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舊事隨流水

六朝舊事隨流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書良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六朝
  • 文學
  • 史料
  • 文化
  • 古籍
  • 中國曆史
  • 散文
  • 筆記
  • 舊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嶽麓書社
ISBN:9787807615200
版次:1
商品編碼:1048713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7
字數:24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六朝舊事隨流水》講述:這是一個金戈鐵馬、顛沛流離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檀闆弦歌、麯水流觴的時代。
這是竹林七賢、木蘭與蔡文姬的時代。廣陵三晉,黃壚酒醒。西江明月,東籬霜菊,王氏書法謝傢詩。悵望六朝煙水,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目錄


小敘
維摩詰與竺佛圖澄
1.玉人顧影
2.辯纔稱病
3.漢化的洋菩薩
4.一個洋菩薩
紅浥鮫綃
1.抱頭鼠竄洛陽道
2.京師歲月
3.傷心人,斷腸詞
中古吸毒者的悲歌
1.三類名士
2.服藥行散
3.何、王其人
4.追求生命的長度
5.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
竹林七賢祭
1.七賢眾生相
2.追求生命的密度
3.遠禍全身
4.酩酊中的超越
5.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中朝名士尷尬事
1.“山寨版”名士
2.身在江湖,心存魏闕
3.垮掉的一代
王與馬,共天下
1.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
2.所謂“江南文化世族”
3.鎮之以靜的“憒憒之政”
金榖蘭亭,判若雲泥
1.殘害女性者因一位女性而得名
2.清流書聖
3.金榖蘭亭
風流宰相謝安
1.東山攜妓
2.淝水之戰
3.用巧僞與忍耐贏得政治鬥爭
北方雄主苻堅
1.英武的氐族少年
2.北方偉大的統治者
3.悲情英雄
4.敗因種種
北伐的悲情英雄
1.“北伐”一詞實齣現在東晉
2.悲壯的中流擊楫
3.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4.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采菊東籬
1.人品與文品
2.傲骨、勞力及耕讀
3.桃源之戀
難忘六朝畫事
1.虎頭金粟影,神妙獨難忘
2.癡癖
3.蓬門今始為君開
4.隔代的嘉惠
5.韆古的冷落
劉勰的非儒一麵
1.夜夢孔子
2.古佛青燈
3.捫虱雕龍
一片降幡齣石頭
1.從陳寅恪的精義妙語談起
2.一代梟雄
3.南方土著掌權
4.自殘與性亂
附錄 六朝年錶

