學過程(90)

考點聚焦(90)

考點梳理(90)

一、教學過程的本質(90)

二、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91)

三、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95)

第三節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97)

考點聚焦(97)

考點梳理(97)

一、備課(97)

二、上課(98)

三、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99)

四、課外輔導(100)

五、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價(101)

第四節教學原則(102)

考點聚焦(102)

考點梳理(103)

一、教學原則的含義(103)

二、我國中學教學原則(103)

第五節教學方法(109)

考點聚焦(109)

考點梳理(109)

一、教學方法的概念(109)

二、中學常用的教學方法(109)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114)

第六節教學組織形式(115)

考點聚焦(115)

考點梳理(115)

一、教學組織形式的概念(115)

二、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115)

三、新型教學組織形式(118)

第七節教學評價(120)

考點聚焦(120)

考點梳理(120)

一、教學評價的概念(120)

二、教學評價的基本內容(120)

三、教學評價的種類(121)

第八節我國當前教學改革的主要觀點與趨勢(123)

考點聚焦(123)

考點梳理(124)

一、我用當前教學改革的主要觀點(124)

二、我國教學改革的基本趨勢(125)

能力提升訓練(127)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32)

第一節認知過程(132)

考點聚焦(132)

考點梳理(133)

一、感覺(133)

二、知覺(135)

三、注意(138)

四、記憶(142)

五、思維(149)

六、想象(152)

七、問題解決(153)

第二節學習概述(156)

考點聚焦(156)

考點梳理(156)

一、學習的概念(156)

二、知識的學習(157)

三、技能的形成(160)

第三節學習動機(162)

考點聚焦(162)

考點梳理(162)

一、學習動機的含義(162)

二、學習動機的構成(162)

三、學習動機的功能(163)

四、學習動機的分類(163)

五、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165)

六、學習動機的理論(166)

七、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170)

第四節學習遷移(171)

考點聚焦(171)

考點梳理(171)

一、學習遷移的概念(171)

二、學習遷移的分類(172)

三、學習遷移的理論(174)

四、影響學習遷移的主要因素(175)

五、有效促進學習遷移的措施(176)

第五節學習策略(177)

考點聚焦(177)

考點梳理(177)

一、學習策略的概念(177)

二、學習策略的分類(178)

第六節學習理論(183)

考點聚焦(183)

考點梳理(183)

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183)

二、認知學習理論(189)

三、人本主義學習理論(193)

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194)

能力提升訓練(197)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01)

第一節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徵概述(201)

考點聚焦(201)

考點梳理(201)

一、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201)

二、中學生性心理的特點(203)

三、對中學生正確處理異性交往的指導(204)

四、中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205)

第二節中學生的認知發展(206)

考點聚焦(206)

考點梳理(207)

一、中學生感知覺發展的特點(207)

二、中學生注意發展的特點(207)

三、中學生記憶發展的特點(208)

四、中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209)

五、中學生智力發展的特點(209)

六、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209)

七、維果斯基的發展理論與教育(212)

第三節中學生情緒情感的發展(214)

考點聚焦(214)

考點梳理(214)

一、情緒情感概述(214)

二、情緒理論(217)

三、中學生常見的情緒問題(218)

四、中學生的情緒特點(219)

五、中學生良好情緒的培養(220)

第四節中學生的意誌發展(221)

考點聚焦(221)

考點梳理(221)

一、意誌的概念(221)

二、意誌的基本特徵(222)

三、意誌行動的基本階段(222)

四、意誌行動中的動機衝突(222)

五、意誌品質(222)

六、中學生意誌發展的特點(223)

七、良好意誌品質的培養(223)

第五節中學生的人格和能力發展(224)

考點聚焦(224)

考點梳理(224)

一、人格(224)

二、人格發展理論(230)

三、能力(234)

能力提升訓練(236)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39)

第一節中學生的心理健康(239)

考點聚焦(239)

考點梳理(239)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239)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239)

三、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240)

第二節中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245)

考點聚焦(245)

考點梳理(245)

一、心理輔導概述(245)

二、心理輔導的內容(246)

三、心理輔導的主要方法(247)

第三節壓力與挫摺(251)

考點聚焦(251)

考點梳理(251)

一、壓力及壓力源概述(251)

二、壓力的調節方法(252)

三、挫摺的含義(253)

四、挫摺的應對(253)

能力提升訓練(254)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57)

第一節中學生品德心理與發展(257)

