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绘画8(经变)

西域绘画8(经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炜,蒙中 著
图书标签:
  • 西域绘画
  • 经变画
  • 佛教艺术
  • 敦煌壁画
  • 丝绸之路
  • 壁画艺术
  • 中国美术
  • 古代艺术
  • 宗教艺术
  • 艺术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06334
版次:1
商品编码:10476601
包装:平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3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藏经洞里这些唐、五代时期的经变画,多为几幅绢拼接而成的大幅绢本,它们多出自敦煌曹氏画院画工之手,不具作者名姓,也无从考据是否名家手笔。这些在唐代流行的经变画,通常有一种基本的构成模式:纵向分为三部分,中间是主体,占的比例很宽,两边细长部分,分成若干个连续的画面,画的是不同的经变故事图。中间部分都是说法图,有众多佛、菩萨及随侍者,背后是巍峨的楼台庭阁,前面莲池上有伎乐、水鸟、迦陵频伽等。两边的故事图内容,也多有一定的模式。如《观无量寿经变》少不了阿阁世幽禁父王、佛给韦提希夫人说“十六观”的内容。《维摩诘经变》少不了文殊、维摩诘坐而论道,《药师佛经变》少不了“十二大愿”和“九横死”,《弥勒经变》少不了“剃度”等。
这些绢本绘画的颜色,都是天然的矿物质颜料经过研磨、兑胶制成的,画师将这些颜料,依照画上的形,均匀涂上去,再精细地进行晕染,捕捉色彩的细微变化。在这些绢画中,人物的脸、手指、足尖、肌肉、莲瓣上的粉色等,极其精致。染色完毕,最后勾上流畅的轮廓线,这些线条有时和底下一层的灰色线并不完全重合。最后的这些线条,非常肯定,果断有力,应该是很有经验的画师来执笔的。画上所用的颜料种类很多,包括金色等,但几乎每幅画的色彩都很均衡和谐。灿烂精美。在画中,除去色彩以外,还有很多人物动态、建筑细节,反映出画师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对三维空间的刻画等,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精彩书摘

这幅绢画是10世纪中后期布施画的代表作品。保存完整,画面下方中间还留有供布施人题记的空白栏。
画面中央的观音舒展六臂,坐在莲花座上,前面放置有供品台。观音向上举起的两手分别持着日、月,在日、月之中,各画有其象征的图形——三足鸟和树。中间的两只手结说法印,置于身前。下方两手持着数珠与净瓶。暗色的飘带绕在这些手臂上。在观音像的两侧,画有观音救信众脱离苦难的场面。画面左边画有一位男子被人从断崖推下去,被祥云托起。崖下,囚犯旁边放着足枷锁,坐在牢门口。再下面是一个男子立身在蛇蝎猛兽丛中面带恐惧。右边画面中画有一位被缚的男子,正在被刽子手行刑。其下是忽然遭到冰雹袭击,惊慌奔逃的两个人。再下是遭受火灾,置身火海的一位男子。在画面里,画家灵活地用山和岩石来作背景。这样的手法,在这批藏经洞绘画中出现过不少。
画中左下方的供养妇人发髻上对应插着四把梳子,两侧分插六支簪,五代北宋时期的妇女头饰和盛唐时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头饰讲究对称。莫高窟第61窟一女供养人像,在发髻上也簪有四个对称的花钗,也是这一时期现实生活流行的写照。
这幅画,墨线灵动多变,与色彩互不妨害。观音的飘带、有草覆盖的土坡、花枝的茎、叶等都运用了相同的暗色;火焰、观音的衣裳、枷锁、足枷、花瓣等都运用了相同的橙色。观音脸和上半身简单的晕染、空中的花瓣、莲台的一部分都用了相同的浅紫色,金的装饰品、空白栏、男子供奉者衣服的衬布等都用了鲜艳的黄色。像这样只用极少的几种颜色,通过巧妙的组合取得不错效果的画面,充分体现了敦煌绘画独特的色彩体系。在这种色彩体系里,黄色代表“土”,黑色代表“水”,以黑为玄,包含着一切。正如老子所谓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他的分别为:青色代表“木”,以苍为盛;赤色代表“火”,以赤为熊;金色代表“金”,以白为贵。在这一原则下,画师们多遵循着“随类赋彩”的规律,调配着一切有色彩的画面关系。