精彩書摘

1.玉人顧影
維摩詰是大乘佛經裏的人物,竺佛圖澄(232—348)是西晉現實社會中的人物,本是風馬牛不相及。但是考究其行止,一虛一實,相映成趣;一裏一外,互相發明。因此閤而敘之。
維摩詰見於《維摩詰經》,應該說,他是一個外國人,而不是六朝人物。但是誠如米芾《答劉巨清》雲:“世人都服似維摩,不知六朝居士衣。”我認為,維摩詰是六朝士人儀錶美的理想典範,或者用通俗的話來說是精神領袖。至於其顯示化身,則篇末拈齣竺佛圖澄連帶及之。因此,說六朝人物先說維摩詰。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論語·八佾》就記錄瞭子夏談到人體及繪畫之美,雖然沒有注明描寫的性彆,但細玩“巧笑倩兮”之類,應該是指女性而言。以後,關於女性美的描寫,在文學作品中層齣不窮,而關於男性美的記述甚為少見。至魏晉六朝風氣驟然加盛。就是婦女,也一掃從前的矜持含蓄,公然主動地欣賞男色。《世說新語·容止》記載:“潘嶽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齣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劉孝標注引《語林》雲:“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挾帶彈弓想必是當時時尚男人的扮酷,洛陽道是當時有名的繁華通衢,婦人們手牽手圍著他,投以瓜果,上演的當然是追星劇。相反,同樣纔情齣眾但其貌“絕醜”的詩人左思,想學潘嶽的模樣招搖過市,卻被“群嫗齊共亂唾之”,狼狽地抱頭而歸。當時的士大夫更注意儀錶之美。《世說新語·容止》有曹操“自以形陋”,因而要崔季珪代見匈奴使事。據《魏略》介紹,崔季珪“聲姿高暢,眉目疏朗”,應該是一個美男子。曹操舉以自代,顯然是一種愛美心理的錶現。《世說新語》中關於儀錶的品目比比皆是。這些品目的共同特點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觀體現齣人的高妙的內在智慧和品格,用語玄虛優美,既能錶達脫俗的風度,也能體現外貌的漂亮。如:
有人贊王恭,雲:“濯濯如春月柳。”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頹唐如玉山之將崩”。
(嵇康)肅肅如鬆下風,高而徐引。
有人語王戎日:“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海西時,諸公每朝,朝堂猶暗,唯會稽王來,軒軒如朝霞舉。
(以上均見《世說新語·容止》)
卞令目叔嚮:“朗朗如百間屋。”
王公目太尉:“岩岩清峙,壁立韆仞。”
(以上均見《世說新語·賞譽》)
《六朝事跡類編》捲一也記載:
齊武帝時殿下柳木,蜀郡所獻,條如絲縷。帝日:“此柳風流可愛,似張緒少年時。”
這樣的評議,充分錶達瞭當時士人所追求的內在的、本質的、脫俗的審美理想,適應瞭門閥世族們的貴族氣派。但是,剝開這些山光水色、清辭麗句織成的光環,我們看到的實際上隻是一種病態美。當然,魏晉六朝也有人欣賞“鬢如反蝟皮,眉如紫石棱”那樣的陽剛美(見《世說新語·容止》),也有人認為“楂梨橘柚,各有其美”(見《世說新語·品藻》),但風靡一時的成為那個時代的審美主流的仍是瘦削、蒼白、搖搖欲墜的病態美。《世說新語·輕詆》雲:“舊目韓康伯捋肘無風骨”。“捋肘”,現已無法解釋。“風骨”為魏晉六朝時品目人物所常用,應釋為風神骨相。如《世說新語·賞譽》注引王韶之《晉安帝紀》“(王)羲之風骨清舉”,《宋書·武帝紀》“劉裕風骨不恒,蓋人傑也”,“風骨”二字都當為贊賞人物剛性美的風神骨相。參照前引《世說新語·輕詆》注引《說林》“韓康伯似肉鴨”,可知當時鄙視肥壯而欣賞瘦削的身材。《世說新語·言語》記載僕射周□“雍容好儀形,詣王公(導),初下車,隱數人,王公含笑看之”。古字“隱”與“檼”通。《說文》曰:“檼,有所依也。從□工,讀與隱同。”據此,“隱數人”,即依恃數人的扶持而行。周□並非腳有殘疾或不會走路,不過是追求病態以示身份而已。瀋約身體很不好,據說他每天隻能吃一箸飯,六月天還要戴棉帽、溫火爐,不然就會病倒。(見唐馮贄《雲仙雜記》捲四,又捲五)在《與徐勉書》中,他自己也承認:
外觀傍覽,尚似全人,而形骸力用,不相綜攝,常須過自束持,方可蕎璿。解衣一臥,支體不復相關。……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
也就是說,從外麵看來,自己還保持瞭完全的人形,但身體各個部分很難協調。解衣睡下,肢體就像散瞭架一樣。過不瞭幾十天,皮帶就要移孔,臂膀就又細小瞭半分。真是瘦得可憐!然而世人偏贊美為“瀋腰”,“一時以風流見稱,而肌腰清臒,時語瀋郎腰瘦”。(見《法喜誌》) 不僅如此,蒼白的麵容也在社會上大受歡迎。據《晉書·王衍傳》記載,太清談傢王衍常用白玉柄麈尾,他的手和玉柄同樣白皙溫潤,有一種病態美。《世說新語·容止》說何晏“美姿儀,麵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齣,以硃衣自拭,色轉皎然”。還是這個何晏,“動靜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他還“好服婦人之服”。
……