考點聚焦(257)

考點梳理(257)

一、品德概述(257)

二、中學生品德發展的特點(261)

三、影響品德發展的因素(261)

四、促進中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262)

第二節道德發展理論(264)

考點聚焦(264)

考點梳理(264)

一、皮亞傑的道德發展理論(264)

二、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266)

第三節德育及其主要內容(270)

考點聚焦(270)

考點梳理(270)

一、德育的含義(270)

二、德育目標(270)

三、德育內容(271)

四、新時期德育發展的新主題(272)

第四節中學德育過程(274)

考點聚焦(274)

考點梳理(275)

一、中學德育過程的內涵(275)

二、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276)

第五節中學生德育原則、途徑與方法(278)

考點聚焦(278)

考點梳理(279)

一、中學德育的原則(279)

二、中學德育的途徑與方法(283)

能力提升訓練(288)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93)

第一節班級與班集體建設(293)

考點聚焦(293)

考點梳理(293)

一、班級概述(293)

二、班集體的形成與發展(294)

三、班級中的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297)

第二節有效的課堂管理(299)

考點聚焦(299)

考點梳理(299)

一、課堂管理概述(299)

二、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301)

三、課堂紀律與課堂問題行為(303)

第三節課外活動的組織與管理(310)

考點聚焦(310)

考點梳理(310)

一、課外活動概述(310)

二、課外活動的內容與形式(311)

三、課外活動的設計與指導(312)

四、課外活動組織管理的要求(312)

第四節班主任(313)

考點聚焦(313)

考點梳理(313)

一、班主任的概念(313)

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313)

三、班主任的素質要求(314)

四、班主任的工作內容與方法(314)

五、學校與傢庭的協調(317)

六、學校與社會的協調(318)

第五節教師心理(319)

考點聚焦(319)

考點梳理(319)

一、教師的角色心理(319)

二、教師的心理特徵(321)

三、教師成長心理(325)

四、教師的心理健康(328)

能力提升訓練(330)

全國教師資格證統考輔導課程(333)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336)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中學)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中學)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中學)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中學)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中學)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中學)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標準預測試捲(一)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標準預測試捲(二)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標準預測試捲(三)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標準預測試捲(四)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標準預測試捲(五)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標準預測試捲(六)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標準預測試捲(七)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標準預測試捲(八)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標準預測試捲(九)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標準預測試捲(十)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閤素質試題(中學)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閤素質試題(中學)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閤素質試題(中學)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閤素質試題(中學)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閤素質試題(中學)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閤素質試題(中學)

教師資格考試標準預測試捲綜閤素質試題(中學)捲(一)~(十)

教師資格考試標準預測試捲綜閤素質試題(中學)參考答案及解析(一)~(十)

第一部分學科知識

Ⅰ高等數學基礎知識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

考點聚焦(2)

第一節極限(2)

考點梳理(2)

一、實數的完備性(2)

二、極限(3)

第二節函數連續性(8)

考點梳理(8)

一、連續性概念(8)

二、函數連續性的判斷(9)

三、連續函數的性質(10)

四、一緻連續性(11)

第三節一元函數微分學(11)

考點梳理(11)

一、導數的概念(11)

二、導數的應用(13)

三、微分(15)

四、微分學基本定理(16)

五、高階導數與高階微分(18)

第四節一元函數積分學(19)

考點梳理(19)

一、不定積分(19)

二、定積分(23)

第五節級數(27)

考點梳理(27)

一、常數項級數的概念與基本性質(27)

二、正項級數及其斂散性(29)

三、交錯級數(30)

四、*收斂與條件收斂(31)

五、函數項級數(31)

六、冪級數(32)

第六節多元函數微積分學(34)

考點梳理(34)

一、多元函數的極限、連續、偏導數與全微分(34)

二、多元函數的微分法(36)

三、極值與zui值(37)

四、二重積分(38)

五、幾何應用(39)

能力提升訓練(41)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43)

考點聚焦(43)

第一節多項式(43)

考點梳理(43)

一、一元多項式(43)

二、多項式的帶餘除法及整除性(43)

三、多項式的zui大公因式(44)

四、互素多項式(45)

五、不可約多項式(45)

第二節行列式(46)

考點梳理(46)

一、行列式的定義(46)

二、行列式的性質(46)

三、行列式的計算(47)

四、剋萊姆法則(48)

第三節矩陣(49)

考點梳理(49)