前言/序言



西域绘画:丝路明珠,佛法画卷 《西域绘画8(经变)》并非一本描绘奇珍异宝、塞外风光抑或边塞战事的寻常画册。它是一扇窗,一扇通往古老丝绸之路腹地,通往佛教艺术最辉煌时代的一扇窗。这部作品,精选并呈现了自汉代以来,在西域大地上绘制的一系列被称为“经变”的佛教图像,它们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理解古代宗教信仰、文化交流乃至社会生活的一部视觉史书。 “经变”,从文字到图像的蜕变 “经变”一词,顾名思义,即是“变化的经典”。其核心是将佛教经典中抽象、深奥的教义、佛陀的生平事迹、菩萨的宏伟愿力、因果报应的法则,通过生动形象的绘画语言,转化为普通民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视觉叙事。在那个识字率普遍不高的年代,这些大型壁画承担了传法、讲经的重要功能。它们如同无声的讲经师,将佛陀的慈悲、智慧与教诲,以色彩与线条的形式,深入人心。 《西域绘画8(经变)》所收录的,正是这些历经千年风霜,却依旧散发着璀璨光芒的经变画作。它们出自佛教艺术的黄金时期,在丝绸之路沿线的诸多佛教遗址中被发现,例如敦煌莫高窟、克孜尔千佛洞、吐峪沟石窟等。这些石窟寺,本身就是古代信徒虔诚信仰的载体,而其中的壁画,则是他们向佛陀献上的最隆重的艺术供养。 穿越千年的视觉叙事 这部作品的每一页,都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读者将有机会“亲眼”目睹: 佛陀本生故事的重现: 佛陀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的无数次轮回,为了众生而历经磨难,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波罗蜜的壮烈事迹。从雪山苦行到降伏魔众,从初转法轮到涅槃寂灭,每一个重要时刻都被艺术家们用饱含情感的笔触一一记录。例如,著名的“九色鹿本生”图,讲述了佛陀前世作为一只拥有九色毛发的鹿,舍身救人的故事,其画面构图的精妙,人物形象的生动,无不体现了当时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 因果报应的警示与劝诫: 佛教的因果观念是经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六道轮回图”向人们展示了众生因善恶行为而转生的不同去处,恶报的凄惨场景如地狱的烈火、饿鬼的饥渴,与善报的安详祥和形成鲜明对比,旨在劝诫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类似的“佛说阿弥陀经变”、“普贤菩萨变”等,则通过描绘净土世界的殊胜景象,吸引信徒向往,激励他们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菩萨的宏大愿景与度化众生: 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等大乘佛教的代表性菩萨,在经变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慈悲为怀,神通广大,在凡间救苦救难,化解灾厄。画面中,菩萨或骑乘白象,或乘驾莲花,或手持各种法器,形象庄严而又充满亲和力,展现了他们无尽的慈悲与智慧,以及普度众生的宏大愿力。 佛国世界的庄严描绘: 艺术家们力求将经典中描述的佛教净土,如极乐世界、兜率陀天等,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出来。巍峨的宫殿、飘渺的仙境、祥和的乐土,以及其中居住的诸佛、菩萨、天人,共同构成了一个令人神往的、超越世俗的宗教理想国。这些描绘不仅是艺术家想象力的展现,更是当时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精神寄托。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风格的多样性与演变 《西域绘画8(经变)》所呈现的经变画,并非风格单一。它们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集中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特色。 早期作品: 早期(如汉魏时期)的经变画,受到犍陀罗、笈多等印度佛教艺术风格的影响,线条粗犷有力,造型古朴,注重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神态的刻画。色彩运用相对朴素,以红、黑、白为主。 发展成熟期: 到了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达到顶峰,经变画也迎来了辉煌的时期。画面构图更加宏大,人物形象丰富多样,线条流畅细腻,色彩运用也愈发绚丽多彩,大量运用矿物质颜料,金碧辉煌。此时的经变画,已不仅仅是宗教宣传工具,更是艺术欣赏的佳作。例如,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以其精湛的技艺、优美的造型、磅礴的气势,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典范。 晚期演变: 随着历史的变迁,一些地区和时期的经变画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可能在人物造型、服饰、色彩运用上有所变化,但其核心的宗教叙事功能和艺术表达方式依然得以延续。 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 《西域绘画8(经变)》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其艺术上的成就。它更是一部承载着丰富历史信息的百科全书: 宗教信仰的载体: 经变画是研究古代西域地区佛教信仰传播、发展演变的重要依据。它们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对佛教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以及佛教如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化交流的活化石: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经变画上的绘画风格、人物造型、服饰、器物等,无不体现了中原、印度、波斯、粟特等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视觉证据。 社会生活的剪影: 在描绘宏大的宗教场景之余,经变画中也常常穿插着各种世俗生活的情景,如农耕、市集、宴饮、伎乐等。这些细节如同历史的快照,为我们了解古代西域地区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工艺技术的宝库: 经变画的绘制,需要精湛的绘画技艺和丰富的颜料运用。从线条的勾勒、色彩的晕染,到金箔的使用,都展现了古代艺术家在材料选择、工艺流程上的智慧与创造力,为我们研究古代绘画材料和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西域绘画8(经变)》:一场视觉的盛宴,一次心灵的洗礼 翻开《西域绘画8(经变)》,你将走进一个由色彩、线条和信仰构建起来的奇幻世界。这里没有冰冷抽象的学术理论,只有生动鲜活的视觉叙事;这里没有枯燥乏味的文字堆砌,只有直抵人心的图像力量。无论是对艺术史、宗教史、文化史感兴趣的专业人士,还是仅仅被这些古老图像所吸引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迪与美的享受。 它邀你一同穿越时空的迷雾,去聆听那些已经沉寂千年的故事,去感受那些曾经激荡人心的信仰,去品味那些凝固在画卷上的辉煌。这部作品,不仅是对过往艺术的再现,更是对人类文明进程中一次伟大精神旅程的致敬。它以最直观、最动人的方式,向我们诉说着丝绸之路上的佛光普照,诉说着文明碰撞的绚烂,诉说着古人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古代的绘画技法和材料很感兴趣,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虽然我还没深入研究它的内容,但仅仅从它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来看,就能感受到艺术家们高超的技艺。那些细腻的线条勾勒,色彩的晕染过渡,以及对光影的处理,都显得非常考究。我特别留意到一些画作中对于人物神态的刻画,即使在模糊的复制品中,也能感受到他们眼神中的悲悯、庄严或是喜悦。这种通过绘画传达情感的能力,真是令人惊叹。我很好奇,在那个时代,他们是如何获得如此丰富的颜料,又是如何调配出如此鲜艳且持久的色彩的?书中会不会涉及到这些材料的来源和制作工艺?而且,考虑到年代久远,这些画作是如何被保存下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岁月洗礼?这些问题都让我在尚未阅读正文之前,就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评分