前言/序言


《江山風雲錄:從魏晉到隋唐的權力更迭與文化流變》 一捲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一次深入骨髓的時代剖析。 本書並非對某一特定時期的瑣碎記載,而是力圖描繪一個宏大而完整的曆史進程——自魏晉南北朝的動蕩分裂,直至隋唐盛世的再鑄輝煌。它聚焦於權力結構的演變、社會思潮的碰撞以及文化基因的傳承與重塑,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立體的中古時代全景圖。 第一部:亂世的底色——魏晉風骨與南北的對峙 本書伊始,我們將深入探討東漢末年中央權威的瓦解,以及隨之而來的群雄逐鹿。然而,我們的關注點並不僅限於沙場上的勝負,而是試圖挖掘支撐這些勢力更迭的深層社會動因。 第一章:士族的崛起與門閥的固化 魏晉時期的核心矛盾在於皇權與士族的博弈。我們細緻梳理瞭曹魏“九品中正製”的初衷與異化,分析瞭它如何從人纔選拔工具,演變為固化階層的利器。重點剖析瞭琅琊王氏、陳郡謝氏等頂級門閥的財富基礎、政治聯盟以及他們如何通過聯姻與文化壟斷,構建起一個近乎獨立於皇權的“影子政府”。書中通過對《世說新語》中逸聞軼事的考辨,展現瞭名士們在政治失意後,如何轉嚮玄學清談、追求個體內在精神自由的復雜心態,這既是時代的悲歌,也是一種精神上的反抗。 第二章:衣冠南渡與“文化煉獄” 永嘉之亂是本書描繪的第一個高潮。我們不僅描述瞭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建立,更著重於漢族士人階層嚮南方的遷徙(衣冠南渡)所帶來的劇烈衝擊與深遠影響。在江南,新舊勢力的融閤催生瞭新的政治格局。長江天塹在軍事上提供瞭庇護,但也使得南北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隔閡狀態。本書詳細比對瞭南北方在賦稅製度(如租調製、後來的三世九年製改革的醞釀)、土地私有化進程以及喪葬禮製上的差異,闡明瞭文化認同在國傢分裂時期如何被重新定義。 第三章:武力與信仰的交織 南北朝時期,軍事集團的更迭速度令人目眩。本書剝離瞭許多被神化的軍事人物,將其置於其所依賴的軍事集團和地域背景中進行考察。特彆闢齣一節,探討瞭佛教在這一時期的“國傢化”進程。從後趙的石虎到北魏的孝文帝,佛教如何從民間信仰,一步步被統治者利用為維護統治、融閤民族的工具。通過對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造像風格對比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原文化與犍陀羅、笈多藝術在碰撞中誕生的視覺奇觀,這正是文化雜糅的最好物證。 第二部:隋唐的再造——集權、整閤與帝國模式的確立 曆史的慣性最終指嚮統一。隋朝的建立並非簡單的武力徵服,而是一次對前代分裂時期遺留問題的係統性清理與重構。 第四章:隋朝的製度遺産與速亡之鑒 隋文帝楊堅的功績在於“恢復舊製”與“創新限製”。本書細緻分析瞭隋朝如何通過均田製和租庸調製,將土地和勞動力重新納入國傢直接控製之下,打破瞭士族對經濟基礎的壟斷。更為關鍵的是,科舉製的初步建立,標誌著選官製度的重心開始從“血緣與門第”嚮“纔學與效忠”轉移,為唐代的人纔儲備打下瞭基礎。然而,隋朝的速亡並非偶然,本書認為,它過度依賴於龐大的國傢動員能力(如大運河的修建和高句麗戰爭),這種對超高效率的追求,最終耗盡瞭前朝積纍的社會資源,導緻民怨沸騰。 第五章:唐帝國的秩序構建:三省六部與都督府州製 唐初貞觀之治的成功,在於其製度的彈性與平衡。我們重點解析瞭唐朝的政治中樞——三省製(中書、門下、尚書)的精妙分權,這種結構確保瞭皇帝的決策權最終得以實現,同時又內置瞭相互製約的機製,避免瞭士族時代權臣專斷的局麵。在地方治理上,本書對比瞭唐初的道、州、縣製與後期的節度使製度的演變,揭示瞭中央集權體係在疆域擴張下麵臨的結構性挑戰。 第六章:文化的高峰:開放與多元的自信 唐代文化的輝煌,根源於其前所未有的開放性。本書用大量篇幅探討瞭絲綢之路的再次繁榮,長安作為世界級都會的角色。這種開放性體現在宗教上(景教、祆教、摩尼教的共存),也體現在文學藝術上。我們不再僅僅歌頌唐詩的格律之美,而是探究瞭唐詩如何成為社會各階層錶達自我、交流情感的載體(從邊塞詩的實用性到山水田園詩的隱逸情懷)。通過對唐代書法、繪畫(如閻立本、吳道子)的風格分析,展現瞭帝國自信下,藝術形式如何從魏晉的內斂清雅,轉嚮磅礴大氣的盛唐氣象。 總結:曆史的周期性與綫性發展 全書的脈絡始終圍繞一個核心議題:在分久必閤,閤久必分的大曆史觀下,魏晉的“個體解放”與唐代的“帝國秩序”是如何相互轉化、相互塑造的。本書嘗試證明,隋唐的盛世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對魏晉分裂時期留下的製度碎片、文化遺産和深刻教訓的係統性整閤與揚棄的結果。讀者在閤上書捲時,將對中國中古曆史的復雜性、統一性的內在驅動力,以及文化適應性獲得更深刻的理解。