一、矩陣的概念(49)

二、矩陣的運算(51)

三、矩陣的秩(52)

四、矩陣的初等變換(54)

第四節綫性方程組(56)

考點梳理(56)

一、嚮量組(56)

二、綫性方程組(57)

三、多角度認識綫性方程組(60)

第五節二次型(61)

考點梳理(61)

一、基本概念(61)

二、二次型的標準化和規範化(62)

三、正定二次型和正定矩陣(63)

第六節特徵值與特徵嚮量(64)

考點梳理(64)

一、特徵值和特徵嚮量的定義(64)

二、特徵值和特徵嚮量的性質(64)

三、特徵值和特徵嚮量的求解(65)

第七節綫性空間(67)

考點梳理(67)

一、綫性空間的定義與性質(67)

二、綫性相關性及有關結論(68)

三、綫性子空間(68)

四、子空間的和與直和(68)

第八節綫性變換(69)

考點梳理(69)

一、綫性變換及基本性質(69)

二、綫性變換的運算(69)

三、綫性變換的矩陣(70)

第九節歐氏空間(72)

考點梳理(72)

一、歐氏空間的定義與基本性質(72)

二、標準正交基(73)

三、正交變換與正交矩陣(75)

四、對稱變換(75)

五、實對稱矩陣的標準形(75)

能力提升訓練(77)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80)

考點聚焦(80)

第一節空間坐標係與嚮量(80)

考點梳理(80)

一、嚮量代數(80)

二、嚮量的基本概念(81)

三、嚮量的運算(81)

第二節空間的平麵與直綫(84)

考點梳理(84)

一、平麵方程(84)

二、空間直綫方程(84)

三、平麵、直綫之間的相互關係(85)

第三節麯麵及麯綫方程(88)

考點梳理(88)

一、空間麯麵(88)

二、常見麯麵方程(89)

三、麯綫方程(92)

能力提升訓練(93)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95)

考點聚焦(95)

第一節*事件和概率(95)

考點梳理(95)

一、*試驗與樣本空間(95)

二、*事件(95)

三、*事件的概率(96)

四、*事件的獨立性與獨立重復試驗(97)

五、全概率公式與貝葉斯(逆概率)公式(98)

第二節*變量及其分布(99)

考點梳理(99)

一、*變量(99)

二、*變量的分布函數(99)

三、離散型*變量的分布律(概率分布)(99)

四、連續型*變量的概率分布(101)

五、*變量函數的分布(102)

第三節*變量的數字特徵(103)

考點梳理(103)

一、*變量的數學期望(103)

二、*變量的方差(104)

第四節大數定律與中心極限定理(106)

考點梳理(106)

一、切比雪夫不等式和依概率收斂(106)

二、大數定律(106)

三、中心極限定理(106)

第五節數理統計的基本概念(107)

考點梳理(107)

一、總體和樣本(107)

二、統計量與樣本的數字特徵(107)

三、常用統計抽樣分布(108)

四、正態總體的抽樣分布(108)

能力提升訓練(109)

Ⅱ高中數學學科知識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10)

考點聚焦(110)

第一節集閤與邏輯(110)

考點梳理(110)

一、集閤(110)

二、簡易邏輯(112)

三、常用邏輯用語--量詞(114)

第二節算法初步(115)

考點梳理(115)

一、基本概念(115)

二、算法案例(118)

能力提升訓練(119)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23)

考點聚焦(123)

第一節函數概念(123)

考點梳理(123)

一、函數的定義(123)

二、函數的基本性質(123)

三、反函數和復閤函數(126)

第二節基本初等函數(128)

考點梳理(128)

一、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128)

二、冪函數(129)

第三節三角函數(130)

考點梳理(130)

一、角的概念的推廣、弧度製(130)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數(130)

三、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式與誘導公式(131)

四、正弦函數、餘弦函數、正切函數的圖像與性質(131)

五、函數y=Asin(ωx+φ)的圖像與性質(132)

六、和、差、倍、半角公式(133)

七、正弦、餘弦定理(133)

能力提升訓練(134)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37)

考點聚焦(137)

第一節方程(137)

考點梳理(137)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37)

二、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138)

第二節不等式(140)

考點梳理(140)

一、不等式的解法(140)

二、不等式的證明(142)

第三節數列(142)

考點梳理(142)

一、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142)

二、綫性遞歸數列(144)

三、數列與差分(145)

第四節極限(145)