我从事的是一个与艺术传播相关的工作,一直在寻找能够拓展视野、激发灵感的素材。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注意到“经变”这个词,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它将抽象的宗教教义转化为具象的视觉叙事,在古代艺术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图像资料,并配以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能够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经变画”的风格差异和艺术演变。我想知道,在艺术创作上,古人是如何巧妙地运用构图、色彩、线条来表达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的?书中是否会分析这些画作在传播佛教教义方面的独特功能和艺术策略?这些对我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

我喜欢那些能够带给我全新视角和知识的书籍,这本书的书名“西域绘画8(经变)”正是我所期待的那种。我之前对西域的了解更多停留在历史地理层面,而这本书将绘画艺术与“经变”这一佛教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让我眼前一亮。“经变”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艺术创作方式,它将抽象的教义通过图像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故事,这需要艺术家们非常高的智慧和技巧。我非常好奇,在西域这样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下,这些“经变画”是如何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又如何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视觉冲击力的佛教艺术世界,让我通过画作去理解西域古代人们的精神信仰和文化生活,发现那些隐藏在笔触和色彩背后的历史信息。

评分

我是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能够反映古代人们生活、信仰和思想的艺术作品心怀敬意。这本书的书名“西域绘画8(经变)”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西域”这个词,就充满了异域风情和历史的厚重感;而“经变”则暗示着它所描绘的内容与佛教经典息息相关。我猜测,这本书会带我进入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佛教艺术世界,通过一幅幅古老的绘画,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我希望书中能够详尽地介绍这些画作的创作背景、历史渊源,以及它们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宗教观念。我特别想了解,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些“经变画”是如何被创作出来,又如何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信仰的。

评分

我一直认为,艺术是历史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当我看到“西域绘画8(经变)”这个书名时,我立刻联想到那些散落在西域各地、历经沧桑的佛教遗迹。这本书很可能是一本关于西域佛教绘画的集大成之作,而“经变”则点明了其核心内容——佛教故事的视觉化呈现。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示出那些震撼人心的壁画和彩绘,它们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我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到,不同地域的艺术家们是如何用画笔描绘佛经中的情节,如何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这些作品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我猜想,这本书的图文并茂,定能让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亲身感受那份古老而神秘的艺术魅力。