用戶評價

評分

自從翻開這本《六朝舊事隨流水》,我就被捲入瞭一個宏大而又充滿詩意的敘事結構中。它不像那種乾巴巴的史書,而是充滿瞭鮮活的故事和生動的人物群像。我喜歡作者那種旁徵博引的敘事方式,將曆史事件與文人墨客的軼事巧妙地融閤在一起,使得閱讀過程既有知識的獲取,又有情節的吸引力。有時候讀到某一處,會忍不住停下來,想象當時的情景,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非常強烈。比如書中對建康城的繁華描繪,那種煙火氣和貴族氣交織的氛圍,讓人久久不能忘懷。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很有匠心,起承轉閤之間,曆史的脈絡清晰可見,但又不失文學性的韻味。

評分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氣韻”。《六朝舊事隨流水》的行文流暢自然,讀起來一氣嗬成,讓人很難從中途停下。作者對曆史事件的梳理非常清晰,即使是復雜的權力鬥爭和宗族恩怨,也能被講述得井井有條,讓人很容易抓住重點。我特彆贊賞作者在描述那些轉瞬即逝的繁華場景時所用的筆觸,那種既惋惜又贊嘆的復雜情感,透過文字直達讀者心中。這本書更像是一部精心製作的紀錄片,充滿瞭視覺衝擊力和情感張力。它讓我深刻體會到,曆史的長河中,即便是最堅固的王朝,也終將化為涓涓細流,而留在世間的,唯有那些觸動人心的故事和情感。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六朝”這個略顯沉重的題材有些抗拒,但《六朝舊事隨流水》完全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作者的語言功底紮實,遣詞造句既有古風的典雅,又不失現代讀者的接受度。最打動我的是,這本書並沒有過度渲染戰爭的殘酷或政治的黑暗,而是更多地聚焦於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和普通人在亂世中的精神世界。那些關於愛情、友情、對美的追求的片段,讀起來格外令人動容。它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另一麵——不是冰冷的年錶,而是充滿溫度的人類情感的集閤。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那個時代的人們多瞭一份理解和尊重,仿佛與他們進行瞭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

這本《六朝舊事隨流水》真是讓我沉浸其中,仿佛穿越迴瞭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作者的文筆細膩入微,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入木三分。尤其是在描寫那些朝堂上的爾虞我詐、風花雪月時,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復雜性被展現得淋灕盡緻。讀完後,我總覺得心中有種莫名的惆悵,仿佛親眼目睹瞭那些輝煌的瞬間如何被歲月的洪流衝刷殆盡。書中的細節描寫非常到位,無論是服飾的紋理、宴席的陳設,還是市井百姓的生活百態,都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眼前。這不僅僅是一本曆史讀物,更是一部充滿生活氣息和人文關懷的史詩。我尤其欣賞作者處理曆史事件的獨特視角,沒有簡單地去評判好壞,而是試圖去理解那個時代背景下,每個人做齣的選擇背後的無奈與掙紮。

評分

我很少能找到一本能讓我同時感受到學術的嚴謹和故事的趣味的曆史著作,《六朝舊事隨流水》做到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史料堆砌,更像是一次深度的文化探訪。作者的博學多纔在字裏行間顯露無遺,對當時的文化、宗教、藝術都有獨到的見解和深入的剖析。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挖掘新的寶藏。那些關於玄學清談、山水詩歌的片段,讓我對魏晉風度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多維度的觀察視角,讓我們能夠從文化的深處去理解那個時代的興衰更替,而非僅僅停留在錶麵的帝王將相。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曆史觀和審美情趣都得到瞭極大的提升。

評分

還沒有看,罪過

評分

實用性強,有前瞻意義

評分

書名就很有詩意,內容也好

評分

書稍稍有點破

評分

看起來質量很不好,有的頁都被擠破瞭,印刷也看著不像正版書。

評分

還不錯吧~還不錯啊~~~

評分

該書是陳書良的學術隨筆,陳是湖南史學界扛鼎人物,自然學術價值上比那些普及讀物要高得多,當然讀來並不費力。

評分

好書不嫌多,書到用時方恨少

評分

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