考點梳理(145)

一、數列的極限(145)

二、函數的極限(146)

能力提升訓練(147)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49)

考點聚焦(149)

第一節直綫與平麵(149)

考點梳理(149)

一、直綫(149)

二、直綫與平麵之間的位置關係(149)

三、平麵與平麵之間的位置關係(150)

四、空間距離(151)

第二節棱柱、棱錐與球(152)

考點梳理(152)

一、棱柱(152)

二、棱錐(153)

三、球(153)

能力提升訓練(154)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58)

考點聚焦(158)

第一節直綫與方程(158)

考點梳理(158)

一、直綫的方程(158)

二、兩條直綫的位置關係(159)

三、點與直綫(159)

第二節圓與方程(160)

考點梳理(160)

一、圓的方程(160)

二、直綫、圓的位置關係(161)

第三節圓錐麯綫(162)

考點梳理(162)

一、圓錐麯綫的概念、標準方程與幾何性質(162)

二、直綫與圓錐麯綫的位置關係(164)

能力提升訓練(165)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68)

考點聚焦(168)

第一節嚮量(168)

考點梳理(168)

一、平麵嚮量的概念(168)

二、平麵嚮量的運算(168)

三、共綫嚮量(169)

四、平麵嚮量常用結論(170)

第二節復數(170)

考點梳理(170)

一、復數的概念(170)

二、復數的運算(171)

三、復數的幾何意義(172)

能力提升訓練(174)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76)

考點聚焦(176)

第一節推理與證明(176)

考點梳理(176)

一、基本定義(176)

二、不等式證明方法(177)

三、數學歸納法(178)

第二節排列、組閤與二項式定理(180)

考點梳理(180)

一、兩個基本原理(180)

二、排列(180)

三、組閤(181)

四、排列、組閤的綜閤問題(181)

五、二項式定理(182)

能力提升訓練(184)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87)

考點聚焦(187)

第一節統計(187)

考點梳理(187)

一、抽樣(187)

二、兩個變量的綫性相關(188)

三、正態分布(189)

第二節概率(190)

考點梳理(190)

一、*事件的概率(190)

二、離散型*變量(194)

能力提升訓練(196)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00)

考點聚焦(200)

考點梳理(200)

一、早期算術與幾何的曆史(200)

二、古希臘數學的曆史(201)

三、中國古代數學的曆史(202)

四、平麵解析幾何産生的曆史(202)

五、微積分産生的曆史(203)

六、幾何作圖三大難題的曆史(204)

七、集閤論發展的曆史(204)

八、*思想發展的曆史(205)

九、算法思想發展的曆史(206)

十、近代數學史上的兩大巨匠(206)

十一、近代中學數學教育改革概況(207)

能力提升訓練(208)

第二部分課程知識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10)

考點聚焦(210)

第一節高中數學課程的性質和基本理念(210)

考點梳理(210)

一、高中數學課程的性質(210)

二、高中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211)

第二節高中數學課程的目標(219)

考點梳理(219)

一、高中數學課程的總目標(219)

二、高中數學課程的具體目標(219)

三、過程與方法(219)

四、五大基本能力(220)

第三節高中數學課程的結構(221)

考點梳理(221)

一、高中數學課程的內容結構(221)

二、高中數學課程的內容建議(223)

能力提升訓練(224)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27)

考點聚焦(227)

第一節函數主綫(227)

考點梳理(227)

一、對函數的認識(228)

二、高中數學所研究的函數性質(229)

三、具體函數模型(230)

四、函數與其他內容的聯係(231)

第二節運算主綫(234)

考點梳理(234)

一、對運算的認識(235)

二、運算的作用(235)

三、運算內容的設計(236)

第三節幾何主綫(237)

考點梳理(237)

一、幾何的教育功能(238)

二、中學幾何研究的對象(239)

三、幾何研究圖形的方法(239)

四、幾何內容的設計(240)

第四節算法主綫(242)

考點梳理(242)

一、算法的作用(242)

二、算法的基本思想(244)

三、算法的基本結構(244)

四、算法的基本語句(245)

五、算法內容的設計(245)

第五節統計概率主綫(246)

考點梳理(246)

一、對統計概率的認識(247)

二、統計內容的設計(247)

第六節應用主綫(248)

考點梳理(248)

一、對應用的認識(248)

二、應用的層次(249)

能力提升訓練(251)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53)

考點聚焦(253)

第一節集閤(253)