评分

“经变”这个概念,我之前只在一些佛学入门的书籍里接触过,知道它与佛教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看到这本书以“经变”为主题,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在敦煌壁画中看到的宏大场面。我猜想,这本书很可能收录了大量珍贵的“经变画”,详细解读了这些画作所描绘的佛教经典故事,以及它们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想象一下,通过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我们就能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佛陀的生平、菩萨的慈悲,以及众生在轮回中的种种情境。这不仅仅是艺术的欣赏,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尽的背景介绍,解释画作中的人物、场景和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让我这个佛教艺术的初学者也能有所收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故事感,古老而又精致的图案,隐约透露出一种神秘的东方韵味。我当时就被这封面吸引了,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通往遥远时空的入口。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细节丰富的画作,虽然我不是专业的艺术史研究者,但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那些人物的服饰、表情,场景的布置,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尤其是“经变”这个词,让我很好奇,它究竟是如何在绘画中体现的?我猜想,这应该是佛教故事的一种视觉化呈现,通过绘画将抽象的教义变得生动具体,便于人们理解和传播。西域,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域,本身就代表着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带我领略这些画作背后所承载的独特历史和艺术风格。

评分

我是一个喜欢从细节中发现乐趣的读者,对于艺术作品更是如此。这本书的书名“西域绘画8(经变)”让我充满了好奇。我猜想,这本书会展示那些在西域地区发现的、描绘佛教经典的绘画作品。我特别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些极其细致的描绘,例如人物的服饰细节、装饰纹样的变化、甚至是一些微小的背景元素,因为这些往往能透露出很多关于当时社会、文化和技术的信息。“经变”这个词,让我想到那些充满叙事性的画面,它们将复杂的佛经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图像语言,需要艺术家们有极高的构图和表现能力。我希望书中不仅有精美的图片,还能有深入的艺术分析,解读这些画作在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独到之处,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视觉元素来传达宗教意义。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去过西域地区旅行的旅者,我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了感情。当我看到这本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古老的寺庙、残存的壁画,以及当地人民淳朴的笑容。这本书名中的“西域绘画”四个字,让我感觉它可能收录了在那些我曾经到访过的遗迹中发现的画作,或者与那些地方有着紧密联系的艺术作品。我非常好奇,书中的画作是否能唤起我旅途中的回忆?是否能让我更深入地理解那些壁画背后的故事和文化?“经变”这个词,让我想到在那些古老的壁画中,我曾被那些生动的场景所震撼,仿佛真的置身于佛教故事之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重逢”的惊喜,让我能够以更专业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惊鸿一瞥的艺术瑰宝。

评分

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尤其关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西域,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东西方的桥梁,无数的文化、宗教、艺术在此地碰撞、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这本书的书名“西域绘画8(经变)”,让我感觉它很可能聚焦于丝绸之路上的佛教绘画,尤其是那些描绘佛教故事的“经变画”。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些在主流艺术史书籍中不常出现的珍贵图像,了解它们是如何受到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又如何与中原、波斯、希腊等地的艺术元素相结合,最终发展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绘画风格。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这些画作的艺术特点,分析其绘画语言,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中的宗教、文化、政治意义,为我们理解西域的历史提供更直观的视角。

评分

不错,京东信的过 不错,京东信的过

评分

搞活动入手,超值。

评分

很好!! 印刷不错!@!@!很好!! 印刷不错!@!@!很好!! 印刷不错!@!@!

评分

常书鸿先生是宣传和推广敦煌艺术第一人,正是通过他的工作,使人们对中国传统美术有了新的认识,并从敦煌艺术中看到了过去所忽视了的中国传统美术的意义。在常书鸿的自传《九十春秋》里,他提到了一件事,就是在巴黎街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关于敦煌艺术的画集(伯希和编的《敦煌图录》),并进而到了吉美博物馆,看到了那里收藏的被伯希和劫走的大量敦煌绘画。这件事不仅仅是刺激了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强烈爱国心,而更重要的是他从这些艺术品中看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所在。这是以前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中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正是这一点促使常书鸿放弃了巴黎安逸的生活而下决心回到祖国。因为他要整理要研究这些古代的艺术品,更重要的是他要把这些伟大的艺术品介绍给世人,让所有学习中国绘画的人们知道真正的中国传统艺术精华是在敦煌。

评分

不错,京东信的过 不错,京东信的过

评分

很喜欢的一套书,全部买齐

评分

这本书对了解敦煌壁画有很大帮助

评分

很好!! 印刷不错!@!@!很好!! 印刷不错!@!@!很好!! 印刷不错!@!@!

评分

英国斯坦因盗取的我国敦煌藏经洞里的绢画-----稀世珍品----现藏大英博物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