考點梳理(253)

一、高中數學課程中"集閤"內容的定位(253)

二、"集閤"在中學作為語言來學(254)

三、"集閤"內容的教育價值(254)

四、集閤論(255)

第二節函數(256)

考點梳理(256)

一、高中數學課程中函數內容的變化(256)

二、函數是其他數學內容的載體(256)

三、函數內容進入中學是數學教育改革的一個裏程碑(257)

第三節嚮量(258)

考點梳理(258)

一、嚮量是刻畫現實世界的重要數學模型(258)

二、嚮量是集數、形於一身的數學概念(258)

三、嚮量運算擴充瞭運算的對象和性質(258)

四、嚮量是研究幾何問題的基本工具(258)

五、嚮量是溝通代數與幾何的一座天然橋梁(258)

六、嚮量和物理有密切的聯係(259)

第四節統計與概率(261)

考點梳理(261)

一、高中數學課程中統計與概率內容的變化(261)

二、統計(261)

三、概率(263)

第五節算法(265)

考點梳理(265)

一、時代的需要(265)

二、與傳統的內容有密切的聯係(266)

三、能引起學生的興趣(266)

四、對教師沒有太大的難度(266)

五、對未來的數學課程産生很大的影響(266)

第六節常用邏輯用語和微積分初步(267)

考點梳理(267)

一、常用邏輯用語(267)

二、微積分初步(267)

能力提升訓練(268)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71)

考點聚焦(271)

第一節教學建議(271)

考點梳理(271)

一、以學生發展為本,指導學生閤理選

擇課程、製定學習計劃(271)

二、幫助學生打好基礎,發展能力(272)

三、注重聯係,提高對數學整體的認識(272)

四、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係

,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272)

五、關注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科學觀的形成(273)

六、改善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主動地學習(273)

七、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274)

第二節評價建議(275)

考點梳理(275)

一、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275)

二、正確評價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75)

三、重視對學生能力的評價(276)

四、實施促進學生發展的多元化評價(276)

五、根據學生的不同選擇進行評價(278)

能力提升訓練(279)

第三部分教學知識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82)

考點聚焦(282)

第一節教學原則(282)

考點梳理(282)

一、抽象與具體相結閤原則(282)

二、嚴謹性與量力性相結閤原則(283)

三、理論與實際相結閤原則(285)

四、鞏固與發展相結閤原則(285)

第二節教學過程(286)

考點梳理(286)

一、備課(287)

二、課堂教學(287)

三、課外工作(288)

四、成績的考核與評定(289)

五、數學教學評價(291)

第三節教學方法(292)

考點梳理(292)

一、講授法(292)

二、討論法(292)

三、自學輔導法(293)

四、發現法(294)

能力提升訓練(294)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98)

考點聚焦(298)

第一節概念教學(298)

考點梳理(298)

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298)

二、概念間的邏輯關係(299)

三、概念下定義的常見方式(301)

四、數學概念獲得的主要方式(303)

五、對概念教學的認識(304)

第二節命題教學(306)

考點梳理(306)

一、數學命題教學概述(306)

二、命題教學的策略性(307)

第三節推理教學(308)

考點梳理(308)

一、推理的結構(308)

二、推理的形式(309)

第四節問題解決教學(312)

考點梳理(312)

一、數學問題概述(312)

二、問題解決、解決問題與解答習題(313)

三、問題解決的教學(314)

能力提升訓練(316)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318)

考點聚焦(318)

第一節閤作學習(318)

考點梳理(318)

一、閤作學習的概念(318)

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閤作學習(319)

第二節探究學習和自主學習(320)

考點梳理(320)

一、探究學習(320)

二、自主學習(321)

能力提升訓練(323)

第四部分教學技能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326)

考點聚焦(326)

第一節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概述(326)

考點梳理(326)

一、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內涵及意義(326)

二、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328)

三、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準備(329)

第二節教學設計工作(331)

考點梳理(331)

一、教材分析(331)

二、學情分析(332)

三、製定教學目標(333)

四、考慮教學方法(335)

五、教學媒體的使用(336)

六、教學實施過程分析(336)

七、教學反思(336)

八、教學設計的撰寫(339)

能力提升訓練(342)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347)

考點聚焦(347)

第一節課堂導入技能(347)

考點梳理(347)

一、直接導入法(347)

二、復習導入法(349)

三、事例導入法(349)

四、趣味導入法(350)

五、懸念導入法(350)

第二節課堂提問技能(352)

考點梳理(352)

一、課堂提問的原則(352)

二、課堂提問的類型(354)

第三節有效數學教學(356)

考點梳理(356)

一、數學的有效教學(356)

二、有效的教學設計(358)

第四節課堂結束技能(360)

考點梳理(360)

一、結束技能概述(361)

二、結束技能實施的方法(361)

三、結束技能實施時應注意的問題(362)

第五節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技能(363)

考點梳理(363)

一、多媒體技術教學的優越性(363)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時的注意事項(365)

能力提升訓練(365)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369)

考點聚焦(369)

第一節評價概述(369)

考點梳理(369)

一、數學教育評價的功能(370)

二、數學教育評價的類型(371)

第二節數學課堂教學評價(373)

考點梳理(373)

一、數學課堂教學評價要素(373)

二、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法(376)

第三節數學學習評價(379)

考點梳理(379)

一、數學學習評價概述(379)

二、數學學習評價方法(380)

能力提升訓練(386)

附錄常用數學公式匯編(387)

全國教師資格證統考輔導課程(393)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396)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
教師資格考試標準預測試捲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捲(一)~(十)
教師資格考試標準預測試捲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參考答案及解析(一)~(十)



《高中數學教師專業發展指南》 內容概述: 本書旨在為廣大高中數學教師提供一個係統、全麵、深入的專業發展框架,幫助教師在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中提升教學技能、拓展專業視野、深化教育理解,最終實現專業上的精進與超越。本書不側重於某一特定年份的考試改革或特定教材,而是著眼於高中數學教育的本質、教師的職業成長規律以及新時代對教師提齣的更高要求,旨在培養具備紮實學科素養、精湛教學技藝、先進教育理念和持續學習能力的高素質數學教師。 第一章:高中數學課程的時代價值與教師的角色定位 本章深入剖析高中數學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邏輯思維、提升科學素養以及服務國傢戰略需求方麵的重要作用。我們將探討新時代教育改革對高中數學課程提齣的新挑戰與新機遇,例如對學生創新能力、解決復雜問題能力以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重視。在此基礎上,我們詳細闡述新時代高中數學教師應具備的多元角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潛能的激發者、學生品格的塑造者以及教育創新的實踐者。本章將引導教師認識到自身工作的時代意義和職業價值,激發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更加自覺地投入到專業發展中。 第二章:學科核心素養導嚮的高中數學教學設計 本章聚焦於如何在教學實踐中落實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我們將詳細解讀國傢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提齣的各項要求,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據分析、直觀想象和數學運算等。本書將提供一係列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案例與設計思路,指導教師如何將這些素養融入課程設計、課堂教學和課後評價的各個環節。例如,如何設計能夠促進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探究性實驗,如何引導學生利用數學建模解決實際問題的項目式學習,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提問與互動,激發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本章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的學習習慣和能力,而非單純記憶知識點。 第三章:信息化時代的高中數學教學創新與實踐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高中數學教學必須適應時代發展,擁抱信息化。本章將係統介紹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與方法。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如何利用多媒體課件、互動白闆等輔助教學,如何運用在綫學習平颱、學習管理係統(LMS)進行混閤式教學和個性化輔導,如何利用數學軟件(如GeoGebra, Desmos等)進行可視化探究和概念理解,以及如何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和深度探究。本章還將探討如何設計富有趣味性和互動性的信息化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並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數字技術應用能力。同時,我們也會討論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第四章:高中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與終身學習 專業發展是教師職業生涯的永恒主題。本章將為高中數學教師提供一個清晰的專業發展路徑圖。我們將探討教師在不同職業階段應關注的重點,例如新入職教師如何快速適應教學環境,骨乾教師如何發揮引領作用,以及資深教師如何實現價值的升華。本書將詳細介紹多種有效的專業發展途徑,包括參加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專題培訓、觀摩優秀教師的公開課、參與教學研究項目、進行跨校交流與閤作等。我們還將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鼓勵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緊跟學科前沿動態。本章旨在幫助教師建立起主動、持續的專業發展意識,並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第五章:教育心理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教育心理學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本章將從教育心理學的視角齣發,深入探討與高中數學教學相關的理論和實踐。我們將重點關注學習動機的激發與維持、學生認知特點的把握、學習睏難的診斷與輔導、以及師生關係的構建等方麵。例如,如何運用目標設定理論、期望價值理論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如何理解高中生在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等方麵的發展特點,並據此調整教學策略;如何識彆和診斷不同類型的數學學習睏難,並提供有效的乾預和支持;如何通過積極的溝通與情感互動,建立和諧、信任的師生關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本章旨在幫助教師從心理學層麵理解學生,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六章:高中數學教學評價與反思 有效的教學評價是促進教學改進和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力工具。本章將係統介紹高中數學教學評價的原則、方法和策略。我們不僅關注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更強調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以及錶現性評價等多元評價方式。本章將指導教師如何設計科學、閤理的評價工具(如評價量規、錶現性任務、學生作品集等),如何有效收集和分析評價信息,並如何將評價結果用於指導教學改進和學生個性化發展。同時,本章還將深入探討教學反思的重要性,介紹有效的教學反思方法,如日誌記錄、案例分析、同伴互助等,引導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審視、分析和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實現教學的螺鏇式上升。 第七章:高中數學教師的溝通與協作能力培養 在教育工作中,溝通與協作能力至關重要。本章將重點探討高中數學教師在與學生、傢長、同事以及學校管理層等各方麵進行有效溝通與協作的技巧和策略。我們將分析在教學實踐中可能遇到的溝通障礙,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例如,如何與不同性格、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如何與傢長建立積極的夥伴關係,如何與同事分享教學經驗、開展閤作研究,以及如何與學校管理層就教學工作進行有效溝通。本章旨在幫助教師提升人際交往能力,構建和諧、支持性的工作環境,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學校的進步。 第八章:應對挑戰與展望未來:高中數學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教育改革與發展是一個持續演進的過程,高中數學教師也麵臨著諸多挑戰。本章將探討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可能遇到的突齣問題,如如何應對日益增加的課程內容、如何平衡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如何處理學生學習的差異化需求等。在此基礎上,本章將引導教師思考如何在挑戰中尋找機遇,如何在復雜環境中保持教學熱情和專業定力。我們將展望未來高中數學教育的發展趨勢,例如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跨學科融閤教學的興起等,鼓勵教師保持前瞻性思維,積極擁抱變革,不斷學習和適應。本章旨在幫助教師建立起應對挑戰的信心和能力,規劃自己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成為一名在未來教育改革中能夠持續貢獻力量的優秀數學教師。 本書內容豐富,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案例翔實,語言通俗易懂,是高中數學教師進行專業學習、提升教學能力、實現職業發展的得力助手。它將幫助每一位有誌於成為優秀高中數學教師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道路上行穩緻遠,不斷超越。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厚厚的資料集擺在桌麵上,光是那摞起來的份量就足夠讓人心生敬畏瞭。我本來以為“綜閤素質教育知識”這種聽起來就比較虛無縹緲的內容,隨便翻翻就能有個大概的瞭解,畢竟我的主攻方嚮是高中數學的學科知識。然而,實際翻閱後纔發現,這套書遠比我想象的要紮實得多。它沒有那種空泛的口號式說教,而是真正深入到瞭教育理念的底層邏輯。比如,關於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書中不僅闡述瞭理論框架,還結閤瞭具體的教學案例進行剖析,讓我這個習慣瞭嚴謹數學邏輯的人,也能清晰地看到素質教育如何在課堂實踐中落地生根。特彆是關於“新課標”背景下,數學教師應該如何平衡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這兩大任務,書裏給齣的分析角度非常新穎,讓我對未來幾年的教學改革有瞭更清晰的預判。那些真題的設置也很有意思,它們往往不直接考知識點,而是通過情境化的題目來考察教師的應變能力和教育觀的成熟度,這對於一個即將走上講颱的人來說,是無價的寶貴經驗。我甚至花瞭一個下午的時間,專門研究瞭其中關於“技術融入教學”的那一小部分,它提供的工具推薦和應用策略,比我之前在網上零散搜集到的信息要係統和實用得多。整體來看,這套書更像是一位資深教育專傢在你耳邊進行一對一的深度輔導,而不是簡單的題海戰術。

評分

我一直覺得,教師資格考試中的“綜閤素質”部分,是最難把握的“灰色地帶”,因為它不像學科知識那樣有標準答案可循。然而,這套資料卻成功地將這種灰色地帶變得可量化、可學習。我特彆喜歡它對“教師職業道德與法律法規”這部分的處理。它不是乾巴巴地羅列條款,而是通過一係列真實的案例重構,讓你在閱讀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代入教師角色。比如,麵對一個傢長對考試成績的過度施壓,你該如何運用教育法律法規和職業倫理進行專業迴應?書中的解析詳細分析瞭不同迴應方式背後的教育價值取嚮,這讓我對未來可能齣現的職場衝突有瞭心理預演和專業的應對腳本。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幫你通過考試,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你的職業人格。它告訴你,一個優秀的數學教師,首先是一個懂得如何與人溝通、懂得法律邊界、懂得教育責任的閤格公民和教育工作者。這種全方位的賦能感,是其他隻關注學科知識的復習材料無法比擬的。

評分

說實話,剛開始接觸這套書時,我的心情是比較焦慮的。畢竟“國考”的壓力擺在那裏,時間緊任務重,我更傾嚮於直接去看那些針對性極強的知識點串講和高頻考點預測。但翻開這套書,尤其是那些模擬題部分,我發現它的難度設置和真實考試的風格高度契閤,甚至在某些開放性問題的深度上,猶有勝之。它迫使你不能隻停留在對知識點的機械記憶上,而是要跳齣“數學教師”的身份,從一個更宏觀的“教育者”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有一道關於學生心理調適的模擬題,涉及到如何在代數課上處理一個成績波動較大的學生,這完全超齣瞭數學學科本身的範疇,考察的是教師的共情能力和危機乾預能力。這種對綜閤素質的全麵考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學習模式的局限性。我過去太沉迷於解題技巧的打磨,而忽略瞭“育人”的本質。這套書的結構設計,尤其是真題與解析的結閤方式,非常巧妙地引導讀者去建立起“學科知識”與“教育能力”之間的橋梁。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答案是什麼,而是細緻地剖析瞭為什麼這個選項體現瞭更先進的教育理念,這一點非常重要,它塑造的不是做題機器,而是思考者。

評分

與其他我之前購買過的模擬試題相比,這套“8本裝”最大的特點在於其“全麵滲透”而非“孤立講解”的編寫思路。它不是簡單地把“綜閤素質”拆成幾個模塊然後分彆講解,而是貫穿始終。我發現,在講解高中數學特定教學方法的章節中,也會巧妙地融入關於班級管理和學生個彆化輔導的策略。這種交叉滲透的編排,充分體現瞭“綜閤”的含義。例如,書中探討如何使用信息技術輔助高中立體幾何教學時,它並沒有止步於軟件操作,而是延伸到瞭如何利用技術來促進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的共同進步,這本身就是素質教育理念在具體學科應用中的體現。這種整體性的視角訓練,對我準備麵試環節的試講和答辯至關重要。因為麵試官考察的正是你能否在學科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流露齣成熟的教育觀。我感覺,與其說是準備考試,不如說我是在進行一次係統性的、麵嚮未來職業生涯的“教育思維重塑”。這套書的厚度與其說是內容量大,不如說是它所蘊含的知識體係的廣度和深度所決定的。

評分

這套教材的排版和印刷質量,簡直可以算是同類教輔中的佼佼者瞭。我手裏這八本,每一本的紙張都光滑適手,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其邏輯結構。雖然是針對“改革”後的考試,但它並沒有搞那種故弄玄虛的“玄學”包裝,而是以一種非常清晰的脈絡展開。特彆是“教育學原理”和“心理學基礎”的部分,它用圖錶和流程圖的方式,把那些原本枯燥的理論概念(比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進行瞭可視化處理,這對於記憶力不是頂尖的我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發現,很多時候知識點記不住,不是因為不理解,而是因為缺乏一個有效的結構錨點。這套書提供的正是這種結構錨點。此外,它在章節末尾設置的“自測與反思”環節設計得非常人性化,它不是那種簡單的選擇題,而是讓你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核心觀點,這極大地加深瞭對知識的內化過程。我甚至把它當作一本日常的教育理論參考書來用,而不是僅僅把它視為應試工具。這種兼顧深度和易用性的設計,是很多應試資料所欠缺的。

評分

希望自己能考過!過!過!過!過!

評分

書很好,配套買的,助自己成功考取教師資格證

評分

很全麵

評分

書的內容詳細,還附有視頻解析,值得擁有。

評分

還可以 還可以 還可以!

評分

書很好,配套買的,助自己成功考取教師資格證

評分

質量很好,印刷也清晰,正版書

評分

挺好的,不錯不錯,看上去非常好

評分

很劃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